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五环式教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
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
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1.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
息提出问题。
2、以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三年级捐书情况
班级 数量/本
三年级(1)103
三年级(2)109
三年级(3)98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1、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哪个学校捐的书多一些?
三年级:120+100+100=320(本)
四年级:100+110+100=310(本)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学习。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加法该如何计算?
3.小组交流并汇报
4.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指南后独立完成检测卡,有困难的同学向
老师询问。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生汇报:
班级
数量/本
四年级(1)118
四年级(2)104
四年级(3)95 118 +104 +95=317(本)
222
+ 95
————————
317 •
+ 104 + 95
= 222 + 95
=317(本)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第二课时:捐书活动(练习)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18面第一题,想一想书中给了那些信息?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谁花的钱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张阿姨花了多少钱?李叔叔呢?
3、如果每种商品只买一个,买哪三种商品能获取大礼包?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1、用竖式计算
727+114+86 397+304+120
475+260+149 292+450+108
2、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标好进位,在计算时一定要加进去。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1、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
2、二附小一共捐书多少本?
3、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
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
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运白菜”的情境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估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并汇报
4.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5.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280 ——————
314
850-256-280
= 594536 ———— ———— 536 314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第四课时:运白菜(练习)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观察20面的练一练第一题,根据条件回答问题。
1、李阿姨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
元应找回多少元?
2、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1、先独立完成20面的第二题
2、完成20面的第二题
600-233 476-278-132 368-(168+122)
346+199 930-(80+480)1000-185-145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相同数位要对齐; •符号要写准确;
•标好进位和退位点,在计算时一定要算进去。
在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
第五课时:节余多少钱
(三位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
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问题1“亮亮和奶奶8月份花了745元,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
4、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
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
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集体交流,全班汇报。
•260为什么用了两次?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
以买一台洗衣机?
•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意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讨论
•800+185-745
=985-745
=240(元)
•800-745+185
=55+185
=240(元)
•独立思考 •独立尝试列算式计算
•260-30=230(元)
260+230=490(元)
•260+(260-30)
=260+30
=290(元)
•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要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第六课时:结余多少钱(练一练)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可以模仿上节课的例题仿写练习
第一题。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在完成第一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完成第二题,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算理。并
总结方法,更好的复习巩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计算三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练习第三题。让后说
方法。
278-199+680 800-298+484 500-294-106
318+254-190 653+97+203 427+273-165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连减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的,所以要从不同的
方面和角度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23面的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先让
学生理解题意并说出条件,和计算的方法。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通过练习,在计算连减的时候方法有三种,1、连减用两个竖式计算(或脱式计算)。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3、可以分步先求出要减的两个数的和,再减。
第七课时:里程表
(一)(综合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
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
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
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投影,学习卡片和答案。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2•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有什么异同?
•集体试着画一画。•你能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集体交流汇报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3•解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
向。
•学生独立试画
•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
•277-146=131(千米)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89-146=543(千米)
•画一画、说一说
.关注学生能否看懂图意
.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5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3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
第八课时:里程表
(二)(综合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
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
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
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
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
3•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
息?
4•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
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 •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
•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
5•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6•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35千米是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160千米包括星期一行驶的路程35千米,也包
括星
期一当天行驶的路程。
160-35=125(千米)
全体学生模仿画图
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
•同伴交流
关注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7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3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并集体交流
第九课时:里程表(练习)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完成书27面的第一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
(2)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7——12月)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2、计算
950-902 328+396+204 468+376-168
567+433 900-281-430 850-(162+88)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教师出示题目:淘气一家开车去古都旅游。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
千米,第二天行驶了240千米,第三天行驶了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行驶多少千米能到古都?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一周行驶的里程如下。
星期一:28千米
星期二:27千米
星期三:31千米
星期四:29千米
星期五:28千米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 的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第十课时:里程表的总练习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学会自己解答
2、用竖式计算
532+168 251+369+142 400-245+517
962-804 738-560-120 174+726-378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1、一年级的人数比二年级的少17人。二年级有216人,一,二,三年级的总人数
合计600人,求三年级有多少人?
(1)先求出一年级有多少人?
(2)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
2、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这时滑雪场有多
少人?
3、有两堆大米,第一堆有280袋,第二堆有310袋,一辆大车每次能运210袋,几
次可以运完全部?
四、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
2、横线上写几
□ 5 8 □ 0 6 □□ +□7 □-□ 2 □-4 2 5 —————— —————— —————— 0 8 6 4 1 □ 6
五、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第二篇: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
说课稿 加与减........................................................................................................................1 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1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说课稿...........................................................................4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说课稿...........................................................5 3.4里程表
(一)(综合应用)说课稿...................................................................8 3.5里程表
(二)(综合应用)说课稿...................................................................9 加与减
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
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你们觉得可以为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你们都很有爱心,老师非常高兴。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为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通过这个环节,渗透学生的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的品德教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捐书活动”的课件。
师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表,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最后三年级比四年级多7,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
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四、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六、说教学反思
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1、课堂语言缺少激情,整节课的语言缺少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不太好,学生好像有点压抑。所以在今后,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说话语气,锻炼抑扬顿挫,突出重点。
2、细节问题,没有妥当处理好。由于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还有很多细节不会处理,导致再算四年级的时候,那个进位进2时,我束手无策。以后,在多媒体方面要多多学习。
3、小组合作有点形式化,因为我刚刚接手三年级,学生还不习惯,我让他们讨论,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我想以后慢慢会好起来的。
4、很多学生不会估算,所以让说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就不会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白菜》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减计算,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是让学生探索连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难点是经历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课初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知识:两位数的连减以及退位减法和如何验算,再导入本节课三位数的连减
2.出示课题:运白菜
(二)新知学习:
1.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3、提出问题:运走辆车后还剩多少棵?(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①.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②.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①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850—255—245 =595—245 =350(棵)
②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850—(255+245)=850—500 =350(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逐步调整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方法的练习。课件出示: 2.解决问题的练习。(1)第2题。
①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②学生独立解答。③交流算法与想法。(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小结。
(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教材20页第1题和3题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主要内容
新北师大版第三章第三节
二、说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分析认识,感受数学教学内容分析
1、说教学主要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说教材编写特点
这节课在本单元中是新课的第三课,知识点更难,它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说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我的思考
“节余多少钱”一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勤俭节约”等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说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加减法,而本单元前两节课也学习了万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在“节余多少钱”一课中,要充分创设“勤俭节约”的生活素材,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可能不会想到先用父母寄回的钱作为生活费,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这节课与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我的思考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在计算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重点应该放在解决问题上。所以可以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学习。
四、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学会理财的方法以及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认
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介绍有关信息: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已经达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谈话引入,通过亮亮和奶奶的实际情况引出今天的课题:节余多少钱。(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他家的收支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从这幅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具体说说他们的收入)。课件出示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学生小组交流解决,教师指定学生分析
学生甲:先求出奶奶和亮亮八月一共的收入800+185,再减去花掉的钱745就是节余的。
教师板书:800+185-745
学生乙:爸爸妈妈寄来的钱够花了,还有剩余,先求出剩余的钱:800-745,然后再加上奶奶的钱185就是节余的。
教师板书:800-745+185 指定学生上讲台计算,其余同学练习。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亮亮家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元?
小组讨论解决方案,指定学生汇报 学生:想求出这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钱,需知道九月节余的钱和十月节余的钱,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教师点拨:十月节余多少元并没告诉我们,但题目告诉我们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所以可以通过将九月的分成两份,一份和十月的一样多,另一份是十月比九月多的30元,因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60-30=230(元)260+230=490(元)能不能列综合算式呢?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60-30+260 =230+260 =490 答:一共节余了490元。课堂小结
教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
学生已在二年级接触过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节余多少钱的算法。学习这部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课堂反映情况没太明显的问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思路快速列出了算式,这个我觉得有点不太妥当,应该让学生自己表达算式或者让学生自己列式,必要时再适当的补充。
3.4里程表
(一)(综合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包括行车路线图和记录里程数的表格,表格中的数据记录的都是始发站北京到沿途各站的里程,那么沿途中两个城市之间是多少千米呢?教材以3个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借助画图先求相邻两站的里程,再求相隔两站的里程。最后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找出所求的是哪段里程,这种层层深入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由直观认识到抽象理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理程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侧重的是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有三个重点:
1、会读图,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生
里程表的数量关系很简单,就是加减法,但学生首次接触,理解是有困难的,看懂里程表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五、说教法
1、会读图,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现在是一个图表的时代,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以图表来表示的。读懂图表是一个现代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所以上课后我直接以谈话的形式进入主题。你们在等候火车的时候,留意过火车里程表吗?其实读懂里程表对于我们的行程安排有很大帮助。然后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让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学生从表格和路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最后鼓励学生把表格中的数据在路线上标出来,这样就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这些信息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正确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会画图,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材在三个问题串中都要求画一画理解题意。
教学中,问题1: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我先引导学生在路线图上画一画,集体订正后鼓励学生自己画示意图。这样学生能经历路线图画和标的过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更易于接受这种以直观形式呈现的信息。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画自己的喜欢的示意图,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
问题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这是相隔两站的里程,相对问题1而言,难度有所增加。但数量关系不复杂,而此时学生已经有了问题1扎实的画图基础,所以我直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再算一算。
3、会用图,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画一画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图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及时向学生提问,你还想求哪段,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并发现总结起点相同的里程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问题3 时,我还是放手自主探究,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此时,聪明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两站之间的里程的方法,而接受能力稍微慢一点的学生通过画一画明确算式中相减的两个数量分别表示的哪一段路程,也能解答出来,这时再乘胜追击,鼓励学生说一个算式,让其他学生求的是哪两站之间的里程,这样的设计既巩固学习方法,又进行了开拓延展,可谓一举两得。
本节课学生经历、感受着,借助画图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3.5里程表
(二)(综合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侧重让学生学习出租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与减的实际问题。有三个重点:一是会图表,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是用实物图和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重难点
重点:1.培养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难点:1.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探索、课件演示
学法:观察、自主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1.出示出租车里程表课件,指导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表示的含义。2.出示问题让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出每个数据所指的具体路段并标出。再判断出已知和要求的。3.让学生画一画初步感知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4.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3)巩固与拓展(4)总结回顾谈收获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里程表)目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设计的目的:培养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提出问题,归纳筛选出重点问题。(设计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做到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便于节省时间。)
3、解决问题
(这是教学的重点,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训练(家用电表读数、用电量计算,火车里程表编排规律等,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总结回顾,让学生谈收获与体会(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整体印象,明白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增强成就感。)
七、说板书设计:(这个环节设计:一方面明确教学思路和重点,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里程表(二)前一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5 160 350 555 745 955
一、每天行驶路程:
二、五天共行驶路程:
①160-35=125
②350-160=190 思路一: 125+190+205+190+210=920 ③555-350=205
④745-555=190 思路二: 955-35=920 ⑤955-745=210
八、教学反思:1.教学语言应更精练,点到为止;
2.部分环节较松散,里程计算思维应进一步放宽。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由5以内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让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
5、6——10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1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1、了解加减法含义,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时划分
课题 1 一共有多少(加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如:3往上数2个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合起来是5.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3.摆一摆,算一算
4.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生互问互答 5.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三. 巩固练习书P25 第1和2.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 加号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教学反思:
课题 2 还剩下多少(减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能力目标: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情感目标: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 创设情境 出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信息。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2.试一试
3.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读
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 读作5减2等于3.课题 3 可爱的小猫(5以内的减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能力目标: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情感目标: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 复习铺垫
教师采取以下的形式,复习5以内的减法。1)师生对口令 2)师生拍手游戏 3)开火车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猫,面前有3条美味的鱼,逐一出示4幅图片。
2.让学生叙述看到的情境。3.画面定格在第二幅图上。
叙述:盘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你能提出1个问题吗? 4.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2的?
5.画面定格在第三幅,第四幅图上。(教师的引导方法同第二幅图片)
6.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来计算最简单? 1)学生说组成 2)学生活动
3)学生伸出手指,表示□里填几?
1、认真观察
2、说图意
3、提问:在教师的示意下提出“还剩几条”的问题。
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5、说图意、提问题、独立完成并交流想法
6、学生交流,并集体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反馈练习
1、指导完成课本第30页“想一想,填一填” 1)小孩左手1个圈,右手3个圈,一共几个圈?
2)在套圈游戏中,小男孩把手中的圈全丢出去了,有3个掉在了地上没套中,那边套中了几个?
2、完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说图意。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得数0的减法)3-1=2 2-1=1 1-1=0 2-2=0 3-3=0 教学反思:
课题 4 练习一(加减法练习)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具准备 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二 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2、填数。(练习一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讨论他们有什么规律?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学生说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填写□,教师巡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
(课本p32 第4题做成卡片,学生接龙)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1)指名填数
2)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练习一第7题
6、完成练习一第3题
7、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学生在练习纸上分别写出得数是1、2、3、4、5的算式。2)小组交流,统计汇总,不重复写算式。
二、变式练习看图列式计算
三、拓展练习3)学生汇报:第1行每次少2个,第2行每次多2个
学生先说出算式的得数,再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组汇报,每小组汇报一个数字得数的算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5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情感目标: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有2颗棋子。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生1: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生2: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生3: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生1:可以一手放0颗,另一手放6颗。生2:可以一手放1颗,另一手放5颗。生3:可以一手放2颗,另一手里面放4颗。生4:可以一手放3颗,另一手放3颗。生5:可以一手放4颗,另一手放2颗。生6:可以一手放5颗,另一手放1颗。生7:可以一手放6颗,另一只手放0颗。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课题 6 背土豆(7的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情感目标: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5+2=7 7—1=6 2+5=7 7—2=5 7—3=4 7—4=3 7—5=2 7—6=1 7—7=0 教学反思:
课题 7 跳绳(8、9的加减法)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情感目标: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说一说。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教材第39页“试一试” 1)看图,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 2)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同桌说一说:这幅涂格子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2题
3、凑数游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5=8 8—3=5 9—1=8 教学反思:
课题 8 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应用)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能力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叙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图二)板书课题:可爱的企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图二 1)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 你能完整的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吗? 3)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三幅图
1))师:8只企鹅排队过冰山,被冰山挡住了一部分,只看得见2只。
2)教师引导: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到了什么? 3)你能完整的描述这两幅图的内容吗? 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观察这三幅图,理解图意并列式后,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学生交流汇报
生:前面3只企鹅,后面跟着5只企鹅。
生:前面3只企鹅,后面跟着5只企鹅,一共多少只企鹅?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自由说 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叙述:8只企鹅排队过冰山,只看得见2只。冰山后面有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订正。
引导学生:已知两个部分数字,求合在一起是多少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课件出示p41“说一说”图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4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1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3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2、5题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汇报 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说出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或 3+5=8
8-2=6 9-3=6 教学反思:
课题 9 小鸡吃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能力目标: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情感目标: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 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师:小朋友们,瞧,图片上画了些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啊? 师:你能根据图意列算式吗?
二、探究新课
1.拨一拨,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幅图)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每个盘子各有多少只小鸡呢? 师根据汇报,教师出示: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写一写
师:你能根据刚才每次拨珠的情况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1)学生同桌合作
2)看一看,议一议。你们所写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有什么练习吗? 3)集体汇报交流
4、填一填
课件出示p44“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看图填空吗?
生:10只小鸡和2个盘子 配合老师回答问题,激发兴趣
1)请你拿出计数器,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分成两部分 2)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记录 3)可以分成那两个部分?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描述:小鸡分为两部分,一边8只,一边2只,我们写的加法算式2+8=10,也可以是8+2=10,减法算式是10-2=8或„„
1)学生看屏幕回答
2)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5、读儿歌 凑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6、练一练
师:你能用刚才学习的“凑十歌”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出示:p44“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4页的“练一练”第2题 2、10减几(课本44页的“练一练”第4题)
三、课堂总结。
齐读儿歌 学生抢答
学生说图意,说算式,想得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10-1=1 10-2=8 10-3=7 10-4=6 10-5=5 教学反思:
课题 10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设计意图: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车上有9人。•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 „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的方法。板书设计: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2+3+2=7 8-1-4=3 9+1-5=5 9-5+1=5
课题 11 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目标: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学生身上)(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这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加,用连加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结果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2 做个加法表。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具准备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生1: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生2: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生3: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生4: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教学反思:
课题 13 做个减法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能力目标: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具准备 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生1: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生2: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生3: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出示口算卡:
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板书设计: 10 教学反思:
以内的减法表
第四篇:2014年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法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
一、集体指导
1.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以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三年级捐书情况 班级 数量/本 一年级(1)
二年级(2)109 三年级(3)98
四年级捐书情况 班级
数量/本 一年级(1)
118
二年级(2)
三年级(3)
•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哪个学校捐的书多一些? •三年级:120+100+100=320(本)四年级:100+110+100=310(本)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独立完成学习。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加法该如何计算? 2.小组交流并汇报
1.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指南后独立完成检测卡,有困难的同学向老师询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学生汇报:
•118 +104 +95=317(本)
+
222
+
317 •
+ 104 + 95
= 222 + 95 =317(本)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
(3)标好进位,在计算时一定要加进去。2.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3.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附小一共捐书多少本?
2.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
一、集体指导
出示书中“运白菜”的情境图。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估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并汇报
4.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5.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解决问题:还剩多少棵白菜?
提问:你能试着先估计还剩多少棵白菜吗? 说一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2.出示学习指南: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000-372-210 4.集体交流。
共有白菜1000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把256和280都看成30,850-300-300=250;也可以把256看成250,把280看成300,850-250-300=300。•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学生汇报:
•850-256-280=314(棵)
850
594
-256
-280
594
314 •850280 = 594 536
536
314 •相同数位要对齐; •符号要写准确;
•标好进位和退位点,在计算时一定要算进去。在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流程】
一、小组和个别学习
1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问题1“亮亮和奶奶8月份花了745元,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
3•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集体交流,全班汇报。•260为什么用了两次?
4•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意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讨论 •800+185-745 =985-745 =240(元)•800-745+185 =55+185 =240(元)•独立思考
•独立尝试列算式计算 •260-30=230(元)260+230=490(元)•260+(260-30)=260+30 =290(元)
•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要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里程表
(一)(综合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课件、投影,学习卡片和答案。
一、集体指导 【教学流程】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2•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有什么异同? •集体试着画一画。
•你能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集体交流汇报
3•解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学生独立试画
•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学生独立计算 •277-146=131(千米)•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89-146=543(千米)•画一画、说一说.关注学生能否看懂图意
.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5页1题。2.25页2题。3.25页3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里程表
(二)(综合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学流程】
一、集体指导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总结反思
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 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
3•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4•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 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
•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 •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 5•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6•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35千米是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160千米包括星期一行驶的路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路程。160-35=125(千米)全体学生模仿画图
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同伴交流
关注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
•关注学生能否明确图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关注学生是否会正确画直观图或线段图
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练一练:27页1题。2.25页2题。3.25页4题。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并集体交流
第五篇:201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课题:
猜数游戏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棋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6 1 2 3 4 5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背土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棋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跳
绳
(共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5+3()6+3()9—9()2+6()4+5()课后反思:
课题:
可爱的企鹅
(共 1 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小鸡吃食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课后反思:
乘
车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
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
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
练习二
(共 1 课时,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学具: 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口+口=口 B类
6+2=()-1=()-4=
()+5=()+1=()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课后反思: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
8—5=
6—5=
2+6= 8—4=
10一7=
7—4=
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B类
找规律。3+O 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
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共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
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多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一)作比较
>
=
<
一共有多少?
+
还剩下多少?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