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说教学设计(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说教学设计(共)》。

第一篇:马说教学设计(共)

<<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鸣鸡中学吴建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石、槽枥、食马者、见(现)

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练习句读和语气。

2.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全文。

3.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品德目标:

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千里马的悲剧重演,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中的“然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的“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师: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师: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

生:我认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种,作者在文中借马来表明个人观点的。

师:能举出例子吗?

生:《爱莲说》中周敦颐就是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来表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兴趣。

师:不错,“说”作为古代文体具有这一个特质,往往借某物来抒发感情阐述观点。可抒情可议论。《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订正字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并要求掌握下面的字音和句读。

出示多媒体镜头一:

(1)注意的字音:祗(zhǐ)骈(pián)石(dàn)槽枥(cáolì)

食(sì)马者见(现)(xiàn)

(2)句读:a:一食/或/尽粟/一石。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四、质疑互解,以学代教。

师: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地方圈点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再读课文,投影展示重点词句来整体把握。

(教学设想:“对号入座”式的逐句翻译必然导致句意的支离破碎。只要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含意能疏通大意即可,而教师的串讲,势必让学生笼统而听,重点难以突出,而学生互相质疑、解答,教师辅助指导则能较有效的避免这一点。)

五、读中感悟,以读促讲。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一匹千里马被埋没的故事。

师: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呢?

生: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师: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怎样表现呢?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应用低沉的语调来读,语速稍慢,读出惋惜之情。(试读)

师:惋惜是改变不了千里马的命运的,我们应该去找到扼杀千里马的真正凶手,阻止悲剧的发生,谁能告诉大家罪魁祸首是谁?

生:是食马者。

师:何以见得?

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

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完全在于食马者的不知马。

师:看来,将千里马推向平庸引向死亡的就是食马者,是他的无知愚蠢葬送了千里马,对此韩愈表达了他强烈的谴责,是哪一句呢?

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师:该怎么读?

生:句音要重,语调上扬,读出愤慨之情(试读)

师:读得好极了,感情把握得很到位。食马者是无知的愚蠢的,更是荒唐可笑的,“不知马”却要以知马者自居,还要拿着马鞭站在千里马的面前宣称天下无马。难怪韩愈要大喊呜呼哀哉,拍案而起为千里马鸣不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聆听朗读录音。

生:(读课文)

(教学设想:朗读是对课文音律美、形象美、内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欣赏品味的过程,把朗读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的迸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

师:从常理来说,世界上先有了马这种动物,然后才有人们对马的认识,可为什么作者却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生:因为对千里马来说,情形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地对待它,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特殊前提了,所以没有识马者,就没有千里马。

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

生:看来韩愈和千里马有一样的遭遇,文中的千里马就是韩愈。

生:不单指韩愈,还指象他一样有才能而得不到任用的人才。

师:伯乐和食马者又分别指谁呢?

生:伯乐指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指没有任用他的统治者。

师:是的,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在了伯乐的身上。请几位同学概括说一下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生: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因为世上没有伯乐才使千里马陷于了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生:读了本文,我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以前我总感到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大,但今天我知道了,只有置身于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才能不断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开始关注到了现实社会。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千里马,在当今这个社会你会怎么做?

生:我不会坐等伯乐来发现自己,而是会积极地表现自己,并且选择合适的时机去表现,在时机未到时要蓄势待发,积累资本。

生:不错,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超级女生》、《绝对挑战》、《我要红》等等各种各样的电视栏目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有实力,有勇气。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的确,在封建社会竞争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韩愈只能将出仕的机会维系在伯乐身上。庆幸的是,我们则不同,社会为我们铺设了一个大舞台等待我们去施展,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立足现在充实自我,抓住时机表现自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六、拓展延伸,启发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课后与同学交流。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的属性,决定了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地把内涵定格于传授知识上,它还有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能力,培育学生情操、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但是这一特质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得却并不完美与充分。以往的文言教学侧重字词和文言现象的认知、理解、背诵,忽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时代气息的探究,这样容易使学生变成熟练的语言技术工人,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因此在讲授《马说》一课时,我力图摆脱古文教学中翻译的藩篱,变传统为创新,把学生对成才的个性认识和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质疑互解,以学代教

教师的串讲势必会让学生以听记为主而忘记思考,而小组讨论能有效弥补这一点。《马说》一文篇幅短小,学生有能力自学,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又解放了老师,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读中感悟,以读促讲

以读为本是学习语文的一条规律。听教师范读或朗读录音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是学生自读体会,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生只有在这种想、读、听、评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朗读,真正感悟。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潭死水,只拘泥于课本决不会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学习资源,联系社会实际,努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如同流动的河水,欢畅灵动而浪花四溅。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重点词句掌握环节检测力度不够,朗读时未充分实现全员活动等等。

第二篇: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顺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校搞经典诵读活动,背诵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导入。2.解题《马说》

二、反复诵读,理顺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出示重点字音)3.学生齐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与同学交流,也可直接举手问老师。

5.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重点把握。6.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1)千里马的悲惨的命运是_____________,它被埋没的原因——————(2)表现食马者的愚蠢无知————————————————————(3)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2.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1)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仅仅是在说马?(2)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除了食马者不知马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小议论文《马说新解》,观点要鲜明,不少于500字。

第三篇:《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绥德县中角镇马家川九年制学校黄艳锋

一、教学内容:

《马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杂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贞元十九年,在作者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因上谏迎佛骨,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刺史。一次次的仕途坎坷,使作者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怀才不遇的悲愤和郁闷之情,同时也认清了当权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昧。所以作者创作了这篇文章,借助千里马的遭遇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托物寓意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熟读课文,力争达到背诵的效果。

2.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设计:

1.板书课题(直接出示)

2.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读出,确保每位学生看得懂,记得住)

3.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者注释理解全文意思。

(2)自学时间20分钟。

(3)学习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为形式,检测《学习与评价》积累与运用中1、2、3、4题和《练习册》积累运用中1、2、3、4题。

5.学生自学

(1)看书(学生看书时,教师要随时监督学生,或给与鼓励或给与暗示,确保学生能专心读书,紧张思考,但教师的活动不能影响学生的读书)

(2)检测

检测形式为各组比赛积分,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检测学生多数以后进生为主,这样能够暴露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于共同解决。回答问题的形式分为口答题或者是黑板板演。

6.后教

(1)更正。对于在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而且首先让中等生解决,如果他们能够解决,优等生也就没有必要了。纠正学生的面要广,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叫几名学生

(2)讨论。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全班同学都不是很懂,就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能完成的即好,完不成的教师给与点拨,并把规律性的东西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到方法和技巧,如在理解本文的比喻意义时,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抽象,教师要结合背景予以解答。

7.当堂训练

(1)必做题:课后联系一、二、三题

(2)选做题:《学习与评价》拓展阅读检测与《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中的(二)。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由于这种模式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所以学生的先学是实施后教,当堂训练的前提,为此我注重了对学生自学环节的设计,采用的小组积分制竞赛的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变得紧张,有序,高效。每一位学生唯恐给本组丢分,力争给本组加分,让本组的成绩遥遥领先,所以即使是后进生他们也认真看书,详细做笔记,热烈地讨论,生怕自己有什么不会的地方,正因为有这种高效的自学,所以课堂中的检测,当堂训练都能顺利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文章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认为如何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导下,把这种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型学习,一种考试型学习,从而变得主动,有趣是应用好这种模式的重要环节。

六、板书设计:

《马说》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的不满

千里马人才

怀才不遇的悲愤

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文言文。本课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名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对封建社会统治者埋没、甚至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章入选教材,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二、说学情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和掌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才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掌握“食、见、策、尽”等的词义和“其、以”等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及作品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七、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伯乐相马”的视频,引入《马说》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解释题目以及“说”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2、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作简要介绍。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有《昌黎先生文集》。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散文健康发展的道路.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

4、听文章的朗诵音频,注意停顿和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5、讲解要注意的字

伯乐bó lâ祗辱zhǐrǔ骈死pián槽枥cáolì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sùdàn食不饱shí食马者sì而食也sì不外见xiàn策câ邪yã

6、齐读课文,读完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和同学讨论,试着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句。

7、请同学把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8、在疏通了文意后,再次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再次齐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本文的论点、千里马的命运和遭遇、本文的结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补充讲另外两个“也”(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②是马也。这个“也”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再次齐读,结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先齐读一遍课文,后检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四)分析理解,交流评议

1、用文中原句回答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说说下列词语的寓意:

千里马伯乐千里马不遇伯乐食马者

明确:千里马:人才。伯乐: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

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以此化解教学难点。

4、自由讨论: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①总结重点字词句

②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拓展延伸:以“韩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来宽慰韩愈。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

《马说》——韩愈

第一课时

论点:伯乐 → 千里马

命运:祗辱骈死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现与常马等不可得

结论:不知马

第二课时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马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九、教学反思

第五篇: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肃宁三中 陈坤俭

教学目标:

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⒊理解课文寓意,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理解课文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故事导入。

述: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一马平川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

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投影出示)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2、文体简介。

3、述:首先,我们先解题,了解什么是“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4、作者和背景简介。

5、述:我们再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投影出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4、明确学习目标。

述: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的寓意,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实。学生一读课文

述: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那要得靠大家自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投影出示内容)

1、应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伯乐 祗辱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 邪 策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练习口译。(投影出示相关注释)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⑴述:自学暂停,根据课下注解和屏显字词注释串译课文。

辱:只 骈:一同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能:能够 是:这 能:能力 才美:才能 见:通现,等:等同 安:怎么 策:鞭打 道:正确的方法 材:通才,才能 执:拿着 临:面对 其:难道

请三位学生翻译,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

(2)学生快速对照相关译文,自我检查。

马说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检查自学效果

五、当堂训练(投影出示练习)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2、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________比作“伯乐”,将________比作“千里马”,文中集中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六、拓展延伸(投影出示)

《如果你是千里马,请站起来奔跑!》

“如果你是千里马,又没有遇到伯乐,你应该怎么办?”(1)不要被动等待,而要主动奔跑。(2)不要相信没有机会的说法。(3)我们的长处是奔跑,而不是埋怨。

(4)我们活着的价值不是为了证明统治者“不识马”。

下载马说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说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设计者:姚本文 【文本概述】 《马说》是湘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该文是唐代大文......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200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掌握“其,以”等字的用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

    马说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本设计以读为主线,强调文本的回归,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六读”呈螺旋型上升趋势,通过活动,学生每读一次就与作者对一次话,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一层,与作者的距离就缩小一次,第六......

    马 说教学设计

    《马说》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曹坪中......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东平街道中学 陆广萍 教学目标: 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⒊理解课文寓意 ,领会作者思想......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09年9月第1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马说 课时: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