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吗?
(二)提出问题
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2: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小编推荐]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丛 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过程,总结提升。】
第三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1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共案)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 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记一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 2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1平面彩色气球图形 2白纸板、固体胶小黑板 3正方体和圆柱体礼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讲桌上摆放垃圾)。
师:“哎呀!讲桌上怎么这么多垃圾啊?谁愿意帮老师把这些垃圾都收拾起来?”(指名同学把垃圾放到指定的袋子里)。“谢谢你帮老师把桌面收拾干净,你能说一说刚才的垃圾是怎么放的吗?”(学生说教师评价。)2环保教育
师:“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一些垃圾。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及时把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你们愿不愿意做生活中的环保小卫士啊?好,那以后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身边的环境”。3引入新课。
师:“ 刚才XXX同学把同样的垃圾放在一起,像这样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数学中叫做分类。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这部分知识。”
4板书题目《分类与整理》 二 小组合作,学习分类方法
(一)看一看。
“老师课前老师给每个组长发了一个纸袋,现在就请组长把纸袋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你们的组员看一下”。(二)说一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吧!谁能说一说这些图片像什么呢?”(指名回答对答案给予肯定)学生:“像气球”。
师:“你们觉得像气球吗?看来老师的剪纸艺术还是不错的,一眼就被你们看出来了!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气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 A: “形状不一样!” B:“颜色不一样!”
师:“对,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随即本书),除了形状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老师补充追问:A“都有哪些形状? 1圆形 2爱心形 3糖葫芦形。
“颜色有哪些?”1红色 2绿色 3黄色(三)分一分,记一记
老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气球是老师按照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颜色混乱地放在一起的,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些气球按照颜色和形状分一下呢?好,接下来咱们就给这些气球进行分类!” 要求:
1组长带领组员选定一种标准,(颜色和形状啊)把气球分一分 2把分好的汽修清晰,美观地摆在纸上。3把每种气球的数量写在这种气球的旁边。(四)成果展示小组汇报
1展示两个小组的分类成果(形状和颜色)组长汇报:“你们组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每种气球的数量有多少?”(注意回答问题要完整)。
2把贴图贴到黑板上 教师统计其他组的统计情况:老师:“哪个总是按照颜色分类的?哪个数是按照形状分类的?“同学们在分气球的过程中表现的都非常好,用掌声鼓励下自己。”
3收起学具。“现在请各位同学把气球图片放进纸袋,然后把纸袋和白纸放在桌堂里”。(五)总结:
师:“刚才咱们按照颜色和形状分气球的过程就是在给气球进行分,而把这些气球在摆在纸上的过程就是对气球进行整理。你们学会如何给物品进行分类了吗?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三巩固训练:
1同桌之间把桌面上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说说是怎么整理的(叫两人)2叫几名老师和几名同学把这些人分一分。“你是以什么标准分的呢?” A老师,学生 B男的,女的。3生活中的分类:(1)“在校园中,什么时候和在哪里?你还见过分类现象呢?”例如:作业本、垃圾、站排、厕所、班级等等。
(2)“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现象?”例如:家里的衣柜、橱柜、超市的货架、商场动物园。
(3)“你们觉得这些分类现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总结:“生活中的这些分类现象,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另一方面还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同学们在以后呢,应该好好的利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过度引入
师:“终于等到分礼物的时刻了,想不想得到?那么大家应该怎么做?”(出示礼盒)“老师把礼物都装在这些礼盒里了,你们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好,那咱们得先给这些礼盒分类,谁愿意尝试一下?”(三个人说出分类的方法.)总结:
师:“分类方法是多样性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别人也认可这种分类的方法就是对的。” 5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指名学生说一说.)布置作业:
放学回家以后将自己的书包进行分类与整理。
2015.04.08
第四篇:《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选标准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王雪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第28页内容及练习七有关习题。教材分析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就本单元来说,气球的个数、参加游戏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晰,把握更准确。
安排本课时教学,就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引出探究内容。出示:本课时情景主题图。师: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师继续提问:如果成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每组各有多少人?(同桌互相说一说)。
2.探究分类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统计表。学生数数,并交流、确定方法。
学生大多能想出按男女性别、大人和孩子来分类统计。
师小结:要给这些人,先确定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可怎么把分类的这些结果记录下来呢?如果不记录,一转眼就会忘掉的,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项新知识------用表格来记录整理好的这些数据。(补充板书)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电脑上做表格。
师,这种表格真了不起,把刚才我们分类的数据正确清楚记录了下来。像这种表格,就叫简单的统计表。介绍统计表的好处。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总数有变化吗? 生:总数不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并版书。
4、课堂练习:这些人,还可以怎么分类?把分类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a.如果这些人到公园门口买票,应该按什么分? b.如果这些人进更衣室,应按什么分? 从这两个问题,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学生回答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给图形分类并填表格。2.动脑筋,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快乐作业:
把下面的图形分类,选择 你喜欢的分类方法,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统计表。
第五篇: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心对称图形(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知道中心对称的性质;
2、会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重
点:
探索中心对称的概念与中心对称的性质.难
点:
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教学过程
一、学情检查
(一)情境创设
(1)利用课本提供的2幅实图,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它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如果将其中的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吗?(最好教师自带实物或模型)
(2)引导学生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3-5上,P96页描出四边形ABCD用大头针钉在点O处,将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四边形ABCD能否与四边形A'B'C'D'重合?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引新课.(二)预习检查
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那么称这2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形成___,这个点叫做___2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_____.2、成中心对称的2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___,并且被___平分.二、合作交流
(一)探索活动
活动一 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索、交流、感悟、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涵义.对中心对称概念的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下几点:
1、中心对称是对两个图形而言,它表示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
2、中心对称有一个对称中心将一个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特殊的旋转)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活动二 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在探索中心对称基本性质的过程,要将“发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应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从这种“特殊性”入手发现: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一般地)旋转的一切性质,且其有特殊的性质--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都是指两个图形按某种规则运动能互相重合的特殊关系,教学中,应注意将它们进类比:
活动三 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P97 1、2、3
(二)例题讲解
例1 已知点A和点O按下面的方法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例2 在下面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图形,并回答问答题.(1)先画出△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A'B'C',再画出△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A2B2C2
(2)在与同学交流时,你打算如何描述(1)中所画的△A2B2C2的位
置.三、分层训练
1、如图,已知线段AB和点O,画线段A'B',使它与线段AB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2、已知△ABC和点O,画△A'B'C',使它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4、如图所示,是两个半圆组成的图形,已知点C是大半圆的圆心,请画出此图形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认识中心对称的性质;
2、经历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的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五、课堂作业(见讲义)
六、课后作业
七、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