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提灯女神》评课
(四年级组)
听了韦教师的课,她那清晰的教学环节,娴熟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教学设计令我们四年级组的几位老师受益匪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仔细品味韦老师这节课,我发现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精神熏陶融为一体,教与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的确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我认为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双边合作,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这节课,韦老师能依据学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开课时,先进行复习导入“提灯女神”指的是谁?接着了解南丁格尔的家庭背景,让学生找出南丁格尔遭家人反对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态度,接下来过度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自读课文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南丁格尔的那些行为令你感动?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了的读书活动,然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最后韦老师总结学法以及文章的写法,这样的教学反馈,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对话、交流与提升。
二、品词析句,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体会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境中,这就是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韦老师紧紧围绕落实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理清课文文脉络时,用了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南丁格尔的几件事:霍乱时,照顾病人;战争时,照顾伤员,回国后,创办学校;品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常常”“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等重点词语体会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精神,练习用“不是…..就是……”、“不仅……还……”说话,练习有感情朗读,等等,这些环节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巩固提升,循序渐进,重视语文技能训练
整节课都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新知。对新进行的语文技能训练又能在已有的能力铺垫下,循序渐进,进行落实。今天所授的这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英国的富家小姐,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很难理解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在教学中,韦老师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亲近课文中的人物,理解文章,能力形成既成台阶前进,又呈螺旋上升,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韦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如教师问:“课文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等问题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维,然后在理解中,让学生感悟、练习说话,重视语文技能训练,使能力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不足之处:感情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了读的训练,但教学中设计的容量太大,所以读了,但没有读出味,没有读出情。另外,朗读的形式也欠缺多样化,课堂上的几次朗读都是齐读,学生自然兴趣也不高。
纵观整节课,韦老师准备是充分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天的这个课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素养的形成。是一节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
第二篇: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要求学生们密切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设计情境活动“中学生消费时要坚持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说道理和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
2.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 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本课所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国家还要提倡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分小组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从历史来说、从国情来说、从个人成长来说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合理、适度消费时要兼顾环保消费、可持续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在讨论中刺激了大脑发展的营养,引发了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情、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教学活动:聊聊零花钱。我在指名几个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零花钱时,适时表扬了合理消费的行为,还将问题进一步深化:你打算将来怎样消费?当有学生谈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加大精神性消费时,又给以他们充分的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是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三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摘要]通读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熟练掌握教法,精心组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科学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不断总结探索,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材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地阐述教学内容的教科书,它既是学生学习本门学科而选择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事实,又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该透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合理设计和精心组织教材的全部内容,这是我们授好每一节课的职业需要,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个人认为,每一位教师应该通读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熟练掌握教法,精心组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科学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不断总结探索,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熟练掌握传授内容
传授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品课”,实现节节课都讲清知识要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节课中掌握、学会和理解所学内容,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研究教材规律,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这也是我们讲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指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还要有思想性和高度的责任性。比如:作为数学学科的教材,它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小学数学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部分,是以算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个逻辑体系,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内容,而且包括逻辑关系,我们必须研究教材的这些规律原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并掌握其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明确教学目的,如实讲授学科内容,组成知识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链条,也要因地制宜,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原则下,精心设计流程,科学有效施教。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就不应该是“授予”而应是“引导”,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而应包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数学课堂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对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有益的,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堂。
2、要有大量的学科资料。
在讲授某学科教材时,除熟练掌握其内容外,还要研究本学科其它专业或不同版本、不同层次的教材,了解其教材内容的过去、区别及其进展,还要阅读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参考资料。知识狭窄授课会干巴巴,不利智能开发;博览群书、占有大量资料,才能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的要求,但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卖弄知识而无针对性,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
3、要背熟教案脱稿授课。
脱稿上课是指不看教案教材讲课,而不是不要教材教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其次要精心备好教案,铭心熟记,才能做到脱稿授课且游刃有余,这也是当教师的基本功。初上讲台会有困难,不必要求,但同一学科授课多年,能脱稿授课很有必要,一能使教师主动发挥,动以手势,声情并茂,产生吸引力;二使教师视线始终面向学生,密切注意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讲解内容的深度难点,并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三可激发学生学习、效仿熟记内容,并产生对老师的敬慕尊重。照本宣科决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脱稿授课亦不能打乱教材内容顺序,不然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教授内容要点不能传授到位。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钻研教材、熟悉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这是讲好课的关键。
1、弄清重点难点,讲解深入浅出。要分析一节课内容中重点难点,力求讲清讲透,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来,并要注意逻辑性和顺序性,做到画龙点睛、层次分明、思路清楚。对教材中较易懂的内容可以加快速度或让其自学。比如教学圆的面积,内容比较复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重点难点,要讲清讲透,最后再进行总结,也就不觉太难了。
2、科学巧妙设计,运用灵活安排。在备课时,要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动之以情”,集中注意力开始;然后进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来“晓之以理”,恰当的举例比喻以渲染气氛;最后以生动而高度地概括总结使之“回味无穷”,自始至终吸引学生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内容。内容设计时,对哪些要在课堂重点讲授,哪些应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哪些应是学生自己看的,很清楚的分开,对那些重点必须归纳成要点依内容整齐、条理清楚地板书出来加以强调。
3、举例比喻有趣,防止庸俗脱题。在组织教材内容需要举例比喻时,备课中或课前考虑好,做到举例比喻有益阐述内容,有利于学生深思理解,有趣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加深印象,不能临时拼凑,不能与所学内容无关,否则举例不恰当会弄巧成拙,因不熟练而圆不了台,太庸俗或者脱离主题而丧失了意义。
4、善于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不时地提出问题,可以自问自答,或留出思考余地让学生回答,使其思维随着讲授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比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总结、应用来学习,既可以加深记忆理解,又能提高学习质量。如果光照本宣科,滔滔不绝,不但教师教学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还会使学生思维跟不上,迷惑不解,如坠云烟。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有热爱本专业教学的事业心、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要用心学习新课标,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教材内容,匠心设计课堂教学,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篇: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天桥岭林业小学 兰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本学期,我把“精心设计教学重点处有效提问”作为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下面是我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因此我牢牢地抓住“平均分”精心设计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例如“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数字还能表示吗?”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我先让学生动手折出一个圆片的1/2,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折出1/4,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折法不同,都是这个正方形1/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虽然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这样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控制,易被具体情境感染。因此,营造积极的提问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有趣的“摸球”游戏,我把两个盒子里放进各种颜色的小球,并将放小球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然后我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如“在一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来摸一摸,如果再请同学来摸,还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猜一猜;在二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愿意实际摸一摸?”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感受“一定”、“可能”、“不可能”形成的条件,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如,在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还想设计一次摸球游戏,想请你们帮帮我,你们愿意吗?”这一问题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信心百倍,能积极地讨论,在探究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引导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提高学生思维兴趣。
4、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5、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推动积极思维。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第五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兴镇工农小学 丁兴
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生物学科而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都比较熟悉,而对本学科中的一些原理和重要知识点则常常缺乏深入的理解。如何使学生从平日里熟悉的各种现象中学习到全面、准确的生物学知识呢?此时,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便成为了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随意的、精糙的和不讲究质量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热情 ,启发其想象与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信度、坡度、难度、角度
1.课堂提问的信度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注意 ,问题必须准确、答案明确、要有鲜明的科学性 ,体现较高的准确度 ,即“信度”。问题本身合理、准确 ,学生就会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知道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来回答 ,从哪些方面回答才比较完善准确。例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问域过大 ,学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 ,会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歧途。若将问句改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或影响)?”就具体得多。
2.课堂提问的坡度 生物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合理地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前后彼此关联到一个个、一组组问题 , 才能使教师的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 ,进行“能量代谢 ”一节课教学时 ,根据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与“能量代谢 ”的内在联系进行层层设问 ,以旧驭新 ,循序渐入 ,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营养物质的利用是指什么过程 ?②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③能量贮藏在哪些物质里 ?④生物体利用能量的形式如何 ? ⑤ATP的合成与分解标志了细胞的什么生命活动 ? 3.课堂提问的难度 一般来说 ,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提高。所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浅显随意 ,引不起学生兴趣 ,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而超前、偏怪、深奥的提问又使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尽量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 ”摘到“果子 ” ,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 ,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 ,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例如 :让高一学生回答 :“生物体如何维持体温?”问题 ,由于他们对呼吸作用原理、呼吸链上 ATP的释放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原理及各系统所起作用几乎不了解 ,问题的设计在实质上已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难以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 ,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4.课堂提问的角度 提问的角度不同 ,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 ,不是老生常谈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 ,人人跃跃欲答。例如 :“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 ?”除设问域过大外 ,问句概念还有歧义 ,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加以改进 ,使其新颖些 : “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象 ,你能用语言把他们勾画出来吗 ?”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 ,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了的提问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堂提问的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
1.课堂提问的实际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课堂提问要密切联系实际 ,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等紧密的联系起来 ,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才能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例如 ,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根据学生平时生活的实际,我们举了农村常见的池塘为例子 :清晨池塘清澈见底 ,然后 ,由于鹅鸭嬉戏一天下来池塘混浊,可第二天又清亮如故,这是何原因?这种来源于生活感受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式提问,主要是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因此 ,生物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周密设计启发式问题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 ,研究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 ,启发学生的联想 ,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 ,“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 ,头几天发生干萎现象 ,但不久这株植物又逐渐恢复原状 ,是何道 理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可引导回忆植物生活必需元素是哪些 ?哪些是植物生活所需的大量元素 ?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这些“含而不露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以求启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课堂提问的探究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设计探索问题的引导密切联系。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是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 ,不受定势影响而产生独特见解 ,提出新颖解法 ,提出新的观点 ,标新立异的温床。例如 :教师提出“为什么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会向光弯曲,而在其他的光照条件下为什么就不会?”问题 ,使学生从 “熟悉 ”向光性现象中 ,发现还存在着需要单侧光这一平时不注意的不熟悉的现象 ,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究竟是为什么 ?”的探索的强烈动机。在教师提示下 ,学生的问题意识容易产生了 ,探索的方向也容易确定 ,思路就容易把握 ,经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向更深更广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