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
分析与研究
武定县教研室
李俊
【内容提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着有效教学,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认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前教研室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就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分析,给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分析
建议
一、问题提出
武定县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县份。基础教育也较落后,是楚雄州最后实现“两基”目标的唯一家。
当前,新课改正在逐步推进,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那么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这些都与教师能力相关。而教师能力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等要素构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们县一级教研部门、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能力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专门研究尚属缺失。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提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建议。
鉴于此,我对武定县中学,特别是乡(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
调查了解采用师生问卷、与教师个别交谈、召开小型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大量查阅教师备课笔记、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获得第一手资料后,进行细致梳理,分析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对教学设计本质认识不足
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备课,应当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教的思考较多,学的研究较少;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较多,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究较少;课前的思考较多,课后的反思较少。而今,新课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的创设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是方便教师讲课的“备忘录”式的教案,必然要被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教学设计所替代。
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全程发展的教学策略,力求“呈现教材的教育形态,挖掘教材的科学价值,揭示教材的科学内蕴”,它既是教师课前的构思,又有课中的创造,更有课后的反思。
教师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教案只是文本形式的方案,而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教学反思),以及对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完善、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
(二)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足
大部分教师不认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之一,这表明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的认识存在缺陷。事实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这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和合作中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则如此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于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学生”。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同,就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整体,从而制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三)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
大多数教师还只愿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不愿意或不会与同伴交流合作,这表明教师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事实上,教师之间的协作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线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集体教研,集体协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自觉溶于集体,广泛交流、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共同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
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加反思,课上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加理会。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事实上,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教案是静态的而教学设计是动态的,不仅是教学前和教学中需要设计,在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反思和再设计,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
(五)对教学目标设计关注不足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教师只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等的课时具体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事实上,课程目标是围绕教育目的所制订的学科教育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规范了学科教学的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目标,提出了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六)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
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时,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对的。但体现人文主义、注重学生体验不够,表明教师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事实 上,当前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使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向人文主义动态迁移。
(七)教学方法选择还需优化
我们看到,在竞赛课、公开课、观摩课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而平时经常使用的教师就不多了,表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发生了“碰撞”。事实上,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倾向,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
(八)教学评价设计的单一化
我们的老师比较了解并经常使用终结性评价,了解并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不多,只有极少数老师了解并能运用多元化评价,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事实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九)对教学媒体设计认识缺失
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少数,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用。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媒体设计的认识缺失。事实上,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数学教师对教学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同时,教师主观上对教学媒体使用有效性认识存在缺失,而且,教师课件制作技术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几点教学建议
(一)、树立对话意识
1、与《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加强与《课程标准》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譬如:《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深刻理解这段话,深思熟虑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措施,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目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首先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其次,教师不能神化、固化教材,而应在教材、课标的指导下,通过拓展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等,赋予它新的生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利用教材教。新课标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 了较大的空间,在这样的教材面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只会死守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却往往会通过重组教材,以达到教材使用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教材。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教师。在一个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因此,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与同伴加强对话,讨论一些疑难问题;其次,要与名师加强对话名,因为名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独到之处,譬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我们启示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精髓、思想”。学习别人要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修养。
4、与学生的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设计时应当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3)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这些学生大约有多少人?掌握的程度如何?(4)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包括自己能学会、与同伴交流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树立质量效率意识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可行、是否有层次、是否可以评价;再次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既有知识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既有行为目标也有过程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2)课例的教学内容目标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3)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是否具有可行性?(5)课例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
2、关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并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是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作为微观的课例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2)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与“讲授法”的有机结合?(3)是否关注了课堂“生成性”设计?
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能与特点不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的优化组合。
3、关注学生有效数学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研究,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主义的中心”,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时,应当从教师、学生和交流过程的层面思考:(1)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材料;(2)设计和选择合理的交流形式;(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4)适时的追问、补问,适当的回应与评价。
第二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类号:迷级:U D C :编号:
教育学科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姓名:电话:***
时间:2012-1-5
所在单位:云南省南华县马街中学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就是要迎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但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确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如;计算机房设施不完善。以及相应对策:如;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它承载着培养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政治、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因而,这一学科随着时代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完善。
首先是计算机数量配臵不够。比如我校最初组建的计算机房,学生用计算机只有28台,与每班五十多人的学生数相差甚多。数量上不能达到学生每人一台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是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般都是建在普通教室里,只是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再组建成网络。不像一些城市学校,不但设有专门的教室,而且还铺设了防静电地板。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的原因,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再次就是计算机配臵较差。我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脑的兼容性不稳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电脑还经常开不了机,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
(二)学生能力不一致。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看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低年级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究其原因所在,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觉得计算机是神秘的东西,在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不敢处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生怕会弄坏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家中早已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要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习时间不充足。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根据现在的课程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而教材中,某些课的内容偏多,学生无法在这一节课中得到巩固练习。同时,由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也无法在课后得到加强。因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中还未配臵电脑。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
(四)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学校。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基本趋于完善,但某些教学内容仍不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例如:我们偏远山区的学生初中一开始接触电脑,就要求学生学习使用WORD或是制作动画等,还有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均未配备音箱或耳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也就不能观察到多媒体播放时的声音等。
二、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
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层次相对较低,学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不重要,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对QQ聊天和游戏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就要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介绍信息技术在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等。在农村中学,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更新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依靠教育。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为农村地区培养人才提供了必要保证。然而,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者落后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如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认识不到位,把它看成是继体育、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门副课,可开可不开。尽管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但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为考试科目让路。
(三)农村初中学校电脑数量不足,必须加大设备经费投入。
绝大部分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电脑数量不足,只有30台,而有的学校每班学生多达50多人,不够一人一机。部分学生只能两人共用一台电脑,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动手操作,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的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对电脑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电脑,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而且电脑数量不足,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实践表明,灵活、可行、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教师的水平跟不上,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是知识水平欠缺。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由于半路出家,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有些内容教学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本该细讲的内容就只能一笔带过,可想而知,如果教师都不十分明白的内容,学生又怎么能理解、掌握呢。其次是实际教育教学水平欠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可算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起步晚,没有现成的经验、方法可以借鉴,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捉摸,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苦苦思索。因此要多组织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素质。确实,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要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笔者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朵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之花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好好探索与实践。
马街中学:董发光
2011-12-28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任长松。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小山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卫勇
4、《师德修养简明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贵新等主编
5、网络知识。
第三篇: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杨再鸿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从而全面展开。课改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对英语教学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课改深入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课改
一、现状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全面展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社会一些谬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学生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多,甚至是后进生处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分析:
现在在新的课改理念中提倡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始终是极少数人在和老师配合,小组展示的‘老师’在上面讲的没有了指望,下面听的学生也没了兴趣,学生说不出个之所以燃来。尤其是初中语法较多,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本身有些抽象的语法老师在讲的时候都不够清晰,更何况学生讲呢。且学生自觉性较差.同时这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性。
2、教材分析:
全国上下开展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高标准要求教师、高标准要求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希望的方向和目标。但从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来说,是以城市学生为主体的,从而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城镇学校的教师感觉教材适中;而农村很多英语教师的感觉是教材容量大、灵活多变,有些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从而使他们掌握起来困难。假如农村英语教材能从农村的现实出发,走普通化道路,我们农村的英语教育会和现在一样吗?
3、英语教学环境:
虽然在课改的春风下,很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普遍还是落后的,老师上课的教具还停留在课本、粉笔、教鞭等传统的程度,稍微先进的教具就是录音机。这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氛围。且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的能力限制,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条件都没有具备。而更是学生把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了课堂上,老师引导了他们就说,老师下课了英语学习也就结束了。至于校园英语广播、图书、板报、展开英语角等丰富校园英语氛围的因素很少甚至就没有。要说有而且能算上的就是每学期由上级机构组织的英语竞赛。像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技术正逐一落实和完善,但很多农村学校还不能充分的利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4、教师分析:
(1)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课改模式,大多数还不适应。而在一节英语课的时间把握度总是不够。尤其是谈及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时间不够用。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生不厌其烦地在下面抄笔记。目前还有这样一种现象理念是“教学要少而精、不搞花样。”在九年级的学习都以中考分数为主,以前七年级八年级时一部分老师还搞一些花絮,比如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中的六步三查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到了九年级几乎全部回归了传统。抓成绩质量”这段话其实道出了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尤其是高年级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句很真的话。
(2)英语教师培训状况。在农村学校中都有这样一个现象,都想往县城里调,且教师流动性大。农村学校本身就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并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缺乏对课改新理念的充分认识与把握,更谈不上把它应用实践教学中。在调查中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培训过,次数不多、时间不长,而且多以县上培训为主,专业培训示范课很少,理论性一堆,效果不明显。确实英语老师的付出真的很多,但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都形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学校的交通设施条件差且偏远等,何况老师的配置不协调。在农村英语专业的老师有,但很少。像小学这情况更多。非专业老师带英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在业务素质上就出现了差距。而小学大多注重语文和数学成绩质量升学率。而忽视英语教育的启蒙。有的甚至英语课被占了。同时老师还不能很好的使用。再有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资有限。另外学生家庭自身经济条件,存在留守儿童现象、甚至出现一些自己自足现象等,总之,与县城对比农村教学的落后使得我们整个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
1、加强英语老师的业务培训,进而改变传统理念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小组文化,培养小组长和大组长。
树立小组学科标兵,带动组内学习,并长期给大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和展示。如在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行为动作、语言表达、书写规范都要进行严格要求。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从兴趣着手,学英语更是如此。只有保持学习兴趣,才能加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如一个小幽默、一个小谜语、一次小游戏,甚至一首歌曲都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乐趣。可运用爱剪辑软件制作一定的英语录制视屏或英语趣配英,让学生反复练习表演。这也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只有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才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兴趣更浓。
4、处理师生关系:
犹如纵使学生练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出努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生属于师生关系,课下把学生当做朋友,恩威并重。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此让他们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的学习,是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从而创建忽有效的学习氛围。
5、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应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低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景是乐观,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应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把新课程理念逐步应用于农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改进,进而形成具有农村教学特色的方式,以不断提高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教学。同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不断反思与总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形势与实施研究(闵萌)
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形势与实施研究
牧护关镇黑龙口初级中学 闵 萌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成绩斐然,但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大多数农村,音乐教育几近空白,学生们几近乐盲。这与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眼下新课改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这对乡村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我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材为纲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纲举目张,并注意充分调动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村音乐教学新路子。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改对乡村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实践中,教师应切合农村实际,以教材为纲而又不囿于教材;注意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努力探索农村音乐教学新路子。①本课题立足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学法;彰显学校特色,寻找艺术课的突破口;借课改东风,更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等这五个方面,努力开创乡村艺术教育教学新局面,给每个乡村孩子都插上一副音乐的翅膀。② 本课题研究着力突出学生在音乐课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③有助于构建音乐课教学模式新的具体操作步骤。本课题研究以小学生为切口,构建有利于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的音乐课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教育目的论。充分发挥和开发音乐的多功能作用,通过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努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自主型、实践型和创新型的综合型人才。
(2)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音乐课教学的相关理论。本课题试图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
二、省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校及 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都在农村。然而农村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这将间接制约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认真探讨的问题。同时,我们应当
看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前景。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关注农村的音乐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促进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提着一个录音机就走进音乐课堂的做法,决不能依然满足于“音乐课,放放歌”就行了的老一套。教师要在备课、授课、课后评价各个环节上有所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前备课时,要从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来聆听、感悟、欣赏、参与的艺术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依据新教材但又不能完全囿于新教材,要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因人制宜,不宜过分拔高。要让学生做到能够“跳一跳,吃葡萄”,吸引学生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来参与,来创造。课堂授课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学习并充分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一门不分国籍语言肤色、能够陶冶情操、有益身心成长的高雅艺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抛弃轻视教研课改的毛病,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来,不断创新音乐教法学法,让自己的艺术教学之树常青。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对象、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研究 :农村音乐新课改需要新思想
虽说新课程的出台对于教育发展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这更多的体现在城市,对于农村来说仍旧“换汤不换药”,比如新课程的培训方面乡镇一级的学校不重视音乐学科根本不派音乐教师参加培训,或者是每一次的培训都是敷衍了事派其他学科教师参加。学校注重应试教育, 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 这些科目好就可以考上高一级的学校, 而这些学生也被老师和领导成为栽培,宠爱的对象、受人青睐。而音乐、美术等学科却只能被认为是副课,音乐考试不考试也没有关系,没有专职教师谁都可以随随便便上课!
2、目标研究
从实践到理性探索音乐课不是其他课, 一支粉笔可以打天下, 因为它是声音的艺术, 所以必须要好的设备, 声音才会完美。因为有聆听才会有感受, 有感受才会有兴趣, 并且有兴趣才会去主动的去学习, 去创造。
3、策略研究
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教材为纲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纲举目张,并注意充分调动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村音乐教学新路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重视特长生教学,以点促面,点面结合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学法
3、彰显学校特色,寻找艺术课的突破口
4、借课改东风,更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七八年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过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2)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和运用省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对“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学”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采用问卷调查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各阶段的成果,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达成目标:
(1)参加课题工作会议,了解研究计划及其基本精神。
(2)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搜集文献资料。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及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二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 达成目标:
(1)做好现有农村音乐课教学的现状问卷调查及统计。
(2)做好学校现有音乐课表的情况统计分析。
(3)启动研究,重点研究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汇集同科目优秀教师教案。
(4)做好中期问卷调查及统计。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达成目标:
(1)在原有基础上,重点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有效的促进课题的研究。
(2)做好后期问卷的调查及统计。
(3)汇集优秀同科目教师教案进行学习。
(4)接受学校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完成申报、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负责人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学校及社会评价效果良好。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研究设备:网络系统、学校音乐器材。
(二)参考资料
我们首先借助网络系统,在“中国教育网”、“中国学校音乐网”、“学校音乐网”等网页上检索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中国教育报》、《艺术报》、《教学与管理》、《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最新教学模式全书》等;再次,我们还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下:
[1] 何湘华,李萍.新课改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J].大众文艺.2010(20)[2] 孔剑.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J].山东教育.2006(13)[3] 贾金霞.论新课改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J].[4] 穆小芳 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学之我见[J] 华侨中学2008年09期
第五篇: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DOC)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〇一六年九月
徐 利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摘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中国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师资、场地器材、武术课的开展情况、学生学习的动机等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1)编写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武术教材,使竞技武术学校化;(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武术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加强规划课外武术兴趣班,发挥民间拳师的作用。得出结论: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老师的武术教学技能水平,并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改进场地设施与器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较好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从而为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
I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目 录
摘 要..............................................................I 1 前 言...........................................................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 3 研究现状.........................................................2 4 研究对象与方法...................................................3 4.1 研究对象.......................................................3 4.2 研究方法.......................................................3 4.2.1 专家访谈法...................................................3 4.2.2 问卷调查法...................................................3 4.2.3 文献资料法...................................................3 4.2.4 数据统计法...................................................3 5 研究结果分析.....................................................3 5.1 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3 5.1.1 对武术的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3 5.1.2 学校自身角度分析............................................4 5.1.3 教师的角度分析...............................................4 5.1.4 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烈.........................4 5.2 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武术教面临的主要问题.......................4 5.2.1 武术师资紧缺.................................................4 5.2.2 场地与器材的不先进...........................................4 5.2.3 课程的设置不合理.............................................5 5.2.4 教学课时不足,学习的知识难以消化.............................5 6 改善泸州市农村中学学校武术教学的对策.............................5 6.1 编写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武术教材,使竞技武术学校化...............5 6.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武术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 6.3 加强规划课外武术兴趣班,发挥民间拳师的作用.....................6 7 结论与建议.......................................................6 7.1 结论...........................................................6 7.2 建议...........................................................6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7.2.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提高师资力量...............................6 7.2.2 加强学生对武术知识的认识.....................................6 7.2.3 课程的开展...................................................7 7.2.4 改进场地设施与器材...........................................7 文献参考............................................................8 致 谢...............................................................9 附录...............................................................10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前 言
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受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兵学、伦理学、中医学等的影响,具有健身、防身、修心养性、竞技和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集健身防身、娱乐、修身养性等价值于一体,并且习练武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的强健身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人民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务农,对体育锻炼身体的健康意识不强,健康意识的薄弱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很少,使农村居民患病率相对较高因此,武术是一个非常值得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广泛开展的体育项目。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还指出体育课要增加武术的内容武术课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强调: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武术有庞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以技击技术为核心的运动形态,又有诸多相关联的文化学科知识,既有体育文化的属性特征,又包含有大文化概念中的诸多内容。武术教学在全国各地中学均开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别、经济水平不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分配不均,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原因,导致武术教学在农村中学中遇到武术师资紧缺、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缺乏趣味性、创新性、科学性、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兴趣、对武术的认知的情况不足,武术教学的内容、使用的教材、场地器材不先进等主要问题的困难。面对困难,当务之急就是分析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农村中学的武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武术有庞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以技击技术为核心的运动形态,又有诸多相关联的文化学科知识,既有体育文化的属性特征,又包含有大文化概念中的诸多内容。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目前泸州市农村中学(以古蔺县农村中学为例)武术教学现状的实施具体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增加武术师资力量,改进场地设施与器材,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培养泸州市农村中学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开发学生思维,体验运动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做到“健身、调心、静心、防身”的效果,发展学生柔韧性、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为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期刊搜索和查询,在2011年—2016年搜到期刊中有关武术教学共有18451篇。其中位于中学武术教学核心的期刊有277篇,其余大多分布于期刊《搏击武术科学》《高校与幼儿武术》《中华武术》《武术的运用》等。而且对农村中学学校武术的研究1108篇,其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研究的有229篇,而且西南部地区只有10篇。所以当前我国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学校武术的研究是欠缺的。
高航的《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改革的比较研究》对武术教育的建议是,努力提高武术教材的多样性与针对性,武术教学中应强化武术的技击特点,浅化体操化特点,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武术教学应积极营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高航的《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改革的比较研究》对武术教育的建议是,努力提高武术教材的多样性与针对性,武术教学中应强化武术的技击特点,浅化体操化特点,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武术教学应积极营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栗胜夫在《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中指出,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是习武之人的志向航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须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学校武术教育是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苏州大学的朱无忧的硕士论文《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农村学校为调查对象》,从学校武术教学在农村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开设情况、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习武意识浓厚但导向淡薄,缺乏专长的教师以及合适的武术教。
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现状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武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术的发展,发展学校武术教育进入了繁荣时期,但我国农村中学武术教育教学还是非常薄弱,还没有研究出比较成熟的,更没有发现哪一个县市建立了完善的农村中学武术教育教学模式。
本次研究的观点运用分析法与农村学校武术的发展状况相结合,随着武术操在校园的大力推广,发展农村中学学校武术,打破农村中学武术在学校中的不足之处,使对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发展有益的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以泸州市(古蔺县)所在的农村初级中学全部34名体育教师和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专家访谈法
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专访了部分武术教育专家、民间拳师、武术协会会员以及从事基层武术教育研究的有关人员,与他们就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访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2.2 问卷调查法
对泸州市(古蔺县)所在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95.67%。
4.2.3 文献资料法
在本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的专著、刊物、教材,为全面、科学、系统地完成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4.2.4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归类,为本研究提供了支持。研究结果分析
5.1 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5.1.1 对武术的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
反观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历程,从高峰到低谷,这主要是没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首先是泸州市古蔺县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指导性文件或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意见,不组织有关武术方面的比赛,不考查与督导。通过本次走访调查很多学校领导不支持甚至反对武术教学,最后是家长和社会对武术的不理解,认为学生只搞好文化课学习就可以了,学好文化课即能考上重点高中,而学好武术却是英雄没有用武之地。经上述反应,没能真正领会到素质教育的内涵,没能从理性高度认识武术在国人乃至世界中的地位,更没能理解中华武术的真正含义。
5.1.2 学校自身角度分析
由于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差异大很多学校领导的不重视,课时安排不够,场地器材不足,没有可以参考的固定教材,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对武术对武术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学生自身面临升学的压力问题。再有想学武术但很多多不知道如何练习,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武术活动。
5.1.3 教师的角度分析
很多老师对武术的认知不足,老师觉得自己能力可能不够,忽视对武术其中攻防含义和民族文化内涵,这也是学校武术不能很好开展的因素。
5.1.4 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烈
在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差异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根本不了解武术,不知道什么是武术。从来都没有教师跟他们讲解武术方面相关的知识,也不知道任何去练习武术,所以很多对学习武术没有兴趣。有武术课的学校又缺乏趣味性,因为对武术的认识不足,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不先进,导致学生对学习武术没有强烈的动机。
5.2 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武术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5.2.1 武术师资紧缺
因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差异和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在有的农村中学没有分配正式的体育老师,通常由班主任兼任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的体育课也通常被班主任拿去上其它的课了。在有的学校即使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但他们大多是师范类体育系毕业的,武术专项的又很少。所以在农村中学开展武术课教学,专业武术老师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5.2.2 场地与器材的不先进
在农村地区因受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差异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没有一个完整或正确的体育运动实施环境,很多学校连基本的体育运动器材都不齐全,更不用说武术教学方面的运动器材和场地。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5.2.3 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在走访调查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所的中学中发现,真正按课程标准开设武术课的学校没有一个,曾经正在(准备)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只有5所。其中在授课内容上,都只是简单的基本功练习,也没有套路和对练,教学时数也不够,顺序也没有连贯性,基本都安排在冬季上课,武术课基本上开展不起来。
5.2.4 教学课时不足,学习的知识难以消化
虽然《新课标》中规定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时数为每周两次,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由于在农村中学,人们依然存在着对体育的不重视和偏见,导致有的学校为了给其它主课让位每周只安排一节体育课,有的甚至彻底就不上体育课。有的虽然安排了两次课,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增进,所积累的知识越多。从而相应的练习和复习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时间比较紧张。而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日积月累使学生习得的武术知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改善泸州市农村中学学校武术教学的对策
6.1 编写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武术教材,使竞技武术学校化
武术课程的推广和实施首先要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文化性,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通过习练武术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品德、境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开设校本课程,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而自主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突出武术的地方性实用性和兴趣性,适当改造一些竞技比赛的套路,简化其动作运用于教学。还有要加强教材武德内容,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学。
6.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武术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学校武术师资问题,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武术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中,有利于促进、提高中学武术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教育部还可以每年可以分配一部分优秀武术专业毕业生到泸州市农村地区任教,让他们真正在武术教学一线上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职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武术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让学校武术教师走进民间传统武术拳师,进行技术和理论上的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能力,从而强化现有教师群体的武术知识、技能,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构建一支合格的武术教师队伍。
6.3 加强规划课外武术兴趣班,发挥民间拳师的作用
利用拳道的管理模式,加强武术兴趣班的培训。多举办武术比第章改善徐州地区学校武术教学的对策赛和表演,如班级、年级等比赛形式,特别是能在各种大、中、小运动会中都能举办,这对武术的宣传、发展都有较好的效果。武术的群众基础广泛,要充分发挥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武术之乡的作用,适时引进民间拳师或社会武术指导员进校园,淡化武术竞技意识,强调健身功能,在不失技击性的原则下改造传统武术项目。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在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初级中学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的意义。武术课的开展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武术的内容也不多,也很少有教师组织学生观赏和参加武术比赛。在农村中学中师资力量紧缺,学校里的教师都不是武术专业的教师,很多学校都缺乏一个武术专业的教师。在中学很多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度下降,但对学习武术动机和兴趣很浓厚。在农村初级中学教学场地不固定,体育武术器材也缺乏,利用率低。
7.2 建议
7.2.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体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作上不能“等、看、靠”,要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关心热爱学生和体育事业。加强泸州市古蔺县农村中学学校武术师资的培训,也可以经常邀请当地一些有名的武术家,习武爱好者给学生和教师幵座谈会,以此推动本校体育教师武术师资水平的提高。加强学校教师的招聘考核,尤其是武术专业的教师。
7.2.2 加强学生对武术知识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武术知识的教育,多开展一些传统的武术活动,教师多组织学生观赏和参加武术比赛等武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能了解一些武术知识。尽快开发一套适合地方特色的武术教材,加入武德和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7.2.3 课程的开展
全面实施2+1课程模式,将古蔺县农村中小学的武术教育课程设置为每周两节体育课和一节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武术也应该做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使学校武术教育脱离武术范畴,面向所有学生使其制度化。借鉴路拳道的推广管理经验,加强课外兴趣班的培训,引进民间拳师进校园,把竞技武术体育化。
7.2.4 改进场地设施与器材
加强对泸州市农村中学学校场地设施与器材的的改进,场地设施与器材的的改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减少意外受伤,先进的器材与场地设施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献参考
[1]张达.尧都区初中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武术研究,2016,(05):70-71.[2]马涛.田杰.浅谈制约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内外因素[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180-182.[3]付百峰.张文斌.陈明.宿州市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现状研究[J].现代交际,2013,(11):99-102.[4]李浩.新中国武术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62-64.[5]高龙.陈思羽.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研究综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2):77-83.[6]刘春霞.白彩琴.运城市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武术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3):56-59.[7]石华毕.翟少红.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0-91.[8]唐守彦.赵庆辉.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武术推广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80-82.[9]宝等.农村学校普及和深化武术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178-180.[10]宝等.农村学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08,(4):75-79.[11]鲁西南农村武术特色社区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武术之乡菏泽市为个案[J].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123-129.[12]河南省豫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9):55-57.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致 谢
这次我的毕业论文设计能顺利完成,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肖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肖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肖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和失去前进动力。肖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肖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附录
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此次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的泸州市农村中学武术教学进行研究,为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指导。希望大家认真填写。万分感谢!
性别: 学校: 体育爱好: 年龄:
1、你喜欢武术运动吗?(如第一题回答不喜欢,可跳过第二题)()A 喜欢 B 不喜欢
2、您对武术的初步认识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可多选)A影视作品 B动漫杂志 C学校武术 D社会习武群体 E学校体育课 F其它
3、你平时都参加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
A 球类 B 健美操、舞蹈类 C 休闲娱乐类 D 棋牌类
4、您的学校有没有开设与武术内容相关体育课()A 有 B 没有
5、你知道下列哪些项目属于中国武术?()(可多选)A长拳 B散打 C站桩 D太极拳 E洪拳 F形意拳 G跆拳道 H拳击 I其它
6、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场地在哪里?()
A 田径场 B 教室 C 体育馆 D 不知道
7、你是否参加了武术训练?()A 是 B 否
8、您对武术的兴趣?()A 感兴趣 B一般 C不喜欢
9、如果你们学校同时幵设跆拳道和武术课程,您会选择哪一门?()A跆拳道 B武术 C都选 D都不选
10、请描述下你校体育课中武术内容的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有武术课就写没有武术课就可以不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