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小松树》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小
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的五次变奏。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带给孩子们的欢快活泼情绪,了解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通过模唱其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不同段落的不同特点。
2.在聆听中准确感知并辨别五次变奏。教材分析
《小松树》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歌曲。歌曲中将少年儿童比喻成小松树,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表现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坚定勇敢的精神风貌。歌曲旋律明快,富于朝气,结构工整,句式整齐。是一首琅琅上口、具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尤为适合小学阶段演唱。后被改编为木琴独奏曲。木琴独奏曲《小松树》由引子、主题和四次变奏组成。引子部分是在自由的节奏中由木琴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鸟的鸣叫和潺潺的流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清晨景象。之后,木琴运用独特的音色完整地演奏了主题。
主题之后,乐曲出现了四次变奏:长笛演奏、木琴加花变奏、弦乐演奏、木琴变速变奏和乐队全奏。整首乐曲流畅活泼,木琴与乐队合奏相得益彰。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怀抱里,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如果将你们的成长做一个比喻,同学们,你们认为用怎样的比喻最形象? 教师可启发: 比喻为幸福的小草。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比喻为茁壮成长的小树。比喻为茁壮成长的小松树。
在逐步深入地辨析中,学生会认同小松树更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的时间与状态(因为花朵虽然鲜艳美丽,但是开放的时间会很短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用小松树更为确切生动的原因:小松树不怕严寒酷暑,它朝气蓬勃、浓绿苍翠,显示出旺盛、坚定向上的生命力。教师:有一首少年儿童歌曲《小松树》,正好回答了同学们刚才的看法,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二、新课学习
1.教师播放木琴独奏曲《小松树》,学生聆听。教师: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情感? 2.整体欣赏。(1)介绍作品。
教师:这样一首好歌,它有着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以来,就久盛不衰。创作这首歌曲的作者是傅庚辰爷爷。他曾经为电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作曲。其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激发情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唱一唱这首歌?但是我们今天不让同学们演唱,只是请同学们当评委,欣赏、评价一位新“朋友”的演唱能力和水平,看看他唱得有多好,好在哪里?你认识这位“朋友”吗? 再次欣赏木琴独奏曲《小松树》。
教师:这位朋友叫什么?它的发声有什么特点?它是依靠什么“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的?
教师木琴图片,介绍木琴的发音方式和声音特点。(在介绍声音特点之前,可让学生再认真地听一遍乐曲。)3.分解欣赏。(1)欣赏引子部分。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段音乐,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情景和画面?
给学生时间展开想象和联想:鸟鸣、流水、山林日出、露珠迷雾、清新早晨的景象。(2)分辨四次变奏。①聆听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木琴演奏先后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旋律与节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区分第二变奏的加花与第四变奏的变速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教师播放乐曲,在出现木琴演奏部分并完成演奏时终止乐曲,进入辨析阶段。)
教师:它们和第一次出现的旋律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其旋律变化的形式和明显加快的节奏以及这两种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②聆听非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和情绪?(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特点等。)
4.完整聆听木琴独奏曲《小松树》,整体把握。5.学唱歌曲,延伸感受。(教师出示《小松树》谱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关于木琴的知识。
第二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陀螺》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陀
螺》教学设计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陀螺》,感受乐曲欢快的主题。
2.体验孩子们玩转陀螺时的欢乐情景,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教学重、难点
1.体验音乐中轻快节奏。
2.体验作品欢快的主题,表现快乐的生活,并热爱生活。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38—1875)1871年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
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小组曲》系根据作者所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十二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这五首小曲都有标题:第一曲《进行曲──喇叭与铜鼓》,第二曲《摇篮曲──布娃娃》,第三曲《即兴曲──陀螺》,第四曲《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第五曲《加洛普──舞会》。
《即兴曲──陀螺》,a小调2/4拍,乐曲轻快,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转陀螺时的情景。曲例: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音乐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同欣赏了《竹马游戏》,童年的游戏有很多,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关于游戏的音乐作品也很多,老师节选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儿童游戏的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播放以前学过的一些儿童游戏的音乐,请学生听辨。(音乐听辨)3.学生用动作表示。
4.老师:大家一起说第一首乐曲是什么。生:跳绳。
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的,对吗?你们的记忆很出色。第二首呢? 生:第二首是二年级学的《转圆圈》。
师: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童声合唱,表现了彝族小朋友的快乐游戏。第三首呢?
生:是《布老虎》,也是以前学的。师:第四首呢?
生:我知道,第四首是《踢毽子》。
师:这些都是表现我们中国儿童游戏的作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的是一首描写外国小朋友游戏的作品,这个游戏在中国也很流行的!大家仔细听,猜猜是什么游戏?
二、情感体验
1.播放乐曲《陀螺》,感受乐曲的情绪。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是什么游戏? 生:感觉像旋转的什么游戏。师:很好,继续说一说你们的体验吧!生:是不是转呼啦圈?
师:很接近的,这个游戏说出来大家一定很熟悉──是抽陀螺游戏!大家玩过吗?
生:冬天,我在奶奶家玩儿过。
生:广场上就有卖的,用鞭子一抽在晚上还会发亮呢!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
2.教师出示“陀螺”各种图片。师:老师这也有几个,谁会?来试试!3.播放音乐《陀螺》,学生积极参与表演。4.出示曲名并介绍乐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乐曲,名字就叫《陀螺》。《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是一首管弦乐合奏,跟《布老虎》和《踢毽子》两首一样都是管弦乐合奏。5.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比才及作品。(1)再次聆听乐曲《陀螺》。(2)师生交流。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师:乐曲的情绪欢快,节奏轻快紧凑,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的喜悦情景。谁能说说音乐的几拍子的? 生:应该是四二拍的。(出示四二拍图示)(3)介绍比才及作品《儿童游戏小组曲》。①出示作者比才图片。②介绍《儿童游戏小组曲》。
6.出示音乐主题:学生熟悉主题旋律。
师:乐曲轻快活泼,主题音调是六度大跳的连续进行表现了孩子们在转陀螺时的欢乐情景。7.聆听音乐《陀螺》。
师:听辨主题,也可以在你听到陀螺嗡嗡的长音的时候,就轻轻地唱出来,或者用手势表示出来。8.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可采用分辨乐曲情绪的方法。9.再次复听全曲《陀螺》。
学生可配合着音乐大胆表演,结合音乐进行“转陀螺”游戏表演。
三、课堂小结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至今还记忆犹新,不管是外国的孩子,还是中国的小朋友,只要是生活在幸福的年代,童年的回忆都是美好的、难忘的、快乐的。
第三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星空》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星
空》教学设计
《星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通过欣赏乐曲,发展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音乐的理解力。教学重、难点 1.欣赏《星空》。
2.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教材分析
乐曲前奏为弦乐奏出的连续下行音群,好似流星划破长空。钢琴首先在a和声小调奏出了和弦分解式的主旋律,清醇、灵动。在第一主题的末尾,鼓声渐起,将乐曲推入第一次高潮──第二主题,更把人们的思绪从喧噐、繁闹的地球带到了广袤、无垠的长空。第二主题转至A大调,钢琴奏出了连续的八度和弦,还反复使用同和弦奏出倚音效果以增强力度和震撼力。电声乐队和弦乐的加入,以及人声的拟音模仿更令乐曲充满幻想和无限激情。紧接着第一主题在电声乐队的陪衬下再次出现,仿佛是人们对生命的思索与礼赞。第三主题的出现好似第一主题的补充,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接着乐曲又分别再现了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最后在第三主题反复演奏中渐渐消失,给人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些探索太空的图片。2.请学生试着说一说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
二、欣赏
(一)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播放乐曲《星空》,学生感受。2.请学生试着给乐曲起个名字。3.欣赏夜空美景。
太阳的光芒普照着大地,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当太阳慢慢落到了大山的背后,火红的晚霞飘荡在天空中,美丽的小鸟飞回自己的家,大地一片宁静。我们抬起头仰望深蓝色的天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美丽的月亮和满天的繁星,古今中外有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用精妙的文字、绚丽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美丽的星空。
4.根据学生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对《星空》这首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二)具体分析、感受乐曲《星空》
1.请学生分段欣赏乐曲的三个主题,用语言简述各自的感受。并自行选择三个不同动作分别代表三个主题。
2.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星空》,并在教师引导下用三种动作分别表示所听到的主题变化。
(三)知识拓展。
1.师:提到钢琴曲《星空》我们就会想到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得曼,请同学们说说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介绍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得曼简介)
(四)对比欣赏。
我们上节课欣赏了描绘太阳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欣赏了描绘星空月夜的音乐作品,请你思考一下这两种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在听觉上有什么区别?请大家课下再把这两首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欣赏了描绘星空月夜的音乐作品,请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有关于星空和太阳的歌曲。
第四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种太阳》教学设计(精选)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种
太阳》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音乐知识,创编简单表演。
2.通过朗诵、听赏、演唱、讨论、编创的形式,体会歌曲《种太阳》的音乐、内容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美好愿望。2.感受和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3.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表达出来。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补充段落的单乐段歌曲。bB大调。歌曲中主乐段是由四个相关联的乐句构成的。其中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而第四乐句又是在第二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一乐句前两小节中的六度跳进表达了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充满幻想的当代少年儿童的形象。而后半句则多用级进的手法,尽显纯朴、抒情的童真情趣。在演唱上可用先跳后连的方法来表现各乐句。紧接着出现的完全重复前奏的乐句是过渡句,在这里起到了如间奏和连奏的作用。附点八分音符的大量运用和全曲最高音的密集出现,将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歌词反复点题,把孩子们的美好愿望进一步传达与肯定。最后出现的则是补充乐段,抒情的旋律把我们引入那充满遐想的美好天地。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了解太阳吗? 生:简单介绍搜集到的太阳知识。
师:原来大家对它有这么多的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太阳产生了很多的幻想,有关太阳的传说也很多。1.艺术作品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关于太阳的艺术作品,出示图片莫奈《日出印象》,感受太阳给你们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太阳是温暖、光明的…… 2.儿童作品欣赏。
师:感受了大师的作品给同学们的感觉,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我们边看边来模仿太阳的各种表情。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学生回答:太阳是温暖、明亮、可爱的…… 3.艺术歌曲。
师:除了艺术作品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也是描写太阳的。(1)欣赏歌曲《我的太阳》,美声演唱,描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太阳。(2)师:刚才是外国的歌曲,我们再来听听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歌。太阳金色光芒不但带来了温暖还能给人带来勇气。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3)师:同学们还会唱哪些跟太阳有关的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七色光》《太阳》《牧童谣》等歌曲。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可爱的太阳,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二、欣赏音乐
过渡句:艺术家用线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现太阳,抒发美好的心愿,接下来我们也用歌曲来表现太阳的光明温暖。1.初赏歌曲。
师:欣赏歌曲《种太阳》动画,请同学们边看边听,感受情绪。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观看并回答:欢快、活泼;(速度、力度、音高、音色、节奏、歌唱语气等。)2.复赏歌曲。
师:请大家再次欣赏歌曲《种太阳》,你能听出分几个部分吗?根据什么分的?请边听边用动作表现自己分的部分。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分段。(分两部分)师:在情绪上两部分的变化?
学生回答:第一部分欢快、活泼;第二部分抒情、柔和…… 3.分段演唱歌曲。(教师出示《种太阳》歌曲谱例)(1)演唱第一部分。(《种太阳》第一部分音频)
师: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你来设计一下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
师:范唱第一句。生:初唱第一部分。
师:在完整的第一部分中语气有没有变化?这种不一样的情绪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生:得意地演唱。在实现愿望过程中,情绪高涨,更加欢快。“啦啦”地方的演唱与前面节奏不一样,是附点节奏。
师:在唱“啦”时有的同学这样唱的,有的那样唱的,你觉得哪样好?(有力度、没力度演唱对比)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带着得意、欢快的情绪演唱第一部分。生:演唱第一部分。
(2)演唱第二部分。(《种太阳》第二部分音频)师:听第二部分,内心哼唱一下,情绪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抒情、柔和了…… 师:同学们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回答:演唱情绪上、节奏的变化。师: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演唱一下。4.随歌曲《种太阳》完整进行演唱。师:歌曲地演唱形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独唱、领唱、齐唱、合唱等。师:我们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独唱……
师:同学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演唱形式演唱吗?还有什么表现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请大家小组讨论。生:小组讨论。
生:分组演唱、表演。(《种太阳》创编表演)
三、表达愿望
师 :今天我们学的歌曲《种太阳》中,小朋友把太阳种了一颗又一颗并送给了很多需要它的地方。她真的送出了许多太阳么?那她把什么比喻成了太阳? 学生回答:爱心……
师:如果你有一颗太阳,你会把它送给谁呢?
师:老师这有一颗太阳树,今天我把树上的太阳都摘下来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用简短的一句话把自己最美好的心愿写在太阳背面,然后把它送给你的同学,或者爸爸、妈妈。
生:听音乐歌曲《种太阳》,写出自己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播种了心中最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五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
《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在钟表店里》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
2.通过律动、哼唱等教学活动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并记忆乐曲主题旋律。
3.欣赏《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对生活中的声音感兴趣。教学重、难点
1.欣赏《在钟表店》里,记忆主题旋律。
2.听辨乐曲段落,通过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分析作品。教材分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作,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
乐曲一开始“嘀嗒嘀嗒”的声响,把人们带进了钟表店里。大钟响起了庄严而洪亮的报时声: 接着出现乐曲的主题。它模拟钟表“嘀嗒”的摆动声,“”这欢快、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生气盎然的钟表店,工人们愉快地劳动着,钟摆节奏伴随着一段活泼的主题: 可爱的杜鹃叫了,时钟三响,旁边的闹钟也“嘀铃铃”的呼应,传报现在是下午三时。仿佛告诉人们:该休息了。工人们欣赏着自已精巧的手艺心情格外高兴。接着,八音钟奏起童话般的苏格兰古老曲调,这是一段如歌的慢板: 不久,时钟停止走动。哟,忘了上发条!赶紧补上。接着第一部分的音乐按变化了的顺序部分再现,情绪更为热烈,展现了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杜鹃报时钟和大钟先后响起,乐曲在时钟报四时整的钟声中结束。
乐曲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了人们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要一起了解一首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这首乐曲的第一乐段。欣赏《在钟表店里》第一乐段。
生:感受乐曲情绪及表现的音乐形象。(情绪欢快,表现钟表工人愉快地工作。)
师: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我来弹奏这段旋律,同学们跟着琴哼唱。生:跟琴哼唱主题旋律。
师:在第一乐段中这段旋律出现了几次呢?我们来听一遍第一乐段,请同学们用手指表示出示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生:复听第一乐段并表示出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
师:这段音乐中还出现了很多钟表不同的声音,你们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生:再次聆听第一乐段,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二、对比欣赏
师:我们来听乐曲的第二乐段,请同学们从节奏、音色、速度几个方面来分析。
欣赏《在钟表店里》第二乐段。
生:聆听并分析。(节奏舒展;音色柔和;速度变慢。)师:这样如歌的旋律表现的是什么呢? 生:钟表工人休息了。
师: 让我们记住这童话般的苏格兰古老曲调。欣赏《在钟表店里》第三乐段。
师:我们来听乐曲的第三乐段,你们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聆听并分析。(是第一部分的音乐按变化了的顺序部分再现。)师:第三部分的音乐与第一部分比较,旋律相似,此外,又有什么变化吗?
生:情绪更为热烈,表现的音乐形象更加热闹。
三、完整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音频)
师:刚才我们分乐段分析了乐曲,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哼唱你熟悉的主题旋律。生:完整聆听。
师:听到引子部分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引子部分是我们熟悉的大钟报时的声音,旋律很熟。师:在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的衔接处,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呢? 生:好像有上发条的声音。师:乐曲的结尾是什么声音呢? 生:也是钟表报时的声音。
四、表现乐曲(《在钟表店里》动画)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乐曲里有各种钟表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完整地聆听一遍乐曲《在钟表店里》,请你们把自己当成钟表工,或者是一种钟表,来表现音乐形象吧。生:聆听并表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懂得了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采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强、弱,表达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也可以联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