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数学复习题型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复习题型教学设计 惠阳区第一中学
张美静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120
习题14.2第9题为内容的课例:
题为:点P(x,y)在第一象限,且x+y=8,点A(6,0)。设△OPA的面积为S。(1)用含x的解析式表示S;写出x的取值范围,画出函数S 的图象。(2)当点 P的横坐标为5时,△OPA的面积为多少?(3)△OPA的面积能大于24吗?为什么?
原题分析:原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一次函数的学习目标”,以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基于上述学习目标,结合“问题”,首先需要对计算△OPA的面积S时涉及到的量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作出草图:
(1)即可得到:OA6,OA边上的高就是点P的纵坐标y.…………1分11故S△OPA=OAy6(8x)=-3x24…………………………2分22点P在第一象限内x0,y0.8x0,即0x8.……………………………………………3分(2)如图所示,其图像就是一条线段,且不包含线段的两个端点。当x5时,S=9……………………………………………………4分(3)S=-3x243x24S………………………………………………………5分又0x80<3x<24,即0<24S<2424>S>0,故△OPA的面积不能大于24.(7分)反思:从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需要结合函数的增减性,把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来解决,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方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变式题:
已知:如图,点P(x,y)是第一象限内的动点,且x+y=10,(1)如果PA⊥x轴于A,PB⊥y轴于B,记四边形OAPB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
数关系式,并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当四边形OAPB的面积取最大值时,指出点P的位置;
(2)设OP2=T,试写出T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T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3)设点Q(8,n)在直线x+y=10上,则x取何值时,∠POQ=45°?(4)若M是线段OC上的动点,且∠OPM=45°,试求OM的取值范围?
图1
图3
图2
图4 ①变式的目的:在于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相结合,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更深刻;将函数问题与勾股定理相结合,突出“用数学”的思想;将函数问题与几何中的相似形问题相结合,有效整合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解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捕捉思维的火花,领会数形结合的真谛。
②解答过程:
(1)如图1,易知SOAAPxyx(10x)P(x,y)是第一象限内的动点x0,y0.即10x00x10………………………………………………………………1分Sx(10x)x210x(x5)225……………………………2分即当x=5时,四边形的最大面积为25,点P位于线段CD的中点。…3分
(2)如图2,连接OP,根据勾股定理: OP2OA2PA2x2y2x2(10x)2 4分 T=2x220x100(0x10)即 T=2(x5)250 5分 当x=5时,T有最小值,最小值为50.…………………6分
(3)如图3所示,设直线xy10与x轴、y轴交于点C、D,点Q(8,n)在直线CD上n2,即Q(8,2)…………………………………………7分由已知条件可得:DCO=45当POQ=45时,易证得POQ∽PCOPO2PQPC.过点Q作QEx轴于点E,过点P作PFy轴于点F,于是由勾股定理,得 CQ=22,PD2x,CD=102PQ=CD-PD-CQ=102222x=822x PC=CDPD1022x…………………………………………8分由(2)可知OP2=2x220x1002x220x100=(822x)(1022x)整理,解之,得x=即当x=154
15时,POD=45。…………………………………………9分4(4)如图4,由已知条件可知:OPM=DCO=45。△OPM∽△OCP.PO2OMOC…………………………………………10分由(3)可得OP2=2x220x100,且OC10OP2x20x10012(x10x50)OC10512 =(x5)5……………11分5OM的最小值为5OM故OM的取值范围是: 5≤OM<10.12分
③变式说明:
改编命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难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要整合的知识点,使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本题渗透了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不等式思想。其中函数思想贯穿于本题的方方面面。在运用函各种思想的同时,要研究图中各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不等式思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时方便、准确。方程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所化归出来的关系式中。虽然说,几何计算有难度,但是只要转化得法,思维方向正确,经过认真思考,还是可以达成目标的。
由于问题1中,四边形OAP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是由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过渡过来的函数关系,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问题4中涉及到求OM的取值范围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我们看出,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来判定OM的取值范围,方法灵活,出手不凡。只要能求出线段OM的长x的函数关系,思路是不难确定的。因为思想的价值在于能指导行动。一个人的解题行为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他所具有的数学思想和对数学思想的领悟能力。那么OM的长度为什么不能等于10呢?从图象上观察并结合题设,知0 令OM=10,则1/5(x2-10 x+50)=10,∴ x2-10 x=0,得 x1=0,x2=10,又 0 OM≠10,故,5≤OM<10.有理论的支撑为我们的解释做出保证,比合情猜想和观察判断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22 每向前走一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努力做到步步有依据,不留疑惑,才能走的正确。 针对教材中的典型题目,我们一定要注重它的变式应用和改编应用。在很多似曾相识的中考题中,我们总能找到课本例、习题的身影,所以,我们平时的教学要力争与中考接轨,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为着力点,促进相关知识的有效整合,探索命题规律,以便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情。本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这也从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它不失为一道好题。 让思维转场——问题1是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2中题设给我们以启发。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中有线段关于某线段的平方关系,即提醒我们首先联想到勾股定理或成比例线段中有关比例中项等内容,再结合图形,不难想到PO2与点P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事实上,T与x的函数关系也是由y与x的函数关系得到的。这时,我们的思维就从函数关系转到几何元素关系,再转到函数关系上,完成了一次思维转换。解决问题3,应当单独画出符合条件的几何图形,寻找关系和突破口,得出结论,完成第二次思维转换。在解决了问题3的基础上,比较问题4中的条件、结论、图形,解决问题3的思路、方法就得以有效迁移,思维又一次转场。从整个解题过程可以看出,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前一个问题的解决,几个问题之间联系紧凑,思维步步拔高,引人入胜;动静结合,数形互补,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数与式 第4课时 分式 学科:数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 单位:唐山 中学 作者: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能灵活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分式有关概念 (1)分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对于一个分式来说: ①当____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②当____________时分式没有意义。③只有在同时满足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这两个条件时,分式的值才是零。 (2)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______________时,叫做最简分式。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_____________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将一个分式约分的主要步骤是: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________,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_________。 (4)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___________。 (5)最简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当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 ;②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③最简公分母能分别被原来各分式的分母整除;④若分母的系数是负数,一般先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2.分式性质: (1)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分式的值 .即: (2)符号法则:____、____ 与__________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3.分式的运算: 注意:为运算简便,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符号法 则: ①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各项 系数是分数或小数时,一般要化为整数。 ②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系数是负数时,一般要化为正数。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化为的分式,然后再按 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_________做积的分子,___________做积的分母,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__________后,与被除式相乘,公式:; (3)分式乘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_________。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再算,最后算,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5.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二、合作交流 例1.已知分式当x≠______时,分式有意 义;当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 例2.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 A.x=-1或x=2 B、x=0 C.x=2 D.x=-1 例3.(1)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先将化简,然后请你自选一个合理的值,求原式的值。 (3)已知,求的值 例4.计算:(1);(2);(3) (4);(5) 例5.阅读下面题目的计算过程: = ① = ② = ③ = ④ (1)上面计算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原因是。 (3)本题的正确结论是。 三、评价反馈 1.当x取何值时,分式(1);(2);(3)有意义。 2.当x取何时,分式(1);(2)的值为零。 3.分别写出下列等式中括号里面的分子或分母。 (1);(2) 4.若,则=。 5.已知。则分式的值为。 6.先化简代数式然后请你自取一组a、b的值代入求值. 7.已知△ABC的三边为a,b,c,=,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8.计算:(1);(2) (3);(4) 9.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然后解题: 已知求x+y+z的值 解:设=k,仿照上述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已知: 【回顾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当分式的值为零时,的值是() A. B. C. D. 2、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等于() A、0 B、1 C、D、-13、下列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B、C、D、4、分式运算结果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当x 时,分式有意义。 2、写出一个含有字母的分式(要求:不论取任何实数,该分式都有意义,且分式的值为负) . 3、若代数式的值等于零,则= ;当时,代数式的值等于______; 4、计算:=_____________. 5、化简:__________________. 6、化简:=_____________.7、化简的结果为 三、解答题 1、请你先化简,再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而你又喜爱的数代入求值: 2、化简: 3、化简: 4、计算: 5、化简:. 6、化简:(÷ 7、化简.8、化简: 本课小结:我的收获 新名词: 新观点: 新体验: 新感受: 我将改变我的: 学生自己记录填写相应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问? 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专题五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驱动发展 平安初中 思想品德组 邱康媛 一、专题分析 今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关,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有关。有关科技专题历来是中考必考的热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关于科技方面的知识,在考点31已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学生对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但是一些常考点和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仍然有所欠缺。所以,需要专题复习进行一个总体上的梳理。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能力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身边的科技产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和创新。【知识目标】 需要学生了解科技和教育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创新的必要性 难点:如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专题五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驱动发展(板书)第一环节:科教兴国 发展科技 展示两组材料图片:一组为我国科技近几年取得的成就(神舟系列飞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另一组为中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对比数据。 任务:学生对两组图片进行总结。 目的:得出我国当前科技的现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时政链接:2015年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荣获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举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6分)目的:让学生学会审题,引导学生从科技的现状和人才、创新的重要性的角度去思考。 教师(呈现答案): 1、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环节:人才强国 自主创新 学生观看视频《2014科技盛典 电视台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节选 问题: 1、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位人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 3、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直观感受,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 教师:问题1和3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但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答2:贯彻落实“四个尊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学研究设施。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当多数人还弄不明白“创客”这个词为何物时,李克强总理已经把它写进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创客”是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这里,“创客”体现出来的精神是()A.爱国精神 B.奉献精神 C.创新精神 D.合作精神 2、2014年11月7日,第44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位居榜首。这是继2013年6月第一次夺冠以来,“天河二号”连续第四次摘得全球最快的桂冠。这说明()A.创新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B.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C.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D.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经步入世界最前列 3、2015年2月10日,江西首批171个科技特派团共1111名农业专家将奔赴基层,挂点服务89个县(市、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江西富民强县提供科技支撑。这() A.表明同时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B.是江西富民强县的根本举措 C.表明江西坚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D.表明江西致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4、(多选)总书记曾强调,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是因为()A.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创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C.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多选)2014年,江西新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列全国第一,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是江西省大力实施 战略的体现。() A.科教兴赣 B.创新驱动 C.人才强省 D.可持续发展 综合题: 2014年8月21日至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赛总结会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创新创造,希望广大青少年树立报效国家的科学志向,努力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栋梁之材。 (1)请你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梦与中国梦的关系。 (2)请分析说明中学生怎样才能实现科学梦? 七、板书设计 专题五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驱动发展 1、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贯彻“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见课件)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附讲义练习 三、课堂小结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来到这里,把我校,初三全体数学组的,复习经验拿来,同大家交流学习,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让我们互相学习,在新一轮的初三复习中共同进步。 以下是我校老师对总复习阶段现状的两大认识: ①、1:7关系,即一个学生和七个老师;②、白加黑,就是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能占就占。这常会致使学生疲于应付,也没有了自由思考和总结的时间。而实践探究,思考总结,恰恰又是数学的灵魂。 所以解决以下三个疑问: 如何确保属于数学的时间,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确认最后的学习质量就是数学总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课程标准》,定范围;做中考试题,抓趋势;统一指导思想。 1、常言说得好“不怕不达标,就怕无目标”,为了能在复习中全面掌控知识范围,驾驭重点,全体数学组一起认真地研究了《课程标准》。达成一致认识:强调四基;强化能力培养方向;突显创新意识。同时也分析交流了“课程内容”的一些变动。 2、通过对《课标》的学习,确定了范围、方向;可具体的难易,出题的形式最终是以中考试题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所以我们共同做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去感受中考趋势的变化。从中体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及“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 等特点。 3、在此基础上,统一了数学复习的指导思想 ①依《课标》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查缺补漏;②加强解题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掌握思想及方法;③联实际,拓展综合实践,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为了落实以上复习指导思想,我们据此确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并明确了每一轮的复习目标及完成时间,且提前通知学生作好配合工作。 二、确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标,精诚合作。 1、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做好这一轮复习,我们始终坚持备课教研制度,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六册教材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归纳整理,划分为数(1、数与式; 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3、函数)、形(1、三角形; 2、四边形; 3、圆; 4、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三大模块,建立知识结构表,使之形成体系。并确立“以题带知识,化知识为问题”的课堂教学理念,多问精讲。依知识点精心挑选例题,追求以一题带多知识点的高效模式;不继推敲问题的问法和设置位置及方式,尽可能的“由浅入深,对知识点变换角度再认识”。整个过程坚持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周考与月考,轮流命题等有力的制度。共计36课时,使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对基本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在该阶段的复习中采用: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第三轮复习:中考模拟。 在模拟考试中让学生适应试卷,检查复习效果,并尽可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强最后的针对练习。以此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以上所有的计划与组织工作的成败如何,最终都取决于课堂实施效果,我们采用的是“双分五步教学法”中的“五步教学”。 三、“五步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具体包括:自主探究、合作提升、巩固应用、协同展示、抽查清五个操作环节。下边我以一节课的教案为例说明我们课堂的组织实施情况:(结合教案课件对应说明) 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学管理,常言道“三分教七分管”。如果说“五步教学法”是一棵好树苗,那“双分管理”就是滋润她快速成长的大地。 四、“双分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为了巩固“五步教学法”的成果,我们在班级的教学管理中实施了“双分管理”,双分管理是以分组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切入点,实现管与教有效结合。通过竞争和抽查、激励和惩戒两个评价机制来实现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的双分管理。就学生而言,存在着三重竞争:小组间竞争;竞争组间同号组员间竞争;同组不同号组员间竞争。这样的竞争序列,使得组内学生既有竞争关系,又有互助的必须,构建成学习“利益共同体”,形成“好兵乐教,差兵愿学”的实实在在的“兵教兵”的良好局面,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在过程中,有交效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届毕业班是在二升三时开始实施“双分五步教学法”的,良好的习惯在后来的复习阶段更助长了复习的效果。这也是后来取得进步的一大因素。 而“抽查清”是双分管理教学法中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又一重要手段,它事实上包括“抽查”和“清”两个部分。通过有目的“抽查”,抓住了会做的学生不愿重做,不会的学生怕连累小组的心理特点,促使不过关的小组会去主动地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自愿地纠正。当时的班级中就常常出现某一两个学生上课走神时,同组的同学主动去提醒的事情。也同样达到了督促学生改进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学习态 度、状态、方法和效果的目的。同进配以周考与月考制度,建立起有效快速的学情反馈制度,更能对教学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当然我们在复习中也注意复习应试心理培训和答题技巧训练等等。总之初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以上方式方法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中,由于时间关系,点到为止,有什么好的方法,那都是我们集体的智慧;今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希望大家结合本校实际,抓纲务本,制定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案,认真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解题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轻松迎考。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第二篇:(完整)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三篇:思想品德九年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篇:九年级数学复习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