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分案评价
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的研读,我对此方案由如下观点。
一、优点。
1、课程设计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清晰、目标明确,根据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将“黄金分割”作为比例线段的应用来处理,学生学过以后,丝毫感受不到“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体会不到“黄金分割”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修正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分析,以及教学环境资源和学生所掌握的电脑知识、“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使其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并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本教学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程开始利用 Flash 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教师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黄金分割”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直接客观的观察判断,使一个本来很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具体,更加联系实际。本方案又设计了学生亲手绘图、讨论、设计,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使其“学以致用”,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且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3、本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元化和个别化,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循序渐进的思考、汇总贯通的归纳和身体力行的操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后查阅资料,自主创造设计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缺点。
1、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多媒体教学,存在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可能存在课堂上网或打游戏的现象,教师在方案中针对此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预防措施。
2、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够,可能影响课堂活跃气氛。
第二篇:计分草莓教学设
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2)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6)下面算得对吗?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说清错在哪里,错误原因。
三、完成练一练
第1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第2题.体会试商过程 第4题。改错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
第三篇:大班活动设计分蛋糕
大班活动设计分蛋糕
作者:任倩倩
来源:大王镇中心幼儿园
点击:
498
时间:2007-5-2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3、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发现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活动准备]
1、印有蛋糕图案的材料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毛线、吸管、橡皮筋、橡皮泥、各种形状的彩纸、玉米皮、花生仁等。
3、课件:笨熊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初步尝试二等分。
欣赏《笨熊的故事》。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蛋糕。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蛋糕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蛋糕,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师:“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蛋糕?”
教师提供印有蛋糕图案的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等分各种图形。
教师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蛋糕卡片,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幼儿操作,老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讲述自己的分法。
(2)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不同图形二等分的各种分法,并画出经过验证的正确方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想想整个的蛋糕和分开的半个蛋糕哪个大?哪个小?半个蛋糕是整个蛋糕中的多少呢?请大家把等分半个的蛋糕拼在一起看看,成为了什么?
4、解决新问题:等分实物
为幼儿准备毛线、吸管、橡皮筋、橡皮泥、手工纸、玉米皮、花生仁等操作材料,幼儿进行二等分操作,并鼓励幼儿进行四等分的尝试。
第四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分析与评价
《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的分析与评论
我在学习《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之后,又对照《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我认为该教学方案设计合理,教学形式灵活丰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体现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引导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具体谈一谈我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值得借鉴的优点:
1、对课题的概述明确,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阐述明了;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作了说明。
2、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注重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情况分析,对其动机和兴趣介绍具体;
3、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合理,恰当准确,紧扣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展开;
4、教学媒体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资源准备充分,运用 Flash 动画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恰当运用,既突破了难点,又提高了效率;
5、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深入思考,情境创设新颖,体现了启发式策略,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应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利用教师演示、学生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寻找样例等,这些学习方式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讨论,体验探究的乐趣,让知识上的重难点顺利突破与解决;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7、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如教师演示学生跟学,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在生活实例中发现黄金分割等,有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设计中测评环节设计不够,检验课堂好与坏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看学习成效,如果课堂上必须设计一些检测环节,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检验课堂效果。
2、每个教学过程没有及时进行小结,缺少知识的完整性。
3、教学中缺少评价。应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再提高。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多多指导。
第五篇:国培黄金分割评价
《黄金分割》赏析与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亲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帮助,时时注意其“主导”作用;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引导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作用。
这节课课程设计有如下优点:
1.情境创设新颖,体现了启发式策略,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概述中,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作了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清晰。
3.教学目标设计得恰当准确,三维目标划分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知识点而展开。
4.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
5.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个过程很流畅,环节中的每一个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具体可操作。
不足之处:整个课程评价环节较为薄弱。没有充分地把师生间的互评活动开展起来,反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