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2006-1-27 15:05:00 BY 李家清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根据某一教学任务,设计出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或多样性。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背景不同,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不同,智力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用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学生,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学生的客观实际存在差异性、多样性,不同需求明显不符。这种教学目标只有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能够达到,对其余学生或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实现的。如此往复,不少学生就渐渐地远离“教学目标”,成为所谓的“差生”了。
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能成为引领每位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具有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发挥每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条件与可能;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可量性,应对所有学生的“行为结果”都能进行测量,做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判断。因此,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全面性,应是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与学生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认识的结晶”。理论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的知识教育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生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1)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2)“最近发展区”是指其“潜在”的发展水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为: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和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提供了指导。
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1.梯度式设计策略
梯度式设计策略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地理教学大纲》或《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例如: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设计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掌握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利用课本图表信息,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通过“海洋环境和人类相互关系”的讨论,激发学生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按照梯度式设计策略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列出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说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盐度由副热带地区向高、低纬度地区降低的原因;B.学生能说明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阐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A.学生能运用课本中某一图表信息,说出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B.学生能获取课本图表信息,概括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A.学生能举例说明海洋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B.学生能概括海洋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具有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概括”的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识别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能识别主要内、外河流;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B.学生能说出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能说出主要内、外流河的名称;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成因。(2)能力目标:A.能对照地图册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B.能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3)德育目标:A.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B.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懂得治理大江大河的任务仍很艰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可见,这种梯度式设计策略,能将原有的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把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为由较低到较高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根据学生实际,还可以进一步设计为三个层次,以至四个层次,以符合学生学习背景,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引领方向。2.激励式设计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告知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往往是地理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多使用以下的方式:如“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使学生懂得„„”等等,这种表述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励式设计策略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表述时,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通过学习,我们能列出„„”、“通过学习,我们能说明„„”、“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通过学习,我们能应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我们将形成„„”等等。
据国内外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这种成就动机又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内驱力是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地理学习是一个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生命过程,一种学习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激励式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尤其是增强认知内驱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适于较低教学目标学习的学生,通过运用激励策略,在较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下,完成较高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
四、发挥地理教学目标的促进发展功能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性,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任何一个地理知识的教学,一项地理技能的训练,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可能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把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就能更好地调动每个(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2.注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果说,集体教学有利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和统一性的问题,那么,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就有利于解决个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既要设计进行集体教学的策略,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
3.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增强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生命过程的完整性。
原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
第二篇:差异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容城中学 薛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型:新授课
容城中学 薛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李明是个旅游爱好者,最近几年,他游历了好多名山大川,拍下了许多优美的照片。(展示图片)咱们同学看到这些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景色非常优美,而且各具特色。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照片都非常优美,各具特色,就体现着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的程度的差异,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陆地自然带。世界一共有多少种陆地自然带?分别是哪些陆地自然带?那么多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好像是杂乱无章的,毫无规律可言的,是这样吗? 生:略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一起做一次时空的旅行,来探寻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们来制定旅游线路,第一条,海口——漠河;第二条北京——乌鲁木齐。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你们沿途会看到那些自然景观,有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生:展开讨论
师:好,哪组同学把你们第一条线路看到的景观,总结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略
师:同学回答的很全面也很精练。我们一次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在我国呈现这样的规律,那么世界其他地区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 咱们以非洲为例,来验证一下(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解释)
师:我们看出,非洲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这叫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出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条线路,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组的答案。生:略
师:这组同学总结的很到位,第一条线路是从南到北,第二条线路是从东到西,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先看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规律成因是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我们在把线路延伸到亚欧大陆西侧,也就是由内陆到沿海看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律叫——干湿度带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另一些地理学家又称之为“经度地带分异”(出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还有一种自然带不受纬度限制也不受海陆位置影响的自然带(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图片)是哪个?那么这个褐色的山地植物区的分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生:略
师:这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第三个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山地景观图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垂直分异规律图片)师:垂直分异规律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示图片)师:我们以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咱们刚才讲的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那有没有非地带的也就是地方性的分异规律呢?(出示图片)
师: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 生:略
师:绿洲。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可是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小结】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由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表现形式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本节重点内容(小结)
第三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实际教学的立场出发,阐述地理层级教学目标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层级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24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教育理论,该理论由八大智能组成: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理论旨在关注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异,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分析教学活动,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地理教学目标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学过后都能有所提高,但是人的智能发展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学习经历、成长背景构成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制定地理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能特点设定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层级教学目标的构建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步:“备教材”。“备教材”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课前要深度剖析教材,解读教学内容,把握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板块。熟悉教材是制定多级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熟悉教材的基本脉络,细化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方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同样的知识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分别利用不同的智能表达,不仅利于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学习,同时也能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以下笔者将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工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工业区位选择》为案例,简单阐释剖析教材的方法和步骤:
例:《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的构建:
(1)导课是一节新课的关键环节,巧妙地设计导课,不同类型的课,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传统的导课方式固化、死板,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以多种教学素材为导向,以导促学,从而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与案例的安排要遥相呼应,前后相继,自成一体;(2)细化教学内容。课本内容是固定的,如果能适时适当地引入乡土地理,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类比的案例有时对于学生较陌生,教师应充分开发当地的教学素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施教”,帮助学生知识的迁移。(3)深化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建模、破模。利用书本的案例建模,通过熟悉、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破模。建模、破模是最艰难的一步,“模”的构建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条理性,破模的过程要结合书本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点,破模与建模要相互对应,相互依托。
第二步:“备学生”。通过“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要不断了解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智能的差距,结合课程标准,构拟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将地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认知的过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先要考虑不同班级智能之间的差距,再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特征、性别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具体分析。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上课之前,教师应从宏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全方位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对于不同班级,其学习的出发点和程度是不同的,整体上探寻学生的特点,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层级教学目标的制定。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等层面,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智能特点,制定层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细化层次的数量,每层都应有不同的要求,各层次之间需有明确的区分标准,笔者这里以三层为例,逐层阐述,从一层到三层的要求逐层增加。第一层,基础阶段,学生需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第二层,过渡阶段,要求学生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且能在合作中解决教学难点;第三层,理想阶段,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能将书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非固定,层级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
层级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结合他们的优势智能,联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制定多级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责任编辑韦淑红)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其影响;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书籍:(1)《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的十年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丁俊新)一文中:皮连生认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袁孝亭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必须包含这四个要素。
(2)陈澄教授主编的《地理教学论》一书中,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论中,他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
(3)在李老师主编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中,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包括武大要素:即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而在李老师主编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中》关于地理教学设计要素,又将地理教学设计细化为八个方面,即背景分析细化为对课标的解读、学生学习需要分析和地理学习内容分析。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地理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和地理教学评价设计”八个方面。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具有指导性、权威性和教学性,所以,对地理课程标准是解读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因为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
地理教材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地理教师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只有对教材的透彻和详细分析后,才能对地理教材进行选择、改造和加工,从而转化为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制约教学系统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其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评价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激励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学习。反馈功能: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它关系到课堂的方向和高度。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统率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也是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依据。
地理教学方法的影响: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它能够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正确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适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地理教学媒体的影响:
地理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难点,高效率的促成学生认知的形成。
地理教学过程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学过程是一节地理课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关系到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也决定着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好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它的设计合理与否影响着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地理教学评价的影响: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把握地理教学现实状态,并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促使地理教学按正确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影响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地位。
(1)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中来看,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中,共有十四个领域,教学设计属于专业能力维度中的第一个领域。可见,教学设计在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中学地理学科,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地位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以下就从一些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且具有丰富经验的地理教师和研究地理教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的观点中来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2)在王树声老师的《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讲到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能力中:
其中前四条: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材分析); 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教法设计);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学情分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这四条都是教学设计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有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讲到。。(3)在李老师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十一章论到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中的第一条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这表明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地理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地理教学设计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还有李老师在《“能力为重”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这篇文章中,讲到地理专业能力体现的六个领域中,地理教学设计是第一个,所以,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4)在袁孝亭老师的1997年发表在《中地参》中的一篇文章中《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中也讲到“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等,这都是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基础。(1)地理课程标准基础
(2)理论基础
A、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系统理论)B、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教学理论)C、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习理论)D、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传播理论)
(3)学科内容和学情基础
新课改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对教材的研究,了解地理学科内容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也是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此外,学生的学习需要情况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五篇: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我对课堂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的建议
张大维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价值观‘两全一主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必然会遇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
一、差异性的基本特征;
1、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影响学习能力的主要是心理品质的差异,如;智力、记忆力、注意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等;也有后天教育因素。
2、学生差异的多元性。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学生的差异不仅反映在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个性特长上。
3、学生差异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小学生处于发展变化中,它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学生心理品质不足之处,通过后天的教育是可以改善与弥补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差异,所以说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
二、促进学生差异学习,扩大课堂容纳量,满足学生五种需求;
1、迅速积极参与学习的需求;
2、体验成功的需求;
3、有教师激励作用的需求;
4、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需求;
5、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需求
6、要扩大课堂的容纳量,三、对教师提出十条建议
1、使自己和课堂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2、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教学;
3、关注学生与班级集体的学习目标
4、帮助学生欣赏学习内容;
5、教学形式多样化 ;
6、设计学生的动手与实践 ;
7、教学激励学生思考 ;
8、课堂上表现出教师的热情 ;
9、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
;
10、给学生安全感
四、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沟通前提;
师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 建立人人自我负责的氛围; 承认差异;并乐意考虑别人的意见; 在学习上没有赢家。
有效的沟通技能;亲切友善;了解、关怀所有学生;创建有人关心、理解的环境;需要与期望能够充分表达。
激励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进取的教学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教师对学生做到四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点滴进步;二是鼓励学生刻苦锻炼;三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四是鼓励学生发表已见。
五、差异性教学分成以下三类;
1、教育方法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作业的选择、习题的分类操作、多创造机会给学困生说话、板练。特别是复习阶段的不同类作业布置和重难点知识的巩固方法。
2、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
3、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速度
个别化教学------矛盾-----------班级授课制
分层教学[组织同质班] 学校分层
班级分层
课程分层
六、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
1、“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多反馈、小坡度”
2、“主体探究 综合渗透 合作活动 创新发展”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四个“导”:一是积极引导;二是不断开导;三是注意辅导;四是加强指导。学生主体作用应体现在四个“给”上:一是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二是给学生主动提问;三是给学生动手操作;四是给学生探索机会。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与实施教案关系
认知规律与传授方法关系
个别辅导;重补差与个体辅导
重视辅导学习方法 学生练习;结构与数量的关系
重反馈与批改的关系 教学管理;过程指导监控与绩效考核 校本定期抽测与区级抽测 质量评价;纵向发展与整体水平
重视合格率与平均分 课堂教学的六步教学法;
1、诱导---启发引导创设情景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学生进行变式练习的尝试,概念变化,编制序,排列的训练题。
5、回授----组织质疑和讲解有针对性
提问分析
课堂巡视
再练习
作业考查
6、调节----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
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
材料完毕进行教学效果回授调节 ‘阶段过关’
7、语文要处理讲述与对话关系 [时代背景---脉络结构----语言特色----多元讲解]
8、作文五个步骤;审题完整[推敲重点词语] 联想阅读经历
整合阅读写作互动
重点提示[提纲]
文章回顾评价
9、单元备课
领会编写意图整合意识
在比较与对比中把握特点
10、复习多角度重新组合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