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国培作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国培作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
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荐荐二2014下语文教案(3000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国培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国培作业
教学设计
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鲜明特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绪,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楚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三篇:国培101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2)
本人现在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使用的是人教实验版的教科书,我就四年级第四单元《圆》,说说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或核心思想: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因此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再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 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当然教材害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及有关公式。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一般母r表示。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3、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1/2。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书,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93……,实际应用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6、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者C=2πr。
7、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S=πr
2。
第四篇:国培小学语文作业
国培小学语文作业 作业一:
1、设计一个三年级以“问路”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片断。
2010-07-20 18:56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后一次听说训练。
(一)、课前猜谜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1、有个老公公,整天热烘烘,晚上落在西,早上出在东。2、白天出现,晚上不见;又红又圆,照亮地面。3、一个球,圆溜溜,雨天不见晴天有。
师导语:“谜底是太阳”;“也是太阳”;“还是太阳”。你们看,同是太阳这个事物,我们抓住它的不同特征,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它,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啊!你们愿意学吗? 我觉得在课伊始用三个谜语引出,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由此而生出好奇心,求知欲就会转化为学习新知的强大的内驱力,也为下面抓住特征说清路线做好了铺垫。
(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要点。
根据学生刚才猜谜语时听、说的表现肯定优点(如:听得认真,边听边思,能大胆说,说得响亮),指出缺点(如:未等老师把话说完,就急着打断老师的话,这是不礼貌的),从而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听人说话和对人讲话。
引导学生答出 “听”:
1、集中注意力;
2、边听边记;
3、边听边想。“说”: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
2、比较有条理。
(三)、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氛围。
1.讲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奇的一笔——动画展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马上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线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后音乐提醒,出现字幕:“糟了,路线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晰,条理清楚,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原因。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后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伤心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到底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教师在学生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如果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明确标准的话,如果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帮助,所有的学生均能掌握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别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后通过不断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表演,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能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以上三关,从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颖,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学生迅速地积极凭借教材,阅读思考,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表演,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掌握方法。为顺利闯过练习关,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教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线(包括方向、路名、标记等)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指路的难点。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学生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学生判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学生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认识,也从学生的信息交流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鲜明。最后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点,终于找到长城,师生共同欣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教师随机板书:问路:问标记(地点)有礼貌指路:说清楚说明白(方向、路名、路线、路程、标记)。
我觉得运用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欲望,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不吝啬表扬,注意及时的肯定学生的优点,不否定表达能力慢些的同学,意在激发学生说话的热情和兴趣。
(四)、运用新知拓展训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指导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里怎么走。(这一过程可在课下完成)
1、创设情境:你们都这么聪明,这么好学,放学后,老师想到你们家里去请教你们的父母,向他们去取取经,你们乐意告诉老师你们家的地址吗?(指名说家庭地址)你能说清楚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线吗?
2、学生说路线时,可以抓住方向说,可以抓住路名说,可以根据标记说,也可以说说路程,当然有能力的同学也可综合运用。同时,指导学生有礼貌地说,比如:“欢迎老师光临”。“我非常乐意为您指路”,老师也要作出相应对答:“谢谢你为我指路!”“辛苦你了”等。
3、增大训练面:找自己喜欢的同学说说学校到家的路线。(可以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址共同讨论一下。)
本课练习,话题内容是谈如何问路和指路,交际形式是“讨论会”。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让学生做主人,实实在在充当问路指路的“主持人”和“参与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现实的问题上,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身份,自主地参与交际实践活动。避免了呆板的名为“问题讨论”,实质上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满堂问答的教学形式。
2、二年级《称赞》有10个要认的生字,试分析这些字音形义的难点,你打算分别用哪些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些生字?
刺 猬 板 凳 糙 但 傍 椅 瞧 留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2)思考:文中写谁称赞谁?
2、反馈,交流。完成:()称赞()
借助拼音,读一读“刺猬”和“獾”。“猬”和“獾”都是兽类,所以是反犬旁。
你有好办法记住“刺”、“猬”两个字吗?
刺:左边“束”字去一横,右边立刀旁。
猬:反犬旁+胃=猬;反犬旁+田+月=猬;“月”亮姐姐的上面有一块“田”,旁边有一只带刺的野“兽”,它就是小刺“猬”。
三、认读字词
1、称赞这个故事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刺”、“猬”和“獾”三个字宝宝,你瞧,还有这么多的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去认识呢!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刺
猬
獾
板
凳
糙
但
傍
椅
泄
瞧
留
(1)自由读,请小朋友大声地去喊喊他们的名字。
(2)小老师领读;齐读。
2、字宝宝摇身一变,变成了词娃娃。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刺猬
板凳
粗糙
但是
傍晚
椅子
瞧(见)
留下
(1)同桌互读(假如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称赞一下他。)
(2)“开火车”认读。
3、这些词娃娃躲到句子姐姐的身上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带词语的句子)
(1)自由读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
3、下面是三年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一个语段。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体现从语言文字的言读入手,把握文本的价值观念。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词典中的“甘露”什么意思?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投示:
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叶在雨雾中生长着。
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问: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杨梅树的可爱)
在这句中,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他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有语气地朗读这段。指名读课文,评价
作业二:
1、《落花生》中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学生提出: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它们既好看又好吃,做人就应该像桃子、石榴、苹果。你怎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落花生》中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学生提出: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它们既好看又好吃,做人就应该像桃子、石榴、苹果。你怎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要点:
1、注意文本价值取向
2、花生的特点:含蓄朴实 参考案例: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同桌讨论,气氛热烈。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生:是,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生:这就是父亲所希望的。
生:我觉得做人应该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既朴实又华丽。生: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
师:从外表看,它们之间谁美呢?生:当然桃子、石榴、苹果好看啦!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花生也很漂亮。生:你看,他的曲线多么柔美。生:你看,他的衣装(颜色)多么雅致。
……
生争论激烈,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无论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先讲究实用,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一样,不注重外表。
生:我也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师:对了,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我们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
生:是啊,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生:嗯!华丽不华丽,这并不重要。
生:不错,我们千万不能只把心思、精力放在打扮外表上。
2、三年级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你打算在习作指导中怎样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写一个教学设计的片段。
参考答案:
怎样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是治疗学生在作文时普遍存在的思路闭塞、内容空泛、题材缺乏的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先生讲的是“留心各样的事情”,不是一样半样事情;讲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这学期指导学生写作文《春》,我先选了范文——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这篇文章学生已经在小学时学过)“春雨图”部分:“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把春雨写得十分贴切。问:“作者为什么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比喻春雨呢?”学生只能说这三样东西都很细,但不知道这个比喻的意思。我于是分析:“牛毛含有密或多的意思,花针形容雨点微弱的闪光,细丝形容雨丝连绵不断。”这是作者准确地观察事物,贴切到用词的结果。
究竟要指导学生观察些什么呢?就初中学生观察的对象而言,就是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以及与学校生活密切相联的一些社会生活。单说学校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静物有:教学楼周围的花、草坪、树,400米标准运动场,门球场,篮球场等;动态有:上学路上,考试,做早操,做实验,课间10分钟,兴趣活动等;人物有: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的家长等。尽管学生的周围每时每刻产生着、出现着大量有意义的活生生的题材,但由于缺乏观察和记叙这些东西的能力,也缺乏“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每逢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自由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笔。于是许多学生就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抄作文选中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症结所在,就是学生不懂得观察生活,有的甚至连观察的习惯也没有。
教了《中国石拱桥》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写家乡的随处可见的“桥”。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观察从远到近,细致具体,比喻要贴切,只写事物的现象,不要求写事物的本质。我还亲自带领学生去萧江的夏桥观察两座桥——一座是古老的青石材料的“夏姑桥”,一座是现代的混凝土结构的“夏桥大桥”。有的学生就以“夏姑桥”为题,从桥的历史,写到桥的结构;从桥的形式,写到桥的工艺;描写细致,运用了一些贴切的比喻。这样,就使细致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地跃然于纸上。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逐步得到培养,也养成了“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的良好习惯。观察训练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情到动,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二、培养学生掌握“联想”。
如果说,观察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文章的内容——物,那么,联想就是要解决文章的思想感情——意。为什么要写某样物、某件事、某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教育学生重视“联想”,掌握“联想”。这样,文章的意就深了,也就能够从中引出积极向上的主题来。在及时表扬有些学生不仅具体生动地记叙、描述某一事物,而且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流露出健康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进一步告诉学生:
1.“联想”要以记叙、描写为基础,要记得具体,描写得形象生动。2.“联想”的方法:要能从这一事物想到与此事物有关或性质相近的另一事物或事件。
三、启发学生学好范文。
课文是范文,特别是一些名篇,它们凝结着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丰富的经验。学生作文所缺少的正是这些方面。语文教师就应当从课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进行比较,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把这些经验学到手。
许多学生作文,往往把句子写得干巴巴的,文采比较差。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范文中的句子,启发学生模仿运用。
总之,好的文章,要学的东西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范文的要求并密切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教好每一篇范文,也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范文。如果读归读,写归写,又缺乏必要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就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教师指导得法,读和写结合得好,那么学生的读就会有兴趣,写作水平也一定提高得快。
3、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讨论一下当地有哪些资源可供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浙江省金华市新狮小学 陈仙华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课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追求的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他们的听话、说话能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如果脱离了学生现实的生活场景,那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把这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与学生最熟悉的饮食紧密联系起来,以“话──选──赞──品”四大环节创境促说,通过“分组互动悟传统、调查展示各抒情怀、角色扮演饮食聚乐、才艺展示谱写饮食新理想”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元感悟,亲自去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所绽放的生命异彩,以“趣”促交流,以“情”促互动,以“活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力求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互动性等特点,突破课堂封闭性与口语交际话题生活化之间的矛盾,使口语交际的练习达到由“量”到“质”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 生活照 食物头饰 调查表 相关的儿歌童谣、妙语佳言等 桌椅分成四大组,呈方阵 黑板布置
预设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同学们,咱们浙江可是个“鱼米之乡”,美味佳肴数不胜数。那么,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呢?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
(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食品,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选一选自己最钟爱的食品。(课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尝的情景)
每播放一种食物就让学生抢答诉说,如:这是什么食品,曾在什么时候吃过,味道怎样等。组织评议,给予及时地鼓励。
2.自由选择刚才课件中播放的一种食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尝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让学生认一认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请学生调理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品尝过或见到过的感兴趣的饮食,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交际的金钥匙,感觉有话可说,为体会饮食文化作铺垫。
活动
(二):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儿歌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介绍,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3.请学生出示自己的调查表
(一),各组结合刚才的点播再次进行组内交流,取长补短。表格预设如下(*为机动题):
姓名 班级 传统节日
传统食品 蕴含的意义 所思所感 制作简介*
元宵佳节
汤圆 家人团圆,美满幸福
4.各组选派1--2名组员进行组间调换交流,师巡视加入学生活动,并将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于黑板上。
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口语交际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听话、说话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还能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使大家都变得敢说、愿说、乐说。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指点、协调,起到了“幕后导演”的导向作用,关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感情升华。
三、集思广益,赞饮食。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如同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息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活动
(一):调查展示,各抒情怀。
下面就请同学来一一诉说吧!展示学生的调查表
(二),预定表格如下:
姓名
班级 食品 儿歌童谣
妙语佳言 相关的故事
成语、格言等
请学生上台介绍,形式可以多样,说、演、唱均可,还可以用实物器具、图片资料辅助介绍。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介绍。同时将学生的调查表
(二)展示于黑板上。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最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检验的。因此,我努力联系生活实际,巧设调查表,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进行记录,积累口语交际资料,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自然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
(二):角色扮演,饮食聚乐。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及倾听所得,自由准备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师也可以建议罗列简单的发言提纲)。
2.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带上食物头饰,以自述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师融入学生之中,适时加以指导。
3.音乐声中,各组选派代表上台表演,饮食聚乐,及时鼓励点播。
4.说说聚乐会后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 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浓郁的传统文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饮食聚乐更凸显了主题,自然地把交际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
(三):才艺展示,谱写饮食新理想。
1.分组研究本组最钟爱食品的广告词,上台展示:如今,我们已经和饮食交上了朋友,已经能听懂饮食所带来的语言了。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感受要和人分享。那就来吧,把你要说的话凝成你最想说的一二句话说出来吧!学生的创意作品将展示于黑板上,欣赏评议。
2.以小品、诗歌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确,传统的食品都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可生活中的食品又是多么喜欢我们为他们实现新的理想呀!你看(出示课件──食品的新理想。如汤圆说:我多么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关爱家人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团团圆圆,更美满幸福„„)。同学们,我们又该怎样来帮助它们实现理想呢?
这一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丰富的语言有条理地、有理有据地说话,在交际过程中有效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此外,口语交际的目的除了发展学生的语言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小品谱写食品理想”这一安排的隐性目标正是为了构建学生健全向上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品饮食。
1.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说也说不完。这些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做一样自己或家人最喜欢的食品,一起品尝。
2.为所做的食品制作一个谜语,让家人猜一猜,然后为他们讲讲这种食品所包蕴的故事,说说相关的其他资料。
3.自定研究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同学间或家人间进行交流。
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将一次次受到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次次完善着自己的语言,一次次强化着交际的信心,进一步体会这些传统美食带来的那种幸福与关爱。
第五篇:2012国培小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每个人都有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可也是短暂的,台湾有位著名的作家叫杏林子,他常常在思索:生命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杏林子,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19 生命生命(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理念: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生命是什么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开课时我采用直接导入法,直入课题,为课堂阅读节省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掉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读、学生领读,师重点指导“动弹”,“即使”、“糟蹋”的读音。
3、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那些生命?
4、生答师板书:飞蛾,香瓜子,杏林子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基础训练,学习生词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起思考,也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四年级的学生模仿力极强,通过范读课文,使学生知道了本课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才能读出感情来,为后边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三、专题研读,感悟体验。
(一)提出整体感知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最让你震惊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让你震惊,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二)集体交流,感悟生命的顽强。
指名说说课文中的哪个生命让你感到震惊,为什么? 师过渡: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飞蛾吧。
◇ 学习“飞蛾求生”事例: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捉住骚扰她的飞蛾后又放了它?
2、交流并指导读出飞蛾用力挣扎的语气以及我的震惊。出示句子: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3、感悟:大家都知道飞蛾挣扎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着),那你们知道一只飞蛾能活多长时间吗?只有短短的九天,可它们也在拼命地挣扎,无论成功与否,它都没有放弃,除了自己珍爱生命,还有什么?(作者的善良,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4、指名读,齐读句子,读出对小生命的敬佩之情。5回扣课题:
师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脑海中浮现飞蛾强烈求生的画面,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朗读中体会飞蛾对生命的珍视与永不放弃的精神,读出韵味。】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师过渡:小飞蛾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那么小小的香瓜子身上又出现了什么奇迹?
1、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把意想不到的地方划出来。
2、指名说,用 “我想不到”开头说。
3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顽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3)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体会“冒”的用法)
(4)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不屈向上)品读句子,读出惊讶和敬佩之情。
4、感悟:小小的香瓜子靠着自己的力量冲破重重困难冒出了一截小瓜苗,你想对香瓜子说些什么?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5、回扣课题
师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紧扣“震惊”,突出教学主线,教会他们围绕一个主线去琢磨文本、体会文本。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采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品读、个别读、评议读、分组读等方式指导朗读,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师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同学们,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着手指间挣扎的飞蛾,就是转缝中顽强生长的香瓜子,生命还是什么?杏林子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是什么让作者感到震惊的呢?
2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生读句子。
3创设情境:学生静立,伸出左手,用右手把脉,感受自己生命的存在。然后告诉自己、同桌、还有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读出激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
4、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自己的生命呢?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的糟蹋自己的生命呢?(生说现象)
5、作者是怎么选择的呢?出示句子“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读句子,我们来看看杏林子是怎么对自己负责的,6、课件 出示杏林子的资料,是配乐介绍
7、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板书:好好使用)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感受心跳,带着自己深刻的感受读文和适当的补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理解杏林子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从中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过渡: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杏林子的人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默读最后一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2、引导理解“有限”“无限”用自己身边的事说一说。(板书:有限 无限价值)
3、抒写自己的生命感言。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深刻的感悟,现在请拿出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生命是——)
4、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
5回顾课题,加深理解:现在,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个标点,你会加什么?(生各抒己见)
师: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值得歌颂的,带着你们对生命的感叹,读——(生齐读)生命 生命
6师总结:你们知道老师会给它加个什么标点吗?(板书„„)因为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书写感言,深化学生的感受,让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思想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描写生命顽强的好词好句。、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 挣扎求
香瓜子 不屈向上
杏林子 好好使用
有限 无限价值
珍惜生命
【设计理念:课题以两个生命为题,在范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的生命,交流时板书在第一个“生命”一词的下方,品读课文时在分别在第二个“生命”的下方板书“挣扎求生”“不屈向上”“好好使用”这三个词,这样不但使学生知道了什么都是生命,还知道了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为后边理解生命有限,价值无限打下了基础,同时从杏林子的身上又使他们懂得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