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课《大管家——Windows》教学设计
第四课《大管家——Windows》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Windows的界面,学会启动、退出Windows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知道正确开关机,可以保证数据安全 教学重难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组成,谁能说说计算机是有哪两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包括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款系统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二、直观演示,尝试操作
(一)开机(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尝试操作)
1、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关
2、打开主机的电源开关
(二)认识窗口
1、教师讲解演示打开窗口的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教师结合窗口组成示意图,讲解窗口的组成。
(三)认识开始菜单
1、教师讲解演示打开开始菜单的方法。
2、学生尝试操作成。
三、梳理知识,总结结束
第二篇:第四课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三、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2.理解诗句。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爱国的诗句及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3、搜集有关杜甫及陆游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诗。
(二)课内探究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激情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二、检查预习
1.正确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重点探究
1.查资料或联系语境弄懂下列词语: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3.这首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四.反馈交流 1.交流诗句理解: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2.师生讨论
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3.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4.学生自由体会
5.学生自由表达
6.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7.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8.指名读
9.背诵(师引背齐背)
学习《示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2、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指读这首诗,评价
三、重点探究
1.出示学法,学生自主探究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反馈点拨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6.激发想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五。巩固检测(两首诗)
基础积累
(1)字音
tì wū luò jì
()泪()峡()阳()祀
(2)词义
1.闻: 2.蓟北: 3.剑外:
4.初闻: 5.妻子: 6.漫卷:
7.喜欲狂: 8.青春: 9.万事空:
10.王师: 11.中原: 12.乃翁:
13.家祭: 14.九州同: 15.但:
(3)、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字(),唐代伟大的(诗人,作品被称为(),代表作《 》《 》。
2.《示儿》的作者是(),字(),号(),南宋(诗人。诗中最能表达渴望收复中原的诗句是(3.(),青春作伴好还乡。
死去元知万事空,()。)))。(4)能力迁移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作者兴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4.《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六.拓展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
七、课后提升:
将《示儿》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 漫卷
放歌 纵酒 喜欲狂
即从 便下„„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同时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了:一,通过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二,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三,自主体悟从内容想开去.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我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学生找到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对这些诗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诗人的爱国情思,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本节课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
2、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3、学生朗诵古诗的情感不到位,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与设计思路
《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与设计思路
2011-03-15 09:18:16| 分类: 教学与反思 | 标签:教学设计 |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建立新文件夹;学会移动删除文件;掌握回收站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文件管理活动,学会管理自己的文件夹。通过学生对回收站的操作,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种文件进行管理分类,使学生养成条理性;通过删除文件文件的操作,让学生明白不能随意删除系统或别人的文件,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学会移动删除文件 教学难点:掌握回收站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在每台学生机的有E盘下放置名为“小问号”的文件夹,在“小问号”的文件夹中放置书上143页的各种文件。在学生机上的我的文档中放置“大熊猫”的图像文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你看到自己的房间乱了,会做什么?
生:整理房间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生回答)
师:在电脑中有一个房间也乱了(各种类型的文件放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去看看怎么整理它。
二、复习:如何新建文件夹 师:打开“小问号”文件夹,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物品放在抽屉里,那么在电脑中的抽屉是什么?(文件夹)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如何新建名为“文字”的文件夹。
生:操作一:请同学们在小问号文件夹中新建“文字”、“图片”、“网页”、“音乐”、“软件”五个子文件夹,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新授:移动文件
1.生:操作二:文件夹建好后,请同学们将相同类型的文件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学生操作,师巡视,及时点拨。2.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怎样移动文件。
3.师总结:选中你要移动的文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到目标文件夹上松开鼠标即可。
四、新授:删除文件(文件夹)
房间整理好后,不用的垃圾要扔掉,在电脑中不用的文件或文件夹也要及时删除。
师演示:
(1)打开“我的文档”窗口,右击“大熊猫”文件,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2)弹出“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单击“是”按钮,文件就被删除了。生操作三:请同学们把“我的文档”中的“大熊猫”文件删除。
探究园:打开“我的文档”窗口,把“e代学堂”文件和文件夹拖动到桌面的“回收站”图标上,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文件被删除了)
五、新授:回收站的操作
文件被删除了,计算机把它们都放在哪里了?(回收站)
删除文件后,计算机不是立即将它们删除,而是先放在了“回收站“中。打开“回收站“,我们可以对“回收站”窗口中的文件(文件夹)进行还原或彻底删除等操作。
1.还原文件:
右击回收站中的“大熊猫”文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还原”命令,这样“大熊猫”文件就被恢复到原来的文件夹中。
2.清空回收站
打开回收站窗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清空回收站”命令。在弹出“确定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回收站”中的所有文件就被删除了。
生操作四:请同学们打开“回收站”,恢复刚才我们删除的“大熊猫”文件。并对“回收站”进行清空。(生操作,师巡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件的移动、删除以及回收站的使用方法。每一位同学就像是一位管家一样,管理着自己计算机上的文件。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第29课 文件大管家。
大家要注意:回收站清空后,文件就不能恢复了,大家在进行文件或文件夹操作时不能随意删除文件或文件夹,还则有可能会危害计算机正常工作。对于别人的文件也不要删除,养成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设计思路:
1.“文件大管家”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9课内容,是要求学生对下载的图片、文字、网页,进行分类管理。其中要完成:创建新文件夹、移动文件、删除文件(文件夹)、回收站的操作,内容多而杂,而且每一个内容都有几种操作方法,所以要求学生要有熟练的鼠标操作和对不同文件类型的识别能力。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素养,并养成有条理的使用、管理计算机文件的习惯。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学中只在一开始采取了情景式导入,并没有使用太多的其它教学方法。让他们在一一展开的学习内容面前逐步的完对各种操作。并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并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对系统文件和他人的文件不能随便删除)。
3.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法,创设计算机中房间乱了怎么办的情境(创设情境),以每一个展开的任务和各种问题驱动学生去思考、去实践,从而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移动、删除和回收站的操作。
4.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本课使用“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有良好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轻松的学习。
第四篇:《整理电子书包——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
《整理电子书包——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9课
文件大管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新建文件夹、复制/移动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认识常用的文件类型,能按文件类型、大小等方式查看文件。
3.认识分类管理文件的意义,学会按文件类型等方式分类整理文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件管理习惯。
4.了解回收站的基本概念,掌握回收站的基本操作,学会删除文件(文件夹),养成不随意删除文件(文件夹)的道德规范。【教学重点】
学会删除文件(文件夹),能按文件类型等方式分类整理文件。【教学难点】
能按文件类型等方式分类整理文件。【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待整理的电子书包文件夹及相关文件(发至学生机),共享教师机“电子书包”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多媒体展示小邋遢动画和问好声)师:小邋遢经常在电脑王国遨游,可是他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将自己的文件一股脑放在电子书包里。(多媒体展示小邋遢的“电子书包”文件夹)你们觉得他的怎么样?
师:可不是吗,前几天他写的一篇“我的一家”的文章也放进了“电子书包”里,昨天他在“电子书包”里寻找“我的一家”这个文件,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你们也来找找看!(学生打开桌面上的“电子书包”文件夹,寻找“我的一家”文件。)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感觉方便吗?
师:小邋遢将各种各样的文件统统放在“电子书包”里,看得我们眼都花了。如果文件再多一些,找起来可就更麻烦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帮小邋遢整理电子书包。(板书课题《整理电子书包——文件大管家》)
二、以旧引新,掌握操作 1.文件来排队——查看文件类型(1)文件排排队
师:(教师边屏幕广播凌乱的“电子书包”,边提问)小邋遢电子书包里的文件这么乱,有你认识的类型的文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在电脑里,每个文件前面都有一个图形标志,就像商标一样,我们叫它“图标”。一般来说,图标相同的文件类型也相同。可是,现在相同类型的文件他们不站在一起,怎样才能让它们听话按类型“排好队”?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应变,可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教师示范)师:要快速地将相同类型的文件排好队,我们可以单击“查看”菜单,指向“排列图标”后单击“类型”,文件夹中的文件就乖乖地排好了。我们也可以在文件夹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指向“排列图标”,再单击“类型”。(教师利用屏幕广播功能边讲解边操作,结束后出示操作步骤)师:除了按“类型”排列图标,还可以按什么方式让文件排队?(学生自主探究后,师生共同小结)信心的同学已经注意到了,你们再去查看一下,同桌相互说一说。
(2)进一步认识文件类型
师:小邋遢搜集的文件类型真不少!现在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大家看,有哪些类型?(教师指名回答)
2.文件新家——新建文件夹
师:我们要替小邋遢给不同类型的文件安上新家,将它们分类管理,该怎么办呢?
师:需要建立哪些文件夹?(师生讨论:按照文件类型新建文件夹。)师:如何新建名为“文字”的文件夹?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学生边演示边介绍,结束后师生小结新建文件夹的方法。)师:让我们一起为小邋遢的文件建几个新家吧。教师出示:
任务一:文件新家——新建文件夹
在“电子书包”文件夹中新建“文字”、“图片”、“网页”、“音乐”四个文件夹。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公正的“裁判”,当大家完成这一任务后就可以打开桌面上的“文件整理,自主检测”软件,单击“检测文件夹”,检测一下完成得怎样,大家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检测后,如有问题旁边的同学相互帮助。3.文件搬家——移动文件
师:小邋遢的电子书包被我们分成了四个“小家”,怎样才能将这些文件搬进它们各自的新家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演示:将文档类型的文件移动到“文字”文件夹,学生边演示,教师边指导。)师生小结移动文件的方法:选中要移动的文件,单击鼠标左键不放,将文件拖动到目标文件夹上松开鼠标即可。
这样一个一个的拖,觉得麻烦吗?有没有一个更快的方法呢?如果要同时移动多个文件,我们也可以先将它们全部选中再移动。(教师示范选中多个文件的方法)
教师出示:
任务二:文件搬家——移动文件
将“电子书包”文件夹中的文件按类型分别移动到“文字”、“图片”、“网页”、“音乐”四个文件夹中。
移动文件后,打开桌面上“文件整理,自主检测”软件,单击“检测文件”,查看是否做对。
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同学们,加油哟!学生操作,屏幕监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结束后同座相互检查。4.走进“回收站”——删除垃圾文件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新建文件夹,并按照文件类型将文件分别移动到了相应的文件夹中,小邋遢的电子书包变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小邋遢还真邋遢,在他的电子书包里放了一些没用的文件,白白浪费了电脑空间。比如,在“文字”文件夹中,“2007年班级新闻”这个文件不想要了怎么办?
师:怎样才能删除没用的文件?(教师演示或学生演示删除文件的方法)师:删除文件是一项危险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删除有用的文件或者他人的文件。同学们需要特别慎重。不过,电脑为我们留了一手,除了刚才的对话框要求我们确认是否删除文件外,被我们删除的文件(文件夹)只是暂时放在“回收站”中,当我们误删文件(文件夹)时,我们可以让它们“复活”。(教师演示恢复文件(文件夹))如果这些文件我们确实不想要了,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彻底删除。(教师演示彻底删除一个文件和清空“回收站”的操作)师:电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删除或恢复文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一位小小清洁工。
教师出示:
任务三:小小清洁工——删除文件
1.删除“电子书包/文字”文件夹中的“老日记”文件,并在“回收站”中将其恢复到原来位置。
2.将“电子书包/图片”文件夹中的“老照片”文件彻底删除。学生操作,屏幕监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结束后同座相互检查。教师提醒:如果我们确认文件不需要,可以在“回收站”中将它们彻底清除,但是,清空“回收站”后,文件就很难恢复了,同学们不要随意删除文件(文件夹),否则有可能会让电脑不能正常工作。另外,未得到他人许可,不得删除别人的文件。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师:小邋遢在大家的帮助下,“电子书包”更加整洁有序了。不过,老师还有些问题想考考大家。这些问题都藏在桌面上的“探究乐园”文件夹中。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桌面上的“探究乐园”文件夹,先查看要完成的探究任务,再自主探究。
1.文件来排队
将“电子书包/图片”文件夹中的文件按“大小”进行排列。2.图片进相册
打开“电子书包/图片”文件夹,根据图片内容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并将文件分别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学生操作,屏幕监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结束后同座相互检查。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小邋遢非常开心,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邋遢的电子书包井然有序,找起文件来非常方便。你们是怎么帮助小邋遢的?
2.课堂拓展延伸
师:每个同学的电脑上都有一个小邋遢的“电子书包”,老师感到占用了不少电脑空间。其实,电脑考虑问题很周到,它可以帮我们将相同的文件(文件夹)保存在一个地方进行共享,让大家都能使用。(教师演示教师机上的“小邋遢电子书包”共享文件夹)下一节课,你们的电脑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3
《文件大管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件大管家》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9课的内容,本课教学建立在学生掌握新建文件夹,学会复制、粘贴、移动文件(文件夹)操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文件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分类管理自己的文件,认识(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关系,在管理文件过程中,学会删除文件(夹)的方法和回收站的操作,并能创造性地管理自己的文件。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之前所学文件操作的一个总结与提升,体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螺旋上升的理念。本着“以人文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以“帮助懒羊羊解决问题”为情境主线,引导学生成为 “文件大管家”。■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说,他们还处于喜欢卡通人物,喜欢与他们实际生活相近的事物;从已有知识来说,他们已经学习过文件夹的操作,好奇心、好胜心都有所下降。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决定在教学情境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的教学情境主角是同学们熟悉、喜欢并与他们生活相近的卡通人物图图,将教学内容与情境融合,贯穿整节课,寓学于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一一展开的学习内容面前逐步地完对各种操作。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对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随便删除系统文件和他人的文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文件,构建合理文件夹整理文件。(2)学会删除无用的文件。
(3)掌握回收站的操作(还原、清空)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意识到管理文件的重要性,通过组织文件管理活动,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文件。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掌握移动、删除文件的多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回收站的相关操作,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形成应慎重对
第1页(共5页)
待“删除”操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2)在帮助图图解决遇到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做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好孩子。
4.行为与创新
(1)认识文件管理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件管理习惯。(2)能对个人文件夹进行个性化的有效分类管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2)删除文件。(3)回收站的操作 2.教学难点
(1)能按文件类型、内容等方式分类整理文件。(2)回收站的操作。■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赏识教育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视频素材、学件、自评软件 ■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懒羊羊”相册。以相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情趣导入:创设“童话式”情境,激发“管家意识”
1. 同学们,懒羊羊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想去玩吗? 2. 在玩之前,你们得帮懒羊羊解决几个问题,愿意吗?
3.在村长慢羊羊的合理规划下,每只小羊在电脑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看,这就是懒羊羊的文件夹。看了它的文件夹,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答:文件杂乱)
是呀,懒羊羊平时太懒了,只要对他有用的文件,他都一股脑地直接放在他的文件夹里,以至现在它想找一些文件都很难,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4.总结:看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合理而有效地整理文件。在文件夹里再建一些文件夹,我们称为子文件夹,将不同类型的文件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文件夹里,这样的文件就井井有条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文件大管家”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童话式”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再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整理文件的必要性。)
第2页(共5页)
二、导学达标:运行“支架式”教学,打造“管家能力”
1. 分类整理文件
(1)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分类方法
师:观察懒羊羊的文件,你准备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和同桌讨论讨论。(生答:文件的类型、文件生成的时间、文件的大小„„)
师:听了刚才几人的回答,再观察懒羊羊的文件夹,你更倾向于用哪种标准呢?(不大可能时刻记起“文件生成的时间”、“文件的大小”„„)
师:由于懒羊羊的文件太多了,一般先整理文件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文件的类型来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巧问设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文件,培养构建合理文件夹的意识,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的过程。)
(2)复习旧知,自主整理文件
A.明确文件类型: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说出指定文件的类型和内容。总结:一般来说,图标相同的文件类型也相同,懒羊羊的文件大概可分为五种类型:文字、图片、音乐、网页、软件。
B.建立文件夹:请学生上台示范新建“文字”文件夹。C.移动文件(文件夹)。请学生说说你喜欢的有关移动文件(文件夹)的方法,并请他示范。
D.学生自主整理文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新建文件夹,复制、粘贴、移动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技巧,并认识文件的类型,通过必要的复习,兼顾优差,使这些操作得以总结和提升,让学习更为有效)
E.整理完后,师提出要求:动作快的同学看看周围是否有需要你帮助的同学,完成的同学相互检查是否文件都放到对应的文件夹里了。(引导同学之间要相互协作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帮助。)
2.自主探究“删除文件(文件夹)”
师:在整理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通过解惑,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融会贯通。)
师:看到你们整理的文件夹,懒羊羊可高兴了,他发现找起文件方便多了,可他在“软件”文件夹中发现,有几个文件是重复的,比如说“复件 拔萝卜.exe”和“拔萝卜.exe”两个文件就是一样的,重复的文件放在那儿占了很大空间,你有什么办法吗?(生答:删除)
师:怎么删除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43页,自主探究删除“复件 拔萝卜.exe”,也可参考桌面上的“文件大管家培训手册”。
生示范,教师强调因为删除是一项非常谨慎的操作,所以计算机给了我们一次改变的机会。如果要删除单击“是”按钮,否则,单击“否”按钮。请同学们注意看对话框中的文字内容,问是否将文件删除至回收站,回收站在哪里?观察回收站发生什么变化?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删除这些多余的文件吧。懒羊羊已经把多余的文件的文件名打印在大屏幕上了,一共有九个,比一比谁删得快。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并实践操作,)
3.合作学习“回收站的操作”(1)学习“还原”操作。
第3页(共5页)
师:懒羊羊真是太糊涂了,同学们刚才删除了一个名为:abc.exe的文件了吗?这个文件就是懒羊羊给大家准备游戏,懒羊羊给游戏命名的时候太随意,以至刚才他想都没想,就认为这个文件没有用。这下怎么办呀?(通过设计误删的陷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营造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有力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更有效地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一下,合作之前提出要求:
a个人依靠教材或老师提供的“文件大管家培训手册”自主探究两分钟。b两分钟后,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
c会了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举手的同学
教师巡回指导,以学习者、协作者的身份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体现分层教学思想,我将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探究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非执行者,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最后请学生汇报,示范讲解,教师在需要注意的地方给予提醒。(2)清空回收站 师:回收站里的文件其实也是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现在咱们的回收站里就有八个占空间又没用的文件,怎么清空呢?
小组合作探究同上一个环节。生示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知识屋(在进行„„P147)”和“小知识”(回收站就像生活中的垃圾桶,不要的文件就放进去。但我们要及时清空,这样可以节约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不过同学们要记住了,回收站一旦清空,里面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慎重。)你读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必要的阅读和知识补充是不可少的。)
三、任务拓展:运行“游戏式”设计,彰显“管家个性”
1. 玩“整理衣橱”的游戏
在玩“整理衣橱”前,我们必须先做一件事,有人知道是什么吗?(生答改文件名)以后我们同学可千万要注意了文件名要简单明了哦。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吧!你准备怎么整理衣橱呢?(生:可以把同一类的衣服放到一个衣柜里。还可以把同一个人的衣服房子衣柜里,还可以按照季节的不同来分类„„)
那赶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你的衣橱吧!
(设计意图:通过玩游戏,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激发灵感,为下面个性管理打下基础。)
2. 个性整理文件夹
师:在懒羊羊的“图片”文件夹里,还有很多文件,这时候你可以怎么分类整理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合理的就行)。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些子文件夹中的文件再整理整理吧。在整理之前,可以先和组员讨论讨论你准备怎么分类呢?
展示学生整理过的文件夹,师生共同分析可行性。(通过唇枪舌战,思维得以碰撞,智慧得以交锋,让学生个性化的分类管理有效)
3.在线调查
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大管家在线调查”网页,在里面填一填。
第4页(共5页)
(通过在线调查,学生及时总结了今天的所学,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件管理习惯,又把今天的所学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让评价更为有效。)
四、归纳总结:推动“感悟式”反思,提升“管家素养”
1经过今天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很多同学都成为了“文件大管家”,你能说说你在管理文件上有什么心得,或是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方面?
2懒羊羊通过你们的帮忙,也大有收获,让我们看看他的心得吧!
(设计意图:懒羊羊的心得,不仅是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与注意事项,同时还将本课的主题升华。)
教学理念:
1.2.3.4.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注重发展。
采用任务驱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命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然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呵护学生,成全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讨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学习的喜悦和满足。
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培养学生负责任得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