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类比,归纳得出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2、会运用减法、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3、初步掌握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减法、除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归纳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简算。灵活运用减法、除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递等式计算:
354+79-54
4800×7÷4 小结: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中,可以交换运算的顺序来进行简便计算。354-46-54
4800÷25÷4 师:与前面两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尝试计算
交流算法,可以怎样简便运算?(每题均有2种巧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出示课题: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探究一:减法的性质
一、初步感知减法的运算性质
1、出示例题
师: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小丁丁在这个假期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书阅读。
出示: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21页,第二天看了19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交流
师:要求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思考 ?怎样列式呢? 出示:
A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 算式:231-21-19
B还剩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已经看过的页数 算式:231-(21+19)
3、计算结果:
板书:231-21-19
231-(21+19)
=210-19
=231-40
=191(页)
=191(页)
4、观察比较
观察这两个算式,算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两个算式含义不同,……………,而他们的计算结果却是相同的。(师演示媒体:231-21-19=231-(21+19))
5、枚举、归纳(1)枚举
师:像这样的两个算式不同,计算结果却是相等的算式还有吗? 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进行验证。532-127-34=532-(127+34)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从这一组等式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总结它的规律吗?
(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字母公式表示减法算式。)
(4)出示板书: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出示媒体字母式)
三、练一练
(1)应用减法运算性质填运算符号和数,并计算结果。
293-89-72=
-(89○)=
90-(16+57)=90○
○
=
问: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运用减法性质。
演示a-b-c
a-(b+c);
a-b-c
a-(b+c)
(2)计算下面各题:
760-78-22
149-(49+53)
36-18-2
560-365+35 小结:我们要善于观察数的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应用减法性使计算简便。探究二:除法的性质
一、感知除法的运算性质
1、计算 出示:36÷18÷2
2、交流算法
师:除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怎样计算?
算式36÷18÷2与算式36÷(18×2)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3、这样的例子还有吗?请你用例举的方法完成工作表。
4、填表,自我验证。(书第七页)
5、观察表格中的每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
6、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字母公式表示除法算式。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这就是除法的性质
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7、比较它与减法性质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在连减的算式中,………,在连除的算式中,………(2)判断
1400÷(14×25)
=1400÷14×25
=100×25
=2500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判断这题的对错,如借鉴除法性质错误。用估算的方法发现错误。
小结:运用除法的性质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我们同样要仔细观察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综合练习:应用除法、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填空:
4500÷36
4800÷32 =4500÷(9×___)
=4800÷(___×___)=4500÷9○___
=
=
= =
=
3、抢答:(选择一些题目说说是怎么想的)1)2400÷(24×25)生1: 2400÷24÷25 2)769-(769+573)生2:769-769-573 3)756-55-45 生3:756-(55+45)4)390÷(39×5)生4:390÷39÷5 5)510÷(17×2)生5:510÷17÷2 6)1800÷72 生6:1800÷9÷8 小结:计算时要看清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4、应用
(1)小胖去超市买24瓶一箱的可乐,买了3箱共花了216元,每瓶可乐多少元?(2)某药厂生产了32000瓶红药水,每16瓶装一盒,每200盒装一箱。这些红药水可以装几箱?
课堂小结
二、总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a-b-c=a-(b+c)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a÷b÷c=a÷(b×c)(b≠0,c≠0)
课后习题
三、作业 练习册P/
1、2
第二篇:对数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通江县涪阳中学 杨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的运用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2、了解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数学的建筑美,培养学数学的兴趣,了解对数运算的实际背景;
2、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 ;
难点: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三、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演绎法.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对数的定义
常用对数log10N= lg N
(log10100lg100)
N= ln(log10100lg100自然对数loge
N
(loge6 l n6)
2.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真数N>0;(2)1的对数是0,即loga10;(3)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logaa1;(4)对数的恒等式:alogaNN,logbaa.b3.填空
1)log3812)lg0.00013)log328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log242
log2164
log2646观察上面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log24log216log(2416)log264
上边的结论,用字母怎样表示?
loga(MN)logaMlogaN a>0,a≠1,M>0,N>0.证明:略.例如:log327log3log3 .2、观察思考:
1)loglog16216,28,log28
2)log283,3log28 .通过观察,你又有哪些发现?请用字母将你的发现表示出来.1)logaMNlogaMlogaNa>0,a≠1,M>0,N>0.2)logaMnnlogaM a>0,a≠1,M>0,N>0.证明:略.11lglg15例如: lg3.归纳:
对数运算性质
前提:如果a>0,a≠1,M>0,N>0.则:(1)loga(MN)loga(2)logaaMlogaN
log
M
n
M(n
R).(3) nlogaM=logaM-logaN;N4.学以致用:
25log(93)3(1)、计算
(2).用logax,logay,logaz 表示下列各式.(3).计算:1)lg5lg20;2)log336log34;
3)lg2.5lg4lg10;
(4).拓展: 已知 log567a, log568和log5698的值.请计算5.小结: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前提:如果a>0,a≠1,M>0,N>0 ,则:
(1)loga(MN)logaMlogaN;
logaMlogaNloga(MN).推而广之:
loga(N1N2Nk)logaN1logaN2logaNk(Nk>0,k1,2,3,).(2MlogaM-logaNloga().N
(3Mloga=logaM-logaN;NlogaMnnlogaM(nR).2).灵活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log2(x+1)+log2(x-2)=2 6.作业
P68的练习的第2、3题.
第三篇:整数简便运算教案
整数简便运算工程车人体的人特大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性质,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性质.2、通过复习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思淮能力.7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整理:
(一)、整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734+98
56+78+44
(63+71)+29(1)、学生练习
(2)、说说简算的依据.(2)、随生回答板书。
2、出示:
385-199
836-265-35
412-73-312(1)、学生独立练习。
(2)、较对方法同上.(二)、整理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25×26×4
139×125×8
(200+2)×36
148×25(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说说你是根据什么道理?
2、随生回答板书。
3、出示:2700÷25÷4
225÷25(1)、学生讨论
(2)、汇报计算方法
(3)、为什么?
随生回答板书。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较简便。374-(74+83)
27-59+58
102×236-236×2
8÷7+6÷7
28÷9-10÷9
2300÷4÷23
4500×25÷45(1)、学生讨论
(2)、同组同学互说简算的根据.(3)、问:这些方法与什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有联系.2、随生回答板。
四、作业(略).板书设计(略)
三、整数简便运算的整理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后摘记:
(一)、设计思路:、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应用积、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之后系统复习、整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归纳、概括、疏理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协作、同学间的合作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教后摘记:
1、从整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思想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朋友”的角色,创设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2、教学中实施了小组讨论教法,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向题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引导学习小组积极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发展性、主休性、民主性的原则也得以体现。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到了巧妙的计算方法,也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团结的精神。课题:整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数和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2、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1)、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174o26)342—69—31=342—(o)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简便算法。
出示例题。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小结: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3)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简便计算小练习
1、三年级3个班为学校修补图书。一班修补了47本,二班修补了42本,三班修补了58本。三个班共修补图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2、2、学校买来新书254本。其中故事书86本,文艺书114本,其余的是科技书,科技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54人,到达某站时,先下去28人,又上来36人。这时客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36+35
(2)18+19+12
(3)48+25+75
(4)18+46+54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5+67-45
(2)132+29-32
(3)116-48+84
(4)156+28-156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98=47+□-□
(2)177-97=177-□+□(3)78+201=78+□+□
(4)211-101=211-□-□
7、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739-(239+278)=739○239○278(2)968-257-143=968○(257○143)(3)645-(145+273)=645○145○273(4)898-543-257=898○(543○257)
8、用简便方法计算(1)、100-54-46
(2)234-(134+45)
(3)127+99
(4)232+208
9、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6+8+10+11+12
(2)1+3+5+7+9+11+13+15
第四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学设计
木镇镇中心小学 李铜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12×3=36(元)
15×4=60(元)36+60=96(元)
12×3+15×4 15×4+12×3(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 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 15×4+12×3(1)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2)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通过让学生有意识的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明白这也是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方法一: 12×3 + 15×4
= 36 + 15×4 =36+60 =96(元)
方法二:
12×3 + 15×4
= 36 +60
=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再利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5×4+12×3。
通过反复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汇报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
独立计算,完成课本例题填空。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小组合作,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思考并交流,说运算顺序,并标上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 × 245 ÷ 5
① 求积 ② 求差 ③ 求商(2)84 × 3-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积(3)90 + 56 ÷ 2 × 3
① 求积 ② 求和 ③ 求商
3、标上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240÷6-2×17
45-20×3÷4
15-36÷3+25
4、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5、考考你的眼力(出示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观察、判断,先说一说错在哪里,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板演订正。
6、做“想想做做”第4题兵兵家有3口人,居住面积是72平方米,乐乐家有5口人,居住面积是85平方米,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
五、总结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法一: 12×3 + 15×4
= 36 + 15×4 =36+60 =96(元)
方法二:
12×3 + 15×4 = 36 +60
= 96(元)
第五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难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1: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2:第(2)组、第(3)组、第(4)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并且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深化新知 1.学习例题。
(l)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引导:有没有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或你能把解答过程列成综合算式吗?试试看。)你是怎样列式的? 结合交流,说明综合算式就是把两个求用多少钱的相乘部分加起来,求出的结果就是一共多少元。(板书综合算式)引导:请看综合算式,想想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自己试着算出得数。(学生计算,指名板演)交流:这里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你能联系题意说说为什么要先算这两步乘法吗? 小结: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从题意上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像这样前后两步都是乘法的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使过程简单一些。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画线,再指名分别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板演题,说明第一小题前后的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第 二小题减和加两步可以直接算出得数。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把错误的地方先用线画出来,再改正。交流每道题分别错在什么地方,是怎样改正的。
强调混合运算要按运算顺序计算,计算时还得细致、认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得数,指名两人板演。检查计算结果。
比较:同学们比较一下每组题两道算式里的数和得数,你认为有什么联系吗? 结合交流,在每组算式里指出对应的数、运算符号和得数,让学生体会联系,并说明:25分别乘30和20后相加的和,等于30加20的和乘25的积;840与400分别除以40的商相减的差,等于840减400的差除以40。
(四)小结作业
1.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你知道的运算规律。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三)知识剖析,深化理解 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去哪了》,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四)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作业: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生活实例导入法
“方程的应用”小朋友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根据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钱以及超市商品的价格,你们可以买到多少东西呢? 2.故事导入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唐僧师徒4人来到了女儿国,他们口渴的要命,一个卖西瓜过来,他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说:“这里把西瓜分成西瓜的1/2,1/3,1/4,1/5,你们挑吧,猪八戒挑了1/4的,他高兴地说:我肚子大,得吃大的?小朋友,他说的对吗?”
3.游戏导入法
“平均分”课前准备一些作业本和笔,分小组让学生把手里的作业本和笔每人分的一样,看谁分的快.4.谜语导入法
“时分秒的认识”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千万莫浪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