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课堂上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去展现自我,去尝试,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在课堂上,老师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题,立足文本,师生和谐探究、赏析,放心、放手、有效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
第二篇: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
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
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语文教师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通过对传统课堂与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对比,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呈现不同的课程角色。但是最核心的一个思考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是培养人才,教师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负担的难题,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学养和业务专长?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抓住最基本的语文要素,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这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找到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地方,在这个方向发展下去。这样,老师的才华,才可能在这个地方展示出来了。
教师是不是专业人才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语文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就是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提问和解答,评价和反馈等。教师要有必要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并不难,还要有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就是较高的语文知识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抓住哪些关键因素?
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在运用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积累这一思想。最基本的读书、记诵、练笔等语文积累的策略应该是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工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这样一个环节,要想尽办法激励学生、诱导学生在这方面下工夫。如果学生都爱读书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提高都不可能。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第四篇:演讲稿(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演讲稿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角色的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它需要从思想深处改变观念。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就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要超前的思考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从而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要机械地执行课程设计。同时要把注意力放到全体学生身上,根据学生间的差异,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起到一个组织者应起的作用。
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经及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其次要交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教师们,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第五篇:教学交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经验证明,数学知识几年不用,大部分就会被遗忘。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使人终身受益。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者认为:所谓教育,就是学生忘掉所有书本知识以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向学生传授的只是书本知识,长期不用,几年以后学生就会一无所获。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语言上的,最主要还是行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感染力,即使是每节课老师站在讲台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我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我在每节课前除做好教案、教具准备外,尽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努力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只有教师的情感到位了,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