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 田坝小学 吴青梅
【教材分析】
《关心天气》这一单元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气温有多高》为本单元总起课后的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全课由如何使用温度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呈递进关系的环节构成,力求教会学生用简单测量工具如温度表测量气温、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在整理观测记录中懂得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课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理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对天气以及气象变化总会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这些认识和了解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层面上,未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以及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观测、记录气温以及统计相关数据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推测——证实——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知识与技能:
▲ 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 能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正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自然有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 重点:正确认读温度。通过观测记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气温不同;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 难点:通过观测记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气温不同;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温度表、实验记录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1、谈话:首先我来问几个问题,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特点,那么请你把手 举起来。
(1)谁最认真?
(2)谁最勇敢?
(3)谁最热情?
(4)谁最细心?
(5)谁的字最漂亮?
(6)谁的表现最好?
(7)谁最遵守纪律?
(8)谁最爱发言?
(9)谁最爱观察?
2、谈话:你们班同学不仅很优秀而且很自信,那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能不能把你们三年级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呢?
3、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冬天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觉得冷,可夏天我们只穿几件薄薄的衣服还直喊热,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汇报。)
2、提问:那么夏天和冬天的气温是高是低,是冷是热呢?(学生交流)
3、谈话:单纯用高低或冷热来描述气温是不准确的。
5、谈话:为什么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能知道这几天的气温并告诉我们呢?这其中也是隐藏了科学知识在里面,那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对我们这么有用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大胆的预测一下教室里现在气温有多高?
生:预测
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那要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我们的预测是否合理、现在教室里的气温到底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气温的知识。(板书课题:气温有多高)过渡:要想知道气温有多高,必须先认识一种工具---温度表
讲解:温度表,也叫寒暑表。平时温度表是挂在墙上的,拿在手上拿住顶头或两边)温度表的上面有两排刻度,左边的刻度称为摄氏度,跟我读“摄氏度”,它的写法是℃。右边的刻度称为华氏度,用℉表示,它只在美国应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都是左边的摄氏度。
三、仔细观察,学习读写温度
1、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及摄氏度的规定
2、利用课件讲解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谈话:老师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这样一则天气预报:2009年1月 20号,铁岭,小雪转晴,北风5-6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1℃,那么谁能告诉我,它是利用什么工具测量出来的呢?(课件出示)
4、请你们观察一下,这里的温度和我们刚刚读写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引出“零下”的概念。
5、小结:我们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比这个温度高就是零上,比这个温度低就是零下,但是用汉字表示太麻烦了,人们就发明了“-”,也就是减号,把它放在温度的前面表示零下,如-10℃,就表示零下10摄氏度了。
三、仔细观察,学习使用温度表
(1)谈话:请你们拿出温度表。谁知道看温度表的时候该怎么看呢?(学生讨论汇报)
(2)小结: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平视刻度,再与左边的数字对照。看一看,此时温度表上的温度是多少呢?怎么写呢?请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温度写在本子上。(生练习读写温度,师巡视指导)
(3)谈话:把温度表的感温泡握在手里,读一读温度表上会呈现出来的最 高温度,并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学生自主练习)
四、测量教室里不同位置的气温。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表的使用方法,那么请大家预测一下,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不同位置,比如开窗的地方和没有开窗的地方,空中和靠近地面的位置,这些地方的温度会不会一样呢?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然后把预测的结果填在记录单的相应位置。
(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
2、学生猜测并商量活动计划。(师引导小组说说自己的测量计划)
3、谈话:究竟它们的气温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探究一下。分别测量窗边、背风处、空中、靠近地面正常室温,并做好记录。
5、学生相互交流测得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汇报。
6、小结:气温是个神奇的东西,阳光下与背阴处温度不一样,低处与高处的温度也不一样。而且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也不一样呢!
7、指导学生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曲线图并得出变化规律。(课件出示)
8、小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晚低,午后高,最高时并不是在正午12点,而是在14点左右。
9、谈话:同学们,全国的气温显然不会一样,气象站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让全国人民尽早地知道每天的温度,为了使记录的温度更准确,他们都是把温度表放在距地面1.5米的百叶箱里,并且每天都要定时记录。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没有话想对气象站的叔叔阿姨们说一说,大胆地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吧!
五、学以致用,回到生活。
谈话:今天我们和温度表成为了好朋友,不仅认识了它,还会看、会读、会写上面的温度了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利用它来测量温度了。那么就请你用自己学到的测量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下你家里的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回来与同学们交流、探讨。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而且在下一课我们还要测量雨下的有多大,只有掌握了方法、端正了态度才能做好每一次测量。
六、板书设计
2、气温有多高
温度表(寒暑表)
单位:摄氏度()写作:10
-10 读作:10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第二篇: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气温有多高》是本单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测量活动的实践课。全课由“如何使用寒暑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紧密衔接的步骤构成。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测量气温,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白天的气温差异。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介绍怎样使用寒暑表测量气温;
2、指导学生开展测量气温的实践;
3、发现白天气温的变化规律;
4、引导学生懂得测量标准化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识温度计,能正确读、写温度。
2、能让学生正确运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培养学生有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有标准化的科学测量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温度。
2、能够正确运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四、知识点:
1、懂得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温度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夸奖校园美景延伸到冬日严寒和夏日炎炎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这两种环境下的感受是热还是冷。
2、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想不想知道气温是多少?(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二)、展示目标(采用逐节展示的方法展示)。
(三)、导学达标
1、我们要想知道气温是多少,首先得先认识一样东西。(出示温度计,并用课件出示第一个目标)
(1)、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由哪几部分构成。(2)、指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在课件上展示。(3)、这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还有一个名字,叫寒暑表。
2、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它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如果测出来了,我们要如何去读出来和写出来呢?(出示第二个目标)(1)、观察温度计内的液面在哪个位置,指导学生观察0刻度在哪儿。现在的液面是在0刻度的上面还是下面?如果是0刻度的上面,就从0刻度开始往上数刻度,液面停止在哪里,我们就读出这时的温度。但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视线要和温度计内液面的底部相平才能读出来准确的数据,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oC)。(指导学生数刻度后读出所表示的温度,并写出来)
(2)、刚才我们读写的是高于0oC的,那如果是低于0oC的我们又将如何去读和写呢?(课件出示图示,指导学生观察现在的液面在哪儿)。刚才说过读温度时都要从0刻度开始数起,0oC以下的也要从0刻度开始数起,只是0oC以上的要往上数,0oC以下的要往下数。(指导学生数刻度)
3、我们已经学会了读写温度,你能用温度计测量出今天教室内的气温 吗?(分组实验)
(1)、在做实验前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2)、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好实验器材。(3)、各小组读出和写出现在教室内的气温是多少。(4)、小组汇报
3、我们现在能测量气温了,在一天中,气温都是一样的吗?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1)出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变化统计图。(2)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有什么发现。
(3)小结:在一天中,在不同时刻,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早晚偏低,午后偏高。
4、我们现在能测量室内的气温了,那你能测量室外的气温吗?我们在室外测量气温还要用到一种器材,那就是百叶箱。百叶箱总是放在室外离地面空旷草坪上,而且全世界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师举例讲解并小结:测量标准化得到的数据才有可比较的价值。)
5、我们的室外,有的地方是有阳光的,有的地方是背阴的,这些地方的气温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你想去验证验证一下吗?这就是同学们课后要完成的作业。请把你所测量到的结果填写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表里。
6、总结
今天是我们学到了些什么知识呢?(先由指名学生回答,师再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
气温有多高
认识——温度计 读 :xx摄氏度
写:xx℃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八、教学反思
《气温有多高》是小学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认识天气中第二章节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法。2能够使用温度表准确测量气温。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表,让他们在感官上先一步认识温度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快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环节中,调动了他们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热情。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进一步认识温度表的构成,温度的温标以及正确的温度认读方法。
教学温度表的读写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我特意地放慢了讲解的速度,边讲解边板书学生边练写,目的是区分好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并结合实时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为后面的测量、记录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测量过程,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也会有差异,培养学生敢于就数据中的情况与他人交流意见,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析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的教学受到了时间的制约,不能在一节课内的时间完成,所以我运用了教材中的已有资源。出示书中的“一天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6:00-18:00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结合同学们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观看曲线图,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地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2、气温有多高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
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教学重点: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
1、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激趣引入
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二.探索和调查
1.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三.回顾和解释
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科学气温有多高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科学气温有多高教学反思
[ 2011-11-14 18:53:00 | By: 镜子 ]
《气温有多高》是小学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认识天气中第二章节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法。2能够使用温度表准确测量气温。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表,让他们在感官上先一步认识温度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快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环节中,调动了他们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热情。
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进一步认识温度表的构成,温度的温标以及正确的温度认读方法。
教学温度表的读写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我特意地放慢了讲解的速度,边讲解边板书学生边练写,目的是区分好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并结合实时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为后面的测量、记录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测量过程,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也会有差异,培养学生敢于就数据中的情况与他人交流意见,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析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的教学受到了时间的制约,不能在一节课内的时间完成,所以我运用了教材中的已有资源。出示书中的“一天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6:00-18:00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结合同学们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观看曲线图,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地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大树有多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比的认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教学难点:实际测量时的具体指导。教学准备:皮尺、竹竿。教学过程:
一、在量量比比中发现规律
1、在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明确怎样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样量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算出杆长与影长的比值,填写表格。
3、小组讨论:比较每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指出:竹竿有长有短,影长也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杆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二、在议议做做中应用规律1、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长是多少?小组讨论:根据前面的测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影长应是多少?3米竹竿约是前面竹竿长度的几倍或几分之几,3米竹竿的影长就是前面竹竿影长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根据杆长 :影长=确定的比值列算式计算。
2、想办法测量大树的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杆长与影长的比值。(2)测出同一时间内树的影长,求它的实际高度。
3、用上面的方法,实际测量校园内一棵大树的高。把测量得到的竹竿长、影长和大树影长填在表格里,整理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4、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测一测、算一算楼房和旗杆的高吗?课后试一试。
三、活动总结
1、互相评价一下刚才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
2、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得的杆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
3、要注意什么问题?必须同一时间测量影长。板书设计:大树有多高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杆长 :影长=确定的比值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让学生实际测量与计算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比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的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