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快乐的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3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一次进位)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宁阳县第三小学 周莉莉
课题:我学会了吗
一、我学会了吗?
1.第1题的第(1)题考查的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的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掌握情况,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灵活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补充练习
(一)填空
1.把35+35+35+35改成乘法算式是()。
2.25×4=(),表示(),还表示()。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4.13×4改成加法算式是()。
(二)选择
1.小车有32辆,大车是小车的3倍。大车有多少辆?这是求()
A、32里面有几2?B、32里面有几个3?C、32的3倍是多少?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A、加法计算
B、乘法计算
C、除法计算
3.小明家在7楼,他每上一层楼用了10秒,在1分钟内小明能从一楼走到家吗?()
A、能
B、不能
C、不能确定
4.奶奶的养鸭厂,最近买了20只鸭子,原来鸭子的数量是新买来鸭子的2倍,现在养鸭厂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列式正确的是()
A、20×2
B、20+20÷2
C、20+20×2
D、20+20
(三)列竖式计算。
32×4 12×6 26×3
(四)列式计算
1.32的3倍比264少多少?
2.比25的6倍多50的数是多少?
3.900比8个12多多少?
(五)应用题
1.一本故事书80页,每天读18页,3天后还剩多少页?
2.一个工厂,有男职工17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这个工厂有工人多少人?
3.学校买教师办公桌和学生课桌各2套,每套学生课桌85元,每套教师办公桌200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第二篇:五下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 学 会 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8页。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对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设计意图】: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基本练习。(课本第28页练习)
3、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4、拓展练习。(教师出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我检测,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弥补。学生的反思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赵晓瑛)
第三篇: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
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看到进步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历史知识,引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出示1号豆图片)
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出示2号豆图片)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6页信息窗)(学生回答:在2号豆中,铜的质量是豆的学内容:
12千克,占总质量的。2号豆的质量是1号1033。)
4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小组议论,弄懂题意后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在班内交流时,沟通各自的解法。
(2)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注意选取代表性问题全班解决。并巡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1、拓展知识:
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
(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长110厘米、宽是长的811、长是高的。1113(2)四羊方尊:一种饮酒用具,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约58厘米,重约35千克,是司母戊鼎重量的2、加深理解: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强化练习,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看图列式计算
1。25
2、根据下面的条件,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修好了一条路的3。203。71已经运走。42(4)这批布的是花布。
3(3)一堆煤的3、对比练习:(先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解答)
5,苹果有多少筐? 8
5(2)水果店运来苹果40筐,占运来的水果总数的,运来水果多少筐?
82(3)红红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2(4)红红看书,已经看了140页,占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1)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苹果占
4、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家养黑兔20只,相当于白兔只数的(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
4,小冬家养白兔多少只? 539米,里面盛有立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432
3(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
4人?
(4)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千克?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3,这袋面粉还剩多少4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我学会了吗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58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2、3、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在对实际资料的分析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画垂线、平行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难点: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忆学习的知识。1、2、3、4、5、6、平行线 画平行线 垂线 画垂线 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巩固练习
1、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和垂直的例子吗?
2、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1).出示目,谈话:题目我们量出点到的距离,那么什点到直线的距(2).学生动手作图,测量。(3).汇报测量结果。第4题:
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
题要求直线么是离?
(1).谈话: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2).学生交流
5、指名说出:“
二、日、田、中、垂、王”这些汉字中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6、“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
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
三、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限时作业
1、填一填
()和()互相平行()和()互相平行
()和()互相垂直()和()互相垂直
2、过A点分别画出a、b两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如右图,你能研究出A点到直线a、b的距离各是多少?
5、见右图,小船在A处,想划过河,怎样划路线最短,你能画出来吗?
6、兵兵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A处,他想尽快游上岸,你能帮他设计一条游上岸的路线吗?在图中画出来。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 3周2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小摄影师 3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周4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奇怪的大石头 3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4周2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4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第二课时 4周4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4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