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学生用)(合集)

时间:2019-05-12 22: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教案(学生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教案(学生用)》。

第一篇:《教育学》教案(学生用)

《教育学》教案

教版)

版本: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高

主编:傅道春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5年第一版 1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1、概念(即是什么的问题):

对教育含义的理解,关键是对“教”及“育”二字的理解。字源学考察:

a甲骨文:教

“孝”字最初的写法,原就是“老”与“子”两个象形的上下合体,“攵”旁,甲骨文写法是上“卜”下“又”,卜,象征棍棒鞭子。“又”,是手,即爪,抓、握的意思。两者合并,其意为通过使用棍棒的方法,把经典的东西教给小孩子。b拉丁文:E-ducare 其中E为“出”之意;ducare为“导”之意,两者合并,意为导出、引出。

由此两种字源的考察可以看出中西方教育本意的区别

结论:

①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广义理解

单指学校教育——狭义理解

②相关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媒介(中介)——本教材也是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去阐述教育学的所有问题。

2、起源(即怎么来的问题): ①、生物起源说:

1886年,法国勒图尔诺《动物界的教育》(或称《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动物界(以昆虫为例)存在教育。

1925年,英国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一书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它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②、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③、劳动起源说: 这主要是苏联和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观点。讨论题:

动物界是否存在教育现象?

3、发展:

①原始状态的教育: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阶段和原始公社阶段,共延续200万年之久。

特点:

⑴教育活动融合于社会生活和实际活动之中。

到公社阶段,除了生产活动之外,还有公共事物、宗教等活动,有竞技、舞蹈、唱歌等艺术活动,也有神话、传说等。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生产知识和技术:

b战争与护卫知识与技能:

c政治、宗教、艺术知识: ⑵机会均等,教育普及:

⑶教育形式及手段简单,可归结为“耳濡目染”。②古代学校教育: 学校产生的条件:

⑴剩余产品的出现——出现剩余人员;

⑵有一定量的间接经验;

⑶记载和传递的工具(文化工具,如文字、书籍等)。表现(按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庠(养羊之地)、序(军事机构)、瞽宗和泮宫(土子学校)

雅典和斯巴达:青年之家

封建社会:以唐朝为例,学校分官学、私学和书院三大类。

特点:

a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b脱离生产劳动: ③现代教育: 特点:

a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普及性——义务教育 c形式多样化 d培养目标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二、教育学

1、概念

先从教育要素入手:

师、生、中介——相互影响的、动态的——教育情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矛盾——内在规律是什么?——教育学之概念P11

2、产生及发展

前提:教育学实质就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认识的过程。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必须先有教育的现象、事实等,达到一定量的累积,方能产生教育学及发展教育学。①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教育的学说、理论混合于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等之中。表现:

国内:《论语》P13孔子思想的合集;《学记》P14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阐述了许多社会教育问题,总 结了经验,提出了理论及方法,但主要是从学方面来进行阐述。

国外:《理想国》P13:柏拉图总结了古希腊教育经验,提出了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教育内容。《雄辯术原理》昆体良论述了儿童教育问题,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②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表现:

国外:《大教学论》P14是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组织形式、原理等。③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以其它学科理论,尤其是以心理学指导研究教育学。表现: 国内:《新教育大纲》 国外:《普通教育学》P14、《民本主义与教育》P15《教育学》等。④现代化阶段: 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与其它学科渗透(联姻)加强,形成新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

二、新科学技术、信息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等指导教育学的研究。表现:P17。

第一章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本章主要阐述教育的个人及社会作用,指出现社会与教育功能之深层关系。

一、教育功能概述:

1、涵义:是指教育的作用(影响),即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具有非确定性(范围、性质、方式和程度等)

教材重点研究两个较为深远的方面,即教育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2、教育功能的历史变化: ①古代:政治伦理的教化。把人的地位、作用、行为在政治上加以定位。

②近代:追求个性的发展。体现人的潜在能力。

③现代:放眼社会的改造。功能的形成更趋于合理化。

④当代:功能多元化的争论。功能是多方面的(人、民族、世界、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生物界、自然界等),每个人都有对于教育的理解。

3、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 ①筛选功能(分层功能)、协调功能(性能)

②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对象)③基本功能、派生功能(层次)④正功能、负功能(性质):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个体发展概述: ①涵义P28 ②特征:P29—30 ③影响因素:

a、遗传——前提条件 b、环境——客观条件 c、教育——主导条件

2、教育影响个体发展的表现 ①个体社会化

关键词是“社会化”,其有两个表现: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纳社会文化知识。讨论题:你所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你的社会化吗?表现在哪里? ②个体个性化

主要是指人体的独特性,是指心理上的特点(社会本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a、自我意识、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充分运用自己的条件

b、个体特征: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主要研究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组成要素,必然和社会的各个因素产生联系,一方面反映社会 需要,被社会制约,另一方面又满足社会需要,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就像根植于社会这个大地中的一颗大树,时时从社会大地中吸取营养,又时时结出丰硕的果实奉献给大地。

1、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 ①社会物质生产的制约性 a制约教育的水平与速度 b制约教育的结构、目标 c制约教育的内容、方法等 ②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性 a制约教育的性质、教育制度 b、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

2、教育对社会的功能表现 ①经济功能:

a、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人才:儿童仅是可能、潜在的生产力————现实生产力。

b、整理、传播、发展科学: 据研究:靠资本及劳动者数量占据提高经济效益所占比例:一战前约67%,一战后至1957年约32%,近几十年来 约80%是依靠新技术及教育。

c、劳动力再生产的工具:主要是使现有劳动力不断掌握及熟练新技术。②政治功能: a维系政治稳定:

b对社会制造舆论:宣传政纲、方针、路线、政策等 ③文化功能:

文化:广义,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指精神的或观念性文化文化,必须学而得知。

a保存、传递功能(承、传)b传播文化功能(融合): c创造更新功能、创新

四、知识经济与教育

1、什么是知识经济?

是一种经济,但知识含量极重,其经济成分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知识等。特征: ①知识角度:更新、增长、应用

②经济角度:依靠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

③结构角度:

产生结构:服务是第三产业,主要提供知识、信息、技术服务;

就业结构:服务从业人员增加,技术及脑力型岗位增加,短期就业、兼职工作增加。

2、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①量:数量,可以理解为“做大“ ②质:质量,可以理解为“做强” ③终身教育:时空特性,可以理解为“做长”

第二章

当代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其道路亦是曲折的,本章主要阐述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的基本理论,中国式的表现及中国特色化教育——教育的现代化。

一、中国的教育目的

1、什么是教育目的?

目的是行动所需要达到的结果,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表述:P58 说明:

①实质是培养人才的标准问题,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②受社会因素特约。如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

③不能等同培养目标,是一般和个别之关系

注: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的共同要求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专业)的具体要求

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问题实质是人的发展问题,即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什么样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这是最根本的,还包括道德、情感、志趣及意向的发展。

基本观点:P61-62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P62-64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四有新人

三个面向

3、教育目的的历史变化

P60 ①1957年 ②1985年

③1995年(教育方针)

4、教育方针的正确理解及实施 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指明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及服务方向,这是根本性的问题。第二:“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指明了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历了“结合— 分离—结合”的过程 第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教育目的。它规定所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及要求

二、中国的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是什么?P67 亦称作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及设置的实施机构的总称。教育实施机构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及其领导体制。

其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即学校系统是教育制度的主体,也称作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亦称作学制,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横向的联系。

2、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古代有小学及大学之分,后期出现了专科学校。

③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参考年龄界限及年龄特征制定学制,越是了解其规律,学制就更加合理。

3、中国教育体制的变化

①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现代学制。初教10年 中教4年 高教6年

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是:忠君、尊孔、尚武、尚实 教育年限:小学9年、中学5年

高教6-7年,还有实业学堂(入学年龄为6岁)③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

教育年限:初小4年(义务教育)高小3年

中学4年 大学预科3年

本科3-4年

六岁入学,共18年 ④1922年“壬戌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亦称“6.3.3学制” 教育年限:初等6年(初小4年 高小2年)

中等6年(初中3年 高中3年)初中可设职校,高中分科

高等4-6年

共16-18年

⑤新中国教育制度 P70 A 1951年

B 1958年

大办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读学校、业余学校 C 1985年

教育体制改革

4、现行教育基本制度

①学校教育制度

②职改、成教制度

③考试制度

④学历、学位制度

⑤督导、评估制度

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阅读、自学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

本章主要探讨影响教育活动正常运转的诸多因素,主要对其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及教育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教材P2阐明了教育的概念,亦指出了其 包含的三个要素:

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教师)(中介之总和)(学生)

说明:

①各要素都存在矛盾。其主要矛盾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②三要素是同时存在的、缺一不可,既存在直接作用,又存在间接因素的影响。③学生要素始终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以及教育影响的承受者(服务对象)。

一、教师

A、教师的职业情感(情感结构):

职业情感源于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包括:

一、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公德。

二、职业上的道德(敬岗爱业、示范性、合作性、耐性等)

职业情感主要是:理解学生;和谐相处;自我意识;教育期望。B、教师的智能结构:

知识方面:①专业知识

②广博的文化修养③专业理论知识

④必备的图音 体劳知识

能力方面:①预见能力

②传导能力(口语能力)③管理控制能力

④教育机智。

C、教师的角色结构: ①“教员”角色

②“医生”角色 ③“研究者”角色 ④“领导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管理者”角色 ⑦“拯救者”角色 ⑧“榜样”角色 D、教师的劳动特点: ①复杂性 ②示范性 ③创造性 ④长期性 ⑤延续性 ⑥隐含性 ⑦艺术性 ⑧集体性

二、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重要性表现: ①学生参与方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

②通过反馈,使教师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A、学生的本质属性(特性)①是一个社会人。②是一个特殊的人:

B、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

①年龄特征:向师性、独立性、可逆性 ②存在气质及性格差异: C、师生之间的关系: ①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种类繁多,学校中每个人都不断为其所扰困,起主导地位及核心地位的是师生关系。②师生关系之内涵:

一是师生彼此所处的地位不同———角色关系

二是师生彼此相互交往——心理关系

角色关系:一工作关系:侧重于因完成教育任务而产生。二组织关系:侧重 于因地位及职责而产生。

心理关系:一认知关系:教学是一种心理信息的传递,但双方各有优弱势,故可理解为心理上的交换双向。二情感关系:情感是心理交往的重要因素,心理交往是以情感的相互影响、感染、激励为基础的。

非正式关系:主要由业余爱好及兴趣等形成,彼此关系相对平等,心理距离近乎。

③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a民主平等:社会地位上的政治平等、人格平等。

b爱生尊师:爱生与尊师相互影响。c心理相容:协调一致,相互接纳。d教学相长: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等。

三、教育影响 A、教育内容:

表现(德智体美劳等); 体现(教科书、教参、相关资料等); 形态(物质的、精神的、符号的、行为的等)

B、方式、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教学方式(传统方法、图例讲解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图示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

电化教育(幻灯、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影器、实验室)C、教育媒介(主要是指传递中物及其变化的因素)—载有信息及知识。

各种媒介存在区别:刺激在感官不同;表达能力不同 D、教育环境——影响教育活动的客观条件。

主要包括人、物、时、空等因素。

第四章

学生素质与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征:

1、教育对象“大众化”:其实是教育大众化服务方向

2、教育内容“宽广化”:其实是全面发展,先从人的素质结构谈起。

3、教育方式“内驱化”:其实是动力问题,强调自主学习素质教育之概念 P134

一、学生心理素质与教育

1、心理素质之结构:

认知品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 情感品质:深刻性、稳定性、效能性、倾向性等

意志品质:自制性、果断性、自觉性、坚持性等

个性品质:即个性倾向及个性心理特征。

2、心理素质的制约因素,即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

②后天因素:

a 环境因素:主要是自响及他响 b教育因素:以教师为主要影响源

3、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心理品质

②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标准:P152 ③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科学素质与教育:

1、科学素质的结构: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及运用科学知识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素质。

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三个部分。①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认识自然界的知识

人文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本身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认识社会的知识 以上三类内容包含客观性及推理性知识;是科学教育的基础。②科学方法:

就学生角度而言,主要有:

逻辑推理方法(归纳法及演绎法)思维认识方法(分析法及综合法)具体方法(调查、观察和实验等)③科学精神:

主要是指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过程 中所应具备的一些品质。比如说求知欲、意识、态度、合作等品质,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及科学意识。

2、制约科学素质教育的因素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教师的科学知识存、取水平③学生的水平及动机

3、科学素质的培养

①大量学习科学性的知识。间接性、量大、正确的。

②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及科学方法 ③动机的纯正性。

三、学生道德素质与教育

所谓道德素质是指:掌握道德规范、要求,并在此基础上①评价自身言行②评价各种道德现象③调节道德关系这一过程中形成及发展起来的素质。

1、道德素质的结构:

知:道德认识。是指对社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

情:道德情感。是指感知、理解、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意:道德意志。是指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一种远大的精神力量。意志的层次水平P165 行:道德行为。是指在知、情及意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是一种综合的表现。

2、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

①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这四个要素的统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②道德教育过程的开端性问题 ③道德教育过程的反复性问题:

④品德教育依靠教师指导团体、个人的活动和交往。⑤自我教育

a必要性:道德品质是由规则、规范内化而成,必须加强自我教育。

B自我教育的内涵: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⑥道德教育实质是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道德素质的培养

①一般的培养模式:见教材P171-174 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锤炼意志——训练行为

②着重理解几个问题: a道德认识的提高是前提: b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关键。

四、学生审美素质与教育

1、结构:所谓审美素质是指人在有一定文化素质、美学基础理论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发展及形成的文化素质。①审美意识:即审美观

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或者说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及评价。②审美能力: a感受能力:整个审美能力中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得以萌生的前提。

b想象能力:对审美对象的改造、组合,从而创造新对象的能力。c鉴赏能力: d理解能力:主要是思考、识别、判断及评价能力。

2、审美教育过程的分析

主要是阐明了审美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师,教育客体—学生以及教育媒介—审美内容之间的关系。

3、审美素质的培养

学校范畴的审美对象主要是包括艺术、社会生活美及自然美。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教学是基本途径:

2、班主任工作:

3、团队会活动:

4、课外活动:

第五章

课程

一、课程之涵义: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目前主要指教学科目、课外活动。

广义:教学科目、课外活动及教育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等)狭义:单指学科或学科总类

二、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1、历史上形成的知识或文化

2、社会

3、儿童

三、课程的类型: 课程作为一种教育化、再生性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特性: ① 规定性与可选择性的统一 ② 学科与经验的统一 ③ 分科与整合的统一 ④显性与潜在的统一

因此,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

1、从形态上分:可分为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P296 ①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门学科,规之以顺序、学习时数及期限。②综合课程(整合课程):属于新课程理 念。把分科后的各个要素与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③活动课程: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组织的课程,以活动为特征。④核心课程

2、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P200

3、校本课程P340

四、课程的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原为“教学计划”,是关于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见P202

2、课程标准:原为“教学大纲”,是指各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内容P205

3、课程资源:原为“教材”

第六章

教学过程与组织

本章节主要分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

两个部分,其中教学过程又分教的过程(规律、原则与方法)和学的过程(特点及方法),教学组织又分为管理和评价两个方面。常识:

1教学概念:见教材P195 ①从结构上说:由师生共同组成,以教材为中介

②从任务上说: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品德 ③从地位上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见教材P197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①教师、学生

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③教学环境:各种外部条件

a物质条件:班级环境、教学用具、图书设备、文体器材等

b班级组织状况、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等

c心理条件

2、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①基本知识、技能(最基本的功能)②能力: a智力(一般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b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总结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改进学习方法能力等 c创造能力

d实际操作能力:使用学习工具的操作能力、使用手工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服务及制作的能力

③个性(学习兴趣、积极情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过程的流程问题 ①、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③、巩固知识——形成系统

④、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4、教学过程的规律

①是两种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教学相互依存的规律——师生课堂教学中的关系问题

③、④见P230

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

含义: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及理念。

来源:教育经验及实践、教育目的 ①循序渐进原则:

a含义: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及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b贯彻:

⑴依教材的序进行 ⑵依认识的序进行 ⑶破序操作问题 ②实践性原则:

a含义:重视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b贯彻:

⑴活动课程不能少

⑵学习新概念和原理时,把书本知识及现实生活实际结合

⑶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以形成技能。

③因材施教原则:

a含义: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b依据: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以及是从实际出发之表现 c贯彻:

⑴研究具体学生:包括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意向发展及个性特长等

⑵组织形式上:集体教学与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有机结合 ⑶标准多样化。④巩固性原则:

a含义: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及技能,使之保持在记忆中。

b贯彻:充分运用记忆规律

⑴学习新教材:感知清晰,理解深刻,尽可能建立多种联系。⑤教育性原则:

a含义: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b依据:教育目的以及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c贯彻:

⑴各科教学有机渗透:思品课、语文课、社会课、自然及教学,音乐及美术等 ⑵教师形象

⑶教学内容理解准确

2、教学方法 含义:

是如何教及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教师及学生为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影响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②教学理论派别。如现代派与传统派 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分类:

①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a讲授法(讲述法):

讲述(叙述、描绘事物及现象。如介绍

作者、时代背景、植物的外貌特征等)、讲解(解释、论证教材。如解释概念、论证公式、法则等)

讲读(边读边讲解。如边阅读边讲解字词、边读边串讲课文)优点:

⑴短时间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

⑵教师易于控制教学教程和易于发挥主导作用

⑶易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

⑴未能对所学内容作出反馈 ⑵学习积极性不易发挥

b谈话法: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分两类:

启发式谈话(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复习式谈话(主要用于巩固或检查学生所学知识)优点:

⑴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因问题而激发)

⑵提高思维能力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⑶可及时获知信息反馈。缺点:

⑴比较费时间

⑵所学知识不够系统 ⑶缺乏全体性 c讨论法: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类别:成对交换意见、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优点:

⑴增加学生口语表达机会

⑵利于分析、比较各种意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发挥学习积极主动性 ②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a演示法:出示可被感知的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演示材料分类:实物、标本和模型、图片(图画、照片、图表、地图等)、教师演示的实验、教师做的示范动作、幻灯、教学电影、录像等。

b参观法: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用于验证已学知识。

种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优点:

⑴丰富直接经验

⑵利于理论结合实践 c实验法:独立操作仪器、观察事物变化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③以指导学习为主的方法:

a练习法:教师指导下做各种练习。分类:

以场所分:课堂练习、课外练习

以技能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创造性练习。

b自学法: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自习习惯。

小学生应掌握的几种读书方法:精读与浏览、使用工具书、写读笔记。

3、学习过程

本节主要分三个部分:

⑴学习的分类和过程 ⑵学习活动的组织 ⑶学习方法指导

⑴学习的分类和过程: ①学习的分类

a知识的:以理论知识为主(包括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

b技能的:以知识的运用为主 c能力的:以一般能力为代表

d品德的:以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为主。②学习的过程:

a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流程较一致

b技能学习的过程:以讲读练习方式进行

c能力学习的过程: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 d品德学习的过程: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及其关系、开端性问题。③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

主要是从教师角度如何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及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作探讨,40 教材内容较翔实、具体。④学习方法指导: a什么是学法指导?

对正在使用的学习方法进行诊治、诱导

b学法指导的内容:学习内容指导和学习过程指导。

c学法指导的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家长指导等 d学法指导的方式 :

系统传授式:把学法当作一门课程

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诊断式、经验交流式

4、课堂管理与组织形式

①课堂管理:维持合宜行为——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②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a学生行为方式: b教师行为方式:

⑴强制性因素:学生无法改变的一些外在因素。

⑵亲和性因素:教师的个人因素

⑶操作性因素:

③教学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是基本组织形式 主要特征:P268班、课、时 优越性:

⑴提高效率——普及教育成为可能 ⑵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⑶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及启发 局限性:

①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个别差异 ②主要以接受现成知识为主

⑶学生缺少分工、合作(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

对班级授课的改良方法:

道尔顿制:不分班级、无教学时间表、把教学大纲分为10-12份,按月完成。

小导师制:设计教学法、分层教学、小

组合作教学、小班教学、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

P270-272 作业、辅导、讲座、参观 c教学运转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后辅导——成绩考评 d课的类型及结构 类型:

以任务划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单一课、综合课

以方法划分:讲授课、讨论课、演示课、复习课、自学课等

结构:主要是综合课的结构。P269

5、教学评价

⑴内涵:价值判断 ⑵对象(范围):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最主要的)

⑶分类:总结性评价——回顾式、形成性评价——前瞻式、诊断性评价——解剖式

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指标 P276

第七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教学艺术 具体划分为: ① 信息传递艺术(语言及非语言方式)② 环境调控艺术(客观环境、心理环境)③ 方法优化艺术

④活动应变艺术(失误、事变等)

二、教学风格: 具体划分:P303

第二篇:石榴学生用教案

石 榴

预学篇:

1、根据拼音写汉字。争yan()斗艳 雕zhuo()xī()利 hao()齿 丰yu()

2、解释下列词 ①忍俊不禁:

②盎然: ③柔媚:

④枯瘠:

⑤陆离:

⑥奇崛:

3.《石榴》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 _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阅读思考

(1).作者描写石榴特征的顺序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石榴特征的?(3).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5.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

导学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3、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4、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

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

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六、【知识连接】 《 枫叶礼赞》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慧学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犀利()丰腴()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陆离:

⑵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的金罍。妙幻:

⑶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忍俊不禁:

⑷昆明的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丰腴:

3.本文作者,现代著名的、、。四川乐山人。

4.“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这句话中最能表现作者对它的感情的词语是()。5.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⑵„„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6.“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7. 阅读《草莓》,回答问题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笼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

。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⑴段的空格中。(2).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3).从行文思路看,第⑴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文章第⑵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5).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6).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⑸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7).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的“六月的气息”是指()。

第三篇:庄子教案(学生用)

《庄子》教案

一、人生苦短,忧多乐少

1、基督教

原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亚当、夏娃背叛了上帝; 救赎:我们现在在人世间承受的苦难是天经地义,是在赎罪。

2、佛教:

红尘烦恼,四大皆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文学家:

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恒痛苦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劫人群的道路,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捐弃吧!

——但丁

《神曲·地狱》

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悲剧的矛盾

如同光明的白天与黯淡的夜晚总是共存一样,社会的发展总伴随着道德的混乱甚至崩溃。盛世则体现为“最繁荣的时代就是最腐败的时代”,乱世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代就在这样一种痛苦的冲突中迈开步伐。

“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罪恶和苦难触目惊心,从未曾有。人在日益被物所统治,被自己造成的财富、权势、野心、贪欲所统治,它们已经成为巨大的异己力量,主宰、支配、控制着人们的身心。”

——李泽厚 《漫述庄禅》

“无耻者富,多信者显。”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庄周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 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 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 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

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 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

——狄更斯《双城记》

三、面对此种人生与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1、在争夺中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贪婪无耻、狡黠自私、阴险毒辣 武则天、朱元璋

2、麻木者

生活是一条鞭子,它不停地鞭打着驴子,但到哪里去,驴子什么也不知道。很多人都生存于这样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中,如同鲁迅笔下的看客,鲁镇上生活的那群百姓。

3、为人类、为社会在黑暗中打通一条光明的隧道,哪怕是自身毁灭也在所不惜

神话中有夸父逐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历史上有比干、屈原、布鲁诺、斯宾诺莎

4、清醒——逃避

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伊壁鸠鲁: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狄奥根尼: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四、冷眼旁观的庄子

1、庄子,战国中期的著名思想家,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文多用寓言,语言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有《庄子》一书传世。

2、人为物役(倒悬)

“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罪恶和苦难触目惊心,从未曾有。人在日益被物所统治,被自己造成的财富、权势、野心、贪欲所统治,它们已经成为巨大的异己力量,主宰、支配、控制着人们的身心。”

——李泽厚 《漫述庄禅》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庄子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则阳》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月不庭。

——《庄子·山木》

3、怎样摆脱物役

① 只有把名利都看作“身外物”,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庄子·至乐》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② 要摆脱物役,则要追求一种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25》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也。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

蘧蘧

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4、获得了这种天道,既是“神人”、“圣人”、“大宗师”,人生也达到了最高境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五、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对道教的影响

成为了道教的精神源头。老子——太上老君、庄子——南华真人、辟谷

2、它让人们获得了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

它可以教人们去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慕远,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打成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

——李泽厚《漫述庄禅》

只有我们迷了路,换句话说,只有我们失去了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才会欣赏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奇特,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美

梭罗《瓦尔登湖》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清

张潮《幽梦三影》

庄子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追求与获得自由。美学家李泽厚在《漫述庄禅》中如此评价庄子:(在庄子的时代)“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罪恶和苦难触目惊心,从未曾有。人在日益被物所统治,被自己造成的财富、权势、野心、贪欲所统治,它们已经成为巨大的异己力量,主宰、支配、控制着人们的身心。”“于是,庄子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他抗议人为物役,他要求不物于物,要求恢复和回归到人的本性。这很可能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呼声。”当人们从纯粹的物质中抽身而出时,他便获得了人格的独立,并因独立而获得了自由。自由作为理想,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深沉内因,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构成了人类全部活动的价值性基础。自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对自由的渴望无疑是人类活动最强大、最内在、最持久的动力。而庄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要还我们一个自由的灵魂。

3、这种自由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艺术是自由心灵的具体表现,不自由的心灵产生的则是畸形的艺术。庄子告诉了我们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而这种境界中国人发现在自然中才能充分地体验到,于是,表达自然,追求与自然的水乳交融成为了中国艺术的根本的美学特征之一。

A、在诗歌中的体现

德国的海得格尔说:心境愈是自由,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从物质的狭窄空间,来到孕育万物的大自然中,“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本自无心”(明 洪应明 《菜根谭》)时的惬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 王维 《鸟鸣涧》)般的安逸,以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 林逋 《山园小梅》)般的闲雅,魏晋时的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晋 嵇康 《赠秀才入军 十四》)的天人合一,庄子的自由境界、大自然的清新纯真荡涤了我们日益蒙尘的心灵,让身体返朴归真,让身心找回自我。这就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美的秘密与存在的意义。

B、在绘画中的体现

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对自然的表达都是其最大的特征,从而体现其清静无为的思想。欣赏古代绘画作品。

C、在建筑中的体现

不是每一个有道家思想的人都可以归隐山林的,人生活在世上有太多的束缚,不可能随心所欲,于是,他只能将理想寄托于诗歌、绘画,或者在自家花园里营造一个自然,聊以慰藉一下自己融入自然的心。所以,中国的园林建筑师法自然,表达自然,以融入自然为最高境界,如苏州园林(欣赏)

4、这种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对我们人生观的启迪

人在世上毕竟要生存下去,所以积极的人生观是必须的,追求物质财富与功成名都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不能只拥有这些,我们还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座精神后花园,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徜徉。在那里,我们拥有独立的人格,而不只是物质的奴隶;我们拥有善良、宽容,而不只是尔虞我诈;我们可以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拥抱大自然的朴素,可以在一本书里面让精神畅游,可以在欣赏一部艺术作品后感到宣泄的痛快与精神的富足,这应该才是完美人生!针对我们的高中三年,我们应该以什麽样的方式度过?我们会以执著的态度努力学习,但不应该因为一次考试的不如意而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甚至以泪洗面。不应该让作业侵占我们三年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应该多读经典,从丰厚的历史中传承人类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关注正在进行时的世界,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到时代的前列!还有亲情、友情,对人类、自然的大爱,于是,我们的人格与精神将逐步成长并完善。

5、庄子思想的负面影响

乐天知命、守道安贫、无可无不可的心态,培植了逆来顺受、自欺欺人、得过

且过的奴隶性格。

“很多善良的人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进步是一种自动的时钟,他们只需要偶

尔做一些赞成的表示,并不需要给它上发条。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太可怕了。他们

难过地摇着头,不住地唏嘘:“虚无!虚无!一切都是虚无!然后低声咒骂人性顽

劣。最后,在绝望之中,以最悲伤的语调承认自己已经失败,并将退出所有社会活

动。”

——美国

房龙 《宽容》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

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

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

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合

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議,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

——《庄子· 山木》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67》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 德充符》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

总结:庄子让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以清醒的眼光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并保持一个自由的灵魂。但是,旁观者的态度、无可无不可的精神,也让我们丧失了勇猛精进的锐气,民族的气质也会因此颓废而不刚健,民族的精神也就消耗在了种花养鹤、提笼架鸟之中,而鲁宾逊的拓荒精神则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近乎绝迹。

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也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马丁·路德

吴仪:垦荒

六、记忆、背诵经典名言、寓言

七、用以上材料作文一篇

八、学习《胡同文化》,印证孔子、庄子思想中让民族精神萎靡的一个方面

第四篇: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内蒙古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学用标兵”》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鄂尔多斯市

注:此表正反面打印,一式三份

第五篇:远程教育学用典型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

——xxx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刘跃臣

xxx,男,汉族,xxxx年x月出生,高中文化,xx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x文书、会计,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

从xxx开通远程教育以来,xxx就一直担任该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平时为村里党员播放远教课程,他也在旁边观看,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了养殖绒山羊的远程教育课程,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购买了80只绒山羊,从那以后他利用管理员优势,经常观看相关课程,现在他的羊群已经有400余只,按照平均每只羊1000元的价格计算,利润能达到40万元。他不仅自己养殖,还带动其他村民一同养殖,共同致富。通过学习积累,他不仅掌握了绒山羊的养殖技术,还有对家禽、家畜等动物防疫技术,担任了村里的防疫员,大家都称他为“动物百事通”,有问题都去找他咨询。

下载《教育学》教案(学生用)(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教案(学生用)(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远程教育学用实施方案

    先党发〔2012〕39号先锋道街道关于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各社区党委:为推动我街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发挥好远程教育在服务基层党建中......

    远程教育学用个人材料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标兵事迹材料坡头乡不召寨村党支部书记 史明朝不召寨村地处坡头乡东南,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全村共有270户,1051口人。村经济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都督乡都督社区站点管理员郎启福 郎启福,现年46岁 ,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兼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2009年,社区建起了远程教育站点,作为一名普......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记千阳县草碧镇董坊村远程教育管理员倪鸿年倪鸿年同志于2010年担任董坊村远程教育兼职管理员,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以提高党员干......

    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

    创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黄龙村远程教育工作典型事迹材料赣县茅店镇黄龙村始终注重远程教育工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群众增收,充分利用资源,借助远程教育平台......

    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

    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社区)申报 XXXXXXXXX,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居共XXX人,其中党员XXX名。两委班子共有XX人组成,其中XX人交叉任职,支数健全,且全部连选连任。自2004年远教工作开......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

    ——“吃”出来的致富经 乌兰乌苏镇李家坪远程教育学用典型马义诊 大家好!我叫马义珍,是沙湾县乌兰乌苏镇李家坪村的远程操作员。 在我没有接触到远程教育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农......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模版]

    远教叩开致富门 ----记***社区农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张*张*是原**镇**村党支部书记,现任**社区党委委员、**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他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载体,广泛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