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篇:《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生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导体的特征; ②理解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③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重、难点

.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想导入新课

通过这些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带着猜想进入新课。

(利用设疑引入新课,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兴奋点。)

(二)、新课教学

一、静电感应

提问:把导体放进电场中,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做何种运动呢?

引导学生: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除了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要向电场的反方向做定向移动。

板书: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内部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重新分布的现象,叫静电感应。

1静电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分图6,结合动画

析图

4、图5及模拟过程,介绍静电平衡状态。

师: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处于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这种定向移动最后停止,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板书: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叫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

(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2)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3)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二、静电屏蔽

师:请大家思考,我们开始上课时做的几个演示实验,为什么将验电羽用网罩罩起来,就不能使验电羽张开?虽然网罩带即使用导线将验电器和网连起来,也无法使指针张开呢?

学生思考:……

介绍静电屏蔽及静电屏蔽的应用。

三、练习:

练习册24页例1,例2,通关1、2例3

四、作业:

书面作业:活页114页11题;课本28页第一题 家庭作业:练习册25随堂练习1、2、3、4 预习作业:电容器的电容

第二篇: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13.4 静电屏蔽教学设计

黎川一中夏丽娟

【教学目标 】: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教学重点】:静电平衡状态。【教学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感应起电机、高压起电机、击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演示带电鸟笼里的鸟安然无恙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教学】:

创设情景(实验演示:)

【提问】将一金属导体放入场强为E0的匀强电场中,见课本P24图1.7-1,分析讨论:

① 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② 自由电子怎样移动?

③ 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 ④ 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⑤ 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建构新知

一、静电平衡状态:

1静电平衡状态定义:导体(包括表面)中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这时导体就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

(3)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跟该点的表面垂直。(4)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二、静电屏蔽

1、定义:由于静电感应,可使金属网罩或金属壳内的场强为零,遮挡了外界电场对它们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说一说】你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课前引入的实验吗?

2、两种情况: ①金属内部空间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如图1 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电场分布如图2。

图1

图2

图3 ②接地的空腔导体内部电场不影响壳外空间,如图3

3、静电屏蔽的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外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

三、学以致用:

带电鸟笼中的鸟为什么安然无恙?

四、课堂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B、C三点的场强()A.EA≠0,EB=0,EC=0

B.EA≠0,EB≠0,EC=0 C.EA≠0,EB≠0,EC≠0

D.EA=0,EB≠0,EC=0 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

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 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 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的分布是下图中的()

拓展:上题中,若将金属球的外壳接地,则其电场的分布是()

五、小结

1.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有什么特点?

2.静电屏蔽有哪几种情况?有哪些应用? 六,作业:

1.《优化设计》第151页

第3、4题

2.《优化设计》第152页

第8题

第三篇:《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构成,分类。

2.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通过摩擦起电实验,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会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2.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可以再分吗?

二、新课: 活动:摩擦起电

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聪明的脑袋上多摩擦几下,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摩擦起电实验]:

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结论: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活动:两种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两种电荷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得出:两种电荷:______________。

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丝绸带负电荷,玻璃棒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可以吸引小纸屑。3.[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活动1:投影一盒碎纸屑,师出示一把塑料梳子,问:将这把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反复多梳几下);

活动2:如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去靠近刚刚梳过的头发,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①脱帽时头发飘起来②手触碰到静电球时头发会竖起来③云层碰撞时产生的闪电等等 提出问题: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书中P30,第二段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差就失去电子,反之就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数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并且互相摩擦的物体显示的电荷会不一样,一个显示正电荷,另一个就显示负电荷。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使学生得出:[结论](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________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

三、小结: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四、课堂练习

1.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3.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 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5.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 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 和带正电荷的 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6.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7.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 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9.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C.两小球互相靠近D.两小球互相排斥 10.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抵消 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 C.正负电荷转移 D.得失电子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12.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C.两小球互相靠近D.两小球互相排斥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宋晓楼

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221212

sym200404@126.com 教学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六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知道摩擦起电,知道带有电荷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阅读、活动知道验电器的作用、认识验电器的构造;

4、通过阅读了解静电的危害及其防护,了解静电的应用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设计理念: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反思、评价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字、图片资料对教材进行补充,学生自制(备)的一些器材如“起电瓶、支架、泡沫棒、气球、塑料尺、梳子、纸屑”等,实验室提供验电器、铁架台、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共8套,演示实验一套;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幻灯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演示两个小实验“①、用梳子与头发摩擦然后去吸引气球;②用梳子与头发摩擦然后去吸引自来水管中流出的细小水流(实验室中有自来水)”创设实验情境,提出问题:“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摩擦起电

师:对于摩擦起电,你们知道多少,能说说吗?

生:什么叫摩擦起电、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师:可以向我们展示一下吗? 生活动,并走上讲台进行展示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

一、摩擦起电

1、定义: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带电体:带有电荷的物体叫带电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继续演示:将梳子沾水之后继续与头发摩擦,再去靠近气球(水流),引导学生观察此时不再吸引,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提出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教师在此处做出介绍:“摩擦起电与物体的绝缘性能和湿度等因素有关”为后面的实验成功打下伏笔。

问题: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呢? 生:两种 师:哪两种

生: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 师: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呢? 生:规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师:电荷之间会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是从书上看到的、从其他资料上获得的,也有的可能说自己做过了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设置学生活动)师: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活动、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学生思考,此处学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难,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在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之后,请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为探究活动做准备。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证明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2、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师演示实验1:用手(梳子)梳理一扎塑料绳,细绳飘起来 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生:摩擦之后绳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飘起来 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生(思考之后):用梳子梳头,有时越梳头发越乱 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生:梳子上沾水之后再梳。

教师演示实验2:①、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小泡沫球,排斥小球。提出问题:小球带电吗? 生:带电 师:理由呢?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且小球带负电

②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小泡沫球,吸引小球。提出问题:“泡沫小球被吸引,小球带电吗?” 生:带电

师:带什么电?理由呢?

生:带正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可能不带电 师:为什么呢?

生: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而泡沫小球就是轻小物体

(学生也可能先回答不带电,还可能回答小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提问的策略)

在学生回答之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感悟,体会何种情况下能确定物体带电,何种情况下不能确定。

师:有没有办法确定小球是否带电呢?

生:可以使用验电器进行检验(此处学生可能说出,如果说不出教师可直接告诉)顺势过度并板书:

三、验电器

1、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那毛皮带电吗? 生:带电(或不带电)师:能验证你的猜想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针对学生的办法提出问题:“有几种办法可以验证?” 师生共同归纳两种方法:“①利用带电体的性质,②利用验电器” 师:毛皮带正电还是负电呢?有办法验证吗?

师演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箔片闭合。学生观察,感悟出判断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问题:通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那丝绸带电吗?带正电还是负电呢? 学生回答:“丝绸带电,且带负电”

师: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怎样呢? 生思考并回答“相互排斥”

过渡: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毛衣啪啪响并发出蓝色的火光、刚穿的新裤子会有灰尘”这是为什么呢? 生:静电(静电危害)师板书

四、静电危害:静电放电,吸附尘埃,静电感应 师:关于静电危害,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播放幻灯片“油罐车的尾巴”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了解如何进行防护

过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静电同样如此,其实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科技、纺织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有哪些应用吗?板书:

五、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 总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整理知识结构

三分钟后适当选择展示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并进行点评,给学生再展示教师整理的知识结构,这样处理通过评价、反思、对比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效建构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略)

问题: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为下节课铺垫,同时将学习延伸到课后 教学反思:

在对教材解读之后,对本节教学内容做了一些重组、增减,将分子的结构放在了第一节分子模型中进行教学,将摩擦起电原因的解释放在本节教学之后留作课后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将知识的学习延续到课后,让学生再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教学作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创设一些列的实验情境、问题情境,从问题入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给足学生探究是时空,让学生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自主地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超越、欣赏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表述和理解,通过一些列的方式方法,让学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点燃智慧的火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1.静电实验。实验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橡胶棒和毛皮,一种是玻璃棒和丝绸。课前我在实验准备的时候做了尝试,用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吸附纸屑不是很明显,而有机玻璃棒经过丝绸的摩擦在靠近纸屑时吸附现象非常明显,有的纸屑甚至飞舞了起来。于是选择了后者作为学生实验的材料。课上对比实验效果非常好。

2.意外收获。学生在做静电实验的时候,有些同学叫起来:“看,我的袖管也能吸附纸屑。”我一看,果然,他的袖管上吸附着一些纸屑。因为今天学生穿的是校服,衣料是腈纶的,在摩擦后很容易产生静电,也出现了吸附效果。于是,我顺水推舟,和学生探讨起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

3.细节失算。静电实验需要纸屑,而且是那种撕的很细小的纸屑。虽然再三提醒,下午三节课下来,地上掉了一些纸屑。因为学生起身带起的风也会使得纸屑飘落。我只得让学生下课后把掉在地上的纸屑一一捡起。现在想想,只要在课前准备一些盒子,把纸屑放在盒子里进行实验,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纸屑飘落在地上了。

下载《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电现象教学反思[范文]

    《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 曹云云 本节课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

    《静电现象的应用》示范教案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第七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 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

    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静电现象说课稿

    《静电现象》说课稿 实验中学 曹云云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南堡镇南堡学校 梁丽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添加日期:2015/3/30 9:55:31 点击率:829 来源:三江侠 录入人:海风 建德市梅城小学 罗晓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 2、......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大全五篇)

    第七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宣威市第九中学 冯 波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二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