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

第一篇: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

情境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体现 邹莉

重庆市綦江区三会学校

摘要:正随着小班化改革的逐步深入, 小班教学在农村学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小班化教学的教师,这几年来我在从事小班化历史教学过程中品尝到了小班教学所带来的快乐,当然随之而来的 也有对小班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中国传统教育中历史教学模式一直都让学生厌恶,现如今在小班教学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发挥了优势。

主题词:小班化 情境复现 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 教学策略 设计原则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 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其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整合优化 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源要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有关情景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历史的情境教学法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放进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以一个普通历史人物的身份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一定的历史情境使书本上抽象、枯燥、远离学生生活的历史事物及历史事件语言表述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把出现的一切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所有的知识立体地,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和归纳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过程教育和体验教育,并通过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能受到浸润。

一、情境复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运用多种展示的方式和手段 我在在讲评匈奴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匈奴图片,同时联系了已经所学过的斯巴达,无疑加强了学生了本节相应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读昭君出塞图片的过程中,利用图片指导学生先粗看后细看,这些方法对于历史内容并不熟悉的初二学生来说无疑是甘霖所以同学们的兴趣很浓。

(二)注意学生情感和情绪的调动,促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小班化历史课教学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这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得到新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例如,讲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课时,如果只是简单讲述,学生缺乏情境体验,学生很容易走神“开小差”,效果就不会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其一,一个同学扮演“香港”,手里拿着英国的旗帜,唱着“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那种期盼回归的情景立刻打动了每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说“一个伟人说我们可以实施'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同学旁白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来了!” 第一个拿英国国旗的同学手里的旗子换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说:“我回来了,祖**亲!”另外一个学生说:“我也要回来,母亲!”他手里拿着葡萄牙的国旗,一个同学说回来吧--'澳门',一个同学旁白到:“1999年12月20日是中华民族又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时候手里拿的国旗换成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了;最后四位同学共同说道:“祖**亲期盼每一个孩子都能回到母亲的身边--香港、澳门、台湾。”手里拿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同学说“我回来了!” 另一个手里拿着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学生也说:“我回来了!祖**亲!”最后共同呼吁:“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个时候老师总结道: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已经形成。台湾三大党派领导人来到祖国大陆与国家领导人会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统一就在明天!这样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引导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归纳出要点看谁说的多。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香港、澳门的回归,还了解了台湾问题的现状。这种让学生唱主角,把学生变成课本知识的直接参与者,演绎课文内容,既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及表演、演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加深了对历史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小班化课堂的优势之一。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进行交流;同时注重迁移和转化工作,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判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并明确分工与合作。当然老师要注意控制和调节情境复现的过程和节奏。

二、情境教学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即使是虚构情境也要符合大的历史背景。忠实于史实。以新课标为依据,不可脱离史实,坚持实事求是,让学生从史实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不能超脱历史更不能凭空设想背离历史。

(二)适度性

设立的情境要考虑学生的个人阅历、经验、知识结构、理解力、感兴趣度,要充分体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情境要形象感人,自然合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不仅为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因此,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形象鲜明,真实可信,这样才能达到打动人的心弦,感人动情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如我在上我国的民主法制这课时就应用《开国大典》这副油画作为情景教学的内容。它是一副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题材作品。但学生却不了解这幅著名的油画曾因时代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于是,《开国大典》油画的曲折命运,成为本课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衔接历史线索、展示历史变革的切入点。1954年,因为“高饶事件”,这幅油画删掉了高岗的画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于是画中的刘少奇被抹掉,原本站在他身后的董必武被移前;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这副油画才被复制还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利用这幅油画来创设情景教学。首先,由油画(图1)导入本节课内容,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我国的法制建设”。接着用视频资料介绍油画被修改的相关情况,并由此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这幅油画被修改(图

2、图3)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从而使学生对“‘文化大革命’造成民主法制破坏的严重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最终从实物情景教学中加深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过渡自然,也使 知识点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构建本节课的历史线索,有利于我们利用历史情景开展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比较 学习,提高情感体验。

(三)针对性

从《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和重点、难点出发,围绕教学主题构建情景。

(四)挑战性

情景设计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思考兴趣。要善于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尽管我们的课堂现在面临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小班化教学还在探索,还在阵痛,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发现这些创新的火花,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时时处处加以培养,并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创新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便会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在课堂、课外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 转引自王松泉 董百志主编:《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③魏峰《中学教学参考》, 2013(6):73-7

第二篇:小班情境教学

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即是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声音、画面、实物场景、氛围等全方面来感受。小班幼儿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更喜欢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在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发现、亲身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在合理的情境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动力源泉。在集体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随时随地注意激发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每位幼儿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

进集体教学中。

我园确立了“绿色、健康、和谐、美好”的办园理念,尝试开展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索。在我园绿色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小班组确立了“促小班幼儿学习兴趣的绿色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的课题。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下就以小班综合活动《兔宝宝过生日》为例,谈谈我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进行的以下几点尝试:

一、教学环境创设体现情境性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很强,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环境的创设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是很重要的。

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出了今天的神秘主角“毛绒玩具兔宝宝”,这时孩子们很兴奋,他们还很有礼貌地和小白兔打招呼。有的孩子还发现了四棵长满水果的的大树说:“老师,你看大树上面有很多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还有梨呢!”当我和孩子们说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的时候,他们更是欣喜地念叨:小白兔要过生日啦!通过以上的环境创设,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过生日”和“果园丰收”的情境。然后我又利用纸箱制作了四幢房子,并在屋顶上面贴上四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水果送到相应的房间里,以此来创设“送水果宝宝回房间的情境”。另外我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篮子,提示幼儿在送好水果宝宝之后,也将袋子宝宝送回家。最后我也给幼儿提供了与水果实物相对应的水果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水果宝宝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据此我创设了一个“帮水果宝宝找座位的”情境。到了活动的最后,也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坐在小椅子上,围成一圈。这时,我出示了一个生日蛋糕,孩子们就很欣喜地说:“小白兔还要请我们吃蛋糕呀,真开心!”于是我问道:“宝贝们,我们过生日的时候,除了吃蛋糕,还会做什么开心的事情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还要唱生日歌、插蜡烛、吹蜡烛......”于是,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围着蛋糕,听着音乐和兔宝宝一起过完了愉快的生日。

二、教学材料选择体现情境性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来源于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既能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又能在活动中引发幼儿积极体验、帮助幼儿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再者材料的选择体现情境性,也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应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起初,为了体现“摸一摸、猜客人”的情境,我在牛奶盒上面挖了一个小洞,让幼儿伸出小手进去摸一摸,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的缺点:

1、牛奶盒材质太软,经过幼儿多次操作后,很容易变形。

2、幼儿透过小洞,很容易就看见了里面的小客人,丧失了摸一摸、猜客人的神秘感。

3、单纯的摸取动作,对幼儿没有挑战性。经过我几番思考之后,我把摸盒改成了摸袋,让幼儿人手一份,以满足小班幼儿人人操作的需求。另外,考虑到材料隐含的价值性,我也给这15只袋子设计了不同的开启方式:如:拉拉链、解绳子、解开纽扣、打开搭扣等方式。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既能促进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又能发展幼儿的触摸觉。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摸袋既增加了客人的神秘感,同时又在操作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体现了“摸一摸、猜客人”的情境。

三、教学语言提示体现情境性

教学语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语言特点。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词汇量缺乏,在表达上受限制;概念不清,影响归类;对词语、语句记忆的范围小,影响对语义的接受效果。但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阶段中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语言,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学习效果。

活动一开始,我说:“宝贝们,看看谁来啦?(小兔)今天是兔宝宝的生日,它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给他过生日,好不好?”顿时就引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当中,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大概的活动内容。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又说:“客人来了要请进屋,你看兔宝宝准备了四幢房子要请水果宝宝住进去,我们赶快送水果宝宝回自己的房子吧,可不能送错哦。别忘了袋子宝宝也要送回家,你看袋子宝宝的家就在那边!”通过以上的语言提示,自然而然地给孩子创设了“送水果宝宝回房间”的情境。在“帮水果宝宝找座位”环节中,我给孩子们说道:“兔宝宝给每个水果宝宝在桌上安排好了座位,等会儿我们帮水果宝宝找到自己的座位,记住哦:找的座位不大也不小,这样客人坐得才舒服呢。”孩子们在听了我的语言提示之后都很积极地帮客人找座位。从《兔宝宝过生日》这一教学案例中,让我领悟到: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语言方面创设更富情境性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从而使学习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

我在音乐教学中,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及参与音乐活动实践能力,经常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游戏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创造法、表演法、唱奏结合法、兴趣诱导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在四年级音乐教学《打花巴掌》一课,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竟:播放歌曲《郊游》师生律动。

二、导入:放“音乐百花园”课件,让学生猜一猜都有那些花,从而揭示课题。

三、介绍: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

四、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打花巴掌》。放课件,视听结合,完整感受歌曲艺术形象。

2、按节奏边拍手边读歌词。

3、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歌曲。注意在唱歌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

4.歌曲基本学会后,可做拍手游戏,在拍手过程中记熟歌词拍击时可在教室内原座位不动,两人对拍,还可以与前后桌的同学对拍。

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编创各种拍击动作,但一定要与歌曲节奏或节拍相吻合。

5、编创歌词

开始可在课本规定处编创歌词,熟悉后还可以编唱各种花的名字,补充到歌曲中来。

6、随堂检测:分组唱、独唱、对唱等。

五、小结:教师点评,表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

总之,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四篇: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明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发散式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拓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

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改变,具有较强和理论和实践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的导致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同时,数学又是贴近生活的,可以用之于生活。为迎合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结合进教学理念对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做出了以下研究与建议。

一、精创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结合其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套”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学生自由探究天地。一切探究都源于质疑,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意的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从而为寻求正确答案而进行主动探究。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各自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上的锻炼和培养。

二、在探究中精设问题,揭示知识的本质

老师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课堂上老师什么都讲完,学生就是支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这样完全不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生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问题的提出上应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太容易起不到锻炼和引发其思考的作用,而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其思考。

三、在巩固练习中精设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巩固练习题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变换问题的形式,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对典型例题,教师可将已知条件与问题进行多层次转变,教导学生对变换前后题型的认知,并认真完成不同条件下问题的解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自身知识并开发了逆向思维。

巩固练习中无需布置大量的题目,只需要典型一题,认真落实,积极指导学生开发脑筋、积极探讨题目的正确解法,从不同的变换条件及问题的探讨出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身解题思维模式。其次,在设计练习问题是可运用一题多问的方式,教师精心选择练习题并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一道题目的问题覆盖学生现已掌握知识的全部,从而加以引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以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最后,教师在备课中注重挑选出同一类型的题目并加以整理,在学生巩固练习中可以适量涉及此题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在问题解法中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法,从而提高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

四、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对于数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趣味性、思考性、启示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课堂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步步设疑,步步追问,学生在课堂中全面掌握了课堂重难点,这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而是新问题提出的重要阶段[1]。这时,老师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深入,循序渐进地设计系列发散题目,引导学生思维层层递进,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起到固本拓新之用[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考察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教学的课堂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还需要教师继续用与进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数学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2] 霍宁娣.《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J].教学论文.2010,(01)

第五篇: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晚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和价值。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运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儿有目的的涂鸦动机;借助情境语言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要求;利用情境可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多元情境的创设,为幼儿绘画提供了更自由广阔的表现空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的新颖性、情境内容的实用性和情境创设方法的启发性,明确情境存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具体的绘画活动目标,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个更自由、更快乐的涂画天地。

关键词:绘画教学;情境法;小班幼儿;涂鸦

前苏联教育家德寥莫夫曾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1]绘画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也是儿童成长生活的一种需要。儿童的绘画行为是由手部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学者屠美如在其1991年出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将儿童的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1.5-4岁)、象征期(4-5岁)和概念画期(5-8岁)。每个儿童都遵循这个绘画成长的必然规律,即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概念画期,并按照这一规律持续性地成长。与此对应,小班幼儿年龄在3-4周岁,他们的绘画正处于涂鸦期。

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和绘画教学的价值

(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涂鸦指的是幼儿从一岁半左右由于能够独立行走,用手进行探索变得更为自由。这时候他们喜欢到处随意地涂抹,在纸上、墙上、地面上画点画线,这是幼儿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练习,涂鸦是幼儿绘画的最初阶段。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的尾声,他们的绘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幼儿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但随着幼儿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将会渐渐缩小。

3.偏爱鲜艳明亮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色彩,但对颜色深浅尚不敏感。

4.空间知觉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思维由缺乏目的性向稳定性逐步过渡。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只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运笔由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价值

涂鸦是小班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幼儿从涂鸦中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他们不受拘束地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简单的点、线和图形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涂鸦也是小班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方式。幼儿的观察、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在涂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小班是幼儿的涂鸦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若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地组织绘画教学会对幼儿心智的成长和未来美术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涂鸦过程中需要有视觉的配合及触觉的控制,尽管小班幼儿在涂鸦初期的手眼协调性不强,只能是点、线的混沌状态,但经过反复的锻炼幼儿的动作逐渐趋于灵活。通过教学活动幼儿能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开始感受到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对于要画的事物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能够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的粗略特征。小班后期的涂鸦作品开始有形出现,幼儿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东西,有时甚至会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这说明幼儿的形象知觉、大小知觉和空间知觉已有所发展,幼儿的各种认知能力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

2.推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小班幼儿在命名涂鸦阶段逐渐能够将点、线以及各种简单的图形加以组合,并开始有对他们命名的涂鸦作品进行涂色的冲动。他们大多喜欢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作品涂色,这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对涂鸦有了审美体验。此时教师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选择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感知绘画对象的审美特征,为幼儿创设松愉快的绘画氛围等,让幼儿就在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操作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在快乐的涂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它是我们解决和表现生活困难的主要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2]小班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通过绘画活动大胆、夸张地表现出来。但这种艺术创造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不经意地被扼杀掉。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引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通过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小班幼儿从最初的乱涂乱画到画出一些符号和形状,再到把各种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如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其创造力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同时也在绘画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4.为幼儿未来美术技能做准备。涂鸦是每个人走进美术艺术世界的必修课。小班幼儿涂鸦对练习肩、手、腕等部位的关节和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非常有效,能帮助幼儿较顺利的完成执笔的训练。涂鸦过程中出现的点、线即各种简单图形是最简便、最直接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这种最基础的美术技能练习为后期的如何运笔、构图等美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参与,让小班幼儿快乐涂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3]小班幼儿涂鸦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将情境法运用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所谓情境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巧设情境,催生有目的的涂鸦动机

小班幼儿兴奋强于抑制,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作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往往由所画的图形联想到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绘画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凸显趣味的情境,为幼儿提供充满丰富感受的体验活动,在情境的驱动下架起幼儿体验与表现之间的桥梁,帮助幼儿完成从无目的的涂鸦到有目的的绘画过渡。例如,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感知分辨上下方位,有控制地练习直横线涂鸦。活动前教师认真分析了此目标与本班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直、横线涂鸦是小班幼儿涂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涂鸦符号,但是大多数幼儿的线条涂鸦都是一种无控制的、随心所欲地在纸上任意描画。如何既保持幼儿对线条涂鸦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从无控制的涂鸦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呢?最后教师设计了《大扫除》这一教学情境,将两支深浅不同的水彩笔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拟吸尘器除去地毯上的灰尘。双色水彩笔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班幼儿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握着这样的“吸尘器”,从“地毯”(画纸)的一端“吸”到另一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情境的驱动下孩子们实现着从无控制涂鸦向有目的的控制涂鸦过渡。

(二)借助情境语言,向幼儿提出作画要求

一个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如美术活动《送礼物》,活动目标是训练幼儿有控制的表现封闭的圆

由此,教师设置情境“包装礼物”——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幼儿涂鸦圆圈的需要。在幼儿作画过程教师中运用情境语言:“礼物包起来了吗?”、“别让礼物从小洞洞里掉出来哦!”、“给礼物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等提醒幼儿有意识地从现有的不封闭的圆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圆,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领会到作画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利用情境,让幼儿分享绘画成果

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外化儿童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孩子除了体会画笔的痕迹给他本身带来的新鲜兴奋以外,还会发现,原来他可以这样把心门打开。因此,有人曾说:“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即使是一根非常简单的线条,也表达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4]然而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图形组合象征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人常常难以读懂他们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所以在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结束环节老师应采取“退位”的方式,将作品评价交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利用情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分享绘画成果。如小班下学期绘画活动《快乐的郊游》,伴随《郊游》欢快的音乐,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客车教具,请幼儿在旅游车上自由添画上自己的好朋友,带上他(她)一起去郊游。活动结束环节,老师请幼儿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添画的朋友是谁,并说说自己画中表现出了朋友的哪些特征。通过在情境中分享,让孩子们体验到和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四)创设多元情境,激励幼儿自由绘画

1.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敢”画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一般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出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作画。如小班绘画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老师在示范添画小鸡的外形特征尖尖嘴、圆眼睛、小翅膀和小脚时配以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嘴儿钻出来,圆圆眼睛睁开来,拍拍翅膀钻出壳,小小鸡儿站起来。”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后边念儿歌边添画,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鸡娃很快就添画好了。

2.创设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激励幼儿“乐”画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创设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情境,会让幼儿倍感亲切,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好吃的火锅”就是一次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小班绘画活动。本次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了圆圆的肉丸、鱼丸、贡丸,方方的豆腐干、冬瓜,还有椭圆形的鹌鹑蛋、香肠,长长的宽粉等。这些真实物的提供仿佛带孩子走进了真正的火锅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铺垫,下面的活动自然是进行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励幼儿“会”画

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幼儿的优良老师。”[5]《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各领域教育的重要途径。”[6]我们将游戏与小班幼绘画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借助游戏情境推进、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小班绘画活动《洗澡》共有四个环节,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教师就以游戏“躲猫猫”的方式展开,让幼儿在与游戏场景的互动中,对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复习巩固。接着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通过表演小动物们洗澡的过程(淋湿身体—抹肥皂搓泡泡—清水淋浴冲洗干净)回忆自己洗澡的经验。第三个环节则是幼儿借助老师提供的绘画材料大胆表现小动物洗澡的情景。结束环节我们借播放乐曲《我爱洗澡》,请幼儿伴随音乐模拟洗澡,感受洗澡的快乐。整个活动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自然习得绘画技能。

三、教师实施情境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情境教学的方法最适合他们,但如何利用好这种方法,让整个活动自然流畅,让孩子既能积极地投身到绘画活动中去,又不觉得枯燥和乏味,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设计和思考。(一)创设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

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新颖、多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新奇感。各种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利用它们会让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生动的情节性、优美的艺术性等特点。例如,一段录像能将幼儿带入奇妙的植物世界,一幅大型的森林背景能成为幼儿制作的动物们栖息的场所,偶尔开展的比赛和评奖活动能使幼儿群情激奋,一个小小的游戏能唤起幼儿无限的想象。不过,能引发幼儿新奇感的情境未必一定要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关键在于教师对绘画活动内容和小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把握。(二)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情境法的目的是让一个普通的美术活动变得有趣、有意义,也就是说,所创设的情境应与活动目标相一致。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封闭的图形内涂色,本来并无附加的意义,但如果教师说这是三八节送给妈妈的礼物,那么这一活动就变得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幼儿也会积极地、投入地去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计要和美术活动的内容相吻合,设计要合情合理,避免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三)创设的方法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来增加幼儿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受,激发起他们的想象,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不能为了表面的热闹而设置情境,应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发掘某一情境中蕴含的价值,使之能更好地为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创造等多层次的活动目标服务。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7]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在绘画教学中以情境的运用为突破口,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融合,使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保证绘画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具备探究精神,在幼儿绘画的关键期努力为其创设宽松、童趣的绘画学习环境,适时引导,巧妙地组织幼儿的绘画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慰宜.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林琳 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孔起英.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罗思娥.激发幼儿情趣,体验绘画愉悦—浅谈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策略[J].现代幼教,2011(12):38-39.[5] 吴鑫.从涂鸦看幼儿心智的成长[J].理论建设,2006(1):24.

下载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境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体现(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杨玠玠 语文教学中寓于语言文字训练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是极其丰富的,有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支......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中学校 南文铉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常规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价值的数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价值的数学” 昆十二中云子中学:慕静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新教材的推广实施,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到新课程标准下的“人人学有价值的......

    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县功镇第三小学 舞蹈组李军霞 少儿舞蹈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真、善、美、心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途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 素质教育是以发扬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激发......

    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之策略 紫金县临江镇澄岭小学 江友群 摘要 数学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新课标改革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形式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