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第二篇: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模版]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

3、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图,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生回答)谁套得准一些呢?

2、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看,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展示、质疑:

(1)展示学生的几种错误想法:

预设1:男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9个,女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1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2:男生最差成绩是6个,女生最差成绩是4个,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3:6+9+7+6=28(个)10+4+7+5+4=4(个)因为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个套中3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2)质疑:

对于这几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交流得出:①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不能完全代表男生、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②因为男生、女生人数不同,根据总数确定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不公平。

提问:那么什么数据才能表示男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呢?(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

引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能准确表示各自套圈的整体水平。(揭示、板书: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可能的方法如下:

(1)(移多补少)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2)(计算)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思考:为什么要除以4呢?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会求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重点讨论:平均数代不代表那组每个人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

(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

(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3.练习八 3(1)在小组内讨论。

(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4.练习八 4(1)默读题目。

(2)指名估计第一个问题,并计算、校对。

(3)把第2个问题口答并说说怎样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可以先依据较集中的数据来估计平均数。

(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 四上 认识平均数教案

四上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张俊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

3、练一练、练习八第1、3、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并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图,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生回答)谁套得准一些呢?

2、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看,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问: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展示、质疑:

(1)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想法(若生没有说出某些情况,师口述,生判断): 预设1:男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9个,女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1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预设2:男生最差成绩是6个,女生最差成绩是4个,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3:6+9+7+6=28(个)10+4+7+5+4=4(个)因为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个套中3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2)质疑:

对于这几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交流得出:①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不能完全代表男生、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 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②因为男生、女生人数不同,根据总数确定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不公平。

提问:那么什么数据才能表示男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呢?(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

引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能准确表示各自套圈的整体水平。(揭示、板书: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那是不是这样的呢,两者有没有联系?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

可能的方法如下:(1)(移多补少)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2)(计算:先合再分)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思考:为什么要除以4呢?“7”表示什么?是哪些数的平均数?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会求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7、讨论平均数的范围:

重点讨论:平均数代不代表那组每个人的数据? 算式求出的得数7,一定是王宇套中的个数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

(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

(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

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3.练习八 3、4(1)在小组内讨论。

(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四.全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四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

教学目标:

1.在自主计算、交流、判断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

2.知道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 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写有两组算式的小黑板,练一练第1题数字卡片,分别写有2、3、4、5、6的纸团各一个。

教学方案:

一、问题情境

1.教师启发谈话,提出研究除法的问题。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并提示注意发现了什么。

2.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除法运算的两种结果。即:没有余数,有余数。

二、认识倍数

1.在总结除法计算结果两种情况的基础上,引出倍数的概念,并通过12÷3说明倍数的概念。

2.提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两个算式中倍数关系的要求。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互说。

三、尝试应用

1.出示课本四道题,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判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判断的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判断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教师谈话,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说明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是一对好朋友,给学生说明找朋友的原则后,让学生自己找,并鼓励看谁

找得多。

2.分组进行“接力报数”比赛。

3.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五、猜数游戏

老师和一个学生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即一人先说出自己想了什么数的倍数,让另外的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数,猜对后换下一个同学出题„„以此类推。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计算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结果的不同。

第五篇: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92-94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其中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

教材选择一个小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情景作为教学素材,分两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层次先放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用数据描述各组套中的情况,在尝试中促使学生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第二层次则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交流。在第二层次里有两个重点:一是通过条形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直观地揭示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想想做做”中既安排了巩固求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练习,也安排了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的游戏吗?(boys and qirls, have you ever play games like this ,look…)

2、谈话:看,三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光盘出示)

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what do you know in the picture?)和同桌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板书:(tell your partner)who want to say? Tell us please.男生:6+9+7+6=28(个)女生:10+4+7+5+4=30(个)

4、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男生套中28个,女生套中3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女生中有人最多套中1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Are you agree? Is it fair?

指名回答,追问:那怎样比才公平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please share your method with your partner,ok?)(要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

2、提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小组再讨论,(first, you can discuss in your group;then you can share your method with your partner.)交流: please tell us your method.(1)移多补少法。提问:怎么移?移动以后的每人7个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法。(板书:28/4=7(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除以4?

3、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每人都套中7个?

4、提问:观察平均数“7”和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5、那你能根据这个规律来猜猜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指名回答。Can you guess?

谁猜得最准确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Who is right? How do you know? 板书:30/5=6

追问:为什么除以5?

6、提问:现在你知道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7、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用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准确地知道了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三筒铅笔。谈话: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几枝铅笔吗? 先分别数数。

提问:怎样求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谈话: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出平均数,你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校对讨论:平均数“18”和每根丝带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光盘出示题目。

在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仔细观察统计图,互相说说你知道些什么。(2)指名回答问题(1)。

(3)把第(2)个问题解答在练习本上。(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平均数

你对平均数有什么看法?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2、(手指一组同学)提问:要想知道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怎么办? 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课后去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在小组里交流并求出你们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

下载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田心小学 杨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数学三年级(下)92页~94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 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

    四上数学编码教学设计

    《编 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以模拟破案的情景展开对编码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破案推理素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教科书按照举一反三的编排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了解“平均数”......

    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doc

    倍数和因数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

    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近似数》教学设计.doc[定稿]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