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 眉山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责任教师 林朝金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教学计划中将本课程定为选修课。该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本课程4学分,课内总学时72,其中录音辅导课4学时。
(二)课程的知识结构
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主要阐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观念、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掌握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由第二章和第七章构成,主要阐述教学媒体的特点及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教学媒体实验操作。第三部分由第三章和第六章构成,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具体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技术。第四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主要阐述在教学操作或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
(三)与前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既有教育理论又含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在教学中,既应注意已学过的教育学理论与本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理论的联系,又要注意运用教育史实和教育思想来丰富和印证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媒体的组合使用方案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乌美娜、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会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并配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指导书》(李小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辅助教材。学习指导书后附有必要的综合练习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六种题型,请同学们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完成这些综合练习题。另外,由四川电大责任教师编写、四川电大教材处印刷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与评价》,将各章的主要知识点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编辑,请各位面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按时、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教师要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评语和成绩,这个成绩将作为学生该课程总成绩中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像教材
为配合文字教材的学习,四川电大制作了本课程的广播录音课4学时,重点讲述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教学媒体、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典型问题分析。广播录音课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三)课件和网上教学
为了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四川电大已经研制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CAI教学课件,请教学班和同学们积极订购。另外,我们还将陆续在网上发布本课程的若干教学信息,如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布置平时作业,开展网上答疑,发布考试说明或期末复习提要等。
在上述媒体中,文字教材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同学们自主学习时务必认真钻研教材,当各章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准时,可认真听一下录音课的内容,或上网阅读教师的教学辅导;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上网查找教师的分析,或学习CAI课件以获得帮助,也可通过电大在线的讨论区、发E—mail、打电话、信函等方式与课程责任教师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过程的综合设计
1.网上教学与辅导的设计和要求
网上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根据我省电大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共同性要求,我们将在网上发布本课程的比较全面系统、综合配套的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布置平时作业,开展网上答疑,发布考试说明或期末复习提要等。各教学班点的辅导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及时接收和下载省电大在网上提供的上述教学信息。2.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平时作业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到多个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刺激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省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
各教学点的课程管理员应根据教学实施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收视收听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音像课或网络课的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辅导教师面授辅导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学生在校(在家)自主学习网上教学资源或采取其它学习手段自学的学时数约为总学时的1/3(约30学时)。3.面授辅导的设计与要求
各教学班点的面授辅导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及时接收和下载省电大在网上提供的上述教学信息。在充分了解和利用省电大网上发布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本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面授辅导,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实践环节。面授课学时以30学时左右为宜。面授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带普遍性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开展一两次课堂讨论,以检验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省电大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学习指导书所附综合练习题的掌握情况。4.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与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完成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由省电大责任教师在网上发布的作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与评价》。各教学班点应认真督促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平时作业,并组织教师认真批改、核定成绩。平时作业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末闭卷考试由省电大负责命题、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亦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80%。
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和满60分者,即达到本课程考核的及格标准,可取得规定的学分。
4.实践性环节的设计与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
(1)在教学班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接收和下载网上提供的各种教学信息,能够上网提问与责任教师对话或讨论。
(2)认真完成省电大布置的平时作业,同时将学习指导书所附综合练习题做一遍。
(3)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开展一两次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课堂讨论。
(4)学生必须认真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未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或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5)建议教学班在期中或面授课结束之后,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但不计成绩,仅供辅导教师发现问题予以弥补,也为学生提供一次实战演习的机会。
(二)教学过程检查评价方案
各教学班点应形成有关本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资料,包括面授辅导情况、平时作业完成和评改记分情况、学生利用网上信息情况、组织收听广播录音课情况、课堂答疑或课堂讨论情况的记录等。省电大将通过巡教或巡考以各种方式检查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访问等形式,评估省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情况,以及对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的意见或建议。
四、对教学点支持服务系统的要求
1.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各教学班点应具备适用、够用的软硬件设施,并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真正应用起来。
2.各教学点要按有关规定聘请符合条件、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较好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懂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要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开展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要贯彻时间适当、内容精简、突出重点难点、传授学习方法等原则。
3.各教学班点的有关科(室)或工作人员要及时间省电大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带普遍性的意见和要求。
五、责任教师的工作安排计划
开学第二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发布本课程的教学信息,将先后发布省电大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
十月下旬完成录音辅导课制作。
十一月中旬提交课程考试说明或复习提要。
十一月下旬完成期末考试命题工作。
开展网上答疑。
六、教学反馈
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通信地址:(610073)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三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责任教师:林朝金
邮件地址: E-mail:linchj@scrtvu.net Tel:(028)87762961 值班时间:每周二(全天)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又分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本课单词:draw,sing,dance,play chess,play violin
B.重点句型:——Can you......?
—— Yes,I can./No,I can’t.2)能力目标:用目标句型的新单词谈论他人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之间的了解。
通过自主,交互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人教版中学英语第七册的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a—2d是听说课.学习任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文字,音乐,视频,图像,动画等丰富的资源及其提供的强大交互功能促进理解和品位语言,激发情感,启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同学使英语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进行了一定量的听说练习和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1)Web教室(2)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1)课件(网络课件)
(2)其他(师生合作搜集资源,建成“动物小站)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能力单词相关资料虚拟建成网站“能力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又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1)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中运用激情的语言,生动的图像,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动感的视频等创设情境,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在一个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环境中,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学的更投入更主动。
六,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类型1:支架式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学生活动:从教学目标出发,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逐步升华,搭建了脚手架:通过课文和网上提供的文章的阅读多角度的了解人的能力--借助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在品位中加深情感体验--欣赏图画,利用交流平台了解能力--音乐与情感交融,传达人之间了解之情。类型2:随机进入式
相应内容:随机进入“能力小站”。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学生活动:在了解新知识和论坛发言这两部分的血洗中,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经,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理解和感受。2,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同位或邻位同学结成合作伙伴,了解同学,论坛交流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相邻的两三个同学为一组
学生活动:了解:独立思考--交流对同学的了解--汇报交流
论坛交流部分: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修改--讨论同学之间的强项。教师活动:观察引导 类型2:角色扮演
相应内容:让学生扮演三种不同的动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根据选择的学习内容分组 学生活动:练习--个别汇报--全班汇报 教师活动:合作表演 3.教学流程设计 开始
设境激情,网络导入 网络:浏览网页,听录音 提出听录音 开始听录音 录音:听录音 踊跃发言,回答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网络:复述录音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网络:图片欣赏,教师点评 录音:齐声朗读,感情朗读 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结束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工具与形式(1)堂上提问(2)合作完成作品(3)其他(论坛发言)2,测试内容
在“能力小站”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用一句话描述,发表在论坛上,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中央电大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为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中简单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典型变形下构件强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原理、运动分析和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及强度校核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微积分基础知识、机械制图以及机械制造基础的部分内容等。
二、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静力学基础、应力和变形的概念、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以机械的设计为主线,介绍静力学和应力、应变的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各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如下:
1.绪论
(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2)机器和机构;
(3)构件和零件;
(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明确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重点、难点:机器的组成及特性,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静力学基础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定理;
(2)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和平面机构静力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定理;理解常见的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特点;能够正确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熟练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掌握平面平衡力系的计算,能进行简单机构的静力分析。
重点、难点:基本概念,静力学基本定理,常见约束类型的约束反力特点,受力图的画法,二力杆;平面力系的平衡和平面机构静力分析。
3.常用机构概述
(1)机构的组成;
(2)运动副的概念与分类;
(3)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4)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构的组成;理解运动副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常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重点、难点: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连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3)曲柄存在的条件;
(4)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及类型判别方法,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重点、难点:曲柄存在条件及类型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及应用;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5.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分类和凸轮机构的特点;
(2)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4)凸轮机构设计各参数的确定。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重点、难点:凸轮机构中从动件运动线图的绘制;凸轮轮廓设计的原理及绘制;凸轮机构各参数的确定。
6.其它常用机构简介
(1)棘轮机构;
(2)槽轮机构;
(3)凸轮间歇机构;
(4)不完全齿轮机构;
(5)螺旋机构。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凸轮间歇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重点、难点:间歇运动机构及螺旋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7.构件内力分析基础
(1)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2)内力的概念,截面法;
(3)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力及计算,轴力图;
(4)剪切和挤压,剪切力,挤压力;
(5)扭转,扭矩及计算,扭矩图;
(6)弯曲,剪力及弯矩的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各种基本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各种基本变形内力的特点、计算方法和内力图的画法。
重点、难点:各种基本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轴力和轴力图,扭矩和扭矩图,剪力和弯矩的概念及求法,剪力图和弯矩图,各种基本变形的内力的正负规定。
8.强度和刚度计算
(1)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2)拉压杆的变形和应变;虎克定律;
(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拉伸和压缩实验;
(4)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5)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应力集中概念;
(6)剪切的实用计算;挤压的实用计算;
(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
(8)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弯曲变形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9)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的抗弯能力的措施;
(10)动应力概述;交变应力的概念;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交变应力的种类;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疲劳破坏过程的解释;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概念、特点和分布规律,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机械性能指标的含义,掌握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方法;理解虎克定律及各种基本变形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计算方法;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动应力和交变应力的概念及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
重点、难点: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方法;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机械性能;虎克定律;基本变形的刚度计算。
实验教学内容: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2学时)
9.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特点与类型;
(2)渐开线的形成及特性,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5)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变位齿轮的概念;
(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直齿锥齿轮传动;
(8)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9)齿轮轮齿受力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连续传动的条件,了解齿轮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
重点、难点: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齿轮的尺寸计算,连续传动条件与正确啮合条件,齿轮失效形式与设计计算准则。
实验教学内容:轮齿范成及齿轮参数测量实验(2学时)
10.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2)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重点、难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11.轮系
(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2)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轮系的功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轮系的功用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功用。
12.带传动
(1)带传动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带的应力分析及失效形式;
(3)带的张紧与张紧装置,V带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结构型式、带传动的优缺点、掌握带传动的基本参数、工作原理、打滑与疲劳损坏等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重点、难点:带的基本参数、结构型式;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带的张紧与维护。
13.联接
(1)螺纹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常用的标准螺纹联接件;
(2)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3)键联接的类型与应用,键联的失效与设计计算准则,接键的选择;
(4)其它联接简介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用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及其它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掌握标准件的选用。
重点、难点:螺纹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键联接的失效与设计计算准则。
14.轴
(1)轴的分类及作用,轴的材料选择;
(2)轴上零件的定位与装配;
(3)轴的的结构设计;
(4)轴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轴的分类、轴材料的选择,掌握轴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掌握轴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重点、难点:轴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轴的设计计算。
15.轴承
(1)轴承的作用、分类;
(2)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与选用;
(3)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5)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6)滑动轴承简介。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轴承的作用、基本分类,掌握滚动轴承的常见类型、代号、类型选择及组合设计。了解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润滑方式
重点、难点: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6.联轴器与离合器
(1)联轴器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应用,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
(2)离合器的分类及特点,离合器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联轴器、离合器中常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三、课程教学媒体说明
1.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基础》,由刘颖主编。教材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减少理论推导,着重实际应用;强调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力求做到一般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考虑到远程开放教育、成人自学的特点,书中每章正文前给出学习目标,章后均有小结,并附有思考与练习题,书末附录中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2.IP课件
本课程制作了13讲IP课件(唐春龙主讲)。它作为课程的强化媒体,对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文字不易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讲授。IP课存放在中央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http://www.xiexiebang.com)的本课程网页上。学员和辅导教师可通过浏览器点播观看。
3.录像教材
本课程拟制作3讲录像课辅助媒体(06年10底完成),内容为期末复习辅导。
4.CAI课件
本课程拟制作辅助教学媒体CAI课件(06年底完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上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便于远程开放的学生自学自测。内容包括课程学习指南、电子教案、实训录像、模拟实验、零件模型库、动画教学、练习与测试等。
5.网上教学资源
在中央电大的“电大在线”平台的本课程网页上还包括网上教学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文件、作业安排、重难点辅导、日常答疑、实时教学活动、期末复习指导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四、教学进度与建议
1、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建议学时 4 4 4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 第1周绪论;机构静力分析基础(1)
第2周机构静力分析基础(2)
第3周机构静力分析基础(3);常用机构概述
第4周平面连杆机构
第5周凸轮机构、其它常用机构
第6周构件内力分析基础(1)
第7周构件内力分析基础(2);小结
第8周构件的强度和刚度(1)
第9周构件的强度和刚度(2)
第10周构件的强度和刚度(3)
第11周齿轮传动(1)
第12周齿轮传动(2)
第13周蜗杆传动;轮系
第14周带传动
第15周螺纹联接;键联接
第16周轴
第17周轴承
第18周联轴器与离合器;小结
2、教学建议
(1)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提供的多种教学媒体,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一定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课时、次数、内容及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但原则面授学时数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2)学生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建议教学单位把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由辅导教师指导、落实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活动内容,及时答疑。对于共性问题可适当安排集中面授辅导。
(3)教学支持服务
各教学单位应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应具备收视及上网条件,以便能够及时组织学生收看课程资源,充分了解课程重点、难点,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建议学生经常上网浏览本课程网页,及时掌握有关的教学信息,并且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向有关教师反馈学习中的需求,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成绩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程实验情况和课程学习情况来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90分钟,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具体详见本课程考核说明。
平时作业通过“电大在线”平台有关栏目或以作业册形式发布。辅导教师应对学生作业情况全批全改,并要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以便学生正确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讲解。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再补充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馈
各地学员和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与电大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负责教师联系,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创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cn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创新思路
作者:周慧萍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3年第11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幼儿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技术的力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及普遍运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计算机几乎成为了现行各行各业开展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幼儿教育领域,科学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推动幼儿教育向更加有效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幼儿园教学的对象幼儿本身来分析,幼儿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容易被周围新鲜好玩的事情吸引,让幼儿像中学生那样坐着座位上安静地听老师传授知识是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现代教育技术大多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等方式教学,这些技术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等多种信息元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出色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教学内容由枯燥的文字或者语言讲授的课堂形式变成生动的有趣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其是具有可行性的。其次,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分析。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现代技术教育主要是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是极具有创造性的,因为这两项技术的结合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应用性。在幼儿教学中,利用这些专门为幼儿教学而设计开发的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篇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4 篇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又分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本课单词:draw,sing,dance,play chess,play violin b.重点句型:——can you......? —— yes,i can./no,i can’t.学习内容:人教版中学英语第七册的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a—2d是听说课.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进行了一定量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1)web教室
(2)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
(1)课件(网络课件)
(2)其他(师生合作搜集资源,建成“动物小站)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能力单词相关资料虚拟建成网站“能力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
五,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1)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中运用激情的语言,生动的图像,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动
六,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类型1:支架式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2,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同位或邻位同学结成合作伙伴,了解同学,论坛交流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相邻的两三个同学为一组
学生活动:了解:独立思考--交流对同学的了解--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观察引导
类型2:角色扮演
相应内容:让学生扮演三种不同的动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根据选择的学习内容分组
学生活动:练习--个别汇报--全班汇报
教师活动:合作表演 3.教学流程设计
开始
设境激情,网络导入 网络:浏览网页,听录音
提出听录音
开始听录音
录音:听录音
踊跃发言,回答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网络:复述录音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网络:图片欣赏,教师点评
录音:齐声朗读,感情朗读
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结束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工具与形式
(1)堂上提问
(2)合作完成作品
(3)其他(论坛发言)2,测试内容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章: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 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
1、促进学生学习。
2、表明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过程与资源。
3、基本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和实践。】
5、教育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录像卫星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
6、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填空选择):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做的经验:
1、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2、设计的经验。
3、演习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1、观摩示范。
2、见习旅行。
3、参观展览。
4、电视电影。
5、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
抽象的经验:
1、目视符号。
2、言语符号。
8、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1、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3、抽象经验是教学目的。
4、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具体。
5、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9、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10、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11、学生的学习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第二章:
1、交互式媒体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判断哪类是模拟型媒体,哪类是数字型媒体: 模拟型: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
数字型:CD,数码相机,多媒体投影机,VCD,DVD,LD,MPC系统。
3、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填空):表现力,重现力,接触力,参与性,受控性。
4、视频展示台在教学中应用方式主要有:●用于实物的展示、演示实验等●用于书写和展示印刷资料和图片●展示各种透明胶片,如幻灯片、投影片等
5、学习环境的三种类型:
1、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6、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7、(填空)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8、(问答)数字化学习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9、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
第三章:
1、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名词解释)是指对音像信息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即用0和1来表示音像信息。这种数码表示的音像信息可以方便的储存在光盘上,也可以不失真地进行远距离通信传输,有利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填空)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3、(填空)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以方便信息传送和保存。判断好坏有三个指标:一是压缩比要大,二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三是恢复效果要好。
4、数据压缩有两个过程: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5、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视频通讯编码标准)、MPEG(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6、VCD系统是视音屏信息采用MPEG-1压缩标准,DVD视盘机对图像压缩采用了MPEG-2技术。
7、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指标:明亮度,分辨率,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8、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感光载体(数码的好),影像质量(传统的好),拍摄的敏捷性(传统的好),影像处理(数码的好)。
9、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10、数字卫星广播的优点:
1、传送更多的节目。
2、经济效益好。
3、节目传输质量高。
4、所需发射功率小。
5、能提供多路多声道的优质音频信号。
6、能提供多种服务。
7、便于实行节目的有条件接收。
11、C波段卫星的下行频率为3.7到4.2GHz,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
第四章:
1、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最基本的视频应用系统。它是由节目来源(载体)、播放设备和收视设备组成。电视节目的收视设备是电视接收机和监视器。
2、录像节目的节目录制设备:录像机,摄像机,计算机。(填空)
3、在利用电视接收机呈现录像机播放的教学节目时,电视信号输入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4、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5、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有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训练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3、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小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4、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批评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6、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录像、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7、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有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8、电视教材制作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期素材摄录部分,二是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第五章:
1、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以下内容:●文本 ●图形和图像 ●动画 ●视频 ●音频
2、交互界面包括各种按钮、图标、菜单,对话,文本等。
3、超文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节点是储存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链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
4、早期文本系统中的节点仅仅是文字,后来在节点中引入了图形、图像或动画等,这就成为超媒体系统。
5、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类型:
1、简易型。
2、标准型。
3、多功能型。
4、学科专业型。
6、标准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设备系统相比简易型主要多出了视频切换器,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和音箱,大屏幕投影机。
7、(名词解释)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大题目)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
1、课题确定。
2、课件的教学设计。
3、软件的系统设计。
4、脚本的编写。
5、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
6、教学测评。
9、(填空)屏幕画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等内容。
10、多媒体课件脚本主要包括文字脚本(教师)和制作脚本(设计人员)两类。
11、(大题目)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1、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
2、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3、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
4、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第六章: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形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3、(填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分布规模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4、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1、TCP/IP协议,不同网络的互联通信需要依靠路由器,还需要通信协议的保障。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2、IP地址,地址前三位是110,则为C类,分配给小型网络,如大量的局域网和校园网。
3、域名,域名和IP地址是登录主机地址的两种方法。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的。
5、(问答题)网络技术在教学(学习)中具有下列良好的特性:●同步和非同步,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也可以非同时交流 ●多方向,交流可以多方向 ●个别化,学生可以依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进度来学习●自动记录,网络任何的学习行为和交流都可以记录下来,利于查询和追踪。
6、(名词解释)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7、(填空)网络课程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8、(填空)网络课程应是一个遵循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情境设计——学生自学——协商讨论——评价——总结——练习巩固”设计模式的开放性系统。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9、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客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10、(填空)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
11、(名词解释)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七章:
1、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2、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三个阶段的发展:
1、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教育。
3、现代远程教育。
3、(问答)实现远程教育采用三种方式及主要特征:
1、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采用H.320标准,通过租用ISDN、DDN专线,实现教学现场的直播。不足在于时空限制和学生无法自主按需点播学习。
2、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技术成熟、覆盖面广,不足在于存在单向、时空限制、不适合自主学习。
3、基于新特网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因为Internet是一个双向交互式网络,没有时空限制,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可以有效地实现同步实时授课、异步按需点播、辅助工具、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的有机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
第八章:
1、(名词解释)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2、教育信息资源按资源的组织形式分类:
1、媒体素材。
2、题库。
3、案例。
4、教学软件。
5、网络教程。
6、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3、教育网站是网路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