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技术支持工具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离散信息、即时性强的特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成功的教学要由多样因素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能够寓教于乐、实现综合化,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特性,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村的教学策略之一。2。(2),要注意兴趣的持久性。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信息素养,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媒体演示替代教材,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观念、工作方式。(三)教学活动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学中应从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1),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创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学科的支持,教师往往让座位相邻的学生一起讨论、内容,或进行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和学生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即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它要求学科间的融会贯通,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就是不能仅仅以具体材料的演示和纲要性的课件替代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评价信息等、深化学生的参与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认知领域的一种高层次能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学生拥有充分的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质疑——利用多媒体引申知识迁移。(2),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协助他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能够在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内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创设一个宽松,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数字化时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释疑——利用多媒体优化巩固与应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学生直观感知,将会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方法。因此,适用于不同软件的使用、好奇感平稳过渡到认真。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学校资源库建设必须用开放的,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资源为创新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动画,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重视人的个性和情感要求、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让他们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信息加工和字处理软件、“课堂搬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一个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正快速形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2,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融入到课件之中。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内容的重大变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其想像力。各类素材应注重交互性与可操作性、超文本特性、设疑——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情境。
4、开放的学习氛围。(五)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利益。2,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知识爆炸式增长、交互性等特点,然后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环境来得到这些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做到素材的标准化,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的要求、适时点拨。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还可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主页。3,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1、主动地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主动性。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
2、多样化,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教师指导学生早用信息技术落后环境及其资源,他们才逐渐明白,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成为“整合”的根本性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传入学生耳中,而实际上。(5)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原则。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信息量更大,把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科学有效地应有信息技术,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的平台、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的工具性平台,让学生在动静中悟出道理、完善自己,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受物理位置的制约变得比较勉强,杜绝“课本搬家”、克服学习困难,还要有好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所以。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除了一些内部资源库,它必须以一定的知识量和对事物的理解作基础、评价、虚拟图书馆等,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结束语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在这个问题过程式中,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角度更多。
第二篇: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新课程实施已多年。语文课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到位。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但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我们却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有时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自身写作素养差。
6.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必须树立课程意识,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视野,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第二,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应增强课标意识。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第四,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正确把握作文教学。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第三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永定县汤湖学校
邱育增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这句话如果在几年前听到,我们也许是不太在意,甚至怀疑。但是我们现在却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青少年学生现在常常把竞争看成是重要的品质和手段,而忽略了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竞争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领,那么合作则是现代社会更为重要、更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是人际和谐共处的基础。如何让学生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经日益成为非常重的教育课题。基于此,新课程强调交往、互动、共识、共享、共进式的学习,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浅谈几点认识,请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
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多年来,根据这种基本理论试从以下多方面努力,推进合作学习。
1.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间生”,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人人都能学懂、学会,从而达到面向全体。
2.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集体主义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参与、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
3.主动发展: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
活动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合作学习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通过因材施教,分流达成,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自主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目的,较好地协调了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
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当然这种说法从“合作”的本意出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成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这种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自然没能抓住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而已。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1.小组游戏竞赛法;2.切块拼接法(交错学习法);3.共同学习法;4.小组调查法;5.成绩分练法;6.小组辅助个别学习;7.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8.思考——配对——分享法;9.大脑动脑筋法。下面略讲几种方法:
1.小组游戏竞赛法: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们在3人组成的“竞争桌”旁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的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分四个环节进行,102
即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竞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为每周举行的教学竞赛做准备。比赛时按原有的学习水平抽取各小组能力同质的学生,代表各自的学习小组参加游戏竞赛,每个成员都给小组积分,比赛后按各小组成员积分所得总成绩进行表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便可采取这各方法。
2.共同学习法: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由4—5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小组共交一份作业,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方法强调小组进行共同活动、讨论,以促进小组得高分。如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四节“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3.小组调查法: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大学的沙伦夫妇创设的,是一项普通课堂组织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们组成2—6人小组。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单元中选出一个小课题之后,各小组再将小课题分割成个人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开展必需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做一下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24章第四节“家居环境与健康”可采用这种方法。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的成效离不开集体授课的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学生个人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讲授是经过师生合作设计的,它清晰地告诉学生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的具体要求,时间短,密度高,起到统领课堂或整个单元学习的作用,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阶段:就是要明确任务,有三种方式:(1)学生自己发挥并提出知识难点。(2)在重点或难点知识中筛选。
(3)残缺引思,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
根据以上三种方式的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学生质疑的问题较难,老师可精心设计、引导,无论是重点、难点部分,还是“残缺部分”,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细节,也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精要。此阶段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产生内心需要,促使形成对学生目标的认识及个人见解起了重要作用。
2.实施阶段:分课内、课外、小组进行实施,其方式有:(1)检查式,学生常用于预、复习阶段,多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算一算,默一默的方法。(2)讨论式:常用于质疑解难,交流反馈,延伸拓展。多采用一人做中心发言,大家补充,由组长归纳,或由组长分配,大家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后
组长归纳总结。(3)表现式:常用于巩固、联想、练习、展示时,多采用创造、表演、演讲等方式。以上这些都属于组内合作,通过组内交流,可使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可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全组共同认识成果,通过组内帮助,又可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能促进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为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另外,实施阶段还有一种组际交流,其方式有:(1)推派式:指定专人汇报,或组内成员轮流担任。(2)随机式:按座位号随机指名汇报。(3)车轮式:先由组内一人发言,然后组内其他成员作补充,或是对其他小组自发地进行补充、提高。通过这种组际交流,可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代表集体”的机会,通过组际启发,还能将小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成果,通过组际同学互助,还可纠正小组的全局性错误,通过组际竞争,也可促进小组深化讨论。
3.评价阶段:主要是集体性评价,可采用自评或互评。“自评”是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要求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又包括组际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学习方法是否选择得当。通过此阶段可让小组成员明确,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结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受到肯定的是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而非谋一名成员,旨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并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
及锻炼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反思
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当然,开展合作学习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外显与内隐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此为课堂时间很难把握,教学设计及安排难度较大,生物探究合作材料的收集较难,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建立较难,合作学习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吗?是不是没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有创新的课堂、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再实践、探索。
第四篇: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葫芦丝教学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葫芦丝教学
株洲八达小学 刘光辉
我校自2011年上学期在三年级开展葫芦丝特色教学以来,已使235名孩子学会了葫芦丝,并在“六一”文艺汇演中,全员参与,表演了葫芦丝齐奏《希望》《荷塘月色》,获得了成功,这主要得益于在葫芦丝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下面我将针对小组合作方式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音乐同仁共同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分组分层
为了打造学校的音乐特色,决定在三年级六个班开展葫芦丝教学,每个班40人,共有240参与学习,首先,要对班级学生分组,全班分为5个小队,每个小队8人,这样一共产生出30个小队,由于学生较多,又是新接手,为了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我让班主任老师协助我一起分组,根据性别、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分组,这样保证了每个组学生差异均衡,更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这也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其次,就是选举小队长,通过小队队员的民主选举,推选出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队长,负责本队同学学习组织工作。再由队长推荐一名同学担任副队长,协助队长管理。
二、培育团队文化,打造活力课堂
当完成了分层分组后,就是怎样去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我在教室里设计了班级口号和小队口号,比如说每次上课带领同学们一起呼喊班级口号“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呼完班级口号后,还让各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呼喊小队口号,通过每节课的呼号,孩子们渐渐有了团队的意识。为了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我还带领他们玩“我们是一家人”的团队游戏,在比赛中,孩子们懂得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前那些上音乐课无所谓的学
生现在开始认真听课了,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小队的积分。在教室环境布置上,我将每个小队比作一辆车厢,将他们每个人的照片贴在车厢上,一节车厢一个小队展开比拼,并将小队8名同学拍了集体照,在比拼栏中展示他们的成绩,将第一名至第五名的小队的集体照分别放在“高铁组”“动车组”“特快组”“快车组”“慢车组”栏中。这样团体意识就更强了。
三、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多元综合
音乐评价量化,我将音乐成绩设置为300分,分别是葫芦丝过关考试100分,课堂表现100分,奖励加分30分、自我评价30分和小队评价40分,为此我为每个孩子建立了《葫芦丝学习档案》,由小队长负责登记,具体是,葫芦丝一个学期学习10首乐曲,也就是10关,根据乐曲的难度打分,如果能达到第10关,将得到100分满分。课堂表现主要从五个方面评价,包括迟到、路队、是否带乐器,插嘴说话和打架。一学期20周,如孩子们违反了,小队长就在相应的格子里登记打勾,如果一学期有10个勾,那么该同学在期末的课堂表现成绩为90分。通过量化评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普遍较高。
乐器进课堂,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我校在这个方面只是做了一点点小小的尝试,我们将继续努力,勤于学习,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器乐教学得发展之路。
第五篇: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
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
曾绚艳(开平市第一中学,529367)
历史教学过程中活动安排的好坏通常会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新课标要求我们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活动安排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历史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往往会选择在堂课中穿插一些学生的活动,当然在师生们付出努力后会达到一些比较好的效果。尽管如此,但大多数时候学生会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因为活动的设计方案通常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想法构思的,学生没有完全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几年来,我上了不少公开课,其中还有录像课,尽管其效果可以,但总觉得还缺少什么,并没完全达到预想的效果。直到今年学校迎来教学水平评估和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复评,我又上了一堂公开课后,顿时明白许多。下面就从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历史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抛砖引玉。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安排上一堂录象课,我选择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内容重要,且难于理解。为了使美国联邦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会、联邦法院、内阁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因为对美国总统的审查通常会涉及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理所然也就选择了克林顿莱温斯基案。由于学生对美国历史比较陌生,于是我把案件的主要内容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事件进程写好剧本,要求能够体现美国国会、联邦法院、内阁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并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表演。
活动为小品:克林顿**
[学生表演]旁白:莱温斯基的好友特普里出卖她,把她与克林顿在一起的证据(日记)送到联邦法院。联邦法院大法官召开会议,委托联邦调查局(FBI)进行调查,对克林顿和莱温斯基进行询问。
第一幕:大法官询问莱温斯基
(莱温斯基承认,但不愿说出更多的细节)
第二幕:大法官询问克林顿
(克林顿承认一些行为错误,但做了伪证,构成犯罪。联邦法院把议案
交到国会,对克林顿进行进一步调查。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对克林顿做伪证、妨碍司法公正两项罪状进行弹劾。)
第三幕:参议院审查克林顿
(参议院投票决定,最后投票结果:50票赞成,50票反对,没有通过三
分之二多数,即法定的67票,弹劾失败。)
第四幕:克林顿表情
该小品表演非常精彩,活动很有新颖性,因此这堂课也非常成功。可是学生写剧本准备了三天,并修改了两次,表演也排练了四五次,费时很多,远远超出了所要求一两个课时的准备。以致我很怕上公开课,因为它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甚至觉得消耗的脑细胞太多,而讲课的内容与平常相差无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也就短短的十来分钟,性价比不高。然漫漫教学生涯,基本上每学期都会有公开课。
上学期,我又上了一堂录像课,其内容为探究性活动《走近历史文化名人》。本来这堂课是活动课,理所当然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该堂课的准备者除了老师之外,还有班上几位干部。他们上网查了很多资料,选了很多历史图片、名人名言和历史故事。因此,该堂课用课件展示了名人图片、名人名言,并以课本上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还讲述了名人故事。可谓活动内容充足,生动有趣,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更主要是体现了新课标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理念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但同上一堂录像课一样,准备的时间太长,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耽误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
那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但找不到确实答案。直到上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课。
今年4月初,学校迎来了省教学水平评估和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复评,考查的重点是教学工作,所以每个年级的备课组都准备了三堂公开课,我有幸成为被听课的对象之一。由于通知到达太晚,准备时间非常紧凑。尽管课件已备好,上课的内容也比较熟悉,但新课标要求有活动,一点也没有准备,怎么办?只好在前一天晚上叫来几位成绩较好、思维较活跃的同学,一起商量应该在哪里添加活动,这样既可以娱乐课堂,又可以突出重点。经过一节课的思考与讨论,决定
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处设计三个简单的活动片段。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只提出要求:把“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个主题以社会现象为依据,各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出来,并把任务分给了擅长表演的三对同学。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很快就想到了三个普通的社会现象:新旧思想下怎样解决感冒问题,封建传统的婚姻观与新思潮影响下的自由恋爱,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背诵比较。这次活动同学的准备时间最短,表达的主题最明确,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这堂公开课赢得了评估专家佛冈中学校长梁义明校长和学校科组老师的好评。
以上三堂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更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对历史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
1、历史教师应有新颖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积极表现者,而不应该是“被奴役者”与“被遗忘者”。教师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历史教学中的合理交往才有实现的可能。
2、历史教师应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画龙点睛,要让学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般的顿悟,使历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构建与传承。教师也要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和保护其探究热情,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学习的宽松环境,立足于通过“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力争成为学生的“活字典”。
第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学生,怎样让学生来积极主动地展现活动,最好的办法应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让学生赢得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准确并有创造性地去设计活动。
因此,新课标体系下,不仅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还应把活动方案的设计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为掌握历史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