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
2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学会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资源观、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分析与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设计】
承转导入新。上节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哪中国又如何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生读图817。
提问:图817三段古文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从发展经济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将尊重生态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作为治国安邦之道。
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有哪些?
多媒体投影:大气污染图片、水污染图片、固体废弃物污染图片、噪声污染链接图片、水土流失、荒漠化图片、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图片、海洋污染图片、矿山环境恶化图片以及图818。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讨论并回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教师启发: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
学生读图819,并阅读教材。
学生简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教师引导,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材料和图片,启发我们:反思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投影图图820和821 教师提问:留民营村在建设生态农业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请提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开展综合利用,既促进生产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又降低污染,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方向:他们今后将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方向发展。堂练习。
1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耕地面 积 森林草 地覆盖 率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毫米)河流含 沙量(%)粮食总 产量 人口
1970 4 18 33 430 1 9600 30 1980 44 10 38 370 4 9900 3(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
在这l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
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
答案:10;森林草地。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每公顷平均产粮减少,主要是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造成;人均产粮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结果。加强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制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B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D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防治措施是_____________。
答案: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土层疏松,风蚀作用强烈;人口增长过快,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使植被破坏严重。
土地荒漠化;过度垦殖和放牧,植被破坏严重;营造三北防护林系,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从人为原因看,毁林开荒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露天开矿使植被破坏严重,从自然原因看,黄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水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酸雨;有色冶炼技术发达,大量排放S02等酸性气体;减少人为硫氧化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第二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文水中学 闫晓军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谈起,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说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以“中国生态第一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典型,说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教学思路设计:了解我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学生讨论)→分析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学生收集、分析、交流有关信息)→得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教师点拨)→简介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认识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教师提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及其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教学方法:投影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中国也不例外。其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投影]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
将图8.17三段古文译成白话文,学生思考回答论述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结]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从发展经济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将尊重生态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作为治国安邦之道。
[过渡]古代的哲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很有启发意义,现在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协调人地关系的迫切性,尤其是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提问]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来自哪些?
[投影]地图册上的“中国人口增长图”
[总结]我国人口增长很快,虽然近二三十年来实行了计划生育,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虽然每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加,但新增值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抵消,因此,目前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
投影:略
[投影]
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比较
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的1/3;
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的1/3;
矿产资源储量总值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
河流径流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
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投影]环境危机: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链接图片)、水污染(链接图片)、固体废弃物污染(链接图片)、噪声污染(链接图片)、光污染(链接图片)等;另一类是以水土流失(链接图片)、荒漠化(链接图片)、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链接图片)、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正在扩大。
其它还有如海洋污染(链接图片)、矿山环境恶化(链接图片)等等。
[总结]通过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回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投影]图8.19。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该书指出: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国的发展必须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实例“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过渡]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课本以生态农业为例,分析我国在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尝试。
下面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投影]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劳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起一个综合发展、多极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涌现出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态农业典型,如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链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水陆生态系统(链接图片)、世界和我国农村中见到的“立体农业”,也是一种生态农业(链接)。
[链接]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是我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它在建设生态农业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图8.20)。
开展综合利用,既促进生产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又降低污染,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图8.21)。
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沼气,利用节柴灶,既节省开支,又净化环境。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留民营村的农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农民生活水平提前达到小康水平。他们今后将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链接]高中地理教材中讲到“生态农业”的概念,世界上和我国农村中见到的“立体农业”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又称“多层次农业”或“空中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阳光、土地、肥力的集约式的经营方法,也为实现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新的生机。
例如:在世界最大的丁香产地桑给巴尔,3米-8米高的小乔木丁香树被置于4层作物中间。最高层是椰子,第二层是丁香,第三层是木瓜、香蕉,第四层是芋头、木薯、瓜类等“矮子”作物“蹲”在林下,4层作物相得益彰。我国浙江、苏南的杭嘉湖水网平原区,以圩荡田为基础,实行“鱼——桑——羊——粮”多层次生产方式,实现“金满田、银满塘、珍珠挂在桑树上”,成为富足的“鱼米之乡”。浙中南地区出现了水稻田里养鱼,水面养萍,田岸上种豆,岸边种李子;形成“鱼——萍——稻——豆——果”,当地农民称为“五层楼”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了水热资源。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较少,为加速发展山区经济,许多地方都进行“立体农业”布局。例如:浙江南部山区出现了在河谷盆地底部的溪流、山塘、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谷底边缘山麓海拔300米-500米以下种植亚热带水果,海拔500-800米种植毛竹、茶叶等经济林木,在800米以上发展用材林的经营形式。这样的立体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避免了过去“以粮为纲,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恶性循环,使山区农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活动](见115页)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发表意见。
[总结]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之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应以合理的消费模式为基础。也就是要根据国情,正视西方现代化消费模式对中国的严重误导,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当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如普及个人轿车等,而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的道路。除了宣传和引导外,也应采取一些其它措施,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规划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税收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和技术改进等。
点评:本节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基本思路正确,采用投影将相关图表和文字呈现出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以及其他资料和乡土地理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以链接的形式展示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建议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像图8.18这样的重点图幅的学习、判读和分析应该强化,以问题为导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活力;引导学生对现象发表看法,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鉴于本节内容容量大,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三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永康明珠学校李绍果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收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新闻、影视、图片资料、新闻事件,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
[情意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来已久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祖先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责任感。
2、提高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些有益工作。
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2、使学生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从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效益型的发展模式。
导入:2003年 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出了他的忧虑:“去年我们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大约是4%,但是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原煤为31%,钢铁27%,水泥40%。由此也带来煤、电、运全面紧张和资源约束的加剧。所以,在新的一年里,不要说是9.1%的GDP增长速度,就是按照7%左右增长,能源、原材料、运力要能够保证和承载的话,也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提问:从能源角度看,为什么中国2004年的GDP增长速度要控制在7%?学生分析:高消耗取得高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中国今后该怎么样来选择发展道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读图“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大约经历的时间”:
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读图“中国人均径流量与主要国家比较”:
提问:①中国的河川径流总量位居世界第几?
②中国人均河川径流量与世界人均量、主要几个国家人均量相比有什么特点? 分析: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丰富,但是人均河川径流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水2-
品、高效、生态和旅游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滕头已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产业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推动了村级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近年来,滕头村又根据本村生态环境等优势,提出了以商促村、以游促村的发展之路,利用环境优势来开发产业已经成为滕头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课堂小结: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令人担忧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 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发挥资源优势,开拓特色产业
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 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 农林牧综合治理D. 水土流失加重
E. 水土流失减轻F. 毁林开荒
G. 粮食单产提高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促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
(3)若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能力:培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影响
难点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汇总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观看短片,然后问学生:这个短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地球上出现了哪些不利于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形象?
面对上术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应该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从而导入课题: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环节一:共同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组,并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问题探究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幻灯片出示一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概况出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然后逐一通过图片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口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2、问题探究二:我国的资源问题
观察表格与材料,让学生思考:(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这种状况带来什么影响?
3、问题探究三:我国的环境问题
通过图片与材料:思考问题:
(1)我国的环境状况如何?
(2)你知道我国的环境还存在哪些问题吗?(3)这些问题有什么危害?
教师过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您想象的闸门,如果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话,我们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学生畅所欲言。
生:如果任凭这种现象恶化下去,就像我们的父辈像我们一样大时不知道什么叫沙尘暴、什么叫紫外线指数一样,将来的孩子就可能不知道天空曾经是透明的,大海曾经是蔚蓝的,小河里曾经有鱼儿在嬉戏,大自然中曾经有过鸟语花香。
这当然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无法语言人类的未来。但是我们推测的悲剧却在一个叫小马河的小山村上演了。环节二:播放视频《小马河村的悲剧》 看完这则公益广告后,讨论:
(1)小马河的遭遇,经历了哪几个关键的环节?能不能用片中的词语来说明?
(2)山洪过后,村民们回到了家乡,请同学们帮他们设计一条致富之路。(3)小马河村的发展道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师总结:从小河马村的悲剧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同时要处理好这个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构建板书。
四、走进生活
1、举例:我们临沂市存在哪些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危害?
3、假如你是临沂市长你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共有一个地球。为了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为了我们这一代的安康,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正确的战略选择。
第五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建和谐地球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人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然而,在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显出来。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有数十亿年之久,无时无刻都在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变化着。但从第四纪开始诞生了人类之后,人类就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干扰。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臭氧层空洞、酸雨、生态系统失调、全球变暖等严重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各国都意识到要共同治理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日益加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地球面临的所谓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不足和人口爆炸五大挑战,核心是人口问题。人口猛增必然造成生物圈负荷的加重,人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增大,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打破了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生态系统就丧失了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能力,必然产生全球性负向变化,增多了全球自然灾害的机会。这就告诉我们必需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事物的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闭幕式中说到: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借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长远意义着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粮食和能源问题事关各国民生、发展、稳定。我们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先进技术,抑制市场投机,增加粮食援助,加强农业和粮食合作。加强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互利合作,加紧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各国间应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挑战、确保和睦安宁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树立共赢理念,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从系统论方法思维看,可持续发展把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地区,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键,并为人与资源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整体框架,人与资源矛盾的产生与实质,是由人和这一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他组分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因而在解决资源的战略时,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21世纪也是一个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教兴国”乃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富民之术,教育为基础,百年树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首当其冲。21世纪的人类将不断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又不断与自然界一起共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的共生地理环境,共生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界的新的联盟”,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愿望。人以地为生,人地和谐,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