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教学设计 冀教版
第10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规模的大致经过。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从情感上去体会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当时被侵略国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从而理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最终走到一起抗击法西斯的根本原因,为下一课打下铺垫。这一课内容可以采用的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合理利用,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德国发动不列颠空战以及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的历史事实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战争罪行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通过《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日军偷袭珍珠港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能够通过结合图文了解战争发生的大致经过。从而对战争经过有个自我的直观认识,从而对战争的发生发展有更明确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的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及观看相关影片,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了解。
结合本课内容有丰富的演讲材料,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感受,也可以以二战的演讲为主题在班级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法西斯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的学习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充分认识到我们应当反对战争、珍惜目前的和平生活。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侵略势力。我们要确立起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并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最终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规模。
难点:
如何理解二战全面爆发后,欧美等国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教学结构与过程
一、不列颠空战
这部分内容为小字,教师的讲述可以不用过于详细。
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是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带领下坚决抵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最终获胜的主要原因,和法国的败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简介丘吉尔的生平,教师在讲述时要注意指出,丘吉尔是当时英国政府里为数不多的一直对法西斯主义心存警惕,并主张压制的政治人物。这里可以播放丘吉尔《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演讲,也可以请学生朗诵。请学生通过丘吉尔的这一段演讲来分析丘吉尔对于法西斯侵略的态度。附带指出丘吉尔也是个著名的演说家,正是他一次又一次鼓舞人心的讲话带给英国和世界人民抗击侵略的信心。指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张伯伦的下台意味着在英国绥靖政策的破产,而丘吉尔一直是主战派的代表,丘吉尔当选首相表明英国的政策已经转型。讨论“为什么英国和法国最终的结果不同”?原因很多,但重点突出,法国的败亡是绥靖政策导致的后果,而英国最终没有被德国打垮是因为英国放弃妥协坚持抵抗的结果。
二、“巴巴罗萨计划”的破灭
1.背景:“海狮计划”失败后,德国基本放弃了征服英国本土的计划,转而以“海狮计划”为掩护,掉头向东,制定“巴巴罗萨计划”,准备入侵苏联。
2.“巴巴罗萨计划”的特点:①突然性。当时,苏德之间签订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加上“海狮计划”的掩护,苏联对于德国的突然进攻几乎是毫无准备的。②疯狂性。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共55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500多辆,飞机5000多架。从北起莫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的范围内,发动全线进攻。③野蛮性。德军所到之处,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
3.时间、方案:1941.6.22 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P53)4.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5.影响: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得当时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等国意识到,苏联是他们要击败法西斯国家所必须要团结的国家,随后英美等国和苏联频繁接触,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P53)
三、日本偷袭珍珠港
1.背景:日本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侵略的加剧使得其和美国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也成为了日本侵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最大障碍。两国之间的战争成为了必然,所以日本选择了偷袭的方式发动进攻。
2.时间:1941.12.7 3.结果:①美国太平洋舰队陷于瘫痪。②日本掌握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4.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全球规模。●【小结】
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下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欧洲:德国虽然打败了法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但在英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之下“海狮计划”终告破产,为英国后来诺曼第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打下了伏笔。而苏联军民用鲜血换来的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国继“海狮计划”后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破产,从此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而德国的这两次失败和英国以及苏联两国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的顽强抵抗是分不开的。重申绥靖政策的错误性。亚洲:日本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中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把美国也拉进了这场世界范围的大战里,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二战发展的进程。而紧随其后20多个国家的对日宣战,则说明二战这场战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无疑是正义战争,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联合成为了非常迫切的问题,这就为为下一课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课堂板书
第10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一、不列颠空战
二、“巴巴罗萨计划”的破灭
三、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化教学设计 冀教版
第21课 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化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了现代欧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方面的主要成就,由于都是一些感性知识,教学方面比较简单,学生主要通过自学(阅读教材)对上述内容有大致地了解。对于其中一些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分析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多运用一些感性教材,比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产生的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锻炼学生概括及记课堂笔记的能力。2.通过对《格尔尼卡》的介绍,提高学生鉴赏和分析现代美术作品的能力。
3.通过欣赏爵士乐,使学生不仅从音乐角度,还要从历史角度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提高学生从多学科视角上综合欣赏、理解音乐的能力。
4.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探寻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原因,提高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从克莱德悲剧中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2.从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3.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丰富学生从音乐世界体验人生的情感。客观而公正地评价现代流行音乐。
4.在感受好莱坞大片过程中,形成对他民族性格及精神世界的正确理解。在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原因的探寻中,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德莱塞及其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2.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3.爵士乐。4.好莱坞。
(二)教学难点
1.分析《美国的悲剧》、《格尔尼卡》的深层意义。2.理解爵士乐。
3.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一、繁荣的现代文学 1.代表人物:德莱塞 2.作品:《美国的悲剧》
3.主要内容: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
4.意义:每一部作品都不是单单的一本书,而是当时社会的指针式的缩影,这就是为什么说文学史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遥想很好的理解一部作品,就要从当时他写作的背景来分析,反之,从书中描写的细节之处,也可以清除当时的社会情况。
二、关注人类命运的画家
1.代表人物:凡·高 《向日葵》 2.代表人物:毕加索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居民惨遭屠杀。得知此事,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创作了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三、走出圣殿的音乐
1.爵士乐:布鲁斯是爵士乐初期的一种重要形式,为爵士音乐的旋律基础,源自非洲,由非洲的黑人带到美国。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这些黑人奴隶从故乡带走了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带上了音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思念遥远的故乡和亲人,沮丧、无奈与绝望的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孤寂、哀怨的心声。
2.音乐是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与生活、与时代密切相关,任何形式的音乐都不可能是因为某个天才的突发奇想,总是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磨练、积累,在人民大众中形成的。
四、辉煌的电影艺术
1.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几乎成为电影的代名词。2.原因:
1.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2.推出影星以确立自己的地位。3.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量投资。
4.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的不断革新。5.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 课堂板书
第21课 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化
一、繁荣的现代文学
二、关注人类命运的画家
三、走出圣殿的音乐
四、辉煌的电影艺术
第三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大花鸡教学设计
大花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关
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
教师准备 :
1、互联网搜索关于鸡的图片以及鸡的文化寓意。
2、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10课《大花鸡》 属于 设计应用
三、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2)夸张(3)变形(4)纹样装饰处理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四、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欣赏关于鸡的艺术作品,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我们一起来领略鸡的风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9%AB%BC%A6 欣赏关于鸡的图片。(1)多媒体图片:
1、大公鸡
2、一只花鸡
3、锦鸡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2)多媒体图片:
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1&fr=ala1&sf=1&fmq=***4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5%A9%C3%F1%BB%AD%D6%D0%B5%C4%BC%A6&s=0#pn=0)
1、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变形、夸张
2、农民画鸡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3、农民画鸡
这副作品是如何装扮的?
通过欣赏探索鸡的装饰方法二: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艺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这两只鸡在装扮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鸡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泥塑鸡)
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图案鸡
(http://www.xiexiebang.com/ReadNews.asp?NewsID=63084)
鸡和吉同音,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衣服上的图案也表达了家人对我们的祝福,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五、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伊始以猜谜语的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四篇: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3 Clones are the same 教学设计
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3 Clones are the same 教学设计
Lesson13 Clones are the same 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是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课只有一个生单词,laboratory.本单元主要讲解了DNA。在前几课的课文中已经初步了解了DNA在身体中的作用并接触了克隆。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对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想法,你想克隆什么及为什么克隆它。本课用45分钟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前几课所学单词及短语,掌握no longer的用法,并会处理相关练习。
(2)能够根据图片做出简单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思想。
(3)能够听懂录音,读懂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短语完成练习。
第五篇: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冀教版
第2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复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1、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能归纳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难点: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国家)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 》、《 》、《 》、《 》等。
2、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认真朗读课文,注音、释词
炫耀()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
勋章()...称职()钦差大臣()随声附和()...炫耀:
称职: 愚蠢: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一)思考下列问题: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二)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请围绕“新装”这一个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用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
引子:皇帝()新装 第1段 开端:骗子()新装 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新装 第5-22段 高潮:皇帝()新装 第23—32段 结局:小孩()新装 第33—36段
第二课时
重点探究
(一)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
请大家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短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并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说说你用这个词的理由。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请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并说说理由。
四、想象能力训练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想象,同时也给我们留了很多想象空间。让我们运用想象,为故事“添枝加叶。”按下面的提示,任选两条,进行合理想象,并写成文字。(每段100字左右。)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新装后,回到宫里(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官中(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要求每位同学任选其中两题,发挥想象,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五)总结我的收获: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复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1、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能归纳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难点: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学习方法:
以听、说、读、写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精导提升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题。[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2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自编歌曲导入:“讲一个童话,话说有个皇帝,他只爱新装,招来了俩骗子。他光着身子,就出去游行啦,官员和百姓们,却不敢说真话„„”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来自哪儿吗?他出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完成学案第一题1-3小题,订正,全班交流,明确答案。
(三)、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1、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学案第二题1-7小题。快速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思考后抢答,订正。
2、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请围绕“新装”这一个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用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
引子:皇帝(爱)新装 第1段 开端:骗子(织)新装 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看)新装 第5-22段 高潮:皇帝(展)新装 第23—32段 结局:小孩(揭)新装 第33—36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五)复述课文,注意按照课文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复述,语言尽量简洁流畅。
三、作业:
1、积累本课文学常识和字词等基础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本剧表演展示,师生点评。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重点探究
(一)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
请大家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短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并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说说你用这个词的理由。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
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⑵“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⑶“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⑷“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⑸“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⑹“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⑺“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⑻“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二)梳理故事情节
刚才,大家对“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这个问题都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很好。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生翻书、思考、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⑵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⑶“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⑷“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⑸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⑹用“新”字来概括。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
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⑺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教师总结点拨: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那么,我们大家看看刚才我们用的哪几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不合适?(学生思考、讨论后很快地排除了“蠢、伪、假、傻”这四个字”)然后,我们再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剩下的这几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学生思考、讨论后很快地进行排除,选择出了“骗”字)
(三)分析归纳文章主题
1、全文的情节其实就是围绕一个“ ”字展开,在这场骗局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各色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 ”字进行活动的?
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教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骗子骗人。⑵ 皇帝受骗。⑶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⑷老百姓既受骗又骗人。
2、对大臣官员们和老百姓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明确:⑴对大臣官员们来说,骗人是主要的。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⑵对老百姓来说,受骗是主要的。老百姓受骗,不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而是他们先听别人说的,然后就逐步就谈论开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3、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情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明确: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是那个小孩揭露了骗子。那个小孩没有受骗。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4、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谎言营造的怪圈,最终被小孩子捅破!小孩其实只说了谁都能说出口的一句真话,恰恰是这犹如一把利剑的真话戳穿了这个很简单的谎言。皇帝及其
一帮人阵脚大乱,却没有提着裤子仓皇逃窜,这足见他们愚蠢至极。安徒生用笔也达到了极至,并在故事高潮处嘎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同学们合书凝思:我们究竟该向谁学习?(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明确:小孩。
『布置作业 』
想象能力训练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想象,同时也给我们留了很多想象空间。让我们运用想象,为故事“添枝加叶。”按下面的提示,任选两条,进行合理想象,并写成文字。(每段100字左右。)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新装后,回到宫里(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官中(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每位同学任选其中两题,发挥想象,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第二天上课交流。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