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的国培我感觉自身素质提高了很多,对音乐课也有自己的见解,以下为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的想法: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开始程序的设计,实际上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情境中幼儿第一次接触歌曲的活动设计,也可以说是歌唱教学系列活动中第一层次的活动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如果应用得合理,不但能够减轻教师教授于幼儿学习的负担,提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能够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由动作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简单且多重复,特别是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比较富于动作性。但时,有些时候这种方法还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如动作可以暗示儿童歌曲中比较特别的旋律、节奏或不容易记住的歌词等。
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动作开始”或“动作在前”。
1、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幼儿开始对教师提供的动作性模仿或游戏的时候,教师同时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原歌词是:“头发肩膀膝盖脚,膝盖脚,膝盖脚,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方式:全体幼儿先把双手轻轻放在脸颊上,教师喊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时,全体幼儿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盖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以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喊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2、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演唱或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毕业歌》,原歌词为:第一部分“时间时间像飞鸟,嘀嗒嘀嗒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第二部分:“忘不了幼儿园的愉快欢笑,忘不了老师们的亲切教导。”第三部分:“老师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幼儿园再见了,等我戴上红领巾,再向你们来问好。”
(1)教师邀请幼儿创造出两种身体动作分别表现钟表秒针嘀嗒运动的样子和大自鸣钟摆锤敲正点时运动的样子。(前者应该小而短并且比较轻快,后者应该大而长并且比较悠远)
(2)教师演唱歌曲的曲调,第一、三部分唱的轻快,第二部分唱的深情,并邀请幼儿边倾听边根据音乐的性质自选合适的动作与自己的歌声相配。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第一、三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并且是轻快活泼的,第二部分的曲调是不同的并且是深情的。
(4)教师出示挂图,一边带领幼儿做动作一边范唱歌曲。
3、对于有些词、曲难度比较大的歌曲,也可以采用教师直接展示或引导幼儿创编一套伴随歌词朗诵进行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并利用第一次活动,学习伴随动作进行的歌词朗诵;再利用第二次活动,学习演唱歌曲和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如《都睡着了》: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歌词的意境,然后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一边带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
(2)引入游戏。在带领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假如游戏,如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在念和做“都睡着啦”一句歌词时,自动走到中间的空地上蹲下做睡着状。歌词全部念完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当小白猫,学冒绞,所有幼儿都立即上位;作为小白猫的幼儿可以追捉没有能够及时上位的幼儿。(第一次活动)(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体验歌词的已经并回忆歌词,并带领幼儿复习动作和歌词。(有配琴教师的班级可用琴声伴随师幼的朗诵)
(4)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练习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注意唱出意境)(5)引入游戏。教师请一部分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带头饰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另一部分扮演“星星仙子”在演唱“都睡着啦”一句时,用动作“施墨法”。当唱到“我们不要把它们吵醒”一句时,下位去轻轻抚摸先已“睡着”的角色,唱到最后一剧事业做睡着状。其他游戏方法如前述。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词曲内容简单且多重复,歌词语法结构单纯清晰,歌曲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这种方法也会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歌词创编开始”或“歌词创编在前”。
1、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且边演唱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并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如《胡说歌》:(1)教师直接演唱第一段歌词。该歌曲实际上只是将唯一的一句歌词:“你把袜子挂在耳朵上吗?”重复五遍。
(2)教师再演唱一次,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歌声做有关动作。
(3)教师邀请幼儿提出其他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并帮助幼儿用与歌词相通的表述结构将新的形象编成歌词,再邀请幼儿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4)教师演唱新编出来的第二段歌词,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随歌声做新创编出来的有关动作。2、教师提供某种情景,引导有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再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如《再见吧冬天》:
(1)教师设置情境:冬天就要离去,大家怀念冬天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因此既对冬天说再见,又希望冬天再来。
(2)教师邀请幼儿说说对冬天的美好印象,如下雪、结冰以及各种有趣的冬季游戏等。
(3)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某一种事物遍填到歌词中唱出来。如“再见吧雪花!再见吧雪花!再见吧冬天!希望你再来吧!”
(4)教师邀请幼儿按照歌词的结构自己组织歌词,并与创编的幼儿一起将新歌词填入曲调并唱出来。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内容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同时这些情境和事件是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情境表演开始”或“情境表演在前”。这里所说的情境表演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在现场做的哑剧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师或有而利用木偶或其他功能类似的教、学具做的情境表演,还可以是教师播放有关情境表演的投影。
其中首选的方式是各种现场的哑剧表演。现场哑剧表演的长处是:其一,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赏着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和交流;其二,表演者离观赏者最近,便于观赏者注意和看清表演的细节;其三,表演者不需要为这类表演活动作太多的准备;其四,一般也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投入。当然,其他各种方式的适当穿插使用也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情境表演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表演动作要能“点睛”、“出彩”,而不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一只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表现看见事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现作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自己的表演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是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突然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并带着前述的表演动作来演唱。歌词可能是任何动物及其喜爱的食物。(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做动作。
2、教师邀请本班或其它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一套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做一套表演。该表演象征性表述了歌词的全部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如《小小蛋儿把门儿开》:(1)教师请一位„幼儿“躲”到一幅“蛋”的图画后面(“蛋”图中间有横向裂纹,上部可以打开,后面是空的),幼儿的头部可以露出来,并在其他幼儿看不见的情况下,给该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2)教师告诉其他幼儿自己将去“敲门”,让幼儿猜想开门以后会有谁走出来。
教师去“敲门”,打开“蛋”图的上部,戴小鸡头饰的幼儿将头不露出来,教师绕到图后牵者“小鸡”的手将他领出来,并鼓励他用小鸡的叫声向其他幼儿问好。(3)教师拥着扮演小鸡的幼儿演唱歌曲。
(4)教师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每次更换一位幼儿及其佩戴的一种卵生动物的头饰。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都较前一种稍复杂,通常含有难以用动作表现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描述、情节发展和人物对话等。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往往在讲故事时还可以用图片或活动图景的方式配合。在采用这种设计时,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帮助幼儿弄清和记住歌词、语法结构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此,气氛、趣味的渲染应该注意为理解和记忆服务,而不应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讲故事开始”或“故事在前”。
1、教师讲故事。如《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教师在请幼儿猜想: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并告诉幼儿:因为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也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所以,它正在哭着叫妈妈呢!
(2)教师指着挂图,把第一段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
(3)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猜想:后来是谁看见了小花鸭?他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帮助小花鸭的人心里高兴会怎么做?
(4)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重新改编第二段歌词中的故事并清唱给幼儿听。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如《蝴蝶花》:
(1)教师出示挂图,图上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捕捉草地上停着的一只蝴蝶。
(2)教师指着挂图讲故事并要求有而观察,然后总结:这个小朋友看见草地上“有一只小小的花蝴蝶”,他“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可是一直走到蝴蝶跟前,蝴蝶也没有飞走。小朋友很奇怪,为什么蝴蝶不害怕我呢?
(3)教师邀请幼儿猜想:为什么蝴蝶不害怕?
(4)教师揭出谜底:“哦!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教师边以哑剧表演动作边演唱歌曲。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与适宜采用故事讲述导入的歌曲相比,这一类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当然,故事性较强的歌曲有时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歌词单独分离出来,用儿歌或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散词、曲同时学习的困难,并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词的音韵、节奏等特殊审美特征上。而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又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调和词曲的关系上。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或“歌词朗诵在前”。
如《蜜蜂做工》原歌词为“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
1、教师教幼儿学习朗诵《蜜蜂做工》歌词。
2、教师示范用较快的速度吟唱歌词,即用类似唱歌的方法朗诵。注意突出歌词的节奏以及每句终结处所押的“ong”韵和“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吟诵歌词,同时用琴声为幼儿的吟唱伴奏。
4、教师鼓励幼儿集体、独立吟诵歌词,并请幼儿同时注意跟随琴声的伴奏。
(六)由游戏开始的设计
历史上有许多传统的幼儿游戏都是伴随歌曲边玩边唱的。在更早期的教育传统中,这种游戏歌曲也都是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的。但不知何时,教师习惯了把游戏和歌曲分开来作为两个独立的内容来教授,这就把原本自然的活动人为地弄得不自然了。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事物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游戏开始”或“游戏在前”。如《丢手绢》:
1、教师教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扮作丢手绢的人,并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清唱歌曲。
2、幼儿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教师在每次开始玩时带领全体幼儿清唱歌曲。
3、大家一起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每次改由丢手绢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人一起清唱最后两句。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设计
可以使用“填充参与”导入方法的歌曲虽然不多,但恰当地使用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用“填充参与”方法的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
该方法在操作程序方面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在教师第一次范唱歌曲时,幼儿就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来参与。幼儿参与的部分主要是歌曲中不断重复的那些“动机”。如《顽皮的杜鹃》原歌词:“当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听见杜鹃在歌唱,咕咕,当我轻轻走过去,咕咕,杜鹃飞向小河旁,咕咕,我又赶紧跑进去,咕咕,它又飞向远方,咕咕,咕咕,咕咕……”
1、教师提出和幼儿一起玩一个小朋友和杜鹃捉迷藏的游戏,并于幼儿讨论杜鹃是怎样叫的。
2、教师用一根树枝挡住自己的脸,邀请幼儿在教师的脸露出来时整齐地照规定的节奏和音高唱“咕咕”。
3、教师完整地翻唱歌曲时,并邀请幼儿在教师把脸从树枝后面露出来时整齐地唱“咕咕”。
(八)由副歌开始的设计
“副歌前置”的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提出的。由于“副歌”通常都是为增加气势、强调主题而特别设计的,所以,在创作手法上也更加强调重复。换句话说,“副歌”一般都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激发情绪,也更容易“上口”和记忆。所以,先学会唱“副歌”,再在教师范唱整首歌曲时要请幼儿用演唱“副歌”的方式参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副歌开始”或“副歌在前”。如《秋天多么美》:
1、教师邀请幼儿做一个“看样学样”的游戏,一共两个动作:拍腿和挥手。教师即兴地重复或变换动作,幼儿即兴反映跟随。
2、教师边唱副歌边做动作,并要求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在唱什么歌词的时候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在唱“来来来”的时候拍腿,在唱“秋天多么好”的时候挥手)
3、教师教幼儿初步学会边唱副歌边做动作。
4、教师出示挂图,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清唱整首歌曲。在副歌开始前教师用“来……”字重新给幼儿起音,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
再如《小鼓手》原歌词:“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嘿!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1、教师出示一面小鼓,用鼓槌敲击出副歌(歌词中加线处)的节奏。
2、教师要请幼儿用敲鼓的动作和嗓音模仿的鼓声表现副歌的节奏,教师用琴声为幼儿伴奏。
3、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副歌。(歌词即模仿鼓声的“咚咚”声)
4、教师出示挂图范唱歌曲,并在歌词顺序容易混淆的地方(“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在副歌开始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演唱副歌。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所谓“无意义音节”,是相对有意义的歌词系统而言的。有时候,我们邀请幼儿用“啦啦啦”、“嘟嘟嘟”、“嘀嘀嗒嗒”或用唱乐谱唱名的方式来玩完唱唱,往往也可以起到增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有时可以由教师向幼儿提出建议,有时也可以由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无意义音节玩唱”的方法可以放在任何程序之中,如果作为导入的程序就要安排在新歌学习的开始部分。
1、这种处理可以是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的,并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时。如《小乐器》:
(1)教师提供若干打击乐器并分别演奏,让幼儿一一倾听乐器的声音和节奏。
(2)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嗓音分别模仿乐器的声音。教师用琴声给幼儿伴奏,逐步使幼儿能够唱出这些乐器的模仿声。
(3)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象出各种“奇怪”的乐器,及其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如“叽咕叽咕”、“喀啦喀啦”等。
(4)教师帮助幼儿把这些新发明的乐器声音填到音乐中去唱着玩。
2、这种处理也可以是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的,并且作为对歌曲的新的表演处理安排在歌曲学习中比较靠后的部分。如《邮递马车》:
(1)教师教幼儿学会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的录音音乐伴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无意义音节。要求能够表现出马车声由远渐近又由近减远的形象和人们迎接邮递马车时的愉快心情。
(3)教师评价、组织幼儿的意见,调整自己原先的设计。(4)教师与幼儿一起尝试演唱新处理过的新歌词。如以下范例:
第1~2句:无意义音节“du”。第3句:无意义音节“da”。第4句:无意义音节“la”。
第5~6句:歌词“听啊,听啊,听啊,听啊,马车来了!邮递马车心爱的马车!” 第7句:无意义音节“la”。第8句:无意义音节“da”。尾声:无意义音节“du”。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过去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使用图片等直观来帮助幼儿学习,但在使用时不太能够注意突出重点,有时不但没有能够帮助幼儿反而干扰了幼儿。因此,在这里重新提出这种方法,是要请教师特别注意方法运用与幼儿学习困难解决之间的关系。
1、突出顺序法。
如在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小白鸭、小黄鸭乐得嘎嘎脚,小灰鸭、小黑鸭吵着要洗澡”。由于何种颜色的鸭子在前后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所以,在图画中,鸭子按歌词中颜色出现的顺序排列比只画一池塘鸭子更有助于解决幼儿的记忆困难。
再如在歌曲《小鼓手》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由于这些事物的先后顺序及其活动也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所以,仅按歌词中的顺序排列表现这些事物活动的图片,比一张包括小鼓手在内的所有歌词内容的图片更有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容易搞混的地方。以上两例所用方法可称为突出顺序法。
2、突出重点法
如在歌曲《画妈妈》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总会忘记第一段的第一句是“小腊笔画呀画”,第二段的第一句是“好妈妈笑哈哈”。所以,教师在范唱前应该特别强调是用“小腊笔”来画妈妈,并在范唱地一段歌词时用黑颜色的笔画出妈妈的脸(如在黑板上画则用白粉笔)。在范唱第二段前教师将笔换成红色的,在唱“笑哈哈”时画出妈妈的大嘴巴,在唱“胸前戴朵大红花”时在妈妈脸的斜下方画出一朵大红花。除此而外,在幼儿尚未熟练之前,教师最好每次都在开始场地一段前“拿笔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小画笔画呀画”,在开始唱第二段前用“指点图上妈妈嘴巴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好妈妈笑哈哈”。这种方法可成为突出重点法。
3、突出关系法
如在歌曲《大馒头》中,对于没有相应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实际困难是弄不清馒头、面粉、小麦和农民伯伯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教师提供的画面应该突出歌词中表述的这种内在关系;同时,在范唱和带领幼儿练习时,教师每次都应该依次指点各个形象帮助幼儿记忆,直到幼儿能够想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为止。这种方式可称为突出关系法。
4、突出结构法
如在歌曲《毕业歌》中,幼儿音乐的第一、三部分相同但歌词却不同,歌词的第二、三部分都提到了幼儿园和老师,但先后顺序却是颠倒的,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唱着唱着就不知道自己唱到哪里去了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画一张类似以下结构的图画:
第1行,红色:一个带有翅膀的闹钟,一位去上学的孩子。第2行,黄色:一群孩子,一位教师。
第3行,红色:一位教师,一群孩子,一位戴着红领巾、行队礼的孩子。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引导幼儿注意图画提供的记忆线索。以下程序及方法可供参考:(1)参与动作倒入法第2个范例的第1、2、3程序。(2)教师范唱。特别注意指点的2、3行的第1、2个形象。(3)幼儿学唱。教师特别注意提前指点第2、3行的第1、2个形象。
(4)如果有些幼儿在独立歌唱时仍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其再次观察、讨论图画上的顺序,或引导幼儿尝试闭上眼睛想象图画上有关部分的位置形象。这种方法可称为突出结构法。
5、突出情节法
如在歌曲《蝴蝶花》中,故事由一个错误的判断开始,发展到错误的行动,接着发展到疑惑,最后“恍然大悟”。如果直观形象展示能够突出这样的情节发展线索,不但歌词记忆的困难难度会大大降低,而且也会大大提高歌词内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的深切丰富程度。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所有的手段都是为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这里分析的只是一小部分比较典型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也不是唯一的。如果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碰到了问题,请仔细检查自己所选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或者自己所选用的几种方法是否相互配合,在查一查自己所设计的程序在细节上是否合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犯有其他技术性的错误。
第二篇:教学组织与设计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形成性练习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_________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的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信息显示的________,信息处理的________,交互界面人性化,信息传输的_____________。
8、著名教学设计专家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ABCD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 A、组织策略 B、传递策略 C、评价策略 D、管理设计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ABC A、记忆 B、运用 C、发现 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经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BC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BCD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D A、理论依附性 B、动态性C、可扩充性 D、系统性
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D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8分)
1、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对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错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
4、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对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错
6、自主学习设计应体现: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对
7、协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讨论、协商。对
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对
四、匹配题(每题4分,共12分)
1、请将左栏学习者的认知表现和右栏的认知风格进行配对:1B、2C、3A、4D 认知表现 认知风格(1)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 A、场独立型(2)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 B、场依存型(3)独立自觉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 C、沉思型
(4)很快的检验假设,做出反应较快 D、冲动型
2、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有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请配对1C、2A、3B 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教学模式
(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A、“情境——探究”模式(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 B、“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C、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
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
3、多媒体教学软件有六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请配对:1C、2E、3A、4F、5D、6B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类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1)课堂演示型
A、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可更改参数的指标项,便于学习者进行模拟实验
(2)学生自主学习型
B、只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用于课堂上的辅助教学
(3)模拟实验型
C、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而开发的,主要用于课堂演示教学
(4)训练复习型
D、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5)教学游戏型
E、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反映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提供相应的形成性练习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6)资料、工具型 F、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 1.答案要点: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
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一.(1)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2)教学目标 练习的形式(3)系统方法 教学策略 操作程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5)对象 行为 标准(6)归类分析法 程序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7)多媒体化 数字化(8)加涅(9)教与学的结合 学习环境的设计 可操作性(10)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教学设计是应用___________方法分析和研究___________,确定解决它们的___________,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 肯普模式” 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___________。
3、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4、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奥苏贝尔把学习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___________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6、根据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以将CSCL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在确定从属技能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认知结构的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 ABCD 法则的英文全写:A 是___________ B 是___________ C 是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
1、系统、教学需求、方法和步骤
2、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
3、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认知学习理论
4、方式、方法、媒体
5、有意义学习
6、实时同地CSCL、非实时同地CSC、实时远距CSCL和非实时远距CSCL)
7、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8、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使用卡片法
9、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10、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是(D)
A .研究对象相同,性质一样 B .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学科
C .教学论涵盖教学系统设计 D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既相关但又有区别
2、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A)A .梅瑞尔 B .加涅 C .史密斯 D .雷根
3、ID1 的代表性模式是(C)
A .瑞格卢斯模式 B .梅瑞尔模式 C .肯普模式 D .史密斯雷根模式
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
A .理论学科 B .基础研究 C .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 .尚未形成学科
4、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C)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5、“写出词语并解释含义”,在布卢姆的目标理论中应属于(A)
A .认知学习领域 B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 C .情感学习领域 D .无法归入上述的任一个目标领域
6、下列哪个学者认为课程应该以螺旋方式组织?(A)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派纳 D .斯金纳
7、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A)A.抛锚式教学策略 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C.支架式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8、“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C)A.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 C.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D.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9、“学习文件夹”是(A)A.一种评价方法 B.在计算机中存放学习材料的文件夹C.在计算机中存放教案的文件夹 D.一种学习方法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教学方法称为(C)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示范模仿法
三、多项选择题
1、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ABDE)A .教学目标 B .学习者特征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资源 E .教学评价
2、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内容维度包括:(ABCD)
A .事实 B .概念 C .过程 D .原理 E .运用
3、布鲁姆对情感领域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哪几项(ABCDE)
A .注意
B .反应
C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D .组织 E .评价
4、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BCDE)A.支架式教学策略 B.课堂讨论 C.角色扮演 D.竞争式教学策略 E.协同式教学策略
5、.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倾向有(AB)
A.忽视自主学习的设计 B.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C.忽视学习环境的设计 D.忽视“意义建构”这个中心 E.忽视教学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四、简述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2、简述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方法中,ABCD各代表什么,并用ABCD法至少编写两条教学目标。
A——Audience B——Behavior C——Condition D——Degree “提供10道除法短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达90%。” “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所布置的7篇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5种特征。
3、简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5)编写脚本卡片,手机素材资料。(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五、论述及设计题(共25分)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8分)教学论与教学设计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无论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层次上都有不
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紧系具体计划的过程。在学科性质上,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教学论属于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而教学设计在学科层次上要比教学论低一级。(2)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论要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要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以上分析表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
2、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8分)
(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乌美娜写的94定义):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所谓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3、学习需要分析: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学科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
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5 BACCC
6-10
DDAAA
11-15
DABDD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是(B)
A.教学理论、媒体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B.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
C.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D.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2、ID1的代表性模式是(A)A.肯普模式 B.加涅模式 C.狄克——凯瑞模式 D.斯金纳模式
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4、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5、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以下不是遵循的原则:C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6、学习动机和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D)A.无关 B.动机影响学习C.学习影响动机D.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7、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实质上是(D)
A.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 B.多媒体信息的内容结构 C.多媒体信息的排列方式 D.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
8、词语“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布卢姆的目标理论中应属于(A)A.认知学习领域
B.动作技能学习领域C.情感学习领域
D.无法归入上述的任
一个目标领域
9、儿童能推演:如果A>B,B>C,则A>C,这个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A)A.抛锚式教学策略
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C.支架式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11、以下具有“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友好交互环境”教学特点的是:(D)A.印刷教材
B.电视教材
C.幻灯投影教材
D.多媒体教学软件
1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教学方法称为(A)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示范模仿法
13、能理解和使用初级概念的阶段是(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B指的是(D)A.教学对象
B.教学标准
C.教学条件
D.教学行为
15、有关“研究性学习”错误的说法是(D)A.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实践性B.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C.研究性学习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D.研究性学习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生研究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学系统设计有哪些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有:(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
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讲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的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2、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哪几个系统构成?
网络课程的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内容系统;(2)虚拟实验系统;(3)学生档案系统;(4)诊断评价系统;(5)学习导航系统;(6)学习工具系统;(7)协商交流系统;(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
3、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1)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4、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
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5、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有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请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2、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 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________、智慧技能、________、动作技能和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________、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________,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________,以期达到最大效益。
8、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5 ACDAA
6-10 AACDD
1、“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A)A.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C)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3、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目的是(D)
A.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学习风格 B.纠正学习者的不良学习风格
C.有利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 D.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4、“学习文件夹”是(A)A.一种评价方法 B.在计算机中存放学习材料的文件夹C.在计算机中存放教案的文件夹
D.一种学习方法
5、ID1的代表性模式是(A)A.肯普模式 B.加涅模式 C.狄克——凯瑞模式 D.斯金纳模式
6、下列电视教材的素材资料中,不属于录像资料的是(A)
A.原有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B.各种教学专题节目 C.卫星电视节目
D.旧的电影片断
7、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A)A.梅瑞尔 B.加涅C.史密斯 D.雷根
8、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
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9、学习动机和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D)
A.无关 B.动机影响学习C.学习影响动机D.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10、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使用时,选择媒体(D)
A.只要先进就行 B.选择功能多的 C.越便宜越好
D.按一定的原则、遵从一定的程序选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1)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2、简述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
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1)由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实物发展的规律排列;(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3、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有以下几种形式:(1)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2)非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3)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4)非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再略加说明)
4、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有以下几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5、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分)1.请阐述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答案要点:目的意义:(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设计原则:(1)个性化(2)合作化(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3)多媒体化;(4)交互性;(5)开放性。注:本题要略加阐述,否则扣分
2.请你选取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某一内容用Webquest模板(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
果和评价)设计网络探究学习。
答案要点:首先要对所选取的单元内容做简要介绍,说清楚是哪个单元,包含了哪些知识内容,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webquest的要求,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模块的设计内容(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如,情境模块,要说明具体用什么来创设一个怎么的学习情境;结果模块,要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形式表现,是Word、还是ppt还是网站;评价模块,要给出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练习题也可以是评价量规。
一、填空
(1)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2)语言信息
认知策略
态度
(3)系统方法
教学策略
操作程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5)呈现先型组织者
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6)归类分析法
程序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7)教学方案
教学活动进程(8)对象
行为
标准
(9)教与学的结合学习环境的设计
可操作性(10)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第三篇:幼儿园新歌教学中
幼儿园新歌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在新教歌曲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节新歌教学活动下来,教师上课教的累,孩子们学得烦,而且一遍一遍地唱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教学活动变成了重复的练习,孩子们丧失了学习歌曲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教师在新教歌曲中课堂的掌控能力,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艺术表现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活动的成功和快乐。我们根据3-6岁幼儿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觉得形象化图谱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在新歌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歌词难以理解的问题和歌词不容易记忆的现象。于是我们借园本教研这个平台,尝试着把形象化的图谱应用于新教歌曲的教学中。那么,如何在新教歌曲中有效地运用图谱呢? 第一阶段:问题分析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活动前我们对新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寻找“一节歌唱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为什么歌词记不住”和“ 教师上课教的累,孩子学的烦”的原因,在园长的引领下,我们推出一次图谱有效运用的新授歌曲课展示,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图谱形象生动以及熟练的演示图谱的能力,使新教歌曲变得轻松有趣,而且幼儿学得非常开心。活动中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不再成为教学的难点。活动后我们进行了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图谱应用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来,降低了幼儿记忆歌词、学习歌曲的难度,使整个课堂生动有序。为此,我们的园本研修就针对“图谱在新教歌曲中的有效运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我们先是进行了“如何设计图谱”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了图谱设计比赛,开展了一次“用同一教学内容来设计图谱的比赛”,并阐述了图谱运用的一些想法,以及探讨“同一首歌运用不同的图谱的教学效果”最后各自撰写学习心得。
第二阶段:研讨碰撞 探寻有效运用图谱的策略
(一)、图谱设计的策略
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将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那么怎样设计新教歌曲的图谱呢?首先,我们要遵循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及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的原则,小、中班的幼儿多用简单、生动、具体造型的图画,大班的孩子,可逐渐增加符号、几何图形、呈现音乐乐器的造型等;其次,我们要遵循歌曲中图谱提示的内容不需要将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的原则,而是呈现音乐最显著的概念或架构,使幼儿对音乐有个整体的认识,引领幼儿在图谱的导引之下,通过“耳听目视”,将声音与符号、乐理相联结,自然而然地培养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策略一: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相应的图谱
将歌曲中的歌词内容按乐句变成可视图谱,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关键的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有序记忆歌词,使相对枯燥的这一环节变得形象、生动。如:学唱小班歌曲《春天》时,春天 1=F 2/4 3 5 2 3 | 1 5 | 6 1 1 6 | 5 — |
春 天 天 气 真 好,花 儿 都 开 了,蝴 蝶 姑 娘 飞 来了,蜜 蜂 嗡 嗡 叫,7 1 6 | 5 1 3 5 | 3 0 2 0 | 1 — || 杨 柳 树 枝 对 着 我 们 弯 弯 腰。小 白 兔 儿 一 跳 一 跳 又 一 跳。“春天天气真好”——用一个大大的太阳表示; “花儿都开了”——用一朵一朵的盛开的花儿来表示; “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用一颗颗的杨柳树来表示; “蝴蝶姑娘飞来了”——用飞舞的蝴蝶来表示; “蜜蜂嗡嗡叫”——用可爱的小蜜蜂来表示;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用跳跃的小白兔来表示。
整个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变成了可视图谱,通过图谱的视觉提示,非常具体直观地将歌词内容呈现出来,演唱时,幼儿一下就理解并记住了歌词。例如在学习歌曲“做饭饭”时,将歌词中的锅铲、菜刀用相应的实物图形来表达,用图形的大小来区分时值的长短,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词内容,幼儿很容易掌握。活动中,还可以把图形制作成可活动式的,随意改变实物图形摆放的顺序变换花样玩歌唱游戏,同时增加“筷子”、“围裙”等与做饭有关的图形,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既能满足幼儿的新鲜感又便于教师操作。策略二:根据歌曲情感表达设计相应的图谱 通过图谱对形象事物的表达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就可以画上柳枝、流水、波浪的线条等;表达欢快、活泼的歌曲,要求唱的轻快、跳跃的,就可以用小鸟、小雨滴或小白兔、小松鼠等轻巧跳跃的形象来表达;要求唱强音的地方把图形画大些或色彩浓些,弱音的地方则画小些或色彩淡些。除此,我们还可以用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文字的方式表现图谱,如:用↗表示旋律线的向上走向,↘表示旋律线的向下走向,△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等。例:颠倒歌 1=D 2/4 5 5 3 1 | 5 5 3 1 | 3 6 | 5 — | 小 小 老 鼠 森 林 里 面 称 大 王,小 小 鱼 儿 飞 呀 飞 在 蓝 天 里,~~~~~~~~~~~~~~~~ 6 6 6 | 5 6 5 3 | 5 3 | 2 — | 大 狮 子 害 怕 那 个 小 老 鼠 小 鸟 儿 游 呀 游 在 大 海 里 ~~~~~~~~~~~~~~~~~ 3 3 3 2 | 3 — | 6 6 6 5 | 6 — | 蚂 蚁 扛 大 树,大 象 没 力 气,公 鸡 会 下 蛋,母 鸡 喔 喔 啼,~~~~ ~~~~~~ 2 2 2 3 | 5 0 5 3 | 2 2 3 2 | 1 — | | 事 情 全 颠 倒 哈 哈 你 说 多 可 笑。事 情 全 颠 倒 哈 哈 你 说 多 可 笑。★ ★
例如:在教《迎春花》这首歌时,根据四句歌词的旋律节奏相应地设计了四副图谱:迎春花 1=C 4/4 1 1 1 2 3 2 1 | 2 2 2 3 4 — | 小 小 黄 色 迎 春 花,开 在 大 路 旁。2 2 2 3 4 3 2 | 3 3 3 4 5 — | 迎 春 花 你 看 见 吗? 蜜 蜂 嗡 嗡 唱,6 6 5 3 | 4 5 3 — | 1 1 3 5 | 2 3 1 — | | 嗡 嗡 嗡 嗡 嗡 嗡 嗡,嗡 嗡 嗡 嗡 嗡 嗡 嗡。
“小小黄色迎春花开在大路旁”——用小黄花和一条大路表示; “迎春花你看见吗蜜蜂嗡嗡唱”——用小黄花和小蜜蜂来表示;
“嗡嗡嗡嗡嗡嗡嗡”——用四只大的蜜蜂和三只翅膀的蜜蜂表示;——(说明前四个“嗡”要唱大声些,后三个“嗡”则唱小声些;)
“嗡嗡嗡嗡嗡嗡嗡”——四只小的蜜蜂和三只大的蜜蜂,与第三句歌词正好相反,(说明前四个“嗡”要唱小声些,而后三个“嗡”则唱大声些。)
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有趣,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先让幼儿猜测图谱所表达的意思,或者与孩子一起动手来设计图谱,这对幼儿来说既发展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能满足其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能留给孩子深刻的印象。策略三:根据歌曲的演唱形式设计相应的图谱
图谱能帮助明确新教歌曲中的多种的歌唱形式。如:有时候在歌唱活动中,会采用领唱、合唱或男女声对唱、问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唱,而教师既要弹琴,又要指挥幼儿,常常显得分身乏术,图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灵活地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几何图形、男女娃娃头像简图等图形分别表达不同的歌唱形式。如:中班歌曲:《问答歌》
|谁 的 尾 巴 长,谁 的 尾 巴 短,谁 的 尾 巴 最 好 看? 4 4 4 4 3 2 6 0| 4 4 4 4 3 2 0 |5 6 5 3 5 6 5 3 | 小 鸟的 尾 巴 长 呀,兔 子的 尾 巴 短,孔 雀 的 尾 巴 2 1 2 3 5.6| 5.3 2 3 1 0 || 最 呀 最 好 看。哪 哎 唻 哎 嘿 呦!3 3 3 2 1 5 0| 3 3 3 2 1 0 | 3 5 6 5 |1 2 3 5 2 —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幼儿园的歌曲教学中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它不仅符合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像图谱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活动质量,所以说设计图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这些园本研修活动,我们老师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在图谱的设计上要注意:根据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及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小、中班的幼儿多用简单、生动、具体造型的图画,大班的孩子,可逐渐增加符号、几何图形、呈现音乐乐器的造型等;歌曲中图谱提示的内容不需要将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而是呈现音乐最显著的概念或架构,使幼儿对音乐有个整体的认识,引领幼儿在图谱的导引之下,通过“耳听目视”,将声音与符号、乐理相联结,自然而然地培养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新歌教学
浅谈新歌教学
音乐教育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这是因为音乐形象所具有的优美和崇高的情感特性,它对人的思维有一种强烈的推动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更是无时无刻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与幼儿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常通过音乐教育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如何引领幼儿主动自信地投入活动,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这也是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的问题。而在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对于启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对歌曲感兴趣,并且愿意用好听的声音唱歌、达到预期效果呢?
一、教师在制订新歌教学的目标应正确定位
以往我们一般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清楚的体现目标意识,只注重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认识不到儿童发展各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很少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我们总是只靠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要求、评价幼儿,希望所有幼儿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同样的技能,我们把眼光定在短期内让幼儿掌握知识,追求短期效应。如今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经验,刺激他们在所有发展领域——身体、社会性、情感、智力等方面中的学习。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心里想的首先要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因此一个目标的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 的接受水平,已知经验和技能,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取向。我们在让幼儿接受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重视人格的建构,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以幼儿为主体、为出发点,追求长远效应,并能发现幼儿蕴藏的巨大的潜能,尽力在交往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与学习积极情感。再次是教师自己先要对所实施的活动有深入的理解,在新歌教学中我们更要熟悉歌曲的重点、难点、曲调、节奏、力度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应根据教学需要,考虑到教师、孩子、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多方面的横向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把音乐各要素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在每一次的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能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
二、导入活动对于新歌教学的重要性
唱歌教学的新歌导入环节很重要,幼儿能否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决于到入方式,不同的歌曲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小班歌曲《小小鸟》,老师可用游戏导入,老师用一只手指头做小鸟,一边说儿歌一边和孩子们互动游戏,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喜欢玩耍的小班幼儿在轻轻松松中学会了演唱歌曲。中班歌曲《买菜》,此歌曲歌词长,不利记忆,我将歌词内容用图谱的形式画出来,用创编歌词的方式导入,老师及时肯定孩子,使孩子们充满自信,由于有了图谱辅助,孩子们记忆歌曲没有负担,在老师范唱时在歌曲节奏部分
让幼儿准确地拍出相应节奏,不断的给与新的知识刺激,孩子们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新鲜感,不仅不枯燥,还集中注意力迎合老师的新要求,又加上孩子们对于自己创编出的歌词更有成就感,所以,尽管歌词长而不好记,孩子们还是很轻松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再如大班歌曲《柳树姑娘》,初看这首乐曲是一首内容简单、温柔抒情、易于掌握的歌曲,其实要想把歌曲的感情唱出来并不容易,柳树对于幼儿来说是生活中常见树木,所以我在目标定位上除了最基本的歌词理解和掌握,感受曲调外,而更注重发挥幼儿的创编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还加入了接唱、分小组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乐趣,整个活动环节一步步都能如预设的按步就班地进行,幼儿也有很浓的学习热情,活动比较生动,有趣。大班歌曲《小树叶》,由于此歌简单,重点应是把握歌曲两段演唱的不同情绪,第一段表现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怀抱,悲伤难过的情绪,第二段表现明年春天,小树叶又回到妈妈怀抱,打扮树妈妈,是一种勇敢坚强的情绪,在导入时,我运用故事讲述,使孩子们对两段歌词理解,并通过范唱给孩子们一个更清晰的体会,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融入到歌曲中,把自己当成了小树叶,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新歌教学如何与其它课程结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 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在新歌教学中我们更要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乐于感受音乐、乐于演唱歌曲、积极地表现音乐。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运用什么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常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孩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使孩子乐此不彼地在音乐中漫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今的音乐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学学唱唱了,它更是一个多种课程的综合体。如: 在音乐教学活动《小螃蟹吹泡泡》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可以结合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语言、动作等来演绎它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在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音乐活动。采用谜语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为幼儿创造一个开放自主的空间让幼儿运用编儿歌来熟悉歌词,结合直观形象的螃蟹头饰和生动有趣的模仿游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热情。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孩子们会主动地学习,会很投入地学习,他们会开心的学,快乐的学,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音乐活动结合了语言、游戏、美术、韵律等多个综合内容,更明白到:“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是音乐环境的创设者, 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幼儿走进每一个音乐活动。
四、在新歌教学中关注幼儿个别行为进行个别指导
我们要如何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呢? 在音乐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他们的接受水平也就存在着差异。“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要学会赏识幼儿、鼓励幼儿、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在《小螃蟹吹泡泡》教学中我鼓励所有的孩子主动参与,以简单化的模仿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尊重每个孩子的自身体验,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例如在听音乐表现动作的时候,我并不强行规定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见解,在随着音乐作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等身体运动,这时孩子们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调动了情感体验,他们随着音乐的变化,根据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小螃蟹走路,吹泡泡、玩耍等等动作。对每个幼儿予以肯定,从而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动作,愉快地表演着,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音乐。对活动中出现的个别幼儿摆玩教具,或因为其它原因没积极投入活动的我们也用鼓励的眼神或语言提
示,不断给孩子们新的内容引发新的兴趣尽可能的引领他们融入活动。
让我们用心、用情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把音乐的种子撒播到每个幼儿的心田,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感受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浅 谈 新 歌 教 学
彭 城 幼 儿 园
高 岚
第五篇: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心得体会]
说起幼儿园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我们幼儿教师经常涉及到的教案。一听说要写教案,脑袋就大,因为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周都要写周计划,写教案。我对于教案就是头脑一片空白,一说到写教案,我就词穷,根本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可听了这回的讲座,心里就有一些的内容了。可以说是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讲了大概有四大部分:
一、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二、幼儿园的课程和课程模式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评价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常见的问题。
除了讲了这四大部分,最后我们还观看了两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只是如下:
1.在活动中,分有主体与主导;语言的亲和力,而我学到的则是幼儿心智的成长全掌握与教师的教育,这就是主导的地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活动的主导。因为幼儿的行为受自己意识的影响,所以幼儿是自己的活动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能够充分发展还自己的主体作用!
2.在基础理论中,共同的作用是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可我比较看好的是:福禄贝尔的理论,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教师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内心潜能的发展,不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因为游戏是儿童主要的发展形势;让儿童在操作中获得发展,使幼儿获得感官上面,设计方面的能力!3.还有就是我们国家不管是什么教育,都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太注重智力方面上的教育。把上课当做唯一的教育方法,从而忽视了游戏的教育。
4.而在活动设计上,了解到:首先要确定班级、了解幼儿发展的情况,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及具体发展。其次,要确定教育活动目标并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及其组合;选择教育活动形式和活动方法,最后,写出教学活动设计。
5.幼儿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常见的问题:教育活动目标表达的方法; 有活动无目标,有目标无活动;情境设计有头无尾(设计引出环节,引入环节);活动环节处于同一水平;教学活动设计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教师语言提示(示范)的顺序;教具的制作和摆放问题;幼儿座位摆放;教学中的语言和技能问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不迷信与教材);教师在结束部分总结中的问题。
最后观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感觉自己跟人家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论是在教态方面,语言表述方面,夸奖孩子的方面。人家优秀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教育技巧。让孩子在上课过程中听不烦,看不厌。还听的其乐融融,所以,我更加要努力,向着示范课中的优秀老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