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②无穷区间; ③区间的数轴表示.

(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ax+b

(a≠0)

y=ax2+bx+c

(a≠0)

y=

(k≠0)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师:归纳总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1:已知函数f(x)=(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3),f()的值;

+

(3)当a>0时,求f(a),f(a-1)的值.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例

2、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分析:由题意知,另一边长为x,且边长x为正数,所以0<x<40.所以s= =(40-x)x

(0<x<40)

引导学生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巩固练习:课本P19第1

2、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例

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分析: 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解: 课本P18例2

(四)归纳小结

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②初步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出了区间的概念.(五)设置问题,留下悬念

1、课本P24习题1.2(A组)第1—7题(B组)第1题

2、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板书

第二篇:1.7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3.教学用具

投影仪

4.标签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们在前两节课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会求函数的值域,那么函数有哪些表示的方法呢?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这一问题.

(二)研探新知

1.函数有哪些表示方法呢?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2.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解析式的特点为:函数关系清楚,容易从自变量的值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列表法的特点为:不通过计算就知道自变量取某些值时函数的对应值;图像法的特点是: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个笔记本需要

元,试用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注意:

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③图象法:是否连线;

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注意:

①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

②本例能否用解析法?为什么?

例3.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4.某市郊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乘坐汽车5公里以内,票价2元;

(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计算),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约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设20个汽车站,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本例是一个实际问题,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注意:

①本例具有实际背景,所以解题时应考虑其实际意义; ②像例

3、例4中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③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1)课本P23 练习第1,2,3题

(2)国内投寄信函(外埠),假设每封信函不超过20,付邮资80分,超过20而不超过40付邮资160分,每封(0<≤100的信函应付邮资为y(单位:分)

课堂小结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注意分段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的画法.课后习题

板书

第三篇: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案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

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重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难点: 对函数符号的理解;对于具体问题能灵活运用这三种表示方法中的某种进行分析,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知识点

二、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注意:

(1)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

(2)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也未必唯一;

(3)a的象记为f(a).2.函数: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若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为y=f(x).注意:

(1)函数一定是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

(2)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原象,也未必唯一;

(4)原象集合=定义域,值域=象集合.7.求函数的解析式

(1)若f(2x-1)=x2,求f(x);

(2)若f(x+1)=2x2+1,求f(x).思路点拨:求函数的表达式可由两种途径.解:(1)∵f(2x-1)=x2,∴令t=2x-1,则t1

ft,f22

2x1x;

2

(2)f(x+1)=2x2+1,由对应法则特征可得:f(x)=2(x-1)2+1

即:f(x)=2x-4x+3.2

【变式1】(1)已知f(x+1)=x+4x+2,求f(x);

(2)已知:

2,求f[f(-1)].解:(1)(法1)f(x+1)=x+4x+2=(x+1)+2(x+1)-1

∴f(x)=x2+2x-1;

(法2)令x+1=t,∴x=t-1,∴f(t)=(t-1)2+4(t-1)+2=t2+2t-1

∴f(x)=x2+2x-1;

(法3)设f(x)=ax+bx+c则

f(x+1)=a(x+1)2+b(x+1)+c

∴a(x+1)2+b(x+1)+c=x2+4x+2

(2)∵-1<0,∴f(-1)=2·(-1)+6=4

总结升华: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

f[f(-1)]=f(4)=16.;

(1)换元法;(2)配凑法;(3)定义法;(4)待定系数法等.注意:用换元法解求对应法则问题时,要关注新变元的范围.8.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x2

y2x4x30x2 3

思路点拨:1.首先取不同的点,在图像上描出,用一条平滑的线连接各点。

(1)yx22x2x22xx2为分段函数,图象是两条射线;

(2)y2x4x30x3图象是抛物线.所作函数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分段函数:

9.已知,求f(0),f[f(-1)]的值.思路点拨:分段函数求值,必须注意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的不同对应关系.解:f(0)=2×02+1=1

f[f(-1)]=f[2×(-1)+3]=f(1)=2×12+1=3.1x0

【变式1】已知fxx0,作出f(x)的图象,求f(1),f(-1),f(0)的值.x1x0

解:由分段函数特点,作出f(x)图象如下:

∴如图,可得:f(1)=2;f(-1)=-1;f(0)=; 10.某市郊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乘坐汽车5公里以内,票价2元;

(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计算),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约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设20个汽车站,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解:设票价为y元,里程为x公里,20x535x10xN 由空调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y410x15515x19

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可画出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

【变式1】移动公司开展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月租50元,每通话1分钟,付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租,每通话1分钟,付费0.6元,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y2(元),Ⅰ.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Ⅱ.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Ⅲ.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

解:Ⅰ:y1=50+0.4x,y2=0.6x;

Ⅱ: 当y1=y2时,50+0.4x=0.6x,∴0.2x=50,x=250

∴当一个月内通话250分钟时,两种通讯方式费用相同;

Ⅲ: 若某人预计月付资费200元,采用第一种方式:200=50+0.4x,0.4x=150 ∴x=375(分钟)

采用第二种方式:200=0.6x,x333

∴应采用第一种(全球通)方式.已知映射f:A→B,在f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中每个元素必有象,但B中元素不一定有原象

B. B中元素可以有两个原 C. A中的任何元素有且只能有唯一的象

D. A与B必须是非空的数 1x1x

已知f,求f(x)的解析式。21x1x1x1x 解:观察已知函数 f

21x1x1y11y1y11y2x1x213(分钟)

222我们可以先令y1x1x,则x1y1y。所以fy2。从而化简得出fy2y1y2,在令y=x,则就可以得出fx。

总结升华:

(1)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不仅要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同时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都要接受实际问题的约束).(2)根据实际问题中自变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含义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使之必须有实际意义.

第四篇: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4).掌握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5)通过实例能使学生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学会抽象概括和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

(4)通过集合两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在本书,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3.集合的正例和反例

(1){2,3,4},{(2,3),(3,4)},{三角形},{ x2,3x+2,5y3-x,x2+y2},{51,52,53,…,100},{2,4,6,8,…}

我们班的男同学;我们班的团员;

(2)“好心的人”,“著名的数学家”,“我们班级中的高个子同学”……这类对象一般不能构成数学意义上的集合,因为找不到用以判别每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明确标准。{1,1,2}由于出现重复元素,也不是集合的正确表示。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

5.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

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1∈{1,2,3}; 2.5{1,2,3}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如:1∈Z,1.2Z,0∈N; 例题1:课本P7 7. 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

自然数集N,{1,2,3,4,5,„„};{x|2x-3>0};{钝角三角形},„„;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x/x=3 },{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我们班中年龄小于10岁的同学} 空集:规定空集,不含元素。记作;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问题1:在初中学正数和负数时,是如何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 如表示下列数中的正数 4.8,-3,2,-0.5, 方法1: 方法2: {4.8,2,1,+73,3.1 31,+73,3.1} 3 问题2:在初中学习不等式时,如何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可表示为:x<3)

问题1中,方法1为图示法,方法2为列举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的方法.说明:(1)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3)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仍按惯用的次序;

(4)在列出集合中所有元素不方便或不可能时,可以列出该集合的一部分元素,以提供某种规律,其余元素以省略号代替;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第2 / 6页

(1)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3)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4)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5)方程x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6)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问题6:能否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 由此引出描述法。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即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写在大括号里的方法)。

表示形式:A={x∣p},其中竖线前x叫做此集合的代表元素;p叫做元素x所具有的公共属性;A={x∣p}表示集合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那些元素x组成的,即若x具有性质p,则xA;若xA,则x具有性质p。

说明:(1)有些集合的代表元素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表示;(2)应防止集合表示中的一些错误。

如,把{(1,2)}表示成{1,2}或{x=1,y=2},{x∣1,2},用{实数集}或{全体实数}表示R。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适合x-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抛物线y=x上的点;(4)抛物线y=x上点的横坐标;(5)抛物线y=x上点的纵坐标;例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二)集合的分类

例4.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1.{4.8, 7.3, 3.1,-9};2.{xR∣0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集合的分类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emptyset)

(三)文氏图

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文氏图法,叙述如下: 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图所示:

第3 / 6页

表示任意一个集合A 表示{3,9,27} 说明:边界用直线还是曲线,用实线还是虚线都无关紧要,只要封闭并把有关元素统统包含在里边就行,但不能理解成圈内每个点都是集合的元素.三.课堂练习一 例1.用“”或者“”填空 0 N 0 Z

2 Z 1* N 2 R 2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0且不超过6的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2)被3除余1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结合;(3)方程组xy5的解集; xy1(4)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四.课堂练习二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①a属于集合A___________;②a不属于集合A___________.2.常用数集记法:

字母N表示____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_____________;用______ 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_________________.3.空集是不含任何_________的集合,记作______________.第4 / 6页

4.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和.【基础训练】

1.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2){y|yx21,1x3,xZ} 2.已知M为所有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M

B.M C.1M D. 2M 3.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A.0{(0,1)};B.1{(0,1)};C.(0,1){(0,1)};D.(0,1){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集合{(x,y)|xy0,xR,yR}内的点所在的区域.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关于x的方程x2ax20,aR的解集;(2)两直线y2x1和yx2的交点组成的集合.6.方程(x2)3(x1)(x3)(x4)0的解集含有________个元素.7.已知方程ax2ax10的解集是空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巩固提高】

8.已知集合A{2,(a1)2,a23a3},且1A,求实数a的值.9.已知集合M含有三个元素0,1,x(xR),且x2M,求实数x的值.(选做)10.(1)已知方程x2px40的解集是A,且6A,)

第5 / 6页

求实数p的值;

(2)已知方程x2pxq0的解集是{6},求实数p,q的值.【课堂例题答案】 例1.;;;;;

例2.(1){1,3,5};(2){x|x3k1,kN};(3){(x,y)|(4){(x,y)|x0,y0,xR,yR} 【知识再现答案】 1.aA;aA 2.自然数集;N或Z;整数集;Q;实数集 *xy5}或者{(2,3)} xy1

3.元素; 4.列举法;描述法 【习题答案】

1.(1){2,3,5,7};(2){1,0,3} 2.D 3.C 4.第一、三象限及坐标轴 y 阴影区域,含边界 a

5.(1)

当a{};当a

a

2当a时, 6.4 7.0a4 8.a1或0 9.x1 10.(1)p 20;(2)p12,q36 3

第五篇: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钱蒙娜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苏教版《数学必修1》中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较简单函数的一些不同表示方法,在高中阶段继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之后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这部分属于函数三要素之一,即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函数学习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苏教版《数学必修4》中还会继续学习的三角函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函数模型。

学习函数的表示法,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也是加深对函数概念理解所必须的。同时,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因而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表示方法的重要过程。

学生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比较习惯于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的认识。在本节中,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数形结合上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应充分发挥图象直观的作用;在研究图象时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新课改的理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能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表示函数;掌握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能根据不同情况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和定义域。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函数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通过分段函数改变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抽象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函数不同表示方法的学习,从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统一美;通过探究函数的表达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是江苏省常熟中学重点班学生,数学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分段函数和复合函数已有初步了解,因此在教学中会加快进程以及更加注重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回答。若上课进程过快,提前准备一些略有难度的题目作为补充题。

函数这一模块内容最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确有许多困难。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都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归纳三种方法的各自优点及不足,逐步过渡到能合理选用和灵活转换函数的各种表示形式,这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过程,同时也为后述内容——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可能在下列三种情形中感到困难:

(一)已知函数是数据较多的表格形式,画函数图象时,有点茫然,没想到是一些离散的点。

(二)已知函数是分段函数,画函数图象时,用不准定义域的分段范围,忙而乱。

(三)学生在做关于换元法的例题时极有可能用平移做或者用配凑法做。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函数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函数常用三种表示方法、掌握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以及能根据不同情况求出函数表达式并且求出定义域。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况能求出函数表达式,并且求出定义域。

六、教学准备

直尺、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一)函数的表示方法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节。在之前函数的学习中,已经见过或者运用过这些表示方法了,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例一:这是我们班学号为1-5的同学的身高,为了清楚的表示我已经把它列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这里面的变量是学号和身高。

Q:请问,这是不是表示一个函数呢?(学生回答)

每一个学号对应着唯一的身高,所以当然是函数。根据这张表格只要我们知道该同学的学号就能知道他对应的身高。像这种,用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就叫作列表法。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举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引出列表法。

例二:同学们这是一张股市行情图,Q:这个图象是否是函数的图像呢?(学生回答)

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上证指数,一个时间对应唯一的上证指数所以是函数的图像。接下来这一张是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象,同理它也是表示函数的图象,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气温,一个时间对应唯一的气温。

像这一类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就叫作图象法。设计意图: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图象法。

例三:屏幕上这几个函数是大家所熟知的,它都是以y=x的式子的形式给出。像这种,用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就叫作解析法。而这个等式就是我们常见的解析式。

Q:用解析法表示函数的时候,要注意函数的三要素,分别是?(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解析法已有认识,强调解析式必须跟上定义域。

(衔接)那函数的表示方法就是以上学习的三种: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相关的问题,请同学讨论一下。

Q:问题1:图象法中函数的图象一定是连续曲线吗? 如果不是 举个例子。Q:问题2: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

Q:问题3:根据优缺点和以往的经验,我们最常用来表示函数的方法是哪一种?最不常用的呢?

先由学生讨论与表述,后由师生归纳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列表法,优点是不是可以直接从表格中看出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很直观,Q:缺点呢?请同学回答。列表法的缺点是只能表示自变量取值有限的时候,而我们往往遇到的题目中函数自变量取值是无限的,所以列表法很少会用到。

图象法的优点显然就是形象、直观,缺点就是根据函数图象只能近似求出自变量对应函数值。

解析法是我们最常用来表示函数的,那它肯定有很大的优点。解析法全面的概括出了变量间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出任意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一个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和另外两种方法比较,解析法的缺点是不够形象直观,而且不是所有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总结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缺点。这对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表达能力是非常好的机会,教师千万不可代替。

(衔接)函数三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已经明了,那我们在做题中,根据上述优缺点可知最常用的应该是解析法,图象法作辅助。函数表达方式到这里就结束了。

Q: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屏幕上的函数,这是一个什么函数?定义域是多少?能不能用图象法表示?请同学口头回答。

像这个分段函数,在第一段定义域内,函数解析式是y=x,在第二段定义域内,函数解析式就是y=-x。我们把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有不同解析表达式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在理解函数概念中的重要性。引出分段函数的特征。

例题讲解:下面我们来看一道分段函数的例题。

(二)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引入

(衔接)在刚刚所学的三种表示方法中我们讲过,函数表达方式中最常用的是?解析式(大家一起回答),那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来探究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由例题引入待定系数法

先看例题,请同学们尝试做题。(在等待同学做题时,不断提醒同学:这是一个二次函数。那二次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呢?)

先请同学回答,详细解答过程板书呈现。写完之后,根据板书内容解释待定系数法的名称和总结此方法做法:

首先,这个函数的类型我们已经知道,那顺势我们可以设出这个函数的形式,这个形式中有等待被确定的系数;进而,根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求出这个形式中等待被确定的系数。所以,我们称这个方法为:待定系数法。

Q:请问,求函数解析式时用待定系数法的前提是什么? A:已知函数类型。

Q:那么我们学过的哪些函数可以用待定系数法? A: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Q:接着这道题,请问,二次函数除了设成顶点式,(如果一开始同学回答的是一般形式,那这里的顶点式和下面的一般形式互换)我们一般还可以设为什么形式?

A:可以设成一般形式。(板书呈现具体形式)(若有同学回答出两点式给予表扬)

Q:若我们已知二次函数的两个交点,我们还可以设为什么形式? A:两点式。(板书呈现具体形式)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做第二题。我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根据同学的板书解答,指出做题过程中出现的格式问题。详细解答通过ppt呈现。

设计意图:待定系数法是学生们最能接受的一种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通过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自己做题,感受待定系数法的过程。通过例题引入待定系数法,再马上通过一道习题巩固此方法。并以板书形式呈现给学生,规范学生写作。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该方法,提高学生总结与表达能力。

(2)由例题引入换元法 继续看例题,请同学回答。

<1>若同学回答用平移法做,先肯定这种解答。进而引出本质相同的换元法。<2>若同学回答用配凑法做,先肯定这种解答,进而提问第二小题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吗?试试看。等同学尝试完后会发现第二题用配方法有问题,进而引出普适性更强的换元法。

解释换元法的名称:将括号中整体换成一个新的元,所以就称为换元法。Q:请同学总结换元法的步骤。

A:将括号中看作整体,令为t,接着用t表示x,代入原函数,成为关于t的函数。

教师补充:由于我们习惯将自变量写为x,所以最后还要加一步:将t用x代换。

Q:有没有其它同学要补充?

(若没有,那么请做第二题,之后再来补充;若有,就及时补充)请同学口头陈述过程,ppt一步步呈现过程。Q:请问,函数的三要素是指什么? A: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Q:那求函数解析式同学们漏掉了最重要的什么? A:定义域。

Q:那再来考虑一下,为何第一道题目不需要写定义域呢? A:因为x可以取到一切实数。

Q:很好,那这道题目里面的定义域为多少?

(若有同学回答是原始x的定义域,就指出这是换元法的易错点,也是重点)(若同学回答正确,继续追问他此处x的范围就是什么的范围?和同学解释清楚其中的关系,强调换元法的定义域是重点)

并且在此特别强调:求函数解析式,无论是大题还是填空题,都必须写出定义域,否则就是错的,会扣分。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1引入换元法的时候,学生极有可能用平移法或者配凑法做,这时候先对同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做题进行表扬,接着一定要通过例题2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那两种方法的局限性,此时教师才引入学生已接触过的整体代换思想的换元法。并且,强调换元法的注意点以及考试易错点是定义域。

(3)通过例题引入解方程组法

Q:这个例题,同学们想想还能不能用上面两种方法作答? A:不能

教师引导:遇到这种既不知道函数类型,也不知道一些函数相关形式的题目,我们不妨试一试把x看作整体,所有的x都用1/x替代,同学们动手做做看。

解释方法名称:通过题目解答过程,我们会发现这是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函数解析式。所以把这种方法称为解方程组法。

Q:请问同学们,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呢?让学生总结。ppt上强调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设计意图:解方程组法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一种新解题思路,若完全让学生自我探索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充分理解此方法,并且由学生总结适用情况,增强学生对此方法的认识与应用。

(3)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和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方法。那么请问同学们:

1.函数的表示方法是哪些?

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哪些?注意点分别是什么?

(4)课后作业

1.预先准备好的三道练习题,若有时间则课堂讲解;若无时间,则作为课后作业;

2.《功到自然成》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节作业; 3.课时训练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节作业。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下载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南京师大附中 陶维林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函数的表示法是“函数及其表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习函数的表示法,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案5篇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

    五个一_函数及其表示(教案)_h(最终定稿)

    1.2.1函数的概念(两个课时,到时会适当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加明确函数的概念) 一、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大全5篇)

    函数的表示法 一.教学目标 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知道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缺点; 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二.教学重难点 教......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_h

    (计划一个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2.2函数的表示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

    函数的表示法(一)教案

    课题:函数的表示法(一)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1

    陕县一高集体备课高一数学教案 主备人:张晓霞 备课时间9月6日 课题:§1.2.2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1500字] 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一) 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