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五篇)

时间:2019-05-12 22:3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

第一篇: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归纳菱形的性质并进行证明;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

难点:性质定理的运用 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相比,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定理:(菱形的边)(菱形的角)

定理:(菱形的对角线)

二、定理证明:

AD已知:如图,求证:(1)

O(2)

证明:

BC设计思路:通过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进一步熟悉文字证明题的基本操作模式

三、典型例题

例3.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E、F、C、G、H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 的距离(比如AC两点可以自由上下活动),若菱形的边长为13厘米,要使两排挂钩之间 的距离为24厘米,并在点B、M处固定,则B、M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A FEA

BD DMOB

HG解: CC设计思路:通过例题使学生增强对菱形对角线性质的认知,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相关几个知识点及用处和菱形联系起来。A

四、合作交流

1.证明:菱形的面积是它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BDO解:已知:

求证: 证明:

C

第二篇:《菱形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性质是八年级下册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一章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本节课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变了,时间没有安排好,但学生的讨论还是很好的,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

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是: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美丽的菱形图案,利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菱形的性质,剪出菱形纸片,猜想菱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3课件展示例题,小组讨论

本节课结束后,觉得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总结一下几点:

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的美。

亮点二:通过类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不足与措施:

1、对学生个人估计过高。内容较多,知识点联系复杂。今后应加强对教学知识点分类。

2、合作交流过程中,写已知和求证和证明过程,很浪费时间。今后让学生上台口述。老师少讲一些。

3、对课件制作不够熟练,今后要多学习课件制作并且采用多种形式。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

以后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得学好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完善自我。

第三篇: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精选)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菱形的认识、定义与判定,尝试构建学生知识网络框架,力求使学生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2.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于简单的计算;(2)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说理,并写出较完整的过程;(3)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4.教学难点: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边长等问题。

二、说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

1、知识点梳理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2.菱形的性质:

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角:对角相等

对角线:(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方法:

4.菱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或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5.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角线的焦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环节

2、巩固练习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3.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则图形中有()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3 B.4 C.5 D.6

4.菱形的周长为8cm,一条对角线长为2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A.4cm B.√(3)cm C.2√(3)cm D.3cm

5.能判别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B.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6.已知菱形的相邻内角之比为 2:1,边长是6cm,则菱形面积为_____

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可添加的条件为_____(填一个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处理,巩固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推理能力。

环节

3、菱形相关应用。

例题: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点,如图,且AD=√(13),AC=6,BD=4,你能说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

师生分析题意,通过交流,明确解体思路。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判断方法,规范证明。

设计意图:从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掌握——菱形的第一种判别方法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例题: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1)试说明:AE=AF;(2)若∠B=60°,点E,F分别为BC和CD的中点,试说明:△AEF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拨思路。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例:菱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16,BD=12求菱形ABCD的高BH.变式练习:利用等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通过学生板书求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鱼方向,通过集体订正,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避免之

环节

4、练习

1.已知菱形的对角线长为8cm和6cm,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cm,面积为____.

2.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4,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

3.菱形的面积为,一个内角为,其边长等于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让学生掌握菱形相关求解问题。

环节

5、检测

A组:.如图所示,在菱形中,于,且.求四边形的周长

(学优生)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BE、AF 分别是∠ABC和∠DAC 的平分线,BE和AD交于 G点,试说明四边形AGFE 的形状.

设计意图:巩固了等腰(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环节

6、评价和反思。

通过探究本节课你得到了哪些结论?有什么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与反思,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感受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本节课环节5是本节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篇:3.3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知识能力目标:明确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性及实行过程中坚持的正确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坚持对外开放

难点: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三、教(学)法设计:合作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知识讲解法

四、课堂教学

导入:(个性化备课)

授新: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活动一:感同身受话开放

结合教材P47的故事,提出问题:你能举一些身边的“神话”故事吗?

二、坚持对外开放 活动二:合作探究找原因

探究主题1.你觉得怎样才算是开放的社会(你对开放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

探究主题2.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对外开放行不行)? 看《中国入世了》录像,小组讨论:

①小组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②刚才在录像中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 ③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活动三:辨别分析解迷惑

看《邓小平谈开放》录像,辨别分析“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小结:(个性化备课)

五、填一填——知识结构更明了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行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现阶段对外开放的特点:、。

3、在坚持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把、作为本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六、练一练——步步为营学的牢 单项选择

1、我国明清之际曾实行了“片帆寸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正常航海贸易断绝,从而使得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可见()①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③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④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了历史教训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2.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说明()

A、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利没有弊

判断题:(对的括号内写“对”,错的在括号内写“错”

1、我国对外开放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开放。()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国之路。()

3、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东西。()

4、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5、在我们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就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内容]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思考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想像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中国将会怎样,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合理想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2)通过比较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内涵,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联系身边实际,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2)认识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3)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思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强化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为什么要创立经济特区?(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按“体验情景——讲述信息——讨论问题——实践创新”四步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导入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的深圳特区》、《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请计时 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讨论问题:(1)什么是对外开放?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2)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3)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4)为什么经济特区都设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5)为什么深圳特区设立后,当地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实践创新: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开放了哪14个城市?国家给予这些开放城市怎样的经济政策?开放沿海城市有什么作用?(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给予沿海经济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建立沿海经济区有什么作用?(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给予浦东怎样的开发开放政策?浦东开发开放有什么作用?(5)

我国哪一年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开放这些城市有什么作用?(6)通过逐步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7)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讨论问题:(1)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些特点?(2)我国为什么会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4)我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实践创新:(1)从《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找一找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2)我们所在地区在全国大开放格局中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我们应当怎样趋利避害地发展本地经济?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内容和史海拾贝内容,观看《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什么是世贸组织?它的前身是什么?哪一年正式成立?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2)我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在世贸组织哪一次会议上签字加入的?请讲一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讨论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哪些利弊?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消除加入该组织的不良影响?

实践创新: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想像一下,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 [小结]

1、实行对外开放初期,我国先后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2、在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

3、我国现在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有哪些特点?

4、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五篇: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教学程序:

一、复习创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矩形的性质:

性质有: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其中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平行四边形

定理1: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菱形的定义是?它能否作为菱形的判定?有哪两个条件?

(2)性质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3)性质定理2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还有其他方法进行证明吗?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公式?(5)例3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

(6)例4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求对角线的长度有没有其他方法?

2、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88-91页,完成预习题,并提出疑难问题。

3、分组讨论: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问题。

4、反馈归纳

(1)菱形的定义是?它能否作为菱形的判定?有哪两个条件?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已知:菱形ABCD,求证:AB=BC=CD=DA。指导:邻边相等+对边相等+等量代换。

(3)性质定理2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还有其他方法进行证明吗?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BC和∠ADC。A,等腰三角形;

B,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C,三角形全等;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公式?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5、尝试练习

(1)跟踪练习1,矩形、菱形各具有哪些性质?填写下表、填图

(2)跟踪怜惜2--6;

(3)例3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

已知: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运用定义判定。

(4)例4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求对角线的长度有没有其他方法?

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0,对角线AC、BD相交于O,求对角线长和面积。

勾股定理

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5)达标练习1--3;

6、深化创新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判定:2个条件)

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推荐作业

(1)熟记菱形的定义;

(2)完成练习卷;(3)预习:(1)菱形的判定定理

1、定理2的内容是什么?

(2)如何证明这两个定理?

(3)例5的证明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预习思考题

(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它能否作为菱形的判定?有哪两个条件?(2)性质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3)性质定理2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还有其他方法进行证明吗?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公式? 创新练习题

(1)菱形的对角线及其各边可以分成()对全等三角形。

(A)10

(B)8

(C)6

(D)4(2)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6cm,12cm ,那么这个菱形的边长是

()

(A)10cm

(B)9cm

(C)8cm

(D)6cm

综合应用练习

(1)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一边中点M到对角线交点O的距离为5cm, 求菱形ABCD的周长。

(2)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m,求菱形的高。

下载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8.2.2 菱形(一) 磁县来村中学王瑞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2. 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理解菱形的面积......

    菱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的性质是八年级下册中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

    第56课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2、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应用正方形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案 课题: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学......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菱形的性质观课报告 在此次远程研修观评课环节,远程听取了李老师的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结果分析:李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参加临汾市教学能手评比资料 菱 形 的 性 质 教师: 教 学 设 计 二零一二年九月 贺芳丽临汾市霍州辛置矿区中学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掌握菱......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18.2.2菱形2教学案

    菱形2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课堂笔记【课标要求】理解菱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考纲要求】理解菱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3.3去分母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教案 作 者:张岩 工作单位:满城县大册营镇中学 一、学习目标 1、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