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金子》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教案背景:
《金子》一课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语言有深度,内涵也有深度。首先他们不了解“淘金”,不知道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这样的时代背景;第二,文章较长,词语较多,朗读和理解都存在难度;第三,学生刚进入中年级,处于低中衔接阶段,对于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求,能力水平跟不上。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子》。
教材分析:
《金子》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给人深刻而多元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围绕这一重难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明理”。
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彼得为什么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这一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其他淘金者为什么没有找到金子?体会他们的盲目;二是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感受彼得的坚持、执着、善于变通„„如抓住课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不甘心落空、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等,感受彼得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4—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理解并读好词语“若有所悟”,揣摩彼得情绪的变化,使学生明白正是改变了思路使他看到了希望。然后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此时的高兴、自豪、欣慰、庆幸等,悟出彼得取得成功的各种因素以及他选择种花带来的优势效应。这一切,为揭示“真金”的含义打下基础。最终,相信学生在引导下一定会挖掘到真正的“金子”,这“真金”有勤劳、有执着、有变通、有分享、有共赢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金子。2.“金子”在字典中有9种意思
(出示:http://&W925&H617&T8626&S98&TPjpg
(2)发财梦让他们变得盲目了!(板:盲目跟从)。想象着人们蜂拥而至的场面,我们一起读一读。
2.这蜂拥而至的人群中就有彼得,他也曾经盲目跟从,但他和其他淘金者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吗?(1)生答第一句。
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坚持不懈。(板:坚持不懈)(2)出示,指名读。(3)你有什么感受?。(4)读出感受,评价。
(5)他是唯一坚持的人,他找到金子了吗?(没有)师引读: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
3.他究竟是怎样找到真金的?谁来读。引读:他发现了„„他想到了„„他做到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彼得是怎样找到金子的?(2)指名读,评价。
(3)这个发现,让他若有所悟。师范读第5自然段。(4)什么是“若有所悟”?读出“若有所悟”。
(5)彼得想得入神了。他“小草”想到了„„(土地很肥沃)由“土地肥沃”想到„„(可以种花)由“可以种花”想到„„(人们会来买花)由“人们买花”想到„„(可以获得成功)
(6)他的情感也在慢慢变化呢,可以读出这种变化吗?(7)指名读。
(8)本来彼得已经陷入困境了,可他却能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了不起啊!如果 3 彼得是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或是固执得撞倒南墙也不回头,你们说他能走出困境吗?他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
(9)小结: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就能豁然开朗。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板书:改变思路)
4.为了梦想的实现,为了找到真金,彼得留了下来。引读第6自然段。(1)出示图:你看他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又会想些什么呢?(2)交流。
(3)现在的彼得这么高兴,这么欣慰,这么自豪,看来当时他在困境面前改变思路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五、揭示“真金”。
1.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成功了。(板书:获得成功)难怪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引读)
2.这时,同学们一定知道真金是什么了?现在就拿起你的笔,用一两句话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生写话。交流讨论。
3.彼得·弗雷特终于明白“真金”的含义了,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获得这样的“真金”容易吗?(不容易)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我们也跟随彼得找到了“真金”,让我们也一起不无骄傲地说——齐读。4.拓展阅读:《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 》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e529ac689eb172ded63b77f.html)
其实,在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中,还有一些人和彼得·弗雷特一样找到了真金,他们另辟蹊径,同样实现了“黄金梦”。(学生资料速读)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给随彼得在书本中找到了真金,我们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生活的真金。只要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生活必然给你丰厚的回报。
教学反思:
《金子》一课的教学,是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造性解读教材。对于本课的主题,教师用书解读为“事实要想获得财富 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教师并不拘泥于这样的解读,而是发挥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感悟“在困境中,需要坚持不懈,更需要改变思路,才能取得成功”,即“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应该说,这样的解读更贴近教材的本义,也更具时代精神。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表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完全可以达成的。
2.突破式组织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并筛选出两个最具价值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彼得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真金”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以此为突破口组织教学,扣读导悟,以读促悟,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过程简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多元化实施评价。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观点。个体的差异,导致体验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多元评价: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一方面肯定每个学生敢于主动质疑的精神,另一方面对问题的价值度予以不同的评价;对学生关于“真金”含义的不同感悟,教师一方面尊重独特体验,另一方面点明其不同的境界。这样,教师的多元评价,不但保护了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二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
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new words: farm meet course enjoy suddenly hope voice interest ….2.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3.key sentence: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How about you ? → What about you ?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Teaching method:talking sum up Learning method: 1.Practise in pairs 2.Remember and write the key sentence by themselves Teaching time:One Teaching tool:PPT.Teaching type:New lesson Teaching steps: Class opening: 1.Greeting 2.Duty report.New lesson: Step 1.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1.Do you like to make new friends? Why or why not? 2.Who is your newest friend? How do you meet? Step 2.Listen and answer 1.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Ⅰ.What does Danny want to buy in Beijing? Ⅱ.Who is Danny’s new friend? Ⅲ.Where does Wu Li come from? 2.Discuss the whole text.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Step 3.Listen and repeat Step 4.Practice 1.Have them read the text aloud for a few minutes and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when necessary.2.Ask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ir dialogues.Step 4.Language notes 1.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你喜欢交新朋友吗? make friends 交朋友 拓展:make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交朋友 2.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3.I came to China with my friend, Jenny.我和我的朋友詹妮一起来到了中国。
with 是介词,意为 “和……一起;随身携带”。
4.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在北京有许多名胜。
1)a lot of 许多,大量,即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相当于 lots of。
2)places of interest 名胜。5.How about you? 你呢?
How about…? 意为 “……怎么样”,相当于 What about…?
Step 5.Deal with “LET’S DO IT”
You meet a new friend on the train or bus.What should one say to a new friend? What can one do to enjoy time with a new friend? With a partner, write and practice a dialogue.Present your dialogue to your classmates.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Step 6.sum up Step 7.Homework: 1.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2.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3.Read the dialogue in the lesson12.Blackboard writing: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How about you ? → What about you ?
第三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学校 周亚军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2、学科:《品德与生活》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小镜子一面 儿童牙刷一把
二、教学课题 我掉了一颗牙
1、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健康成长从保护牙齿开始,感受刷牙的快乐;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生活习惯。
3、让学生知道换牙是一种生理现象,消除学生对换牙的恐惧心理;认识龋齿的危害及防治,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通过探讨“掉牙原因、龋齿成因,怎样刷牙、护齿”,指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的第一个主题《我掉了一颗牙》的内容。让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良好愿望。本节课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孩子消除换牙的紧张心理。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上课很会动脑筋,今天我想出个谜语考考大家。大家注意倾听,猜到后请举手示意。
两队白衣兵,形状像玉米。守住红城门,唇舌紧相依。师:小朋友们都猜对了,大声说出谜底吧!生:牙齿。
师:你们真棒!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导入学习主题,使他们初步尝试到动脑、倾听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二:说说牙齿的作用。
师:大家一起来一个灿烂的微笑,让我们看到彼此的牙齿。师: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师:你用牙齿吃过些什么? 师:这些零食你经常吃吗?
师:那就行!零食吃多了可没有好处。
师总结:是呀!牙齿帮助我们享受到许多美味佳肴,它的作用可真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通过牙齿进行咀嚼,完成初步的消化。然后,再送到我们的胃、肠进行第二次消化,把食物变成人体能吸收的养分,这样,小朋友们才会长的健健康康的。今天,坐在这里上课才会显得这么有精神!
[亲切又自然的“聊一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了牙齿的作用,感受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活动三:交流感受,认识乳牙、恒牙,体味成长快乐。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你们看他们的牙„„ 【百度图片】掉牙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F4%D1%C0&in=9366&cl=2&lm=-1&st=-1&pn=6&rn=1&di=72484513515&ln=1997&fr=&fm=result&fmq=***7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122436291840&objURLhttp%3A%2F%2Fpic.service.yaolan.com%2F2%2F38%2F251282%2F***10_2_o.jpg&fromURLhttp%3A%2F%2Fspace.yaolan.com%2F251282%2Fblog%2F16227719.html&W1200&H1128&T7738&S156&TPjpg 生:他的门牙没了。生:他掉牙了。师:是的。
出示课题:我掉了一颗牙
师:我们班里有掉牙的小朋友吗?
生:(纷纷举手站起来,让老师和全班小朋友看自己的掉牙情况。)
一种自发的需要。] 活动五:洁牙行动。
师: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护牙的好方法,你们真行!其中刷牙是我们保护牙齿每天要做的。你们会刷牙吗?谁来演示一下? 生: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刷牙方法。
师:我们的刷牙方法真是多种多样,究竟怎样刷才有效呢?我们来看一看牙博士是怎样教我们刷牙的? 【百度视频】正确刷牙小妙招
http://v.pptv.com/show/9nElowtx4RibCANA.html 师:看明白了吗?牙博士为了让小朋友方便地记住正确刷牙的方法,还送我们一首刷牙歌呢!
来刷牙,来刷牙!
刷上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刷。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刷刷。刷牙面,前前后后来推拉。
刷反面,太脏了,一点一点往外刷。最后千万别忘了,红红舌头刷一刷。早晚刷,饭后刷,牙膏给它挤一下,轻轻柔柔仔细刷,没人笑我大黄牙。生:(轻生尝试念。)
师:我们一起打着拍子念一念。
师:请大家拿出小牙刷,对着镜子刷一刷,然后,互相看一看,看谁刷得最认真!师: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刷得最认真的小朋友到台上来表演。快商量一下,推荐谁呢? 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刷牙用品,下面的小朋友你们都是评委,评一评谁刷得认真、方法最正确? 师:同学们刷得很好,评得也很认真。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后要把儿歌记在心里,每天刷牙时,想一想,做一做,这样才能保证你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最后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大家一起跟着范晓萱姐姐唱《刷牙歌》,可以离开座位,边唱边做动作。
56-
第四篇: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大赛参赛教案设计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大赛参赛教案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鄢家初级中学校 杨永华 联系电话:***
邮编:618511
教学课题:《沁园春 雪》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语文
2、学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A、课前预习,理解大意 B、识记、理解字词
C、搜索本课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ae1e9be9e009581b6bd9eb58.html D、搜索自学词的文学知识
百度搜索:http://
二、教材分析:
本课编在九年级第一单元,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思美、结构美为目标。A、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树立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B、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精妙的语言。C、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及作者的远大抱负和无比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在初读中感知文意、在精读中品味情韵、在想读中感受意境。
2、小组合作研讨重点、难点。
3、相关的背景、字词、作者、文体等内容放在课前,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的动手能力。
4,、课后学生自己上网搜索浏览本课的相关学习资源,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瑰丽的雪景令无数文人赞叹,壮丽的山河引代代英雄拼搏。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词《沁园
春 雪》就是一首咏雪的名作。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品,感受作者对壮丽雪景的礼赞、对千古英雄的评说。
B、检查预习:(本块三项学习内容由学生分小组汇报预习收获)
1、背景、作者介绍:
2、文体介绍:词
3、字词学习:(正音)
分(fèn)
娆(rǎo)
逊(xùn)
数(shǔ)
汗(hán)(解词)
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C、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听配乐范读诗歌。土豆网:http://)
下阙学习
1、朗读上阕
2、前两句的作用。
3、“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俱往矣”一句该怎样理解?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6、齐读这首词两遍。
词的理解可参看:http://wenku.baidu.com/view/34bb230c844769eae009ed6d.html
E、展开想象
感悟意景
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
如: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原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学生闭目想象后写作、交流,教师择优点评)
F、小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格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第五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鸟语》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鸟语》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四年级学生
2、学 科: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鸟语》
3、课 时:3课时(第二课时)
4、课前准备:自主上网查找、收录一些鸟的叫声、搜集一些鸟的图片、头饰、课件。
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 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写这篇文章,作者把爷爷说的故事拿来了(关于公冶长懂得“鸟语”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课文只是讲了一点,公冶长也是一个名人,是孔子的女婿,他其实在故事中的角色是个不守信的人,我们可以把故事讲完),作者与布谷鸟接近了(课文写的非常详细),作者还用了“据说”一词,即收集了报喜鸟——喜鹊的语言,最后还有画眉、苏莺、百灵、燕子、大雁、苍鹰……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比较长,怎么引导学生学完这一课有着更大的收获呢?我反复读这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一种研究。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成了研究“鸟语”的专家。我们把文中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与学生共同讨论,便可以得出:我们要认识某一事物,要想成为专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于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一课其实给四年级学生一个成功公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等于什么?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获得的资料及自己想法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和同伴交流着,动物们也有各自的语言,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中的我,走进鸟的世界,去用心聆听《鸟语》。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谁来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竖起耳朵仔细听,看你听懂了什么? 板书爱鸟
2、作者不仅爱鸟,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呢!请同学们自读2-3自然段,画出他的美好愿望。
① 汇报 谁画好了,读给我们听。② 公冶长是谁?
【百度搜索】公冶长的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b2320996dd88d0d233d46ade.html ③ “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 呢喃软语什么意思? 【百度搜索】燕子的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1%E0%D7%D3%B5%C4%CD%BC%C6%AC 【百度搜索】燕子的呢喃软语声
谁能模仿燕子的呢喃软语,读好这句话。结果?
那作者仅仅是为了得到大肥羊的犒赏吗? 你怎么知道,请读出来。
3、作者和哪些鸟儿接近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4-7自然段,找找吧!① 我们首先来看作者和布谷鸟的交谈。【百度搜索】布谷鸟的图片
http://niaolei.org.cn/tag/%E5%B8%83%E8%B0%B7%E9%B8%9F/page/2 【百度搜索】布谷鸟的叫声
请一名同学与老师一起分角色读第4自然段.我和布谷鸟的对话有意思吗?表现在哪里?(四字 压“谷”韵)看,老师现在就成了只布谷鸟,你能从我的叫声中听到什么? 快快读书 干劲十足(小诗人就诞生在这)不可疏忽 不能马虎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 男女生配合读
② 其实作者和喜鹊之间的感情也毫不逊色,听配乐读。你能通过朗读第6自然段来表现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吗?
“倍感亲切”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倍感亲切的时候呢?(教室里见到爸妈真是倍感亲切)
出示“喳 喳 喳 喳,喳 喳 喳 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谁会读? 【百度搜索】喜鹊的叫声
让学生跟着叫声一起读,读出喜气。
听着“喳喳喳喳”的报喜声,怪不得作者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 ③ 和作者交谈的并不仅仅是布谷、喜鹊,还有„„作者一笔带过,这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的知音。
你们也想成为鸟的知音吗?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鸟类王国,让我们也来和鸟儿对话。请四人小组试着练说,谁来?
④ 是呀,鸟类的语言真是丰富极了,作者不仅懂鸟,还从鸟的身上得到很多启示呢!请读(ppt出示)
从.....,我.....2 作者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朋友。
三、作业
学完课文,你们已深深地爱上了鸟儿,但这样仅仅是不够的,还必需付出行动。
1、推荐阅读《猎人海力布》
2、编写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
3、在学习中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到【百度搜索】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15、鸟语
爱鸟 懂鸟 学鸟
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取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教学中,我始终抓住鸟给我带来到启示,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让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