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行车写生》教案1
《自行车写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课堂模拟写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的主要结构:
①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②你还见过哪些不同外形的自行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再看这几幅图的区别,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板书:整体—局部)提问:想不想画自行车?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起稿:从离自己身体最近的部位开始,把握好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具体画出零件之间的衔接关系,用丰富的线条画出局部特点。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教师示范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板书)
2、布置教室,实物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与交流:
1、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2、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3、展示几幅局部画的较好的作品和一些整体较好的作品进行表扬。
五、课外拓展:
1、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2、展示新设计的自行车图片,要求学生课外发挥想象绘制未来的自行车。
第二篇:五下美术《自行车写生》教案
自行车写生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行车的整体特征,发现其局部构成所产生地美感。
2、运用构图,选取具有形式美感的局部进行写生练习。
3、养成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增强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并生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自行车的局部。教学难点:表的局部有构成和形式美感。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笔、绘画纸。
(教师)课件、教具、相机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1)“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交通工具?”(火车、飞机、汽车、自行车等)(2)“交通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便捷、迅速地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3)“你最熟悉的是哪种交通工具?”(4)“其中哪一种交通工具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差别最大?”(自行车,它只有两个轮子,而且它是靠人力带动的)
如今,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四个轮子的,而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
引出课题:自行车写生。
2、整体观察
“自行车由哪些部分组成?”(车轮、车把、车座、车身等部分)“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自行车的外形特征。”(圆形、三角形、直线、曲线等)
3、局部分析
以取景框构图的方式呈现局部,发现因构图变化而产生地趣味。讲解基本的构图知识。(选取有特点的局部,选取的局部看上去较为美观,画面中的各个部分有对比,有变化)
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来描述某一局部的特征。(直线、曲线、粗细、大小、疏密等)小结:特别、美观的构图取景有何特点?(选取的局部在点、线、面的构成方面,应有大小、疏密、曲直对比)
4、创作准备
观察事物,进行取景练习,思考为何选取这一局部,选取的部分是否有对比和形式美感。
教师和学生代表用相机选取局部拍摄,结合本课知识进行评价,提示写生时取景构图的注意事项。
5、创作练习
运用彩色笔,在纸上进行局部写生练习。使用彩色笔需要考虑到色彩搭配和谐。
6、同龄人作品欣赏
7、展示评价
8、拓展:观察并写生不同的自行车。
第三篇:自行车局部线描写生(教案)
自行车局部线描写生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第7册第5课)
高店中心学
金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课堂模拟写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教具:
实物自行车、图片、图画纸、学生作品、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交流,引导出主题——自行车。
同学们,谁会骑自行车啊?谁骑过自行车啊?看来大家对自行车都非常熟悉了,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就跟自行车有关,板书课题:自行车局部
写生。
二、新授。
1、了解自行车的历史。
自行车是最简单的一种交通工具,别看它简单,它也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变化才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最先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课件展示图片)
仔细观察,思考,提问:和现在的自行车相比,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已经有了哪些相同的结构部件,又缺少哪些部件呢?
2、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1)拼图游戏(课件展示),初步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部件。(2)每个部分还有一些小部件,比如:车身,车把,前后轮。
课件展示举例部分,引导学生说说有哪些小部件。(3)欣赏不同类型的、新颖的自行车。
3、观察引导: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1)我们平常画画用到了哪些线条?(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交叉线等等)
(2)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各部分有哪些线条?)
车把、车轮、车身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较明显的比如,车身和轮胎钢丝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条和刹车线是曲线、减震是螺旋线、齿轮是折线……
三、教师示范画
(1)师展台示范画车身、轮胎、链条等。
(2)对比、讲解:车身零件之间的衔接,轮胎要画几个圈、钢丝的画法,链条的精细描写等
四、让学生讨论:
你认为这些画为什么画的好,哪些地方不足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朋友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五、布置教室,实物写生。(要求只画一个局部,构图饱满,线条丰富、流畅。)
教师巡视辅导。
六、评价与交流:
(1)学生评价优秀学生作业,师小结
(2)师最后总结,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板书:
自行车局部线描写生
基本构造:座垫
车把
车身
后轮
前轮
第四篇:自行车局部写生公开课教案
《自行车的局部写生》教学设计
西安华清园实验小学
郭洋
一,教学设计:
【课
题】:自行车的局部写生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
【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美版四年级(上)第五课自行车局部写生,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会精细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行为习惯。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并且大部分学生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条造型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重
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学习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难
点】: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教具学具准备】自行车实物,课件,视频。画夹,素描纸,绘图铅笔,橡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一匹马儿真正好,没有尾巴没有脚,不喝水来不吃草,骑上它就满街跑。(猜一交通工具)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师问,你们都会骑自行车吗?自行车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看来自行车的好处还真多啊,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自行车的历史吧,课件出示猜猜看,师问你知道自行车有多少岁了?学生并做答。看来自行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们一起回到两百多年前去看一看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吧。课件出示世界上第一辆“木马轮”小车,和世界上第一辆真正实用型自行车。(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观赏,激发对自行车的兴趣)
3.师:如今自行车发展到今天,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无论从功能、还是款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到自行车王国去看一看吧。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自行车。
4.看来自行车的世界可真是丰富多彩啊,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关于自行车的拼图游戏吧,课件出示拼图游戏,师问你能将这些自行车零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自行车吗?学生上台完成拼图游戏,台下学生观看并思考(拼图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5.拼图游戏结束后,接着问自行车已经拼好了,那这个五个部分都叫什么呢,学生作答,如车把、车座、前轮、后轮、车架。师用树状图板书自行车结构。
6.在日常生活中你在使用自行车时或观察自行车时都发现了哪些功能,同桌讨论。师用实物自行车进行展示,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老师来演示自行车功能或指出自行车某一部位,学生回答是什么功能。师用树状图同步板书自行车功能,刹车、转向、传动、车座升降、车撑、杯架。师说,自行车的功能我们主要就了解这么多。师总结别看一个小小的自行车,也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起来的,也有很多功能。7.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来看一下课题,自行车的局部写生,那老师问一下写生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板书写生概念,参照实物进行绘画的一种形式。大家现在来都来看自行车,请问你们坐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自行车都是一个样子的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因为角度不同。
8.下面我们来欣赏自行车的写生作品吧,课件出示自行车写生作品。学生欣赏感受。
9.师示范自行车的整体,并讲解。学生观看整个过程,学习步骤与方法。讲解内容,曲线直线的使用和线条之间的衔接,画面要构图合理、线条丰富、刻画精细。三.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自行车局部写生。教师巡视辅导。四.作品展示
师选择四幅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师引导让学生进行评价,(从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着手)。教师补充。师总结,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大家总体表现都不错,学会了用基本的线条进行写生,但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大家在今后继续努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生进行总结。师对整堂课的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很大,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用你的画笔去描绘美好生活吧。五.课后拓展
大家回家以后,可以尝试自行车的整体写生。
第五篇:《自行车局部写生》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五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首先我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会精确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并且四年级的大部分同学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技能与技巧目标: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索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守“教为主导,学为先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会骑自行车吗?你喜欢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本课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2.新课教学阶段:
⑴我让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来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用线表现的方法。我提出问题:自行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启发让学生说出自行车是由车身、车把、车轮、车座等组成。线条也有很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等。
⑵教师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线的衔接等。
⑶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观察仔细、表现具体、线条丰富。
3.实践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后,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自行车场地进行写生,教师现场指导作画。
4.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到写生的自行车旁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教师相机进行补充。
5.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很大,以后在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用你的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自行车局部写生》说课稿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自行车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教师通过让学生到户外观察真正的自行车,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自行车的一些基本结构,学习了线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只会一笔一笔跟着老师临摹。自行车零件比较复杂,他们没有领悟到零件之间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包容关系。有的同学绘画时关注细节太多,从细节入手时往往将整体丢失了,零件游离于结构之外,显得不整体。有些则太注重整体,而忽略了细节的生动描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