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1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蝶恋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蝶恋花》教学设计》。

第一篇:《蝶恋花》教学设计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词中孤独凄清的意境和空虚惆怅的心境,体会作者因“不见所思”引发的伤离愁绪。

2.揣摩意象,激发联想与想象,古今语言转换,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品味鉴赏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缠绵悱恻的相思离别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蝶恋花》,苏轼词《蝶恋花》(创设情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熟悉的诗句。蝶恋花,多少思绪惆怅;蝶恋花,多情总被无情伤。以豪放著称的苏轼,也有清新婉约的一面,一曲《蝶恋花》唱尽了惆怅思绪。今天我们来玩味下同样是婉约宋词的情韵,另一曲《蝶恋花》又能唱出多少柔情?

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课前印发)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他家常常尽曰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是词。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其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碧鸡漫志》)“温润秀洁”四个字,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而且作者的主张也正是这样。《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词牌释义

〔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始于宋。司马槱在洛下,昼梦美姝牵帷歌:?妾本钱塘江上住?五句,询其曲,名﹝黄金缕﹞。槱后赴钱塘幕官,为秦少章言之,少章续其后段。槱复梦美姝每夕同寝;同寀云:?公廨后有苏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岁,槱病死。故此调又名﹝黄金缕﹞。此调除﹝黄金缕﹞外,又有﹝一箩金﹞、﹝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廉﹞、﹝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名。”

三、文本研习

1.诵读全词

⑴自由诵读,读出词的停顿、节奏

⑵圈韵脚,集体朗读,读出抑扬韵味

2.整体感知

⑴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抓文中关键词)

——“离别苦”,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离愁别绪(离别之苦)

第二篇:《蝶恋花》教学设计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读懂句意与情意;

2、赏析诗词意象,提高鉴赏能力;

3、赏析名句,深味诗词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介绍晏殊,突出其作品“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的特点。

二、读《蝶恋花》,全班朗诵,个体朗诵。

 紧扣上阙内容,分析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形象特点?

1、雅致的美丽女子:

“槛菊愁烟兰泣露”,选用菊与兰,它们以耐寒清丽的气质而获“花中君子”之美称,象征人物品性的高洁。例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愁苦:

 “槛菊愁烟兰泣露”,菊兰承载着抒情主人公的主观情感——“愁、泣”。(移情于物) 罗幕轻寒:情景交融

“冷冷清清”(环境冷情,心境清冷)

3、孤苦:燕子双飞去(反衬)

燕子是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4、幽怨:“明月不谙离恨苦”,明月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明月承载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离别苦:“明月不谙离恨苦” 板书:

菊兰罗幕燕子明月含蓄哀婉 愁泣轻寒双飞不谙闺中女子 雅致凄寒孤寂幽怨(离别苦)(移情于物、以景衬情)

三、读《蝶恋花》,赏析词句。

 无理极妙:“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趋。”(苏东坡)

 赏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与“夜来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迢长路。”比较阅读。

 “寒树”与“碧树”之别,突出“凋”字,“西风”萧飒的氛围,秋风落叶后的空旷感

 “望尽天涯路”与“迢迢长路”

 意境的突破:境界高远而辽阔,词的意境变得“高远阔大而又苍茫凄美”。上阕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阕境界开阔,风格近乎苍茫。板书:

闺中女子高远阔大西风高楼天涯(怅思念)苍茫凄美凋上望

2、此句别有天地:

王国维赞道:“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但一洒落, 一悲壮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四、总结

比较《端正好》与《蝶恋花》,请学生说说差异何在,鉴赏时,关注哪些方面? 檻菊愁烟沾泣露,天微冷,双燕辭去。月明空照別离苦,透素光,穿朱戶。夜來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迢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总结:诗歌鉴赏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3.揣摩手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五、诵读全词,结束。

第三篇:《蝶恋花》教学设计[模版]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词中孤独凄清的意境和空虚惆怅的心境,体会作者因“不见所思”引发的伤离愁绪。2.揣摩意象,激发联想与想象,古今语言转换,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品味鉴赏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缠绵悱恻的相思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蝶恋花》,苏轼词《蝶恋花》(创设情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熟悉的诗句。蝶恋花,多少思绪惆怅;蝶恋花,多情总被无情伤。以豪放著称的苏轼,也有清新婉约的一面,一曲《蝶恋花》唱尽了惆怅思绪。今天我们来玩味下同样是婉约宋词的情韵,另一曲《蝶恋花》又能唱出多少柔情?

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课前印发)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他家常常尽曰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是词。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其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碧鸡漫志》)“温润秀洁”四个字,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而且作者的主张也正是这样。《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词牌释义

〔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 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始于宋。司马槱在洛下,昼梦美姝牵帷歌:„妾本钱塘江上住‟五句,询其曲,名﹝黄金缕﹞。槱后赴钱塘幕官,为秦少章言之,少章续其后段。槱复梦美姝每夕同寝;同寀云:„公廨后有苏小小墓,得毋妖乎?‟不逾岁,槱病死。故此调又名﹝黄金缕﹞。此调除 ﹝黄金缕﹞外,又有﹝一箩金﹞、﹝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廉﹞、﹝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名。”

三、文本研习

1.诵读 全词

⑴自由诵读,读出词的停顿、节奏 ⑵圈韵脚,集体朗读,读出抑扬韵味 2.整体感知

⑴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抓文中关键词)——“离别苦”,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离愁别绪(离别之苦)⑵学生个别读,读出这种离别之苦 ⑶词人是怎样来抒写这种离别之苦的?

通过意象,也就是一些景物,传统诗词都善于用一些场景景物来抒情,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⑷那么词人都选取了哪些意象?

槛菊、愁烟、兰、罗幕、轻寒、燕子、明月 3.品味词的意境与情感

诗当细品。解读诗歌当从细微之处去把玩。如一个意象、一个修辞、一个虚词,往往有着丰富的信息。学生自由讨论、品味,教师引导把握

⑴槛菊愁烟兰泣露。

描写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写菊花含愁,兰草哭泣,实际是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真是花犹如此,人何以堪啊!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个“菊”字和一个“兰”字,早已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几分秋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秋”本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特殊情结,它意味着感伤、忧郁和悲凉。此外,菊与兰皆以其耐寒清丽的气质而获“花中君子”的美称,这样菊和兰这两个意象就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幽凄的基调。

以悲景写悲情,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烘托手法。

⑵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罗幕“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点出“双飞”有何意味?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可以想象,当主人公目送燕子双双而去时,怀着一份怎样的怅惘?

燕之双飞更衬出人孤独,以乐景衬悲情(反衬)。表面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浓浓的情感色彩,但这两句并没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表情非常委婉含蓄。

引申拓展:古诗词中的燕子

“燕子双飞”是古人常用的一个意象。燕子是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因为喜欢成双成对,因此自然界中的燕子几乎成了古代文人寄托情感及倾吐感慨的一个重要音符。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晏殊《 踏莎行》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 冯延巳《蝶恋花》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⑶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

明月清辉从晓到晚的转移,含蓄地点出了主人公面对明月而“今夜无眠”的情景。明月本是无知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本自然;既然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恨。此句虽埋怨得无理,但却让我们从中体味出主人公通宵未眠的相思愁苦,有力表现了在离别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而这弯月亮也因为主人公的相思而染上了凄愁之色。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引申拓展:古诗词中的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多以“月”来抒发相思与离别之情

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门前原先是绿意盎然的一棵树﹐现在经秋日的西风在昨夜一吹之后﹐竟然开始凋谢了。树经受不起西风的轻寒﹐开始凋残萎谢﹐而人呢﹖恋人的离去,正好像秋日的西风对一棵碧绿的树所造成的摧残一样﹐一下子便生意尽失﹗失去了恋人﹐人生也就失去了乐趣,毫无意义。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一个“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长林叶落,四野风飘,如此凄冷的景象,更增添了主人公孤枕难眠的离愁别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公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处,她在望什么?盼望恋人能归来,可是天涯望断。一个“独”字,与前面“燕子双飞”形成对比,显示出主人公现在是如此的形单影只,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她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高楼远眺,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可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把我的思念带给你,然而“山长水阔”,又怎么能知道“彩笺”“尺素”要寄往何处呢?这种强烈的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更能引起女主人公的无限悲伤。把我的思念托给那明月吧,让它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丝毫不懂得离愁。把思念托给那西风吧,看看它能否替我传送,可山长水阔,它能载得动吗?断人愁肠的离恨啊!你注定只能遗落在天涯路上了。词中最后一句,将主人公音书远寄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

写风的劲厉肃杀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

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

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你觉得这首词的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为男子,宋词中有男人作闺音的现象,我们还是觉得词中主人公为女性最好。古诗词中的倚楼登高:

古代女子登楼,均为望夫、望情人;男子登楼,含义更加丰富,或为望家乡,或为望仕途、叹坎坷,或为望山河、思统一(由此也可说主人公为女子比较恰当,女子望恋人,希望其归来,表达离别之苦)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西洲曲》

⑸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请学生讨论交流,上、下阕分别小结。

词的上下阙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上阙以悲景来书写离别之苦,展现女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下阙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将女主人公的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主人公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有的是阔大的气象和高远的境界。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婉约词也可以开拓一种悲壮阔大的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蝶恋花》,谈执著。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4.诗当想象。诗歌的意境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我们在细品过程中,应该尽情展开我们的联想与想象,在自己心中勾画一幅诗意的画面。由这首词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你的笔描绘出这首词的画面,将这首词改写成一段片断式的优美散文。(注意:意境优美、情感细腻)改写:

幽兰露,如啼眼/槛内菊,雾中隐/寒风吹起的帘隙外/有多情的燕子/双双轻快地飞去/或许只有你这明月啊/才不晓得离人的心思/整夜的照亮这空寂的庭院/昨夜的西风已吹落了一树碧绿/独自一人我登上高楼/空旷的视野里/只能望到天地相接的尽头/拿起笔在一张张纸上涂写/每一张纸上都是无尽相思/谁知道这些信该飞过多少山水/寄往何处呢

四、拓展阅读

晏殊词《踏莎行》和柳永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结束语

一曲深曲委婉、缠绵悱恻的相思离别之词,让我们体会到了词人因“不见所思”而引发的离愁别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婉约词在清丽婉约之余,也可以开拓悲壮阔大的境界。

我们摆弄着诗歌的形式,玩味着诗歌的语言,揣摩着作者的心情,再现了诗歌的意境。在这玩味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诗人,每个人都走进了词人的心灵,彼此心领神会,也感受到了诗意的芬芳。

最后,也希望同学们能真正领会王国维提出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层境界,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蝶恋花》教学设计(修改稿)

涵泳其中

品味意境

——《蝶恋花》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

郭天彪(315200)

汤炳正先生谈到诗词鉴赏的时候曾说:“欲知山川之美,品物之盛,则当身莅其镜,心领神会,方能知其全而得其真,贵在自寻自悟,不能人云亦云。”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诗词鉴赏的要诀——“入得其中,出乎其外”。走进意境,才能真正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真正妙处。这堂课希望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通过对词中具有普遍审美意义的意象含义的把握,对意境意蕴的迁移和挖掘,引导学生走入词中。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试着思考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联系。能够尝试着拥有“具有悠久传统的审美情怀”。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三个维度的结合:梳理本首词的在语句上的含义,体会词中包含的感情。体会本首词中包含的传统意象的传统含义。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理解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导入课文:春天,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图景常常让我们流连忘返,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要留恋于花丛吗?也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蝴蝶是为了食物而留恋,但这个解答实在太过冷漠。文学家们对此有自己诗意的理解。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而花生来就是在等待那飞翔的精灵。故而“蝶恋花”三字,光从字面上就足以让人心动,这种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 “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其后这一诗句的精髓,被晏殊所喜欢,他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的“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现在的“蝶恋花”。这就是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从这些看来,“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那么我们先读一读,体会下晏殊的这首《蝶恋花》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整体感知:

1、跟着音乐,全体学生一起朗诵这首词,体会这首的情感。明确:从“愁”“泣”“离别”等细节看出,这首词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

2、体会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位男士还是一位女士?这种思念会是对亲人还是对爱人呢? 明确:从“菊”“兰”“彩笺”及词中和婉细腻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猜测也许是一位女孩。抒发的是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导读品味诗歌:

我们通过整体的感知获得了对词的初步印象,对他的情感有了大致的肯定,那么我们就回到每一诗句,去挖掘其中的情感。

1、分析“槛菊愁烟兰泣露”,从“愁”和“泣”可以看出作者对菊和兰的人格化,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入进客观事物中去了。那么要追问的是,为什么用的是“菊”和“兰”这两种植物?要知道,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用别的的植物也是可以的!明确: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菊在古代的意象特征往往是高洁、傲岸不屈、淡雅(人淡如菊)的。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清·刘灏《广群芳谱》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明·孙克弘《兰花》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清·郑板桥《高山幽兰》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

兰花在古诗词中的意象特征往往是高尚、典雅、坚贞不渝的,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 1 子”,同时也表示虔诚,兰薰桂馥,以示历久不衰。同时兰花幽玄高雅、超凡脱俗,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

(注意:开放季节:大多数引种栽培并有香气的兰花的花期集中在冬、春季、其次是秋季。而夏季开花的种类大多是没有香气的附生兰。)

总结:可见,选用兰和菊不但可以点明季节——秋季,并借“烟”和“露”点名了是在早晨这个时段。而且兰和菊的共同特点是高洁,高雅,超凡脱俗,气度不凡。作者在这里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其实也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品质。给读者的感觉是如果他是男的那一定是个君子,如果是个女的,那一定是个淑女。

2、分析“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注意标点的设置,本册教材把“罗幕轻寒”和“燕子双飞去”放在同一个句子里。两者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明确: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晏殊第七子)《临江仙》

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这两句只写客观物象,不着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3、分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里用到了明显的拟人修辞,表达了一种埋怨的情感。但是这种埋怨是无理的。怎么理解主人公对月亮的埋怨之情?主人公受“离别”之情的煎熬和月亮有什么关系?

明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月在古代诗词中是出现最频繁的意象。它往往激发人们思乡的情感,思友的情感,同时,作为一种亘古不变的景物,还被用来见证人世的变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为什么能激起这些情感,是因为月亮的特点很明显,那就是独一无二,黑夜中孤独的高挂,柔和不刺眼,如母亲的温柔。

在这里,普天之下共享这轮月亮,月亮成为了情感的传递之物,可惜只见物不见人,当然要难受。同时,“明明如月”中“明明”是指满月的光辉,“明月几时有”中“明月”亦有圆月的意思,那么在这里,看到象征团圆的圆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分离,悲伤也是很正常的。月光的特点是冷清,更增添了几分萧瑟。

注意:这里的埋怨很无理,但正因为无理,才显得情深,内心郁积的情感需要通过这种无理的埋怨发泄。正如“月是故乡明”的无理,正反映对家乡的极度思念。

4、对“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分析。昨夜对应上句的哪两个字? 明确:“到晓”。可见主人公昨夜是一夜未眠。为什么会睡不着呢?

明确:思念远方的爱人。“辗转反侧”不得入眠。

“西风凋碧树”你觉得主人公是怎么知道的啊?写这个要表现什么?

明确:一夜未眠,听到。下句登高,看见。一夜就使碧树调,可见西风萧瑟。“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瑟,人又孤独,徒增悲伤。正如写离别的句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都是用哀景衬悲情。

5、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分析。这里的登高似乎不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的积极,这里面咀嚼出种怎样的情感啊?为什么登高望远会有这种情感? 明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长亭送别》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满目疮痍莫倚楼,凄风苦雨遍神州。——于右任《再过南京杂诗》

登高望远是为了看到想看到的人和事,可惜的是想见到的人和事却往往见不到。故而总带悲伤。但是看不见却总希望他出现,悲伤中含有希望。正是着若有若无的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使这一行为意蕴丰富。“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就是这种感觉!这里特别是“尽”和“涯”的连用,增加了相思之意。

这里有登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是这所向的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两句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感情是悲壮的。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6、对“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分析。为什么要“彩笺”和“尺素”都寄?

明确:彩笺,是那么华丽,那么多情,那么浪漫;尺素,是那么洁白,那么诚恳,那么淳朴。对他的感情有像“彩笺”一样的感情,对他的感情也有像“尺素”一样的感情,要寄的也是“彩笺”,也是“尺素”,这叫“欲寄彩笺兼尺素”。可是“山长水阔知何处”,有两重的阻隔,像山那样的绵长,也像水那样的宽广。因此“彩笺”和“尺素”,有两重的感情;“山长”和“水阔”,有两重的阻隔。彩笺似乎有浓浓的相思之意。一位西方著名学者认为:中国精神坚持道德化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悠久传统的审美情怀。这节课主要借助本首词中具有传统的审美意象加深了对词特别是词境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共通的情感理解的更加真实、细微。

该教学设计发表在2008/06下的《文学教育》上

第五篇:蝶恋花教学设计

《蝶恋花》教学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甘素艳

【课题】蝶恋花

【授课班级】五年级

【授课时间】 2009年11月23日

【教材内容】蝶恋花为团花的一种,就是把蝴蝶和花瓣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三年级就学习了剪纸的特点——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理解很肤浅。如果加以实践,必然会一生难忘。本课所学习的蝶恋花正是应用了剪纸的特点而创作的。所以本课首先教学生学习蝶恋花的剪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再加难度,在花瓣中添加对称图形双喜字。最后利用五星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剪纸热情。【教材分析】五年级剪纸教材安排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剪纸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板块为剪纸的实践和操作,第三板块为剪纸作品欣赏。《蝶恋花》为我校必修校本课程剪纸五年级第二板块第二节的内容。现在学生已经会剪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如枫叶、蝴蝶、花瓣、喜字等,如果加以教师的引导,他们必然会把多种图形巧妙的组合,创作出一幅新的剪纸作品。【教学目标】、1、激发剪纸兴趣,把握剪纸的特点,在会剪蝴蝶、花瓣的基础上学会组合画面。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美,激发传承民间艺术的热情。【教具】彩纸、剪刀、铅笔 【授课形式】实践活动课

教 学 过 程

一、展示作品,切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同学的一些作业。

2、教师展示准备的师生剪纸作品,生观察交流。你发现今天老师带来的剪纸作品都有那些相同之处了吗?

3、你都会剪哪些对称的图形?老师将蝴蝶和花瓣组合起来,老师命名为

“蝶恋花”。(板书)想不想看一看“蝶恋花”的庐山真面目?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

1、出示作品,引导观察。

2、示范并讲解。

“蝶恋花”的折法同四瓣花的折法,然后我们在纸的外边缘画出蝴蝶,并剪出来,然后修饰其内部,把内部的花瓣与蝴蝶的触角连接起来。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剪,提出要求。

老师知道大家都想试一试,那么剪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a、要准确把握剪纸的特点——万剪不断;b、灵活运用剪纸符号进行修饰;c、剪的要形象逼真、动作快。同学们伴随轻松的音乐,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胸中的蝶恋花表现出来吧!

2、在音乐中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展示并命名。

同学们,在剪纸作品的创作上我们要敢于表现、敢于与尝试。老师还带来了一幅剪纸作品。(展示)它和蝶恋花有什么区别?这幅作品老师还没有起名字呢?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好吗?

2、教师示范。

3、课下作业。

老师展示花瓣中有“福”字的剪纸,要求课下同学们进行尝试中间剪有文字的。

五、评价

1、学习评价标准。

(1)新手(一颗星):対剪纸艺术感兴趣,能整理收拾活动后的场面,并安全使用剪刀。

(2)好手(二颗星):能整理收拾活动后的场面,并安全使用和传递剪刀。会剪简单对称的物体。

(3)巧手(三颗星):能积极参与剪纸活动,学习简单的剪纸符号,并在剪纸过程中运用。

(4)能手(四颗星):能熟练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会折叠并会剪四瓣

花、六瓣花、八瓣花等图案。

(5)高手(五颗星)。能対剪纸活动保持积极的兴趣。会剪简单的吉语图案——喜字。并初步会将绘画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图案进行剪纸创作

2、小组评价。

3、全班交流。

六、总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剪纸”列为“世界文化十大遗产”之一。剪纸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剪纸植根于中国,那么就让中国文化鲜活的血液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流淌。同学们,有信心吗? 【教后反思】

反思本课我有以下想法:

从实践来看,我校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排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透过本节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会剪蝶恋花,甚至个别同学能在此基础上再加难度。所选素材的难度能适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学生便在不知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学生专心致志的,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练就了“心静如水”的境界,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可以说有部分学生做到这一点。同时恰当的评价标准也激励了学生的剪纸热情。

在本堂课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在剪纸时要让纸转动起来,部分同学动作明显看着别扭,这与我平时指导不到位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剪纸习惯的培养;另外,由于剪纸难以修改,也有部分同学在处理蝴蝶和花瓣连接时,处理不当,一下子就剪断了。所以剪纸前一定要提醒学生须事先想好布局,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方位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即要大胆果断,又要耐心细致。再次,从作品来,学生过多的受老师作品的拘束,缺乏创新。因而在今后的评价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作品新颖的构图,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等技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在今后的示范引领中我将做到点到为之,以促进各具特色的作品产生。

下载《蝶恋花》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蝶恋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蝶恋花答李淑一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范海棠 教材分析: 《蝶恋花 答李淑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游仙体的豪放而又婉约的词作......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1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4(推荐)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文面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情怀和思想感情......

    《蝶恋花》

    《蝶恋花》 一、: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闺思的名篇......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一、揭题示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命”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蝶恋花 答李淑一》齐读课题:你发现课题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说) 2、师:它......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配套说课稿和PPT)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土门岘镇中心小学 赵瑞强 教学目标: 1、会写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