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巧用项目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巧用项目法
【摘 要】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内容的确定、项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项目过程的实施、项目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让项目内容可控
“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项目”来实现,“项目”一旦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所以“项目”的可控是关键。
1.“项目”的选取要有趣。因为有趣味性的“项目”能驱动学生的学。
2.项目的选取要有差异。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等,从而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在学习“用递归法解决问题”一节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以下三种项目:
第一种(基本项目):求一个自然数n的阶层n!,要求用递归法求解。教师给出了阶层的流程图和原程序,以提供自学的条件。
第二种(提高项目):有人养了一对兔子,这对兔子以后每月生一对兔子,新生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也是每月生一对兔子,问12个月后这人有多少对新生兔子。教师给出兔子问题算法的流程图及伪代码(不是原程序)。
第三种(探索性项目):相传古印度婆罗门神庙的僧侣们流行一种被称为“汉诺塔”的游戏,游戏的装置是一个塔台,台上有3根柱子(记做A,B,C),A柱子上自上而下放了64个金盘,按照由小到大的次序排放。游戏的规则是把A柱子上的金盘全部移到C柱子上;移动过程中,一次只能移一个金盘,且大盘不能放在小盘上。他们相信当所有的盘子移完的时候世界末日就到了(试用递归法求解汉诺塔问题。求解时注意盘子的数量最好设为10个以下,否则计算机运行的时间可能太长)。
教师给出汉诺塔问题算法的流程图和伪代码(不是原程序)。
3.“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难度不能过大,本着跳一跳就能达到即可,让学生在跳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学得知识。比如:在学习“用递归法解决问题”一节课中,我设计的提高项目和探索性项目中给出相应问题算法的流程图及伪代码。因为流程图是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算法的一种描述,因此通过流程图学生可以对“兔子问题”和“汉诺塔问题”有个图形化的深刻理解;通过伪代码让问题解决的程序得以实现,因为伪代码(Pseudocode)是一种算法描述语言,他综合使用visual basic 6.0语言中语法、保留字,甚至会用到自然语言,使用为代码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描述的算法可以很轻松地以用visual basic 6.0程序来实现,从而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二、让项目计划可视
项目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总的来说要“可视”,要注意两点:首先,项目计划设计的要全面,让所有学生参与。根据学生情况可将学生项目小组分成以下五个组:基础组、提高组、探索组、演示组和辅导组,每个小组5―6人不等,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组长;其次,五个小组分工合作,落实学习目标,比如辅导组的同学负责对基础组、提高组与探索组的同学进行辅导,演示组的同学负责对共性问题进行演示,从而形成互学互助的学习气氛。
三、让项目实施可行
以我校的宣传片制作为例。一是要定项目,师生讨论确立的主题为“魅力苏高工”,为达到更好宣传我校魅力的效果,需要制作相对技术含量高些,内容介绍详实的多媒体作品。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行获取资料,经过对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的处理加工,最终以多媒体作品的形式展示职校风采,项目完成的时间是2周。二要定分组,做到了男女生混编,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要混编。三要定任务。
任务1:规划与设计。包括整体规划、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
任务2:制定工作计划书。根据任务的大小和各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
任务3:素材采集与加工。利用各种方式收集相关的信息素材,并进行分类、归纳。选择并利用合适的软件,如:Office2003、Flash、Photoshop、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等处理加工信息。
任务4:作品集成。将加工好的素材资料或制作好的功能板块集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任务5:作品的发布与评价。调试、改进作品,通过交流和展示,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按照分组和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在这2周时间内,老师课上巡视项目完成情况,课下通过定时网上互动交流巡视各个小组,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活动过程中每位成员要如实填写“小组成员活动记录表”和“项目完成过程评价表”,其中包括对自己和其他组内成员的在分工合理性、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合作、创新等能力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让项目评价有效
有怎样的评价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因为学生感到最大满足的是学习的成功,是推动他们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项目”时,我们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对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小组互评,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作评价。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析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就一定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2]邓蔚中.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一、在课前导入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三、在讲授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之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布置作业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变化作业形式,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分组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感知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游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游戏”
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思路。哪种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根据这一现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利用学生“兴趣越高,动力越大,效果越好”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游戏 教学
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下课学生飞快地跑入机房,迅速打开计算机,就开始玩游戏;当教师在上面讲基本操作、做演示时,学生却偷偷地在下面玩游戏;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当老师上课前告诉学生,操作完成之后可以打游戏,这节课纪律格外好,学生学习格外认真„„这一切似乎说明:学生对游戏兴趣大于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兴趣。
很多的家庭,父母谈“游戏””色变。惟恐坏了孩子视力,误了孩子的前程。游戏真的那么可怕吗?真的会让我们的学生从此“堕落”吗?归其原因,是我们不了解游戏。游戏是一种由道具与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有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利用游戏不当,当然就会把电脑当玩具,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游戏”也就不会是“洪水猛兽”,它会为我们所用,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电脑的最初兴趣,带小学生走进“电脑”世界。
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一、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问、好奇,喜欢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东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波、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好。”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因此,学生爱玩游戏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如果开始就讲理论知识,单击、双击的操作技巧,让孩子们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也不可能很认真的听讲,甚至让孩子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厌倦情绪。我们可以下载一些鼠标游戏,例如《救救小兔子》,这就是一个专门练习单击双击的小游戏。一上课,老师就把游戏发到每一个孩子的电脑里,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玩一玩。有的孩子根据提示,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玩,而有的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老师指出,第一关是单击,只要鼠标单击小兔子,小兔子就跳过去了,躲开了大灰狼的追击;第二关是双击。孩子们看着老师熟练的操作,羡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老师再教他们单击双击操作要领,他们就格外用心了。
在给三年级学生上指法课时,如果单纯的照书本练习,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我们一般利用的是金山打字通来了练习打字。而学生一开始接触电脑,就想打游戏,那么老师就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几个他们认为的电脑高手跟老师来一场打字游戏比赛,显而易见他们会输给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什么会输给老师呢?让他们自己去找原因,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最后他们会得出:原来是他们不熟悉键盘,练习得少,指法不正确等,所以就输给老师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认识到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当然一味的让孩子们练习指法也是枯燥的,老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例如:《太空大战》,只见字母符号从“天”降,由慢到快,这时需要学生快速按下相应的键,才能击落它,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也将枯燥乏味的指法课变得有趣起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输入速度。
二、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凝聚力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幼稚不成熟,不会主动的相互帮助,但是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要想他们主动团结起来,老师要动一番心思。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分小班教学,每个小班可以选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任小班长。很多新课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不必要太多,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每个任务都要求小班全部完成,然后才可以打游戏。每个小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很快完成任务,但是他们不能马上就打游戏呀,因为老师要求小班全部都会操作之后才能玩游戏。这些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毕竟一个老师要辅导全班同学,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直接“操刀”代劳,要让他们帮助不会的同学。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团队不知不觉就有了凝聚力。
三、游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游戏,我们也允许他们打游戏,他们如此热爱的游戏,我们老师何不加以利用,玩游戏的同时,让他们动脑筋设计游戏。我们学校现在开设一款Scratch游戏设计软件,Scratch是 MIT(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很适合8岁以上儿童使用,完全支持中文界面,更方便使用,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关键的关键,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创造过程,是最让人快乐的。
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有益之处,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也要认识到电脑游戏存在的种种弊端。教师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务必选择益智游戏,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教育学生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决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玩游戏的“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真正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参考文献】
[1] 钟芳青 浅谈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06年6月 [2] 陈炎 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 2002(5)
第四篇:巧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当下的社会也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数 学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也就变得至关重要,现在 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去用知 识,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备课并不是简单的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 学情、合理的教学思路,预设课堂发生的情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写教案,注意班级差异等等。信息时代到来后,教师备课上可以采用 电子备课和纸质备课相结合,教学上创设多媒体演示,把原本繁琐复 杂的传统备课模式变得方便有效,把单调的课堂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二、教学过程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 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 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 的提升,教师也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中解脱出来。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并且在讲解的 过程中,也无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 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使 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教会学生怎样利用新时代媒体答疑解惑,不 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大胆 创新、创造,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引、提示学生去完成,真正做到授之 以渔。
四、评价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往往没有自信,害怕说 错,不敢回答问题,这时候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会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评价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 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 价的不同方式方法,不断充实自己,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 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 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不 断探索、创新,建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数 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第五篇:巧用信息技术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保康县实验小学
杨先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从未停止过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收获。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效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能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就更应根据教学内容,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便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
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根据自己小组所选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我都始料未及。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实物模拟试验,因此,运用 Flash 制作的课件,衬上比萨斜塔,让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真实地再现了几百年前的情形,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如:学习《火烧云》。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时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时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录
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如在《夜莺的歌声》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苏联卫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讲解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在展示了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日美景后,我告诉学生,春天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文采流动的诗,很多朝代的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我展示了网络中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学生不仅领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江晚景》,也欣赏了“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的《绝句》。在延伸阅读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自身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生获得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学得更加丰富、灵活。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先通过小孩子在感情上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领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由此可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如:教学带有“竹字头”一组的词串:“筷子、竹篮、箩筐”时,我先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几幅相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很快回答:“他们都是用竹子做成的。”随后,我再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在这一张张图片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有竹子所制成的东西,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明白了“竹字头”的意思,他们也从这回开始,对平时一直容易混淆的“蓝天”的“蓝”与“竹篮”的“篮 ”这两个字
也真正地区分清楚了,不会再写错了。当然明白的又何止这两字呢?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重视和深思的课题。例如在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了解了很多。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
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关于赞美妈妈的作文,一部分同学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 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
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使学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由依赖老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语文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