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1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作:∠B读作:角B(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 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复述量法。(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小结: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 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教材41页“试一试”
四、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7页练习二第4题。
第二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
教学目标:
1.在自主计算、交流、判断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
2.知道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 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写有两组算式的小黑板,练一练第1题数字卡片,分别写有2、3、4、5、6的纸团各一个。
教学方案:
一、问题情境
1.教师启发谈话,提出研究除法的问题。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并提示注意发现了什么。
2.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除法运算的两种结果。即:没有余数,有余数。
二、认识倍数
1.在总结除法计算结果两种情况的基础上,引出倍数的概念,并通过12÷3说明倍数的概念。
2.提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两个算式中倍数关系的要求。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互说。
三、尝试应用
1.出示课本四道题,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判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判断的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判断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教师谈话,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说明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是一对好朋友,给学生说明找朋友的原则后,让学生自己找,并鼓励看谁
找得多。
2.分组进行“接力报数”比赛。
3.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五、猜数游戏
老师和一个学生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即一人先说出自己想了什么数的倍数,让另外的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数,猜对后换下一个同学出题„„以此类推。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计算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结果的不同。
第三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设计.doc
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的过程。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角度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3.在画图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一个60°的角 谁来说说如何测量它的度数?
指名回答时强调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找一位同学上黑板实际测量,重点说一说如何读度数。这是一个特殊角,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它的度数? 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用60°的角验证所出示角的度数,强调验证方法。
二、新授:
我们可以用量角器、三角板测量角的度数,也能用它们画出角的度数。板书:画角
1.如果要求我们用量角器画一个60°的角,你能说说应该如何画吗? 找学生试着猜想一下应该如何画一个60°角的画法的角的画法。师生共同总结角的画法,教师演示画出一个60°的角。2.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40°的角。画完后同桌用量角器检验画的是否正确。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提出画一个开口向左的40°角的要求。提问:这个角怎样画开口才能向左? 学生自己画自己检验,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时指名回答开口方向和角的度数是否有关。4.如果画一个45°的角,不用量角器你能画吗?
要求学生用三角板画45°的角,用量角器检验度数是否正确。提问:在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 师生共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做书上练一练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做书上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用三角板拼这些角,然后再动手尝试画角,并交流。
学生用三角板试画150°、15°的角。说一说画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谁愿意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街景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折一折”“练一练”“做一做”“比一比”等几个小活动。其中,“折一折”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练一练”,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比一比”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的朋友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圆、三角形、椭圆、正方形这五个图形小精灵依次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出来。课件配音:同学们,我们都藏在你们小组中的信封里,小组合作,先找到我们,再把我们分成2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组,它们都有尖尖的角;圆和椭圆一组,它们都没有尖尖的角。
师: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摇头)同意第一小组的分法。
师:点击相应的图形,把课件中的图形小精灵分成两组。
(课件配音:同学们,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你们愿意来认识它吗?)
生:(异口同声)愿意。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师:同学们,从你学具袋里的图形中找到一个角,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
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
„„
师:(边演示角,边说)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2.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上学的路上有没有角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书64页的情境图。)谁愿意来指一指?
(生纷纷上台,指主题图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存在着角,你还能从教室中找到角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谁来说一说?
生1:黑板的四周有四个角。
生2:桌子的四周都有角。
„„
师:把你们找到的角说给同桌听。
3.创造角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看桌子上的圆形纸片,它上面有角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能想办法利用这张纸片来创造一些角吗?
生:能。
师:那就快快开始吧!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的角?
(学生纷纷在实物投影机上边展示边说。)
生1:这是我折出来的角。
生2:我画了3个角。
生3:这是我剪出来的角。
„„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都能创造角了!下面,老师也要来创造角了,仔细看。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创造的?
生:画的。
4.介绍顶点和边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5.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呀!现在让我们继续擦亮自己的慧眼,来辨一辨“真假孙悟空”。(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相应的配音。)
师:先看这个,是真是假?(师点击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图形,出现相应的图形。)
生:假。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图形上没有角。
师:擦亮慧眼,看一看,这个孙悟空是谁变的呢?(师点击该图形,出现“猪八戒”。)
生:(欢呼)猪八戒!
师:再看这个,真还是假?
生: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继续看,这个是真还是假?一起说。
生:真。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接着看,是真是假?
生:假。
师:谁变的呢?请看。(师点击该图形,出现“二郎神”。)
生:(欢呼)二郎神!
师:一起看这一个。
生:真。
(师点击该图,出现一个摇头晃脑的孙悟空图。)
师:仔细看,真还是假?
生:假。
师:谁变的?
生:(欢呼)白骨精!
师:祝贺你们,每人都有一双慧眼!
6.角的标记
师:同学们,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怎样做呢?听智慧老人来告诉大家。(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配音。)闪动角的相关部分,出示角的标记,智慧老人讲解:小朋友,仔细看!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例如,我们在这个角符号的后面再加注数字1,我们就可以把它记作∠1,就读作角1;如果还有一个角,我们就可以记作∠2,读作角2。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7.标出图形中的角
师:小组中的答题纸上有不同的图形,选择你喜欢的一张,用智慧老人告诉我们的方法,把这个图形中的角标出来。
(生动手做。)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做的?
生1:我选择的图形是五角星,找到了10个角。
生2:我选择的是第二个图形,找到了8个角。
生3:我在第三个图形中找到18个角。
„„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可真出色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每人从学具袋里拿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用它们来做一个角。用图钉时要小心,不要扎破手指。开始!
(学生动手做角。)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展示一下。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
生:能。
师:做好后举起来。
师:来,我们俩来比一比。(和一个学生合作)
师:想一想你是怎样使角变大变小的。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与一个学生合作)
师:想一想你是怎样使角变大变小的。
生1:把两根纸条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推,角就小。
生2:把两条边向外拉,角就大:向里推,角就小。
„„
师:对,把角的两边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角的两边合拢得越小,角就越小。
2.小实验
师:同学们,既然角有大有小,下面同桌合作,找出三角尺中最小的角。
师:你来指一指你们找到的角。
师:小组合作,把每把三角尺上这个最小的角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们会发现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每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一样大。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上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把它们的顶点先对齐,让它们的一条边重合,我们发现另一条边也重合了。
师:小组继续合作,用放大镜看三角尺上这个最小的角,你们又会发现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这张实验记录单上。
变不变
角两边的长短□ 角两边的长短□
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
师:谁来汇报你们组的成果?
生1: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变了。
生2: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变。
师:我们都同意角两边的长短发生了变化,那角的大小到底变没变?想一想可以怎样来验证。
生1:可以折一个一样大小的角,放在放大镜上面量一量。
生2:我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另一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放在放大镜上面量就可以了。
„„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好方法,下面请小组再来合作,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师:我们刚才验证的结果是角的大小变没变?
生:没变。
师:下面请小组把这张实验报告单订正好。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张实验报告单,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原先以为用放大镜来看角,角肯定变大了,现在知道角的大小不变。
生2: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1:角两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两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并没有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角。
生2:我会创造角了。
生3:我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
生3:我知道角两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并没有关系。
„„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数学王国的朋友们来到了课堂上这一段动画,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巩固和运用知识,我设计了小游戏――真假孙悟空,在进行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巩固知识既高兴又轻松。
同时,我在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活动角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应让他们充分比较角的大小,使每个人都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点评〗
《标准》反复强调学习“空间与图形”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其中,有两点处理得比较恰当。一是利用多种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课堂一开始,利用动画课件――“图形小精灵”激情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上有关角的新知识“顶点”“边”“角的标记”等,教师适时地让“智慧老人”来讲解;尤其是设计的“真假孙悟空”游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得常规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极佳。二是教师在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关于“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难的,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时明白,过时遗忘”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本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技能,引入了“用放大镜探究角”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虽然本次探究实验还不是很充分,结论得出的还有些困难,但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出能力,必将终生受益。
第五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doc
倍数和因数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理解概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倍数和因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略)
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先来动手操作一下。
1.实践操作(操作略)
2.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2.议一议:你有没有发现找3的倍数的小窍门?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判断练习。
(1)17的最小倍数是34。„„„„„„„„„„„„()
(2)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6是倍数。„„„„„„„„„„„„„„„„„()
强调:在说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时,必须说成谁是谁的倍数或谁是谁的因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找36的因数。
2.交流和评价。
(1)想乘法算式。(2)想除法算式。
1×36=36
36÷1=36
1和36都是36的因数。1和36都是36的因数。
2×18=36 ┉┉
┉┉ 36÷6=6
6是36的因数。
36的因数有()。
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3.用这样的方法,找找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
4.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征?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9的因数有(),从小到大9的5个倍数分别是()。10的因数有(),从小到大10的5个倍数分别是()。
2.你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0的因数()。
40以内6的倍数()。
7的倍数()。
3.连一连。4 8 12 16 32 48 56
8的倍数 48的因数。
五、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