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占建斌 【摘要】新课程倡导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实现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设计任务、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及设计策略展开论述,旨在摸索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组织结构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效益
质量
策略
评价
反思
发展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高低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在课堂中反思,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效益观,将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及基本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策略、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高中化学教学行为能够体现科学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功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化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为何教”、“为何学”的问题,即学习者需求的分析;二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即学习目标的问题;三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即教学策略问题;四是解决“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即教学评价问题。因此,不同于通常的备课,教学设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开发课堂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首先,要有“全人”概念,教师目中有“人”,重视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关注学生学习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关注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能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优质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因此,高中新课程优质化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优质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只有教师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新课程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会,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3.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3.1 指向策略——目标走向多元 3.1.1 课堂教学对象目标定位
“目中无学生”与“目中只学生”都是不恰当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关注差异,要关注传统教学中的弱势学生。我们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高中生需要更多对他们深层次的点拨,在课堂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动一定要体现出情境――探究――交流――反馈――评价的程序,也就是说,互动决不是图热闹,一定要落在学习实效上,要思考这一次互动有必要吗?时间安排妥当吗?全班性的讨论还是小组性的?如何更有效?有没有更好的组织方法?互动过程生成了多少有价值的智慧,我都接收到生成的信息了没有?对生成的信息我反馈了吗?
3.1.2 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合理的三维融合的教学目标,能有效避免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虽然不能实现学科整体目标的完成,但每一节教学都是为了整体目标做分项布点工作。每一节教学尽管不能做到一成不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项目标逐级落实,但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坚持渗透三维目标的思路总是应该提倡的。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3.2 组合策略——设计走向开放 3.2.1课堂教学内容有教学价值
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传授一些“正确而无效的知识”,即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设计则有如下特点:(1)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学生化学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努力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求新、求奇、求趣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3.2.2课堂教学资源有整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编写教科书时,要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教学提供示范和启示;同时应留给教师较大空间,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求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教教材”的倾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如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3 推进策略——执教走向灵动
3.3.1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呈现的情景,能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通过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3.3.2多向互动,心理安全而自由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权威下的课堂生活,倡导的是师道尊严,课堂气氛比较压抑,课堂提问也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同一模式,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其心理是随着知识的学习进程而起伏,没有对可能被批评、被取笑的担忧,也没有为了博取廉价表扬而哗众取宠的虚荣,一个自由而投入的心灵才可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问题而存在。
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
3.3.3结构完整有序,预设有度,生成有效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启、承、转、合,所谓课堂教学的启、承、转、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景、问题、方法和反思。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创设情景是课堂的起点,提出问题是课堂的切入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课堂的落脚点。那些要么过程热闹、结尾冷清,要么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教学流程,都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回味方法,也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有个完整的结构,经历了情境呈现激趣、知识建构生成、新旧知识融合,尝试应用体验、独立思考、匹配一致检测到巩固迁移活用才完成了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预设课堂教学时要有弹性和刚性,有一定的灵活度,课堂教学是一个灵动的过程,生成是大智慧,要求教师要有教育灵感与智慧。当然“结构完整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环,有力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促进新知的形成与建构。3.3.4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
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4.评价反思策略——走向理性
加强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和优质化。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研究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要坚持有效优质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引导师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武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从教学行为到教学理念,都作认真地深入地理性盘点和反思,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为导向的互促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的“优质化教学”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优质化教学设计,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构建探究合作式学习等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师生成长、教学双赢为目标促进师生互动交往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6.[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 ].教学研究,2002(10).[3]郭根富.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 ].人民教育,2003(3、4).[4]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5]吕伦国,张维国,方小平.关于学习策略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7.[6]吴建民.学习策略及其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6-10.[7]张
璐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1)[8]王美文.高中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上、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注:本文于2009年1月16日在2009年广东省化学重点课题暨化学优质课堂构建专题研讨会上交流宣读,并于2010年4月获得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好的课堂设计能顺利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问题引导,激活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中,内容要源于生活,同时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求精求实,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摘 要】高中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可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操作:
一、了解学情是设计之本
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学生激发不起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总之,教学设计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激活“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学生实验,得到实验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又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影响C(OH-)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5)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6)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7)比较pH值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内容设计应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加碘盐、维生素的摄取、食品中的添加剂、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水体污染、新能源的开发等。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依据这一理念,笔者常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卤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入了“加碘盐”,设计的问题如下:(1)加碘盐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质是什么?(2)如何证明一袋食盐是加碘盐?(3)如何正确使用加碘盐?(4)加碘盐应如何保存?(5)如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6)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7)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实验探究要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设计,开
第三篇:浅谈高中化学新标课堂教学设计小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新标课堂教学设计小策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那么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如何体现课标理念,新课程化学课堂设计又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让我们先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可以得到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的特点:
1、教学活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学习情景创设; 学习活动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2、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
3、教师角色: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范例设计教学,参照学生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
4学生地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接受学习同时尝试、探究、发现、学会交流合作。变被动为主动、从配角升为主角。
从上面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不难看出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科学科研知识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或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可能接受教师传授的所有知识,只有那些依主体价值判定有意义的内容,才能被大脑进行语义编码,进入长时记忆加以保存。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设计则有如下特点:
(1)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学生化学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青少年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心理,学习活动中求新、求奇、求趣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二、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因为没有学习情景的学科知识,充其量只是知识词典,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呈现的情景,能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学习层析法时教材中就设计了实验2作为问题的呈现情景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权威下的课堂生活,倡导的是师道尊严,课堂气氛比较压抑,课堂提问也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同一模式,追求青一色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而且传统的衡量教学的标准,是将有问题教学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进教室,没问题走出教室。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课铃声响了,思维未断,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问题而存在。
三、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编写教科书时,要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教学提供示范和启示;同时应留给教师较大空间,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体现科学的学习规律,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苏教版教材采用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教材栏目体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这些栏目为教材建构起一个立体网络式结构,改变传统教材的单一线性模式,支持建构性、结构性和整合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教材的栏目丰富,有“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探索,体验过程与方法;有“拓展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每一核心内容学习结束时,运用“问题解决”和“整理与归纳”,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织和精致,理解、把握其中本质性的规律,建立知识网络,这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和整合性。
《化学1》和《化学2》共设计36个“交流与讨论”、29个“活动与探究”,18个“观察与思考”,为教师灵活地选择和开展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教材最显著特点是真正从实处促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家觉得不用再像原来那样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教学过程了,只要把各种栏目都用上,发挥栏目本身的功能就够了,丰富多样的栏目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新教材栏目的设置让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很自觉、自然的过渡到新的教学方式上,如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研讨等。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教“教材”的倾向。例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本节课内容较多,对这节课的处理就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注意选取了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典型事例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通过归纳总结复习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方法,通过实验1、2活动与探究学习层析、萃取,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必须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努力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问题。教师应找到新教材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结合点,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设计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设计问题的方式。本文以酸碱滴定实验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实际分析。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分析
引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运用发现的问题设计创新演示实验,以此分析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的获得,掌握新理论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化学教学课堂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分析和解决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本文将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进行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1.课前教学问题设计
进行课前准备,做好课前设计:为使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在课堂中进展顺利,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课前教学问题设计需做到: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问题,需要实现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反映学生的自主权。教师应选择合适恰当的情景,提出正确的问题。二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生通常可以从某个问题出发,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联想,变化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多种多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认真的态度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实践的参与者,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以认知结构中的传统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境意识。1.1熟悉教材
中和滴定法是通过定量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操作方案,也是高中化学中一个三个定量之一,教材本部分综合了计算材料浓度和pH值指标等知识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滴定法的知识,提出了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化学中和滴定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解释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际价值。然后详细讨论了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pH值变化。本知识点主要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演示滴定过程,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数据测量的注意细节,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1.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老师最根本的工作,高中学生在一年学习之后,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知识是扎实的,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可以就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现有的学生知识基础: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并对pH值指标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关于中和滴定的仪器知识,也具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学生有基本的能力:学校学生有两年多的化学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和一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2.1引入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问题的引入设计,必须引入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知识的水平,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从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和展现独特的思维,发现并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拿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可以这样设课堂教学问题: PH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很多应用。如调控体液PH辅助治疗疾病及根据土壤PH的不同因地制宜,甚至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护发素调节头发的PH等等。那么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溶液的准确PH 呢?
2.2课堂过程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一】今有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PH的方法?
【问题设计二】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关键是什么? 【问题设计三】如何准确量取两种溶液的体积? 【问题设计四】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
这种教学模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起来的。各单元的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一是创建问题情境,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准备阶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多方位解决方案,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实施阶段;三是教学讨论、课堂评价、课后反思,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完成阶段。
具体实施策略:一是运用兴趣实验形成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设置实验情境,展现化学课堂特有的优势;二是背景设计的机制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因此,对待相同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当然,他们将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或斟酌实验内容,建立最为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三是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触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后教学问题设计 课后教学的设计应重视学生自身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后得出相关结论。结论的解释不应该太多,而应该留有余地,课后问题的安排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以此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在广泛的实践情境中,用自己获得的结论来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相关知识点。例如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中和滴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这一问题。4.总结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通过对课前教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后教学问题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开始到引入教学问题,实施教学计划,课后及时反思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设计。
值得重视的是,教师要时刻注意,良好的教学问题设计都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课堂。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参考文献:
[1]阮群[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1,(6)
[2]邵正亮[1],.高中化学“问题情景—探究—拓展”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汤女贤,.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文理导航,2016,0(10Z)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效课堂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热点和重点。
一、创设高效的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探究实验的重视不够。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做,用心观察,用笔记录,学生自己去捕捉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新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而有些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变成学生演示实验,增强了每一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也提供了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高中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不多,动手能力差,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我们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结合课本安排学生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掌握中学常用仪器的用途,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接触常见的仪器,使用常见的仪器,增强其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动作,真正使学生做到嘴能说,手能做。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因此,创设高效的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探究实验的地位,在实验探究性中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传递
1.以学定导与循导自学要互动共生。
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我设计成以下六个问题让学生探究:①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②同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强弱;③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④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⑤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⑥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理性思考,逐步深入,明确了学习目标,认识了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实验课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实验室,自己动手改进和补充课本实验。另外,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开放实验室对学生深化、系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技能、方法等很有帮助。
三、关注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水平的关键
要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这是推动学困生继续努力学习英语的最大和最有效的动力。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所使用的方法必须要让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学习,这是其一。因为学困生本身基础很差,如果学习的内容过难,他们就会体验到失败,从而会挫伤甚至毁灭他们的积极性。其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困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概括、想象和创造等,这些活动都涉及到他们的精神需要。只要把上面所说的两点结合起来,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学习和创造的成功和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驱使他们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
换言之,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评价,使教师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引导和帮助教师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致力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中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