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_《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_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资料。翻开书35页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暗河。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除了我们说过的,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水?
2.(出示教材36页“地球的主要水域”图片)讲解:这事整个地球展开的地图,有颜色的是陆地,白色的是海洋,请同学们给海洋涂上蓝色。3.学生涂色
4.讨论:涂完色,你有什么感觉?
5.小结: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只有30%是陆地。在陆地上面,还有河流、湖泊、小溪等,地底下还有地下水,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从太空上看地球,整个地球是蓝色的。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
1谈话: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我们会缺水吗?
2.(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我们看一下淡水的分布比例图P36页。(大饼图)3.体验活动
4.交流:做了这个活动,有什么感受?
(五)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水呢?(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六)了解水污染情况
1.交流:说说自己周围谁的状况
2.提问:你们周围的水是怎么被污染的?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3.学生讨论
4(看教材)教师讲解:农业上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工厂中排放有毒物质,生活总乱认垃圾等人类活动对水源造成污染,严重时将导致动植物死亡,人体中毒得病。后果十分严重。
(七)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1.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我们可以做那些事情来节约用水,保护水呢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 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篇二: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09年9 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 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第三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胡志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打一小动物)
师:课件出示:蚂蚁,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蚂蚁》。(板书课题:蚂蚁)师:课件出示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150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出来呢?(课件)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生:用糖块来引诱.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画你印象中的小蚂蚁,你行吗?
师: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三、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
怎么才能把蚂蚁从洞里引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昆虫观察盒,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②观察要仔细。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哪几部分?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蚂蚁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___部长有一对___,___部长有___对足.)(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四、汇报蚂蚁身体的特点。
1.生: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份。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结构
师:他说的真好,你们观察到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吧!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看一段关于蚂蚁的身体结构的视频.(播发视频)
3.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同学们,蚂蚁虽小,但它也有生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小动物,我们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课件出示)
9、蚂蚁家里有哪些成员,它们又是怎样分工的?(课件出示)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出示课件)
七、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长有三对足
腹
第四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生:用糖块来引诱.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画你印象中的小蚂蚁,你行吗?
师: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三、观察蚂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称量瓶,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②观察要仔细。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蚂蚁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___部长有一对___,___部长有___对足.)(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四、汇报蚂蚁身体的特点。
1.生: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份。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播放视频:蚂蚁的身体结构
师:他说的真好,你们观察到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吧!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看一段关于蚂蚁的身体结构的视频.(播发视频)
五、动手画蚂蚁。(和印象中的图象进行对比)师:小组长将蚂蚁和放大镜收放在抽屉里。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蚂蚁,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现在你能画画蚂蚁吗?(能)(生动手画蚂蚁)学生作品展示
六、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 长有三对足
腹
第五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6、金
鱼
岔河中心小学
李文营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开篇设计直接步入鱼的生活环境,接下来是学生亲历的三个实验活动,这三个活动分别是:
一、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二、观察金鱼的吃食活动,怎样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在观察的同时注意鱼缸中有没有粪便,经过细心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金鱼具有生命体的特征;
三、观察金鱼呼吸。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知道采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归纳总结,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进而让学生意识到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指向动物的共同特征,指向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金鱼的熟悉程度与家庭是否饲养金鱼有关,可是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对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究,但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学科时间不长,也只掌握了简单的观察方法,而本课较多的教学内容和观察金鱼呼吸部分,也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体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六、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七、教学准备:
1、每组:1-2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2、课前分好活动小组、powerpoint课件。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蚂蚁,它生活在陆地上,在水中有没有小动物呢?
生:学生猜测有或没有。
师:那就让老师带着大家到池塘里去看一看。播放投影画面:“池塘里的生物”。师:大家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生:学生争相发言。师:哪类小动物最多。生:鱼类最多。师:谁最漂亮? 生:金鱼。
师:大家想不想更多的了解金鱼?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以金鱼为代表一起来学习
6、金鱼。板书:
6、金鱼 师: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根据你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哪里见过金鱼?(目的:
1、检查学生对金鱼了解多少。
2、强化鱼的生活环境是在水中。)生: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它怎样运动? 生:回答。
预设1:学生可能只局限于对金鱼外表颜色的认识,简单的说出长有嘴、头、眼等,而让学生能够说出它长有鳃、鳍,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的确难度较大。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课前观察金鱼,对金鱼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父母或卖金鱼的人那里得到更多的了解。
预设2:有的学生在家里养金鱼,对金鱼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他们可能从家长那里得知鱼有鳍、鳃,体表长有鳞等。
设计意图:初步调查和了解学生课前对金鱼认识多少,若认识的较少,需要在观察金鱼时,要对学生观察金鱼时进行强化,若认识的多一些,可以由观察金鱼顺利的过渡到让学生画金鱼,进行强化认识。
师:大家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踊跃,除了在座的各位听到了以外,还有几位最忠实的听众在聆听着大家的发言,他们也最有资格对大家的回答做出评判,大家想不想和他们见面? 生:想。
第一环节: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师:这几位听众很特别,他们在和大家见面之前,有3个小小的要求,否则他们不会出场。要求:
1、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
2、喜欢从头到尾的顺序慢慢的观察他们。
3、观察完毕,喜欢别人给他们画像。师:谁来说说,按照这几位听众的要求,大家应该怎样做呢? 生:
1、不吵闹。
2、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
3、给他们画像。设计意图:强化学生要按照要求,静静的观察,不要打扰金鱼。
师:画鱼用的纸提前准备好,将准备好的金鱼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开始观察实验,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金鱼。
师:在学生观察实验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金鱼的简笔画。
师:大家观察完毕坐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谁来说一说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
生:看着黑板上的金鱼图回答,老师和学生共同找出鳃、鳞、鳍,并在图上标出来。
师:它是怎样运动的? 生:用鳍帮助游动。
加强巩固(展示投影,2张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出金鱼的鳃、鳍和鳞,头、躯干和尾。
设计意图:可以分别让两位学生来说,加强巩固金鱼的身体结构,让学生意识到具有鳞、鳍是鱼类最显著的特点。课件小结:鱼鳞和鱼鳍的作用是什么? 生:。鱼鳞保护身体,鱼鳍帮助游泳
板书:鱼鳞:保护身体
鱼鳍:帮助游泳
师: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展示课件(多媒体画面):欣赏金鱼图片
师:常见的家养动物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小猫、小狗、鸽子等。
师: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燕子、麻雀、老鼠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进而将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区分开来。师:金鱼既然是家养动物,大家想一想它吃什么? 生:思考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观察金鱼的吃食和排便。第二个环节:观察金鱼的吃食和排便。
师:金鱼很尊贵,它吃什么?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操作?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生: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金鱼吃什么?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 生:多个小组进行回答。
课件小结:
1、金鱼吃的食物。
2、喂食金鱼应注意的问题。预设:如果担心学生操作不好,可播放喂食金鱼视频课件,引导学生喂食过程中应该怎样操作。
投影:提出喂食金鱼时的观察要求:
1、观察金鱼是怎样把食物吃下去的?
2、鱼缸里有金鱼粪便吗?它们的粪便从哪里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师:知道怎样喂养金鱼,明确好观察要求的小组,可以派代表到前面领取鱼食,进行观察实验。
预设:
1、鱼的大小不同,鱼食的块儿的大小也应该不同。本着小鱼喂小块儿鱼食,大鱼喂大块儿鱼食的原则效果会好些。
2、金鱼在实验前不能喂的太饱,太饱不利于观察金鱼的吃食过程。只有两点都兼顾好了,才能较好的看到金鱼吞食。
观察完毕,学生交流喂食时的发现。
预设学生的回答:金鱼是把食物吞下去的。师:谁能用自己的肢体来表演一下金鱼吞食。
生:学生表演(目的:明确金鱼的吃食方式是吞食。)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师:看到鱼排便了吗?
预设:
1、若没有看到排便,由于时间有限,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观察探究。
2、若看到金鱼排便,它们是从哪里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生:学生简单的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经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从感性认识上让学生理解鱼的吃食和排泄是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表现,有利于学生形成生命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师:金鱼吃完食后,嘴和鳃仍在不停的一张一合,是在不断的喝水还是在不断的呼吸?
生:有的认为是喝水,有的认为是呼吸。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是在不停的喝水,金鱼的肚子为什么不会胀破呢?引发学生思考这不是在喝水,这可能是在呼吸,因为嘴张开吸水,鳃也在动。吸进去的水有可能从鳃流出,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呢? 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第三个环节:观察金鱼的呼吸
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
生:讨论,发表见解。
投影:观察金鱼呼吸的实验方案:用滴管吸红水,把滴管轻轻的伸到水中金鱼嘴前,轻轻挤出几滴,看会不会被金鱼吸进去。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投影: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吵闹,保持安静。
2、动作要轻,慢慢的将滴管伸到鱼嘴前。
3、要在鱼张口的瞬间滴在鱼口处,滴管不要碰到鱼嘴。
4、滴的红水不要太多。
5、观察到现象马上停止实验。
6、实验完毕马上坐好。
(注意:若时间允许,教师面对学生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
师:明确好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的小组,可以派代表到前面来领取滴管和红水,注意声音要小。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红水从鱼口进入,从鳃流出。教师小结:实验现象说明鱼喝水实际并不是真正在喝水,当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预设:若时间较紧,或是学生操作不成功,可以利用视频演示红水从金鱼口吸入,从鱼鳃流出,来突破难点。
投影:鱼鳃解剖图:用镊子拨开鱼鳃,能看到环状毛细血管。
(目的:明确金鱼用鳃呼吸。)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实验引导学生对金鱼呼吸的研究,继续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在学生亲历探究,获得实验成功之后,使成功的体验变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课件小结:出示维恩图。小结金鱼的特点,回蚂蚁的特点,比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同时在绘制维恩图时会利用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生成。知识拓展,课堂延伸
师:今天每个小组表现得都很棒,所以每个小组都会获得领养一条金鱼的机会,大家愿不愿意? 生:愿意。
师: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金鱼,养好金鱼,更好的和金鱼做朋友,就让我们在欣赏视频中结束本课吧!播放视频:金鱼的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中得到的知识,习得的探究技能,课后进行独立探究。
板书设计 6 金鱼 鱼鳞:保护身体 鱼鳍:帮助游泳 鱼鳃:呼
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