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

时间:2019-05-12 22: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

第一篇: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

摘要 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揭示当前我国MOOC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MOOC本体研究、课程资源建设及实际应用研究、对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研究。针对研究热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国MOOC本土化研究,全力打造我国MOOC优质资源体系,不断创新我国MOOC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我国各级学校的MOOC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MOOC;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8-0011-05

2008年,MOOC悄然兴起。一经问世,MOOC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新的在线教育革命。美国《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之为MOOC元年。在这一年里,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成立,成为推动MOOC发展的重要引擎。后来,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100多所知名大学纷纷加入Coursera。Edx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与全球12所知名高校签约,为全世界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在国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相继加盟Coursera;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加盟Edx;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同时加盟Coursera和Edx。此外,以学堂在线、超星慕课、智慧树、果壳网、C20慕课联盟等为代表的中国式MOOC应运而生,宣告了中国MOOC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我国针对MOOC的学术研究在近几年也呈现井喷之势。2012-2015三年间,共发表1300多篇相关论文。但在MOOC繁荣发展的背后始终伴随一些争议,甚至出现“Anti-MOOC”的声音。如今,在狂热之后,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MOOC这一新鲜事物:MOOC既不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对其无动于衷。为了帮助更多的研究者了解当前我国MOOC发展状况和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知识图谱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其成熟的聚类算法和图形化界面,增强了聚类的科学性和可读性,聚类图清晰地呈现了当前我国MOOC研究的总体框架及热点问题,为相关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究技术和工具

知识图谱技术 所谓知识图谱,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知识图谱目前主要应用于科学文献中的知识发现,用以揭示领域知识结构和领域的研究重点。

知识图谱中最常用的是共词分析法,它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共词分析中最常用的是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是文献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或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是文献思维方法的提炼和概括。关键词共现体现了文献之间的关系和研究的交叉点,可以表达某一领域分支的组成,也能够提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工具:BICOMB和SPSS BICOMB(Bibliographic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全名是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由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BICOMB提供了文献计量分析和共现矩阵生成两大功能,可以对来源文献的作者、期刊、关键词、发表时间等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统计结果生成共现矩阵,比如作者合著、引文同被引、关键词共现等。BICOMB支持多种文献数据库,如PubMed、SCI以及CNKI、万方等。

SPSS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统计分析的软件,集数据录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SPSS主要优点有:一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二是功能强大,提供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功能;三是支持多种输入数据格式,如dbf、txt、xls等。本文使用SPSS对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聚类,通过对聚类图进行分析,来揭示当前我国M00C研究的热点。2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文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CNKI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2200多万篇论文,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CNKI数据库每日更新,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具体研究过程如表1所示。

文献信息统计

本文以CNKI的期刊和特色期刊为数据检索源,以M00C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333条结果,除去各种通知、评论、资讯、讲话等非学术性文献,共有1319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于2012-2015年间。最后通过“导出/参考文献”功能,以NoteFirst格式导出所有文献的指标信息。

指标信息整理 把上述指标信息导入BICOMB,提取出所有关键词,然后合并相同意义的关键词,删除无关的关键词。比如将M00C、M00CS、幕课、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都统一为M00C,在线教学和在线教育统一为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统一为混合式教学等。对一些与MOOC无关的关键词如问题、应用、开放、特点等做了删除处理。根据关键词与MOOC的相关程度,本文选取出现频次≥9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共计49个,累计百分比达40.9%,基本代表了M00C研究的热点,见表1。最后通过BICOMB导出≥9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研究结果与热点分析

把上述得到的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 19中,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绘制我国MOOC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1所示,图谱显示我国MOOC研究热点共有四类。

MOOC的本体研究 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MOOC的概念、特点、优势、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在线教育的比较,包含17个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在线教育、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课程、学习体验、斯坦福、信息技术、教学视频、学习过程、传统教育、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方法、Coursera、学习模式、远程教育、网络教育。MOOC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吸引众多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商业公司参与其中,必定有其自身的优势。学者围绕MOOC本体进行大量研究,对MOOC进行全方位分析与解读,解决了“MOOC是什么”这一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MOOC的本质特征,才能把MOOC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具体行动中。具体内容包括MOOC理念、课程开发、平台建设、学习支持等。这些基础研究为我国MOOC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并帮助网络课程开发人员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以新的理念和手段推进我国MOOC本土化发展进程。

MOOC课程资源建设及实际应用研究 本类共包含大学英语、MOOC时代、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在线学习、开放课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等10个高频关键词,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是MOOC课程资源建设;二是MOOC的实际应用。资源建设始终是所有在线教育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学习资源,MOOC将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已对MOOC课程资源的基本建设达成统一意见,比如:课程资源应该是成体系的,而不应是碎片化的;资源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应是枯燥的满堂灌授课;资源组织形式应该简洁明了,而不应导致学生经常性“迷航”;资源建设要以关联主义为指导,而不应再以传统的理念来实施;资源长度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不应再是传统的45分钟的录像;资源类型应该是流媒体的,而不应是需要下载才能播放;等等。MOOC的实际应用主要是依托于MOOC的课程教学以及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提升方面的实践研究。由于MOOC教学需要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因此此类实践还大都集中在高校,在中小学开展得较少。

MOOC对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本类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开放教育、MOOC平台、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一直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源地和实践场,对整个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MOOC,人人都能够聆听世界大师的授课,能够与全球的学习伙伴共同互动交流,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免费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大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象牙塔,不再是社会精英的聚集地,这种自由、开放、包容的开放性大学将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无疑对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高等教育的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加快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MOOC时代下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外,我国大学如何借助MOOC扩大自身影响力,在全球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内,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如何实现根本性再造,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MOOC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研究

本类包括SPOC、混合式教学、开放大学、大数据、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等11个高频关键词。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为每一位渴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积极意义。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MOOC促使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转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习者,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2)MOOC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空间。MOOC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大规模MOOC学习者的共性,亦能在微观层次上分析个别学习者的个别特征和个性化学习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传统课程无法实现的。

3)MOOC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评价方式。传统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主观性较强。MOOC的评价方式既包括形成性评价,也包括总结性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习者的互评。

此外,学者强调在MOOC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也要关注SPOC这种新型的MOOC形式,目前SPOC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MOOC未来发展的建议

从上面的热点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者紧随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MOOC展开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在上述有关MOOC的4个研究热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的研究不够全面,有的不够深入,还有的缺乏具体措施。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研究热点所涵盖的内容,以促进我国MOOC更好更快发展。对我国MOOC未来的发展,下面提出四条建议,供学界参考。

进一步加强我国MOOC本土化研究MOOC发源于美国,其授课语言、思维方式等与我国有着先天的差异,如果直接把美国的MOOC平台和课程拿到我国来使用,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我国要从MOOC对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发,大力加强MOOC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MOOC发展之路,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国外MOOC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平台开发、学习评价、互动交流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MOOC的创新应用。

二是建设与应用的关系。MOOC开发和建设要以应用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教学模式为动力,要贯彻落实“建有所用”的理念,切忌全国上下为赶潮流,一窝蜂而上。

三是政府、高校与市场的关系。当前我国MOOC的发展比较混乱,既有高校自主建设的,也有高校联合创建的,还有市场化运作的,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力量分散,很难将我国的MOOC做大做强。为了促进我国MOOC积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以市场为动力”的体制,即: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我国MOOC发展战略,并要从上而下分层实施;各个高校要按照政府制订的方案,集中优秀的教师资源,努力开发MOOC精品课程;此外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通过营造MOOC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MOOC建设。

全力打造我国MOOC优质资源体系

学习资源是开展MOOC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资源质量的高低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提高我国MOOC资源建设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打造以课程为中心的“名师集群”。我国要提高MOOC质量,必须全国一盘棋,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打造“名师集群”,推出一系列质量较高的“品牌课程”。

2)加强MOOC资源建设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MOOC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多种人员共同参与,不仅包括授课的名师,也包括各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打造我国MOOC优质资源体系,就要不断加强对参与资源建设的师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使我国的MOOC资源在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制定MOOC资源建设标准。标准的制定为实现学校间的相互合作、优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保障。比如现阶段,我国多所高校正牵头制定《大规模在线课程国家标准》以促进国内高校的MOOC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不断创新我国MOOC教学模式MOOC最大的特点是大规模和开放性,同一门课程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同步进行学习。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学习风格、兴趣点都不一样,导致MOOC教学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突破这些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不断创新MOOC教学模式。由于MOOC的学习者主要分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因此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认真考虑学习者的主要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在校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脱离学校教育,主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和MOOC教学两者之间的融合。其中研究和使用最多的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通过020(线上到线下)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纯MOOC授课的缺陷,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对社会人员来讲,他们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进行MOOC学习,缺乏学校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会比在校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笔者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和协同学习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使用学习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智能推荐适合其特点的课程和材料,并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学习者虚拟到一个网络教室中共同学习、答疑互助,这对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加快推进我国各级学校的MOOC理论研究与实践 当前我国在MOOC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成为制约我国MOOC长远发展的瓶颈。

一是我国对MOOC本体研究不够充分,仅仅停留在MOOC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其他在线教育的比较上,而对MOOC思想这一本质的问题鲜有关注。MOOC其实是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核心思想是用技术促进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体验。基于这种思想,可以在MOOC中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通过远程视频和虚拟仿真的结合,把教师和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仿佛是面对面授课;通过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使教学活动随时随地进行。

二是我国MOOC对教育的影响研究大多局限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范围之内,很少涉及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普遍性较差,师资力量存在严重的校际差别、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这些问题,或许MOOC会提供一条破解之道。在实践层面存在两大问题:1)有关MOOC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我国MOOC在运行体系、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习分析、技术研发、经费保障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机制;2)我国缺乏有影响力的MOOC示范工程,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比较少。因此,我国要尽快建立MOOC发展的政策、制度、人员、技术保障体系,并努力做好试点研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总之,当前我国MOOC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学校都加入这一行列,纷纷开发自己的MOOC课程,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思想仍然在作祟。面对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我国许多高校热衷于一哄而上,过分追求技术的鲜度和热度,严重影响我国MOOC未来的发展。面对MOOC引发的新一轮国际教育改革浪潮,我国政府、社会、学校、个人都应以务实的态度,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承担起各自的任务,切实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MOOC典型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MOOC典型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基于Coursera平台

[摘要]自2012年以来,MOOCs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其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其教学模式亦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在分析MOOC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对比MOOC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该研究从教学课程、媒体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五个方面入手,总结MOOC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发展。文章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了MOOC 的课程模式,并着重对MOOC的课程模式及其应用于混合学习的优势进行了剖析,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试探性的探索。

[关键词]MOOC,教学模式,Coursera,混合学习;

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MOOC),在中国被称为慕课。王永固等认为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在网上的课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课程形态、教学模式和知识创新三个维度上【1】。汪基德等认为MOOC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动态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提供全面及时的反馈的免费课程,不仅关注学习资源,同时也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2】。李华等认为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课程,因此具有网络课程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如课程的学习者众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各种社会性软件参加学习,MOOC是一种生成式课程,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随着课程的进展而不断增加【3】。综上所述,我认为MOOC本质上属于网络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面向大规模学习者的,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线课程。

教学模式

在开放教育词典中,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可以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它的主要的五个构成要素为: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程序及评价【4】。杨开成认为研究者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教学模式理解为单纯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法,另一类是将教学模式理解为一种联系实践的理论模型【5】。开放教育词典中的描述同杨开成的第二类对教学模式的理解是相契合的。根据不同的维度,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出发,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从学习理论基础角度可以分为:信息加工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框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

MOOC作为一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包括五段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和作业,我国现在的教学的教学实践大多数还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虽然传统教学中也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双向性,但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只需在保持能动性的基础上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即可。MOOC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基于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方面并不存在较大差异,只要认真学习,都能掌握学习内容,所以MOOC中设计了各种方法帮助学习者达到既定学习目标。基于程序教学理论,学习内容有难到易,循序渐进,只有学习和掌握前面的学习内容,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获取知识时经历的过程和使用的方法。MOOC依据课程组织形式特点,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基于Coursera平台具体分析

Coursera致力于普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它与全球一流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在线课程。其中既包括伯克利、斯坦福和芝加哥等世界名校,也包括国内顶尖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一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148个大学或机构,提供了1965门课程。Coursera给予学习者的承诺是“在网上学习全世界最好的课程”,它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在MOOC领域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MOOC 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 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 模式。cMOOCs其特点是强调联结,合作学习,课程是建立在一群有相似观点的、从教学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的个体之上的。cMOOCs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的课堂环境,探究新教学法的平台【6】。xMOOC 是MOOC 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更接近于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的传播和复制、强调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Coursera是xMOOC的典型代表。

开办MOOC课程的教师先是录制课程相关视频,随后发布课程公告及课程安排,并依此定期发布课程资源,安排章节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课程介绍、浏览课程评价对课程做大致了解,然后注册课程并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Coursera平台还开设有讨论组,课程也会适时组织线下见面会。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按时提交作业,参加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才会被授予课程颁发的结业证明,有的课程甚至还提供学分认证。

MOOC通过网络媒介,模拟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它可能点燃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比如Coursera 构建的平台,不仅有课前介绍,课程表,每周有固定的教师提醒邮件和不固定的问题答复邮件;还有按不同主题设置的论坛;更有老师对每周学习布置的测验,而且会有自动评判和学生互评,在最后考试通过之后,合格者还会得到一份有该教授签字的课程通过证书。也就是说,Coursera 比视频公开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更正式。

教师创建班级讨论组,它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虚拟空间,是维系师生互动的一个纽带,是有效利用MOOC 资源的关键。通过班级讨论组,一线教师把实际班级里的学生组织到一个虚拟的网络群体里。一方面,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方便一线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线上管理,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对实际教学进行调整。研究表明,不仅众多学习者认为,在线讨论能够为他们提供更自然的讨论环境,更吸引他们参与学习、能为他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提供更多更独特的交互;教师也认为,在线讨论可以为同伴互助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完好的讨论过程和内容的数据保存、非面对面的减少时空差距带来的不便、便于不同观点的分享、交流和协作学习等【7】。

Coursera中针对个人提供的信息包括我的课程、更新、成就和建议四个方面。个人课程包括三类,学习者最近学习的课程,学习者已经注册但并未学习的课程和学习者已经完成的课程,该内容记录了学习者完整的学习路径,有利于了解学习者的形象。学习者之前学习课程的修改信息,通过更新获取通知。学习者获得的证书情况,显示在成就中。建议则是通过学习者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推荐相应的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质量,Coursera对开设课程的教师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对教师在开设课程之前,首先首先要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机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审查,达到要求才能在平台上开设相关课程。Coursera为了帮助教师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平台给予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教师会通过平台定期发布视频,文本,课件等学习资源,开展课程测试,线上讨论,线下见面课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课程作业和测试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Coursera中的课程主要有两种类型,单独一门课和一个系列。系列课程是课程制作者为培训学习者掌握某一项技能,而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的课程,当学习者完成课程是会获得该组织提供的证书,因为有较大的投入,这一类的课程都是收费的。每门课程的介绍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总览、授课大纲、常见问题解答和制作方。总览中课程内容的介绍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帮助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总览中还包括对学习者每周学习时间的要求,一般每周学习时间在10个小时以内。课程的授课语言和提供的字幕,授课语言以英语为主,但一般会提供多种语言的字幕,方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学习。学习者学习过程是如何评价的,通过完成计分作业完成课程,但如果学习者需要获得证书,需要通过在线测试。有的课程还会增加用户评分和之前的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使得学习者可以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授课大纲中包括该课程每一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材料的形式,课程作业等,学习者通过授课大纲可以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常见问题解答中会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媒体资源

Coursera中的教学视频主要分为三类:课程介绍、教学内容、课程答疑。其中,课程介绍一般放在课程开始,介绍教师及团队、课程内容概况和评价规则等。教学内容是视频资源在课程中最主要的用途,不仅包括新知识讲解,还包括总结和补充学习资源;还有一些视频是教师对学习者的集中答疑,通过对论坛中问题的收集、归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预先录制答疑视频并上传。Coursera平台上的课程则是每周提供个时长在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课程,每个微视频讲述课堂内容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主题。每节课被分解成若干个相关主题视频,方便学习者按主题学习,也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大多数课程同时提供视频和文本两种类型的学习资料。文本资料是承载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观看课程视频的同时,文本资料能够起到辅助学习者紧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动态把握教师的教学内容。

学习活动

学习者在MOOC环境中主动学习视频课程,并向教师和学习伙伴提出问题。教师则对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提出反馈,这些措施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中缺乏互动的不足。此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多条路径。论坛是MOOC平台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Coursera还通过Meetup 组织线下活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不仅能够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新的学习内容。因此,MOOC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围绕既定学习目标,采用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评价

Coursera在视频课程播放过程中或在播放结束后呈现若干与视频讲解的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习者进行作答,在答题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查阅正确答案判断回答是否正确,以此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学习者完成视频课程的学习后,需完成独立于视频课程之外的练习题,以此检查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在约定的时间针对一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发布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统计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的次数、发布或回答问题的质量等,对学习者的论坛参与度进行评估。根据学习者浏览视频课程的状况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

学习支持

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MOOC平台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Coursera根据学习过程的思维,运用线性纵向导航,比较清晰的符合逻揖思维。一级横向导航持续显示,并通过颜色变换手法显示学习者正处于此导航模块位置中,二级导航随不同页面需要而变化,给予学习者指导,确保不迷航。课程内容与活动尽量在同一个页面进行显示,增强学习的即时性,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为了使学习者学习课程之前对课程和所需准备知识有充分了解,Coursera中单独用一个模块对课程使用流程及各功能模块如何使用进行了细致介绍并配有视频讲解,使学习者进入平台后学习路线清晰Coursera中基于课程内的检索,大大方便了学习者对于本口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精细的检索到与自己学习本口课程相对应的信息。

论坛部分也是学习支持不可缺少的部分,在Coursera中论坛包括子讨论、最近活动、全部主题三个部分。Coursera中比较突出的是在发帖之前你需要阅读一个发帖的说明,内容清晰明了,让你知道如何高效发帖、回帖,有一个积极的高效的讨论。它的发帖框支持功能很多,你进可以对格式进行设置,还可以输入链接、代码、图片、数学公式,还有编辑框进行选择,可输入HMELMDRICH,进行预览,自由选择是匿名还是不匿名,如图2所示。

图2

对MOOC教学模式的建议

MOOC学习与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逐渐凸显出来,出现了学生退课率高、知识掌握得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MOOC平台过分的强调学习者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尽管MOOC最初定位于在线课程,与混合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然而随着MOOC的发展,把MOOC引入校园内的面授教学中并开展相应的混合学习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兴趣【8】。柯蒂斯·邦克曾对混合学习作过一个界定: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9】。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 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 而且这种解

【10】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 取得的效益最大。通过对混合学习和MOOC的研究,可以发现,MOOC平台如果可以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线课程和面对面课程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MOOC平台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视频呈现方式和世界一流大学免费的课程资源为教师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永固, 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 2014(9):112-120.【2】 汪基德, 冯莹莹, 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 2014(9):104-111.【3】 李华, 龚艺, 纪娟,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28-33.【4】 丁新.《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J].中国远程教育, 2001(2):77.【5】 杨开城, 张晓英.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 2008(4):12-16.【6】 Yuan L, Powell S.MOOCs and Open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J].Centre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 2013, 4(4):206-207.【7】 余明媚, 李文光, 王新辉.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4):85-90.【8】 马红亮, 袁莉, 郭唯一,等.基于MOOC的中外教师合作混合教学新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4):80-87.【9】 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10】 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1-6.

第三篇: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现状、探索原因、分析影响及提出对策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贫富差距 影响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甚至悬殊,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正确判断我国贫富差距的程度及影响,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根据经验数据,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在近日出版的《财经国家周刊》上,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发表文章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200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在所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而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行业之间等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同我园大体相当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是1.7倍左右。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985年为1.86倍,2004年公布的是3.28:1,2005年的数字是3.3:1,2007年为4.5:l[2]。有众多研究表明如果把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因素考虑在内,我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在6倍左右。南开大学的周云波认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逐年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居民总体收入的比重超过50%,对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增加值占80%”[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是东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2003年为1.5倍,2007年为2.5倍。城镇居民纯收入东部地区1978年是西部地区的1.5部,2003年为3.5倍,2007年为4.8倍。

三是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1]。[2][1]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一般表现为正面功能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2.1 合理的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4]

(1)合理的收入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2)合理的收人差距,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人民的劳动,有利于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益和合法的非劳动收益。《物权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3)私营企业主的剥削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技术、专利、资本,如果你不准他获取收益,他就不会投入。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产生示范效应、劳动效应,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收入较高者为收入较低者起了示范带头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调动和激励了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2.2 收入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适当的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收入差距过大使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且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贫富差距过大的影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关注度非常高,并且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大多数人会感到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不合理、不公平,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仇富心理,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彭文英(2010)认为贫富差距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因自卑而产生抑郁心理、仇富进而仇社会心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自闭心理等[7]。

(2)影响社会秩序,特别是会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从犯罪率上看。据统计,1981~2004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278迅速上升到0.462,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了66.2%。与此同时,以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犯罪案件为例,198l~2004年,全国犯罪率从89起/10万人上升到363起/10万人,增加了3倍,犯罪率以6.3%

[8]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快速上升。

(3)影响社会结构,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或畸形化发展,激化阶层矛盾,严重时会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均衡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即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大多数,而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之一就是产生“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激化底层人民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指向政府责任,尤其是非法致富、腐败贪污等,激化阶级矛盾,容易引发社会动荡[6]。[6]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贫富差距问题的形成与扩大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术界对于这一复杂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加上行业进入障碍、城乡二元制结构、劳动力流动受阻等因素,行业、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这些差距中既有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不公平因素的影响。(2)政府财政分配作用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在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下,中低收入者承担了更多的税负;二是以货币收入作为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的做法,并不能保证对真正高收入者的征税达到切实的效果;三是以购买性支出为主的财政转移支出结构,有利于竞争能力强的高收入者;四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足,大量低收入者难以获

得政府补助,进而维持生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足,而且在决定转移支付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权重低于政治因素权重,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反而更低。(3)人情为表象、腐败为实质的非法正常收入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4)国企改制与国有

[10]资产流失。(5)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财富转移。(6)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财富逆向转移。[9]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如何缩小中国现阶段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学术界有如下一些观点:

4.1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再次,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最后,要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全面调整劳动力流动及户籍政策、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政策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此,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使进城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报酬;要尽快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限制农民进城的种种政策壁垒,以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财政、金融等方面落实给予中西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4.2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的情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当向劳动方面倾斜,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另外,采取措施,鼓励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指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医疗、文化、教育和生存条件。三次分配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为富裕者进入社会救济领域开辟法律、社会、舆论通道。允许私人建立各种非营利性基金会,鼓励富裕者介入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调控手段。针对我国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国情,政府应加快完善税制改革,健全税收调节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力度。一是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

4.3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参加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的行为处罚力度等等作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5]。

4.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9][5]

打破行业垄断,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范围;二是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制止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政策,把福利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11]。

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人,必须从源头抓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惩处侵吞国家财产和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一切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 夏业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J].财经国家周刊.2010(12)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周云波,覃晏.中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 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理论月刊[J].2010(2):128~130

[5] 王明华.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7,195(11):233~236

[6] 胡联合,胡鞍钢.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J].江西社会科学,2007(9):142~151

[7] 彭文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625(12):88~89

[8] 王刚,张庆旭.论贫富差距对犯罪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4(2):123~125

[9] 程婷.财税政策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0]贺蕊莉.财政调节贫富差距作用的局限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5(7)

[11]张光年.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6):35~37

第四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史龙珍(1987-),女,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媒体文化。0引言

自2001年美国MIT开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运动以来,MIT就在网上放置了大量供人们免费学习的课程。2012年,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领域再次掀起新的高潮,由Udacity、Coursera、edX相继为学习者提供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简称MOOC)和在线支持服务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2012年也因此被成为MOOC元年[1]。

MOOC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该平台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达到学习目标,是MOOC平台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MOOC起源及含义

1.1MOOC起源

MOOC这个概念由大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首次提出。后来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为25名付费学生获取学分而开设了一门在线课程,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 300名学生免费注册并参与了该课程。该课程以每周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同时网站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学习者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同时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2011年底,达芙•科勒(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共同协作合办了Coursera[2]。Coursera的宗旨是与顶尖大学共同合作来为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后来,特龙与另外两名同事又共同创办了目前对大家影响也很大的另外一个网络公开课程平台Udacity。2012年6月,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在不断发展中也有许多著名的高校陆续加入进来。自此,MOOC以一种持续迅猛的势头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开来,并已在世界各地的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中掀起了一场学习MOOC的热潮[3]。

1.2MOOC含义

目前,关于MOOC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维基百科上对MOOC的定义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堂。MOOC是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虽然其课堂参与类似于学院和大学课堂,但MOOC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对在校学生提出学分要求。尽管如此,为了相关认证,它可能通过提供证书来证明[4]。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一些著名大学为了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可能,设立网络学习的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它强调的是规模的宏大和资源的开放性,也即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运行效果。同时,它通过基于主题的讨论形式把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连接在一起,共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5]。

这些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定的共性。基于笔者对MOOC的起源的理解,以及不同机构对它不同定义的总结,本文采用它最为原始的英文释义,即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简称MOOC)。

1.3MOOC研究进展及项目分析

随着MOOC热潮的到来,世界各国高校陆续参与到MOOC项目中。但是总的来说,MOOC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而这一阶段MOOC的主力军还是国外的一些著名项目。笔者基于权威性报告对MOOC项目的介绍,在与团队商议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个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

1.3.1Udacity

Udacity 是2012年2月由前斯坦福大学教授、Google X实验室研究人员塞巴斯蒂•特龙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Udacity当前已经发布了24门课程,主要覆盖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心理学学科,并分初、中、高3个等级。Udacity的课程模块包括课程通知、课程进度、视频、作业、测试、讨论组等[6]。当前,Udacity已经和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提供学分,而且这些学分可以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内和大多数美国高校进行学分兑换。

1.3.2Coursera

Coursera是2012年4月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恩格和达芙妮•科勒共同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Coursera除首次合作的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四大名校外,已经有60多所高校陆续加入进来,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加入了它的浪潮中。它主要涵盖了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科学等20多门科目在内的300多门课程。其课程模块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考试、讨论组、线下见面会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目前,Coursera的部分课程已经得到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学生注册完成这些学习课程,并通过线上考试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

1.3.3Edx

Edx是2012年5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一所非盈利性机构。Edx目前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2所高校加入,提供15个学科的32门课程,主要涵盖了电子、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文部分学科等。课程形式主要包括:课程通知、大纲、视频、作业、论坛、WiKi。其特征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步调,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度给予及时评价。Edx能够为通过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X University”证书[7]。

2MOOC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辨析

2.1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个性化学习这个理念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算是它的源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前MOOC热潮的到来,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获得丰富的资源。同时,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所在地等,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来达到学习个性化的状态。可以说,MOOC的到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2个性化学习是MOOC的根本诉求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对教育理念和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必然会改观,从而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是对以前传统封闭、被动方式的挑战,它提出了一种个性张扬、自由平等,学习者充分享有话语权的新主张。MOOC就是这种时代下的产物,倡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并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分析

3.1个性化学习概念及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强调因人而异,突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独特性、主动性和进取性,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8]。

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进度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学习的多元化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满足学习者的单一需求,而是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另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还包括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学习评价的个性化。

3.2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与其说是个性化学习,不如说是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依靠MOOC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意开放的课程资源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时间、学习伙伴以及学习方式都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

3.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自主性和多样化是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除了具备这两个特征外,还具备技术性和开放性特征。

技术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和完成,这必然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所以它具有很明显的技术特征。另外,要通过MOOC去实现个性化学习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网络课程资源,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开展协作学习,而且MOOC平台的交互也需要通过网络去实现。

开放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者的协作伙伴不一定在同一地区,只要是达成协作意愿的,都可以通过MOOC平台来实现[9]。

4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并不是强调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统一,而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探索、完善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指导。

图1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符合Web2.0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活动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控制能力。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

(1)课程注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或兴趣选择课程,这些课程不像传统的网络课程,单单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均码式”课程。教师一般会提前以邮件或是布告的形式告诉学习者学习信息,整个学习过程也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单一模式,MOOC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通过评价、讨论把学习者和教师真正连接起来。

(2)视频学习。视频是MOOC信息传递的核心形式,一般长度不超过20分钟。设计者把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无缝地衔接起来,学习者观看完一段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然后再继续观看。对于学习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

(3)完成作业。该环节充分要求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小知识点练习和视频是无缝衔接,学习者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直接进行练习强化,然后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完后会有相应的单元家庭作业。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是MOOC的又一个核心环节,MOOC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每次给学习者一个主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线讨论、学习,因此,在线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10]。另外,因为注册课程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协作学习也需要基于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开展。

(5)个性化评价。学习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个性化评价同样也是MOOC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题。一是学习者数量众多,二是学习者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价将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MOOC通过对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创新,提出了用计算机评价客观题测试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评解决主观题的评价问题。

(6)参加测试。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作业进行一项简单的自我测试;另一方面,整个课程结束后,如果学习者达到参加结业考试的标准,则可以参加该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多是应用型的灵活题型,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学校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份电子认证书[11]。

5结语

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给我国开放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但是如何满足web2.0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MOOC提出了关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模式上的支持,也希望该模式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实践检验,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最终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3(14):60??61.[2]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3]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4]Wiki.MOOC[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C.[5]百度百科.MOOC[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FEtTq97ba03_87T6lyhQO8SBfQOEgWFv2_r1LEJjsOIRxqVg Z9Be8IQ_OfH??PdQGccFSUD1W5yRsjAU9BM0N8TJYp4BrI6Xh 2uUm6D02Th06W5OXaNkiBdVoRKiMm69.[6]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2,27.[7]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8]黄悦.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7):11??12.[9]蒋志辉.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建构与策略优化[J].中国远程教育,2013(2):48??51,95.[10]毛会彬.打造“个性化学习”的五个步骤[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23.[11]刘丹.开放大学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探析[J].

第五篇:MOOC与传统课程的比较研究

【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学习者规模大、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开放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欢迎。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相似,但存在着教师投入多、交互延时、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相比视频公开课,mooc的内容更加丰富。总的来说,mooc作为一种良好的在线授课方式,将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大学教育。

【关键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 视频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4-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称“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从2011年秋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带来了新一轮网络课程学习的热潮。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注册,最后2.3万人完成了整个课程学习[1]。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推出,近百门课程上线,给更多学生提供了选择一流大学的一流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的可能,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mooc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因此,2012年被教育界也称为“mooc元年”[2]。2013年,国内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纷纷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推出了多门中文mooc课程。由于mooc具有现代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许多显著性优点,它对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革命性挑战,给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以及视频公开课既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通过对不同课程形式特点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对mooc产生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本文针对mooc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和视频公开课作以比较,最后对mooc的未来发展作以展望。

一、mooc的特点

顾名思义,mooc的一般性特点是大规模、开放和在线[3]。大规模是指其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开放是指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自由地选择mooc平台上任何一所高校的免费优质课程,这些课程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在线是指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只要有上网条件,学生就可以自主观看视频,演练习题,参加考试。

深入分析,发现mooc还具有受众广、影响力大、可重复性好、可选择性强,以及自由等特点。mooc面向的学生类型多样,其现有基础和知识水平不尽相同,跨越的层次较多,即受众广。对于某些建设比较完善的课程,其视频和课程资源可以在几年之内沿用,长期看来可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学生不必准时出现在教室参加预定课程的学习,而是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喜欢的时间里以最舒服的方式听取任何一所大学的mooc课程。

二、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它有开课的时间限制,仍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安排课后习题和答疑,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而且相比传统教学,学生可以挑选一流大学中最为优势的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和地点都相对自由。但也应注意到,相比传统课堂教学,mooc在教师投入、交互性、针对性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一定区别。

首先,相比传统课程,mooc需要任课教师更多的精力投入。mooc的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由于网络的传播它的影响范围变得十分巨大。其授课内容是否丰富,授课水平如何,都将接受来自全世界学生、教师,甚至是专家的检验。作为负责任的教师,不管是考虑到授课效果,还是对自身形象的影响,都会竭尽全力去认真准备。而且由于网络课程相比传统课程的易修改性,教师可以一遍遍反复修改讲稿、课件,提炼内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视频制作与发布、资料上传、论坛答疑都需要投入精力,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支持,仅靠授课教师一人完成则难度非常大。因此,准备mooc比传统备课需要5到10倍的时间投入,也就显得不为过。

其次,相比传统课程,mooc在交互上存在延时。mooc不像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进行沟通、调整。mooc课程效果的反应时间较长,即使通过论坛交流反馈到任课教师,也很难对已发布的视频进行补救。因此,相比传统课堂教学,mooc课程的交互存在一定难度,且具有延时。如果任课教师具有多年的授课经验,能够预期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则可以尽量避免问题。或者任课教授同时承担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则可以将传统教学与网上教学更好的结合,以解决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同时,mooc课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一直是传统知识获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协作,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该课程内容。即使有论坛交流,也永远比不上同学之间同吃、同住、同室学习的交流来的自然和深入。

再次,mooc在课程设计上往往针对性不强。传统课堂教学提倡因材施教,而mooc课程由于授课对象过于宽泛,只能以一般大学基础的水平来进行课程设计,难以顾及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习者。这正是mooc的大规模特点所带来的问题,由于受众的多样性,不可能像大学中按专业和时序安排好整个课程体系[4],因此单独课程的学习将变得缺乏支持。不过,一门好的mooc课程应该具有一定弹性,通过讨论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使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

最后,mooc无法提供那些必须借助实体环境才能完成的实践教学,因此难以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然,随着虚拟实验室、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可能部分的解决。

三、mooc与视频公开课的区别

mooc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有点像已经推广多年的网络视频公开课。视频教学的确是mooc授课的核心方式,但是它比视频公开课的内容要丰富的多,形式也不一样。尽管mooc比传统课堂自由,但是相比视频公开课,它则要严格得多。mooc需要注册,有时间限制,有任务驱动。而视频公开课则可能陷入自己有书不如借书来读的境地,由于其太过自由,没有任何要求和参与性,使得学生疏于学习,难以检验学习效果。

即使存在交互上的延时,mooc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交流的氛围,不管是课件中穿插的选择题,课后作业与答疑,论坛发帖交流,还是师生、同学见面会,都在尽量弥补由于无法面对面授课所带来的距离感。当然,如果没有助教的支持,或者授课教师对于交互部分的投入较少,那么mooc就可能变成翻版的视频公开课,仅仅是通过观看视频来传递知识,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其他的沟通途径。甚至,由于mooc的时间限制,还不如视频公开课方便和自由,无法像视频公开课一样无需注册,随时观看、下载和传播。

实际上,mooc的受众与视频公开课有一定重叠,在mooc中那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只是对课程的部分内容有兴趣,但受限于mooc的形式而不得不注册。他们仅仅想观看一些与公开课类似的视频,或者获得部分学习资料,毕竟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的投入,而一般性的意向需求不足以支持学生一直走到最后。这也是mooc课程退学率超高的原因,据统计,只有5%的学习者坚持到最后,1%的学习者通过考试。尽管mooc的初衷和形式都很好,但它更适合于那些现有基础较好、学习意向较强的学习者。

四、mooc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mooc与传统课堂的形式比较相似,而相比视频公开课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其目标是希望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让大众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对于mooc,人们有很多的讨论和担忧,有人认为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未来它可能取代传统教学,甚至导致现代大学教育的终结;也有人认为,作为一种流行风潮,它将很快的兴起、发展,然后走向没落。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创新的优秀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其发展初期,难免有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尽管存在课程建设投入较大、交互存在延时、退学率较高的问题,但是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良好补充,它将在某些领域长期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MOOC研究热点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实践管理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中国实践管理”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2012年09月27日 14:58 来源:《管理学报》2012年3期 作者:张金隆 杨妍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6 【内容提要】 通过对国家自然......

    2018热点知识

    古代史 关注:秦汉唐、宋朝、明清。知识:科技史、中央集权、儒家、法家、道家。 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 总体:国家产生并一步发展;奴隶社会产生并达......

    国情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国情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摘要:从改革开放至今34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

    《我国墓葬文化分析》研究论文(定稿)

    《我国墓葬文化分析》研究论文 班级:1408 组长:吴岩松60 组员:廖志斌62 指导老师:曾伟平自古以来,生命的终止都带给人莫大的恐惧。人死以后,我们所谓的灵魂会往何处?死又是什么感......

    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分析报告[★]

    建筑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金丽芬* 摘要:通过在建筑业农民工的主要流入地之一广西北海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可发现建筑农民工问题的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深刻反映出建筑农民工的基本......

    我国职业教育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有: 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讨,有关学科性质、逻辑起点以及研究范式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如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技术教育与职......

    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摘要:选取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布的edX平台开放数据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MOOC教育平台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数据的处理、整合、分析,从平台......

    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宋明明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人类跨世纪的共同行动纲领,而知识经济则是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