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

时间:2019-05-12 22: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

第一篇: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

六上第五单元UnitUnit n the far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

六上第五单元UnitRevieandhe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

第一时

教学目标:

.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及短语plant,il,a,else,taste,pullup及其中动词的过去式。

2.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Diduliethefil?Itasafunnartnealllieditveruherethereanfruittreesnthefar?Thereereappletrees,rangetreesandpeartreeshatdidud…?I… 3.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ahlida,last,afar,aarrt,fun,llet,aap

Freetal:

hen’surbirthda?

hatdateisittda?

hatdaisittda?

一.Presentatinandpratise:

T:DunsethingabutthefarNlet’sgtthefar

出示词汇部分图片。

T:hathe/sheding?Dun?

S:He/sheis…

其中八个词语中,llet,il,pi,ater是已学过的词语,稍微复习一下学生遍掌握了。让学生了解il以前的意思为牛奶,在这里指挤奶,并拼读这个四会单词。

plant,taste,pullup为新内容,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并反复拼读。

2.多媒体播放国庆节的场景

T:Bsandgirls,duntheNatinalDa

Learn:NatinalDa

T:IathedafilntheNatinalDa

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动词有什么变化。

3.讲解过去时态中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不规则变化。

2)

一般情况下动词后加ed

3)

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加d

4)

以辅音加结尾的变I再加ed

4T:IathedafilntheNatinalDaHabutu?

S:…

T:IathedafilntheNatinalDahatdidud?

板书:hatdidud?

学读这个句型。出

练hatdidud?hatelsedidud?IiledsIlletedeggsItastedrangesIvisitedafarIplantedtreesIpulleduparrts

然后同桌间操练。

听磁带跟读文,讲解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Assignent:

熟读对话。

抄写所学的四会单词及词组。

第二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文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说和会写句型hatdidud…?e/I…

教学过程:

一Freetal:

hatdateisittda?

henisurbirthda?

hatdidudesterda?

二Revieandpresentatin:

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分析文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对话中的动词及他们的过去式。

ath—athed,is–as,plant—planted,visit—visited,lie—lied,pull—pulled,d—did,llet—lleted,taste—tested,il—iled,pi—pied

和学生复习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2.学生找出本词组。

NatinalDa,lastee,athafil,afunnartn,veruh,visitafar,nthefar,planttrees,pulluparrts,ils,lleteggs,tasteranges

让学生齐读这些单词并注出中文意思,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容。

完成对话后面的判断题。

让学生知道,fail意为家人不一定是爷爷奶奶。

三.Landsa:

T:师生间问答hatdidud?hatelsedidud?

T:Iasn’tatheesterda?

S:hatdidudesterda?

T:Ivisitedgranda

S:hatelsedidud?

T:…

2用所给句型就图画中的场景进行问答。

3.指导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三.Assignent:

抄写本的四会句型并默写。

第二篇:五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 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⑷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⑵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⑴ 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⑵ 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⑶ 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⑷ 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

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收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山东荣城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预习感受: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4、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⑴ 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① “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②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冒然要钱而内疚。)

③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④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为儿子爱读书而兴奋不已。)

⑤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将母亲为了整个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⑥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⑵ 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① 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② 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③ 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

⑴ 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⑵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拓展:

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寄母亲》是冰心早期时期写的一首诗,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⑴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⑵ 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⑶ 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⑷ 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

(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⑴ 语段一: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⑵ 语段二:

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⑶ 语段三: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⑷ 语段四: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

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三、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

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

⑴ 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

⑵ 有些后悔。

⑶ 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

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四、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

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⑴ 文中的母亲

⑵ 文中的儿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

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母亲的情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体验中。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吃透课文,更激发了学生的个体思维,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在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深刻体会,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口语交际·习作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并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

2、在交流的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3、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习作中,尝试使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

5、学会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故事、谈看法

1、自己出声朗读“父母的爱”中三则小故事。

2、指名读第一则小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班级交流: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指名读第二则小故事。

6、小组内交流。

7、班级交流:

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8、指名读第三则小故事。

9、小组内交流。

10、班级交流: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1、交流对这三则故事的整体的看法。

二、说自己、明事理

1、同位之间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指名在班上讲。

三、熟记故事、讲给父母

1、读熟这三则小故事。

2、先讲给同位听。

3、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敞开心扉、吐露真情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的时候呢?敞开你的心扉和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困惑吧!

1、同位之间交流最想给父母说的话题。可从下面选择:

⑴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⑵ 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⑶ 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

所说要真实,语言表达要清楚;举的事例要完整。

2、整理自己和同学交流时的发言,列成提纲。

3、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4、习作成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教师总结,指导批改

1、总结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和修改意见。

2、指导批改:

要求:

⑴ 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⑵ 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实。

⑶ 看是否运用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⑷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⑸ 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二、放给学生,互评互改

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同学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三、佳作品读,集体评价

同学推荐(或自荐)一两篇习作,在班上朗读,请大家一起评论。

四、整理评语,修改习作

认真思考同学给出的评语和修改建议,把习作重新抄写一份。

《回顾·拓展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读悟范例:

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

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

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展示:

运用各种方式检查积累。如齐背、开火车背、指名背等。

5、拓展:

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

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3、拓展漫画:

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夫与子》读懂的其它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它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

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教学反思】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回顾·拓展”尚属新生事物,也是我们五年级实验教材的一大特点。如何处理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一直在摸索。我个人的理解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某组教学内容本身的“回顾”、“拓展”,而应该把它嵌放在一个“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之下,这样,这一新生事物才会显得更有生机和魅力。《回顾·拓展六》包含了三部分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日积月累”的句子安排了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依次是“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蕴意丰富而深刻,不过读起来却拗口,原因是句子意思晦涩,难以读懂。

鉴于备课时的感受,于是不敢掉以轻心,让学生自行试读前,便布置用字典查出“敦”“笃”“明”“致”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扫除部分阅读障碍。学生放声练读了三遍,询问结果,还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不能畅读。于是让不会读的跟着其他同学齐读,混个耳熟也好。然后请同位的读给对方听,并互相帮助。接下来抽查了几位刚才自感读不好的同学,都读正确了,不枉刚才一遍又一遍地读啊。

虽然并不要求学生对这些名言警句有透彻的理解,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应想办法引导学生读懂其涵义。可能在引导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的所获也是显而易见:有理解作基础,背诵会更省力;理解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理解体会的同时亦 感悟如何做人。因此虽然会在理解这一环节费时较多,但我仍觉值得。

为了降低理解的坡度,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源于生活高度凝炼的名言警句,通过恰当的引导,依旧还回到生活之中。学生们在思考、交流、探讨、思维碰撞中逐渐由困惑到释然,眼神也逐渐明亮起来。剩下用于背诵的时间不多了,我只好匆匆带过这一环节,布置学生把名言警句抄写两遍。我鼓励他们每一遍都边抄边记,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课堂上用于背诵的时间过少,课后心中略有遗憾。可中午,竟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到我这里来背刚学的这几个句子,而且其中不乏学习吃力者。看来,“注重理解”功不可没啊。对于漫画教学,在以前的小语教材中相见甚少。在本次漫画《父与子》的教学时,我没有单纯地就“漫画”而学“漫画”,一笑了之,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读”漫画、“看”漫画、“欣赏”漫画的方法,学会从漫画本身读到高于漫画本身的东西,从而受到教益。

第三篇:六语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珍爱我们的家园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 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1)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2)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3)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4)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5)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6)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7)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

《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1)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

(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14、大瀑布的葬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 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②“小环境”──艰苦

16、青山不老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② 同桌交流。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 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2.积累20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 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四篇: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P 47-48 例1、试一试、练一练、P50练习八 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教学重点: 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刻行动起来,组织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抗震救灾的捐款中,同学们捐款了吗?捐了多少元?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师:在听到灾区的情况后,许多同学还购买了学习用品,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出示场景图)(1)这是同学们购买文具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师整理问题,)(3)该如何列式呢?

(4)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2、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1)师:猜猜看,小明和小丽大约用了多少元?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准确计算出来吗?试试看。

(2)列好后,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同时指一学生板演)

(3)汇报交流。

校对黑板学生竖式。你做的与这相同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引导时注意突出: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末位对齐不行吗?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3、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用刚才的方法,同学们能计算出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吗?试试看。生独立完成。(同时指一板演)

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也要把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感悟到了什么?

(二)试一试

这里还有同学们刚才提出的几道问题,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吗?指名板演。校对答案。4.75+2.65=7.40 4.75-2.65=2.10 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讨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归纳结论。

三、巩固运用

1、看谁细心。(练一练1)

2、小小诊所。(练一练2)

3、开火车(练习八 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着重引导联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四、总结延伸

送给同学们一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各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保你数学好成绩!

第二课时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8-49例

2、试一试、练一练、P50-51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减法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

1、一个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2、一支水彩笔比一个笔记本便宜多少元?

以上两题怎样列式? 计算时被减数百分位、十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 学生独立解决并在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3、小结:今天研究的小数减法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追问7.5为什么可以看作7.50?0.6呢?13看作多少?

2、错误集中营练习八第4题

发现错误并订正。计算时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2)某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3)被减数末尾可以看作“0”后再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养成随时验算的习惯

4、完成练一练第3题 看了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5、独立完成练习八第6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5题

第三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P50-51练习八第7-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83-0.5 9.2-6 2+2.8 17.5-2.5 3.4-3.1 0.73-0.23 3.6+2.4 5.89-2.19

2、竖式计算并验算

8.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八的第9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竖式计算并验算

第四课时 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内容:P52 例

3、练一练、P54 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休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限时计算练习九第1题,开火车口答。

2、出示挂图: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列式计算出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问题:小华把这四件文具,每样都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问: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8.9+3.6+6.4+1.1)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8.9+3.6+6.4+1.1 8.9+3.6+6.4+1.1 =12.5+6.4+1.1 =(8.9+1.1)+(3.6+6.4)=18.9+1.1 =10+10 =20(元)=20(元)小组讨论: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哪种算法简便些,为什么? 这样简便的依据是什么?

2、归纳小结。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可以运用。应用加法运算律同样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计算简便。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提问:这里的а、b、c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小数)

3、练习。

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3.8+5.7+6.2=(3.8+□)+5.7 1.25+6.3+4.75+3.7=(□+4.75)+(□+3.7)师指出:在计算中,往往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问:每题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怎样算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怎样理解“接力赛的总成绩”一词含义?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九第2题。

师: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计算规律与整数减法计算规律相同)师指出:这些规律在小数减法中同样适用。

2、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4、5题解题的思考过程。师: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第五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 例

4、P54-55 练习九第6-9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大润发吧?那儿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按哪个键,显示什么)用计算器算出结果,核对结果。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怎样判断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练习九第9题

3、分两组比赛: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4、、练习九第6题

5、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第六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小组讨论: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怎样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第七课时 探索与实践

教学内容:P58 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三、总结与教育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四、延伸与拓展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因此,我首先用四川地震创设情景,引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以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又因为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此我又利用情境让学生计算了一位小数的加减。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在出示教学情景图后,我让学生看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整理列出了5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其余留作课后讨论。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不太到位,讨论时间有些短,学生的表达有些零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用了16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多样,分层合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五篇:六语上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我的小伙伴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同学,也是我的好伙伴,我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学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从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我们就同班,直到四年级才分开,这更让我留恋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了。

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剪着一排整齐的刘海,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总是迥迥有神,她的嘴巴虽然不小,但有一些笑话和幽默的语句常常从她的嘴里快乐地蹦出来。笑的时候,别提有多灿烂了!

记得在这三年里,我们同是班长,同是竞争对手,在学习上常常是你追我赶,从不妒嫉对方,在私底下,我们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也有时为某件事情争执,但过不了一会儿,就马上和好了。在上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发生有一场传染病“水逗”,好多同学都被传染上了,全身长满了痘,有些还没有完全好的同学怕学习掉课,没等好了就来上课。这样也是有传染的。老师没办法,只好采取了分隔的形式来上课,没得的坐在前面,得了的坐在后面,中间还隔了一个走廊。有些同学在上课进教室时很慌乱,我们做为班干部,要维持纪律,同学们总是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我也有些不知所措了,但这时,她紧皱着眉头,眉宇间形成一个“川”字,拿起教鞭就在讲台上使劲地敲起来,喊道:“安静、安静……”同学们一愣,都安静地进去教室。我对她在慌乱中表示镇定的心态暗暗的表示佩服。

我就是这样喜欢她、留恋她,多么想再在一起呀!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小木船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扔在了地上。就这样,我把陈明手中船也踩坏了,我俩差点儿打了起来。经同学劝说,我们各自回到了座位。你瞪我一眼,我恨你一眼,眼珠恨的快要掉了出来。我们两个就这样上了一堂“有气课”。

放学后,我没有再找陈明一起同路回家,他也没有来找我。我回到家后,坐在椅子上想:陈明有什么权利弄坏我的木船,他明明就是故意的嘛。一定是他看我的木船比他的木船做的好,所以才故意搞破坏。我的思想一下子又扭曲了,“无,无价的友谊”,是我与陈明友谊的宣告。但是,他今天确实是太过分了,居然踩坏了我的小木船,我永远都不可能再理他了。可就在下了这个结论时,我的心里面还是有一点儿怪怪的。

今天,我去公园跑步。恰巧我碰到了陈明,我伸着一只手,挥了一挥,立刻又放了下去。而陈明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点儿笑容,但又立刻收敛了。显然,我们刚刚都忘了昨天不开心的事。但我俩并没有打招呼。反而是擦肩而过,彼此“瞪”了一下对方。但眼神里却并没显示出憎恨、愤怒与斥责,反而眼神里充满了友好、可怜与求和,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眼神里都清清楚楚的写着:无价的友谊。由于陈明没有看路,“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猛地一回头,急忙跑过去,快速扶起他,并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把他的脚包扎好后,我便把他送回了家。他坐在床上,我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他的脚,慢慢地走向门,直到开门时,我的目光才依依不舍地走向了外面。我正准备走时,陈明叫住了我,“喂,等一下。”我一下子回过头,看着他问:“干什么?”“其,其实我不是故意要弄坏你的小木船,只,只是一时失手,你别再生我的气了,好吗?我……”

陈明忙下床,可跌在了地上。我赶忙扶起他,对他说:“其实我早想与你和好了。”我又把他扶到了床上。

我双手紧握着他的双手,我们两个同时说出了一句话:“友谊无价。”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下载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上第五单元Unit5Unit 5 On the farm教学设计(上海版牛津英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上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

    第 十一 册 第 五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7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

    pep四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教学小结

    第六单元教学小结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虽然课堂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讲了下来,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一.复习热身的过多,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过于紧张;复习的时候老师说得过多了,因为是讲过的......

    五上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11、飞 夺 泸 定 桥 一、 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 水流( )( ) 高山( )( ) 翻( )越( ) 心( )胆( ) 震耳( )( ) ( )钧一( ) 奋不( )( ) 浩浩( )( ) 摇摇(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振( ) 撤( ) 飘( ) 妄( ) 震(......

    统编五上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设计方案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课题: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

    五上第六单元写给父母的心里话

    金手指作文训练宝典 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给父母说说心里话 1 2012-10-27 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练习 姓名一、帮你搜集素材、选材 (一)本次习作,写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内容上......

    五上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李静 《窃读记》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一方面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书是享受,这在文中成了妙趣横生的享受。在动作神态与语言的生动描写......

    牛津小学英语5A教学设计(六环节)

    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Part A 教学设计 河南尚庄小学 任江英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对话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表演对话。初步感......

    【教学设计】PEP六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Unit1 Period3 Follow Robin get to the restaurant!》 教学目标: 1.语用任务目标: 学生能通过综合运用本单元核心语言,在Robin帮助孩子们找到意大利餐厅的语境中学会描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