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姓名童维菊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校凤台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论文摘要………………………………………………………3
关键词…………………………………………………………3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4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4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5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6
结束语………………………………………………………………7
注释、参考文献……………………………………………………8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经验,提高他们能力。学前教育活动,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成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幼儿教育应当分层次设置合理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目标与内容的一致,安全的重要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师幼的互动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所得,[关键词] 学前教育 一致性 安全性 有效性
互动性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正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过程,发展初步感知世界能力。而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
目标是实施教育的指南针。教师在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求内心明确此次活动的总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其次,在研究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表现、兴趣、“最近发展区”等对总目标进行适时调整和必要的分解,从而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努力使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能够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如科学活动《沉浮》的目标设计:
目标一
1)观察、感知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3)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目标二
1)感知水果在水中沉浮的现象。2)在老师引导下大胆交流观察中的发现。3)萌发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幼儿的特点是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动手能力弱,因此,目标一中“记录”的要求显然高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仅无法达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观察;而目标二则把“观察”、“表达”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既符合学前孩子的认知特点,又符合《纲要》的学习要求。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设计幼儿特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更可以成为幼儿园参与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跑、爱跳、爱钻、爱爬。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一日生活中经常看见幼儿有时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跌到了。幼儿在“动”中,势必会出现因上述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使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其不受到伤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活动场地、活动环节以及所投放的材料等深思熟虑,必要时还应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场地有无安全隐患,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等。在 思考与尝试中教师要剔除隐患,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另外,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以便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需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提醒幼儿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立即离去;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免相互碰撞;玩“秋千”时双手应抓紧绳索,作为观众则要保持距离,以免碰伤。
记得有一次带幼儿去玩滑滑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逆行被从上面滑下的孩子撞得摔跤,结果摔破了膝盖。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明白不按正确方法玩,不按规则游戏的不良后果及其危险性。活生生的例子让幼儿记忆深刻。他们明白不管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规则,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
无论怎样设计活动,都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的教育活动是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只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教师与幼儿在此过程中才能平等地对话、交流,教师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其发展。所以,在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时一定要把活动效果考虑在前,至于形式——笔者以为——它只是达到活动效果的工具。
(一)注重导入的有效性
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幼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幼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导入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们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又如“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游戏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犹如写作,同样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详略与重点。在活动过程设计中,组织形式的巧思、主要环节的架构、教学方法的选用、环境材料的支持、细节设计的巧设等均值得我们关注。环节架构首先应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详细考虑。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活动中应详细设计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在活动环节设计中,便可落实目标、突出重点。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根据目标学会取舍,将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次要环节辅助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力图做到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修补图书的环节自然衔接,小班幼儿的情感也随之自然流露,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学习更能自然地在情境中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在活动前仔细推敲每一个活动中的细节,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有备无患”,而要让一次活动“精益求精”。通过细节的推敲,以完善活动的重难点,这是精髓。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的观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问题设计的技巧与技术。所以,提问应引导幼儿思维,帮助幼儿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在活动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参与,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往往很随意,不具针对性,因而无法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而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包括教师的言语所影响,所以教师的提问注意提问的指向性,引导幼儿的思维与操作,影响幼儿思维和操作的方向。
如在《电动玩具》活动中,我设计了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我的的提问就很具体:“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
意大利的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已颁布的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所以,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 6 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我们在评价一个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时,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表现的更积极,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如在小班的儿童医院游戏中,陈夏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教师,对毛老师说:“毛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毛老师正忙着与一名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毛老师说着把手伸给夏梓优,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活动中,共同参与,体验着活动中具有的乐趣,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又如,有一次,一群孩子对向前滚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兴趣,围坐在台阶上闲聊。这时,教师故意在他们面前将手腕一勾,抛出竹圈,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竹圈会自己滚回来,他们一下来了兴趣,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正转圈、反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总之,激起师幼互动是促进活动成功的重要策略。良好的师幼互动交往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最终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部分,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品质是每位幼儿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如果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完成活动,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教学活动,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胸怀大爱,立足微尘,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注释: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第63页
[2]徐东,李林烛.幼儿园游戏整合课程的现实性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05:35-38.[3]姚秀点.自我养成视角下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89-92.参考文献:
1.朱家雄.《“教得对”,才有“教得好”——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2.邵乃济.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上海托幼》 3.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 4.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篇: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2.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和方法。
3.会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指导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4.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原则;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2.把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以及原因。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的含义;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实录;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情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案例陈述】
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 【分析讨论】
1.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 3.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4.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
3.幼儿园教学是以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经验为目的的。4.幼儿园教学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理解为: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案例陈述】: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师:你读书真仔细,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
生:这是一只性格有些古怪的大花猫。
生:这是只老实的、贪玩的、非常淘气的,但又尽职的猫。
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生:不,作者非常喜欢猫。
师:对,正因为小花猫更可爱,所以写作时作者先写大花猫,再写它小时候。大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和总起句,读懂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记叙的顺序,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现在,大家细心地读读课文,划划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句子,再挑
一、两处你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片段二: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
一、了解石头特征
(一)玩石头
1.教师玩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2.幼儿徒手玩石头,教师个别指导。请小朋友说一说玩的什么游戏,教师小结。3.提供辅助材料玩石头。
展示玩的活动,相互看一看,试一试。
(二)分组活动
先看看、摸摸、捏捏,再讨论石头的特征和作用。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玩法,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石头。看一看,你的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互相讨论并交流。
【分析讨论】
通过上述两段教学片段的比较,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情况,以及幼教专业知识,分析并讨论:
1.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
2.幼儿园教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幼儿园的教学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1)原因分析:
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2)具体表现
生活性: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启蒙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1)原因分析: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
(2)具体表现:
游戏性和情境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活动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3.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原因分析: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具体表现: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4.幼儿园是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1)原因分析:由于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
(2)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用文字课本教学。在运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直观教具相结合。
【观点辨析】: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分析要点:此观点是对的。
相同点: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都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不同点: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主题二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和幼儿园的教学原则。3.初步具备运用幼儿园教学原则分析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录像、幼儿园教学的教学实录等。教学方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录像播放】: “我爱动画”(中班)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二环节: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由整体到局部播放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请幼儿说出人物名称。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与幼儿共同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
第三步,带领幼儿玩与动画情节有关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
第三环节:与幼儿共同探讨动画片的奥秘,如“怎样才能使无声动画变成有声动画?”等。【录像讨论】:
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 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
2.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边活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3.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问题讨论】:根据上述教学录像以及你所观摩过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你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哪些因素?它们分别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理论研讨】 1.教师
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具体体现: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幼儿潜能的发掘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
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具体体现: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3.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1)幼儿园教学内容
学生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教师提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哪几个方面?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总结:
A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五大领域的活动: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
B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C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综合考虑体、智、德、美各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益的,粗浅的,具有启蒙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运用教学内容时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促使幼儿得到综合的发展。
(2)幼儿园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具体体现:
幼儿园教学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如何以方法与手段为中介,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此内容将在本章的第三单元中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
【问题讨论】:现实中,一些幼儿园有好的师资、生源和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请分析原因。
分析要点:主要是由于幼儿园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利用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是了解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幼儿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原则 【理论研讨】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思想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3)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二)积极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回忆)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分析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由此引出积极性原则。
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2.贯彻这个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
2)加强师幼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通道参与和创造。
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发展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什么原则?
分析要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四)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
(五)活动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活动性原则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幼儿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3)相信幼儿,让幼儿放手活动,并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案例一:芦苇趣多多(大班)
第一环节、活动开始阶段:亲近湖滩,感知芦苇的特征
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湖滩,他们有的亲亲芦苇,有的拉着芦叶握握手,有的把鼻子凑到芦叶上闻一闻,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发现。
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却闷闷不乐,羡慕地看着同伴,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摘的芦叶都破了,我鼓励他们再去试试,或者去问问同伴,不一会儿,他们兴奋地过来争着告诉我“摘叶子的时候要又轻又快地向下拉”……看着他们一脸的得意,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叶子在孩子们的手上被摆弄出了许多造型,有蚱蜢、小船、小蛇、蜻蜓、蜗牛等,个个非常开心。
第二环节、活动发展阶段:自主探索,发现芦苇的功用
来到探索区,孩子们围着芦苇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拿来竹子比较。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建构了知识。
突然“啪”一声,不知谁踩在了芦柴上,志远叫起来:“老师芦柴踩破了”老师:“为什么会破呢”?只见文文叫起来“呀!这是空心的”、小月说:“我奶奶就是把它放在地上压扁了,然后用板子把它剖开刮平了编席子的”。几个孩子围着我说:“老师,我们也来做做、编编好吗”,“好啊!我们也来试试看,那边有工具”。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将活动的开展引入到高潮。
第三环节、活动高潮阶段:尝试制作,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在柴上跳、有的用木棍敲、有的用小锤锤、有的和家长推石滚子压,伴着“啪啪”声,他们越干越起劲。
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动手起来。一会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出来了,有小扇子、小帘子、扫帚、帆船、席子、篓子、还有漂亮的芦苇贴画等,孩子们热情地拉着好朋友来欣赏自己的的作品。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技能,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还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竹子(中班)
教师将幼儿带入竹林。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竹子。
师:竹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幼:老师,这是什么?(用手指着竹笋)师:先看竹叶。(有些不高兴)
幼:这根竹子被人砍断了,里面是空的。师:先看竹叶。(很不耐烦地)幼:竹叶是绿色的,是长长的。师:对。
幼:竹叶是黄色的。
师:错了,竹叶怎么会是黄色的呢?竹叶是绿色的。师:再看看竹竿是什么样的? …… 2.分析讨论
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3.归纳小结
1)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2)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违背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性原则等。
主题三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2.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案例;幼儿园教学录像
教学方法:录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问题讨论】:
问题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问题二: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完善?怎样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手段? 分析小结: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 【理论研讨】
含义: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1)实验法
A、含义: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2)游戏法
A、含义: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3)操作练习法
A、含义: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运用了实验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二)直观法
含义: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理论研讨】(1)观察法
A、含义: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2)演示和示范
A、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看它的颜色
幼2: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
幼3: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幼4: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 师:你用什么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幼:我用转的办法。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师: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师: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幼: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师: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
幼: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师: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师:你用什么办法?
幼: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师:你是怎么听的?
幼: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师:你听到什么啦?
幼:我听到它在动。师:你哪里知道它动的?
幼: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2)案例分析: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优点: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缺点: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 【理论研讨】
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1)谈话法
A、含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2)讲解与讲述法
A、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录像分析】(1)录像播放:
案例三: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活动)
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
师: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
小结: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 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 小结: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弹性
师: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
(2)录像分析: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归纳小结: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主题四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的设计要求;掌握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2、能运用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知识,初步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学录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8、幼儿讨论:下雨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创作以“下雨”为主题的绘画。2、案例讨论:
(1)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2)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3、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
(2)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
在结束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设计活动过程时,既可以按三个部分书写,也可以按照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逐条写出。(4)活动延伸
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以“冬天的雪”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计划。
2、练习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教学中恰当运用多种方法;,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学原则。
3、练习步骤:
(1)学生设计教学计划。
(2)学生呈现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3)师生共同点评。点评要点
(1)格式是否规范(2)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3)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
二、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回忆:什么是直接“教”?什么是间接“教”? 【理论研讨】
直接“教”和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直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地灌输。
(2)教师运用间接教学方式时,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小班“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好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教师交代探索的任务并演示,这是直接教学)。幼儿很快找到了很多玩法——将塑料袋抛向空中;扎紧袋口当球踢;背在背上当背包;将两只脚套进袋中学袋鼠跳;将袋子套在头上装“蒙面人”等等(利用材料促使幼儿自己发现多种玩法,这是间接教学)。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应注意安全(直接教给幼儿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是直接教学)。大约六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多的玩法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观察到这种情形,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撕开袋口,将塑料片围在腰际变成“裙子”(当幼儿的探索出现困难时,教师运用直接教学,暗示幼儿在新的思路下探索并拓展玩法,对保护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其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幼儿求异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教师的提醒下,一些幼儿马上用撕开、捆扎、粘贴等方法将塑料袋变成了“头巾”、“衣服”、“袋子娃娃”、“塑料袋长绳”等等,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借助材料和同伴环境,促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是间接教学)。
(2)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是怎样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3)归纳小结: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的分析已呈现在案例之中。这个例子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情境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理论研讨】:
(1)含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控。
(2)幼儿自主学习的特点:更多是指向学习品质的,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
(3)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
A、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并使材料蕴涵教学目标,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学目标。
B、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幼儿的探究作过高的知识要求。
C、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在美工区的墙上陈列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剪衣服。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件衣服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邵周茗来到了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烦死了!烦死了!”邵周茗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听见了走过去说:“剪坏了吗?你只试了三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衣服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邵周茗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衣服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在衣服的袖口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表面看来她己经接近成功,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便鼓励她:“真棒!只有一个小缺口了,你再试一次,连小缺口也没有行不行?” “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尝到成功滋味的邵周茗心情好得很。这次她下手后速度很快,剪刀“咔嚓”飞舞起来,而就在即将剪完最后一刀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衣服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出的衣服只剩顶端一线相连了。她用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对她说:“剪出来的衣服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把墙上的样子拿下来仔细看看。”邵周茗接受了我的建议,将墙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找准了方位,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最终当然是剪出了一件完整的衣服。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
(3)归纳小结:教师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在他们碰到困难或准备放弃时,教师要引导、激励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
回忆:幼儿园教学有哪几种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讨论: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否替代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什么?(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要求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
【理论研讨】(1)小组教学的组织
A、教师在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
B、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教学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则。分组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C、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使小组活动朝期待的目标发展。
D、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E、在小组活动结束时,一般还应该针对各组活动的情况进行集体讲评。(2)个别教学的组织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学,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问题讨论:为什么幼儿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教师如何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讨论:在前面散文诗《听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散文诗《听雨》讲述的是在下雨天里,蝴蝶妈妈引导自己的孩子——一只无聊的小花蝴蝶从倾听雨声中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引导幼儿欣赏这篇散文诗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语言),又可以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还可以鼓励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点声以及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增强其听力,增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艺术、科学),等等。
(二)观摩并分析幼儿教学活动
1、观摩内容:大班科学活动“会搬家的水”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兴趣。(1)看,动物新村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演示多媒体课件)(2)互相讨论:小兔和小猴为什么争吵?
没有浸到水的一半纱布为什么也是湿的? 第二环节、实验、验证活动:水会“搬家”。
(1)幼儿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利用纱布和塑料盆进行实验、验证。(2)你们的纱布有什么变化?
小结:纱布之间有很小的缝隙,能吸水,这种奇妙的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第三环节、幼儿自选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信息。
鼓励幼儿自选探索区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毛细现象。A、语音区:
“听一听”让录音机告诉幼儿有关毛细现象的科学知识。B、图片区:
“看一看”植物吸水的图片。C、操作区:
(1)“做一做”小实验:新鲜白菜切去根放入红墨水中有何变化;医用采血细管如何吸红墨水的。
(2)“找一找”掰开已经吸了红墨水的芹菜、花菜、生菜等蔬菜的叶脉,看看里面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
(3)“试一试”把白色皱纸做的花朵吸颜色水变成彩色的花。
(4)“玩一玩”不用倒的办法,想想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分别用毛巾、海绵、棉花、纸等东西来尝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大胆发问,互相讨论,教师释疑。(1)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些什么?(2)遇到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向我们提问?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1)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发现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有奇妙的毛细现象,并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
(2)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可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探索。
2、观摩讨论:在上述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较好地运用了哪些幼儿园教学的指导策略?还存在哪些问题?需如何改进?
2、归纳小结:(1)是否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2)是否指导幼儿自主学习(3)组织形式是否多样化(4)是否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5)其它:如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等。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在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练习要求: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3、练习步骤:
(1)布置练习任务
(2)学生修改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八人一组,在微格教室模拟组织教学活动。模拟教学后,学生互相评议。教师在主控室全面监控。
(4)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重点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指导策略方面分析,先肯定学生优点,再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篇:《学前教育组织与管理》试题A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组织与管理》期末试题A参考答案
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园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是(A)。A.计划
B.实行
C.检查
D.总结
2.在人际关系方面,园领导能尊重教职工,对教职工给予充分的信任,尽力满足教职工的各种正当需要,这种园长的领导方式是(B)。
A.专制型领导方式
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 C.放任型领导方式
D.权变型领导方式
3.因其在管理领域所作的开拓性工作、故而被后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A唐纳利
B泰罗
C西蒙
D梅奥
4.幼儿园总务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A)。
A.服务性
B.先行性
C.全局性
D.政策性 5.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A)。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分级管理制
D.均权化 6.幼儿园双重任务的核心是(C)。
A.总务工作
B.卫生保健工作
C保教工作
D.组织文化建设 7.(D)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A.大班
B.中班
C.学前班
D.小班 8.幼儿园人员管理的核心是(D)。
A.加强对教职工的纪律管理
B.实行物质奖励政策
C.为教职工创造专业发展的机会
D.调动人的积极性
9.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是(A)。
A .岗位责任制
B.部门性规章制度
C.全园性规章制度
D.考核与奖励制度 10.思想教育方法是幼儿园管理的(D)方法。A.行政
B经济
C法律
D心理行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幼儿园公共关系 P173
2.园长负责制 P28
3.幼儿园管理 P10
4.幼儿园环境 P140
三.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1.阐述幼儿园管理的原则? P23
2.简述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的内容。P125
3.简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P94
四.案例分析(本题共22分)
某幼儿园教师带着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时,一名幼儿独自悄悄跑到院墙拐角偏僻处玩耍,不慎被闲置的玻璃铝合金框架的碎玻璃扎了手,老师发现后,立即通知保健医生送到医院治疗,共缝合了8针。
请用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原因:第一,教师的疏忽;第二,幼儿园的设备摆放不合理;第三,幼儿自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分析:幼儿的户外活动时出现的意外是幼儿室内活动的好多倍,这个时间教师都会留意到每一个幼儿的行为,以防万一,而幼儿自己主观地离开教师的视野范围,接触危险品,是教师预防不了的,只有在平时对幼儿进行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才可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这个案例中教师对幼儿伤后处理非常得当和及时;
这个案例中的最主要问题是幼儿园内竟然会有危险的碎玻璃,幼儿园的设施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尽量不要出现尖锐的物体,太高的可攀爬的物体或者有毒的动植物和食物等,也就是说一切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物体都不可以出现在幼儿园,此案例中出现的碎玻璃也许是某些教职工的疏忽造成的,幼儿受伤不可避免,但是幼儿园不可以在幼儿园放置会使幼儿受伤的器具,那是非常危险的。
对策:
制定相关条例,比如,《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幼儿园内严禁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对设备陈旧的安全隐患防范:首先必须建立设备器械检查制度,定专人定期检查,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其次要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保养,对于陈旧、老化的器械,要坚决更换,舍得化钱买平安。
在不可避免的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幼儿看得懂的);
家园合力,经常教育幼儿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警觉,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篇: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概述
19、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选择):主观性、含糊性、易受生活实1(填空或简答)际经验的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 202、预设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1)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设定;由教师在活动中,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引出主题;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幼儿学习数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引出主题。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
3、生成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2)操作法的注意点:明确操作顺序;创设操作条件;交待操作目的、要求及方后生成主题;幼儿生成主题。法;体现年龄差异
4、幼儿教师需要创设的三种教育环境(填空):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心理环境。
21、(填空)比较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中常用的方法。
5、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要求(填空或简答): 比较法的分类形式:
1)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物,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12)朴素: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2)按比较的排列形式来分,也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3 4)安全: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非对应比较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6)适合:根据科学活动的要求来选择材料和创设环境。
22、归纳法(名词解释)——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活动名称: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22—3条为宜,分清楚角度,角度要统一
三、音乐教育
①写3条的话要从知识经验(知道、了解)、情感态度(喜欢、乐意)、能力方法——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提高、增强、尝试)
2、音乐的基本特征:
②写2条的话应从情感态度或能力方法、知识经验两方面写。1)材料的特殊性;2)流动性;3)情感性;4)表现性;5)不确定性
3)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准备工作(课前的相关工作)
3、如何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简答)
4)活动过程:导入(引课部分、方法)→基本或主体(分步进行)→结束(教师它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有老师设计和组织的活动,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关键性语言:关键性提问、指导性语言、小结
4、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5)活动延伸:一句到两句(如到区角继续完成等)1)“体态律动”;2)视唱练耳;3)即兴创作
6)活动评价
5、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二、数学教育 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
3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与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
经验,建构初步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5过程。
6、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1)“元素性”音乐教育;2)“节奏第一”的观点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3)课程内容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
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7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
8、有关歌唱得简单知识和技能:
进行主体的自我建构。1)姿势;2)呼吸;3)发声;4)咬字吐字;5)音准;6)协调一致
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填空或选择)
9、系列层次活动——是指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
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到顺应;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0、韵律活动——是指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动作活动,它包括基本动作、模仿
4动作和舞蹈动作
1)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天资。邀请舞是小朋友特别乐意参与的舞蹈形式
2)发展学前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12)表现游戏3)听辩反应游戏
4)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2、预知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儿童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
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活动目标有哪些?(简答)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特殊的学习方法。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模仿学习”式: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采用示范——模仿——练习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预知学习”式:更侧重于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采用引导——探索——创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编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6、集合间的关系(填空或选择):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13、所谓“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是指在音乐活动中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
7、感知集合教育(名词解释)——是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如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协同参与,以更好地丰富和强化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
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14、“多通道参与”的基本形式:
8、感知集合的意义(简答):1 23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2)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识体系。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
9、计数活动(名词解释)——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度,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2、科学技术的功能:
10、计数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1)口头数数、2)按物点数、3)说出总1)认识功能:①科学知识使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化;②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实数、4)按群计数践具有指导作用;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11、分类教学的注意点(简答): 2)生产力功能: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②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
123)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③扩大劳动对象;④现代科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管理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
12、排序活动的类型:(填空或选择)
3、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按次序规则排序:物体量的差异、物体数量差异、外部特征;2)按特定规则
排序 ①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13、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名词解释)——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②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③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14、(填空)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式④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图被广泛应用。
15、“量的守恒”的教学方法(填空):可以通过运用变式、添加干扰因素来实现。①好奇好问。
16、“自然测量”教育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②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子等)作为量具来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尺不可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选择)③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17、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3—4岁(小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空间位置; ①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2)4—5岁(中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 ②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的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3)5—6岁(大班)能较好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位置。③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18、时间的特点(填空):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情感、态度——动力)
2)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知识、经验——基础)
3)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能力、方法——核心)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填空):、人体、动植物、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现代科学技术。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选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
7、专门的科学教育有(选择):预定性科学教育、选择性科学教育、偶发性科学
教育
8、预定性科学教育——是指由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达到教育目标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9、选择性科学教育的材料和设备,供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选择活动的内容,决定学习方法的一种活动。一般在科学活动室和区角活动内进行。
10、偶发性科学教育——是指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
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11、预定性科学活动与选择性科学活动的比较(简答):
1)目标:预定性有需要全班儿童都要达到的课题目标;选择性没有要求儿童一定
2)计划:预定性有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和计划;选择性没有具体详细的活动
3)内容主题:预定性有教师规定的活动内容和统一的主题;选择性中儿童可以自
4)时间过程:预定性中儿童参与的时间和探究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掌握;选择性中
5)材料:预定性是由教师为全班儿童提供一样的材料;选择性则是由教师提供丰
6)空间:预定性是教师需要为全班儿童的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选择性是教师为
7)指导方式:预定性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儿童基本上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 8)组织形式:预定性基本是以集体的组织形式为主;选择性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观察、小实验、种植和饲养、分类、测量、信息
13、观察——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
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涵义的一种方法。
14、观察的类型:个别物体的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比较性观察
15、在指导幼儿观察活动时应注意(简答):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16、小实验(简答):
小实验是指教师或学前儿童按照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教师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注意:①要做预备性试验;②要使每个儿童看清演示过程;③演示实验要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在指导儿童操作实验时要注意:①为操作实验提供必要地用具和材料;②指导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③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④交代实验规则,保证安全;⑤引导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结果。
17、(填空)在指导儿童进行种植、饲养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①选择合适的内容;②活动过程应和儿童的认识活动相结合;③以学前儿童为主,教师中在帮助指引;④不追求结果,重在活动过程;⑤培养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植物:易生长、易照顾、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植物;动物:可供观察和欣赏的;生命力强的、性情温顺的;易于管理、对儿童不构成威胁。
18、分类——是指学前儿童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分类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和多元分类。
19、在指导儿童进行分类活动时要注意(简答): 1)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4)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儿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0、测量——是指运用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测量可分为观察测量、非正式量具测量、正式量具测量。
21、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
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填空)语言方式包括:描述、讨论;非语言的方式包括:图像记录、手势、动作、表情。
22、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
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23、游戏的分类(选择):
1③利用科学玩具进行的游戏;④口头游戏;⑤情景游戏;
2五、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对人类社会和幼儿(儿童个体)发展所起的作用
1)社会交际价值:语言是人们认识和交际的工具,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前语言,而随着语言的获得,幼儿便开始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用语言来认识整个世界。
2)发展价值:儿童获得语言,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
2、评价儿童语言交际的指标:重视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运用。
3、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1)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一般层次结构(纵向):
2)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独特分类结构(横向):
倾听能力的培养 听
表述能力的培养:从词到句,从简单句到复杂句,从词汇贫乏到词汇丰富,从用词不当到用此恰当,从断断续续道连贯完整 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4、幼儿语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手段和保证,也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语言发展的中介。51)依据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即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语言发展的特点指的是从非语言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
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6、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内容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1)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又时也可由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来示范。
2)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让幼儿充分地感知。(让幼儿多多观察)
听——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让幼儿多次聆听和感受)
讲——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知。(让每个孩子有充分的表达机会)
做——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亲自独立地活动与操作,帮助幼儿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不仅仅是肢体的操作,还指语言和思维的操作)
3)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4)表演法; 5)练习法
8、幼儿言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前言语阶段(0——1岁)
2)言语发生阶段(1岁——
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
6、7岁)★(选择题)1——1岁半:短暂的相对的沉默期 ★(选择题)1岁半——
2、3岁:语词爆炸期
9、幼儿语音教育
1)4岁之前),这也是小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班语音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上。
2)中大班幼儿语音教育的重点是对个别幼儿发音的矫正,正音工作注重培养
幼儿语音修养的能力。
10、幼儿词汇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2)通过观察丰富幼儿的词汇。
3)运用听说游戏(智力游戏)进行词语联系。4)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词汇教育。
5)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进行词汇教育。
11、日常生活交谈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谈话活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教学形式不同:
日常生活交谈:不讲究方法、手段、目的。
教师谈话:讲究方法、手段、目的性和计划性强。
2日常生活交谈:孩子自发产生的话题。
教师谈话:教师预设的,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3)交谈中心不同:
日常生活交谈:话题可随时转移。
教师谈话:不能随时转移,只能围绕一个中心。
4日常生活交谈:参与者共同了解的内容。
教师谈话:只能做到大部分的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5)起始时间不同:
日常生活交谈:随时开始、随时结束。
教师谈话:必须控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时间范围内。
联系: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日常生活交谈是谈话活动的基础;
六、学前儿童身体运动的价值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现代体育,它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代体育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即狭义的体育)。
学校体育指学校系统的体育,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年轻一代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与本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器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
2、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体质的范畴包括四个方面:
1)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2)体能:指人体在从事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人体的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内、外界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4)心理状态:指人的情绪、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体质所包含的上述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体育活动(最主要的)与身体锻炼 等。
4、身体运动——主要是通过对幼儿的身体施加一定的刺激(即运动的刺激)来实现的。一定的运动刺激作用于幼儿的机体,便使幼儿的机体承受着相应的生理负荷,这种刺激的经常化,促使着幼儿机构内部不断地进行调整而逐渐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和提高。
5、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
幼儿期应该全面、综合地提高和发展幼儿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调整素质三方面的身体素质。
6、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耐力、平衡能力、柔韧性等方面。(基本动作:走、跑、跳)
1)必须与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紧密相联系,避免进行对幼儿身体有任何伤害的身体运动
2)必须考虑到幼儿身体素质的特点,避免运动员化、成人化或小学化
7、适合于学前儿童的动作练习主要包括:
1)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2)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3)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4)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活动
8、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须的、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
1)学前儿童跳跃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双脚连续向前跳:重点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教学和要求上。立定跳远:重点放在摆臀与蹬地的动作方面。
侧跳: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
动作的需要。
①尽可能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促进幼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
②投掷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
③为了提高和保持幼儿参与投掷活动的积极性,应经常变化投掷物和投掷目标(即“靶”)。
9、学前儿童基本体操可分为:婴儿体操、幼儿基本体操。
幼儿体操动作的类型:1)徒手体操2)器械体操
10、幼儿韵律操——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体操的动作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幼儿韵律操的练习,一般都伴有轻松活泼、旋律简单优美、节奏感较强的儿童音乐。
11、轻器械操——是指在幼儿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较轻的器械所做的各种体操动作。
12、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
1)小班:幼儿对游戏结果不太注意,没有较强的胜负意识。2)中班:幼儿对游戏结果已开始有所注意,喜欢自己能获胜。3)大班:幼儿对游戏结果较注意,喜欢有胜负的结果。
13、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的基本要求
1)每个游戏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
2)在游戏内容、活动方式方面,要符合该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特点等。3)对游戏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要适宜。
4)选用的游戏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5)编写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基本格式:
①游戏的名称;②适用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③游戏的目的或目标;④游戏的准备;⑤游戏的方法;⑥游戏的规则;⑦活动建议及注意事项;⑧配以简图或示意图。
14、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分类
1)固定性运动器械;2)中、小型移动性运动器械 151)日常性原则;2)适量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身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16、影响幼儿活动量大小的因素?
1)运动的数量;2)运动的时间;3)运动的强度;4)运动的密度;5)运动的项目
17、适合于幼儿活动量的特点?
1)活动量应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活动前后心率之差不应超过50次。2)心率恢复时间应在5分钟以内,如果是早操活动,最好是3分钟以内。3)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练习密度可以稍大一些。
4)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率最好在130次/分以上,但最高不超过180次/分。5)注意在活动中的动静、急缓的交替,是运动具有一定的节奏性。
18、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1)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2)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3)动作的巩固和运
19、幼儿早操活动——它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在早晨做一些幼儿基本体操,而
是应该把其理解为;“在早晨进行身体锻炼的活动总称”。
20、早操活动的内容:1)慢跑或走跑交替的活动;2)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律动动作或跳活泼愉快又简单的舞蹈;3)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4)开展活动量较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5)安排一些分散的体育活动
21、幼儿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一般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22、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能引起幼儿高度兴奋或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则应
该放在该部分的后半段,以便使之与幼儿身体机能活动的水平相适应。(选择题)
23、幼儿体育课的基本特点
活动量应由小逐渐增大,再由大逐渐减小。课前心率与课后心率之差:40次~50次
课的平均心率:130次~150次/分;体育活动的平均心率:130~180次/分心率恢复时间:5分钟以内;早操活动心率恢复时间:3分钟内课的练习密度:50%~70%
幼儿体育课总时间:小班15 ~20分钟、中班20 ~25分钟、大班30分钟左
右
24、幼儿体育活动时教师的任务
1)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的设备、器材和环境。2)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3)注意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并随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与安全教育。4)控制和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2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填空、简答)
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
第五篇: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研讨目标
1、以情境讲述、看图讲述两种类型讲述活动为例,通过观摩课例、集体研讨、分组探索等形式,引导教师对讲述活动的基本特点、教育价值、基本结构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思考,获得理论提升。
2、通过对讲述活动“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迁移巩固新经验”等三个基本步骤组织策略的研讨,帮助教师获得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有关方法和策略,提升讲述活动组织能力。研讨过程
一、开场篇(记录略)
二、体验篇(记录略)
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图片见附件)
1、问题一:你认为讲述活动对孩子语言发展有什么意义?
归纳和总结:讲述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地讲话
使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讲述 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
(3)、培养幼儿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
2、问题二:讲述活动还蕴含哪些教育价值?
归纳和总结:讲述活动的作用(1)培养幼儿讲述能力.(2)锻炼幼儿独白语言能力。(3)培养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4)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思辨篇
1、执教老师说课反思(记录略)
2、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二步骤: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第三步骤: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第四步骤:巩固和迁移新经验
3、答辩环节(摘录)
问:在讲述活动中,孩子们习惯性地按自己原有的思路来讲述,不运用新经验,启而不发,教师该怎么办?
执教老师答:我觉得在讲述活动中并不是到了哪一环节才做哪一环节的事,各个环节应该是有机整合、环环相扣的。在今天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运用新经验讲述,在前面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环节组织中,我运用了很多方法,如多媒体画面辅助感知、引进声音材料、提问激发想象等,其实我也把讲述的新经验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问: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活动中,在完整出事了图片后,已经有孩子在讲述中融入了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等内容,教师再出示多媒体课件,是否还有必要?
执教老师答:略。
问:请问专家,讲述活动中,除了今天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看到的讲述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这个新经验,是不是还有其它新经验?新经验与孩子的讲述时间怎么分配?
专家答:略。
主持人:我们在讲述新经验的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运用了某些新词、学习了某些句式就是新经验,其实不是。讲述新经验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形式的新经验,这就是我们日常引用较多的字词句章;第二,语言内容的新经验,是孩子讲述语言中的新信息,像今天看图讲述活动中讲述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就是对讲述内容的拓展和丰富,是新经验;第三,语言运用的新经验,我的理解是其一是在讲述中运用新的讲述思路,其二是在讲述中根据倾听对象灵活调整自己讲述内容和思路的能力。我们要深入挖掘讲述活动中的新经验,不断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四、探索篇。
(一)分组研讨记录(小组代表收集,主持人整理)
1、第一组: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分别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一个活动:多媒体辅助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看多媒体动画、倾听声音材料)、设置提问激发想象(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并不断联想:兔子们心情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第二个活动:情境创设法(创设了直观、丰富、充满童趣的环节)、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看看它是谁、听听它们在说什么、抱一抱、和它打招呼等)、观察法(观察情境中动物的名字、外表的颜色等)。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让孩子对讲述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组织时的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充分地感知讲述对象,并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如有序地观察、通过对象的某些特征展开联想等。看图讲述中要对图片的内容及图片延伸的内容都有丰富的感知体验;实物讲述要引导幼儿把握住实物的特征;情境讲述,要能理解和掌握情境中蕴含的事件、人物角色关系等基本要素。
(2)在情境讲述中,创设的情境不要太繁杂,包含的信息太多给孩子的视觉冲击过大,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应该紧扣目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2、第二组:“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引进新的讲述经验:(1)、示范法。教师在幼儿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讲述思路,并进行示范。今天《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采用的是看多媒体课件听故事的方法,这是对这一方法运用的创新。
(2)、提示法。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如在《情境讲述:森林音乐会》中,表面上老师是顺着幼儿的讲述内容,实际上在提炼和提升中不断提示幼儿“有 还有 ”地进行讲述。
(3)、讨论法。师生或同伴间讨论引入新的讲述经验。如《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让故事讲得更有趣”。
(4)、分析评价法。通过教师的评价以及孩子的评价引入新的讲述经验。如《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一个孩子单独讲述完后,引导其他孩子对他的讲述进行点评,并问“他的故事讲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5)、游戏法。在游戏中引入新的讲述经验。组织要点及注意事项:
(1)教师心中要目的明确,要知道新经验是什么,并有针对性的、紧扣目的的进行指导。
(2)要对孩子在讲述中运用新经验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梳理、点评、表扬和推广,以达到幼儿互相示范、以点促面的效果。
(3)在采用示范法引进新经验时,教师注意不要包办代替。
(4)要提供给幼儿运用新经验的机会,并创设多种形式的平台,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对新经验进行运用。
3、第三组:“巩固和迁移新经验”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巩固和迁移新经验”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巩固和迁移讲述新经验:
(1)个别、集体、小组讲述相结合,提供更多的讲述机会。《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对于新经验的巩固和迁移,老师提供了多种的形式,让孩子进行充分的讲述。(2)出现新的讲述对象。在《情境讲述:森林音乐会》中,运用“有„..还有„„”的句式讲述是新经验,为了巩固和迁移,教师又出示了环保乐器这一新的讲述对象,是“由A到B”的迁移。
(3)评价法。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互评,从而巩固讲述新经验。
这一环节的组织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幼儿的语言更趋完整、丰富、连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讲述新经验。
这一环节的组织注意事项:(1)教师要关注幼儿新的兴趣点,并进行随机指导;(2)更加关注全体,不能以某个幼儿掌握并迁移了新经验便评价全部幼儿都能很好地运用新经验。
(二)实践模拟:《大班实物讲述:可爱的娃娃》(图片见附件)注:记录中收录了主持人的部分组织和回应语言,并作说明、分析。目标: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和适当的词汇讲述“娃娃”。尝试用先讲特征再讲“其他”的思路讲述。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现场略)。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主持人:你最喜欢哪个娃娃?讲讲它是什么样子的?(基本提问。)回应语言:
面对这样能力强的孩子,老师应该如何回应,并有所提升? 这个孩子的讲述怎么样,有什么闪光点?有什么不足?
实物讲述要把握住实物的特征,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讲述是否讲出了娃娃的特征,老师改如何指导?
我们要指导孩子对实物进行有序的观察,他的讲述体现了有序观察吗?老师怎样指导他进行观察和讲述?
(通过回应,旨在让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组织要点,即要倾听孩子讲述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实物讲述的重点是指导孩子把握实物特征进行讲述;要指导孩子有序观察,并使讲述更有条理性、更完整。)主持人:现在来听听我的想法。我喜欢的是穿婚纱的芭比娃娃,她的头纱白白的,飘起来像一朵云一样。她的裙子有很多图案和花边,真漂亮!我想和芭比娃娃一起跳舞,拉着她的手转圈,把裙子转得又圆又大,肯定更漂亮。你们能像老师一样先讲讲你喜欢哪个娃娃、讲讲它是什么样子、再讲讲你想和她一起玩什么游戏吗?
(教师示范讲述,给予孩子新的讲述思路和内容,这是讲述活动中的新经验。)回应语言:
他是按新的讲述思路讲的吗?该如何进行回应?
(这一环节在现场组织中扮演“幼儿”的老师们都讲述得较好,而现场的回应和指导不多。)
主持人:看我手上的这个娃娃,它是谁呢?你喜欢它吗?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讲讲我手上的这个娃娃?
(这一环节迁移和巩固新经验,采取的是由A及B的形式。在现场的组织中,因为出示的娃娃太具娱乐效果,参与的老师们充分发挥想象,产生了很多“笑”果。无论是“幼儿”的讲述、“老师”的回应指导还是主持人的提升,均跑题。)
五、专业引领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