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

时间:2019-05-12 23:1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

第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和生命发展,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用性理论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努力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与技术能力。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研究意义

课改十年来,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教学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课程标准往往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过多地依赖于教材,缺乏创造性,认为课程标准根本无操作的可能性。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国家课程是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达到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必然要求教师在正确理解和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而进入教学层面。如果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很难想象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能取得更大成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正是出于以上分析,重点关注教师如何以课程标准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深度推进的实践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1、了解当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现状。

2、探索对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化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3、探索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设计与教学评估设计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内容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把课程标准指向的学生学习结果转化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让其具有可检测性。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本研究内容关注的是,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如何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设计及优化研究。研究教师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与优化处理。

4、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关建议去开发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如何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库等一系列问题。

5、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效果评估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的效果用什么考察,如何考察等问题。

(三)研究重点

对本研究来说,课程标准的教学化是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相衔接的关键要素,另外,在一份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是核心要素。因此,本研究的研究重点是课程标准的教学化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设计及优化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同时,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了解教师目前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并提出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步,从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年段各选取一门学科,在每门学科中至少访谈三位教学专家,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化。

第三步,核心组成员基于教学化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效果评估方案。第四步,对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至12月)完善课题计划,明确课题分工。

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每月进行一次公开教学和研讨活动;完成相关论文。

3、成果展示和总结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展示公开课;形成实验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查询、分析、整理、归纳和收集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发展和实施的现状,找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在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对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

5、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找出可资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当前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研究保障措施及条件

1、认真学习方案,明确要求,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自办课题研究培训班等形式对研究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研究水平。

3、制定研究的进度,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好研究任务,积极收集研究成果,在日常工作的同时,逐步的、有序的开展课题研究。

4、认真开展阶段性成果展示和中期成果汇报活动,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操作过程。

五、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教师的经验总结。

3、教师的教学案例。

4、学科论文

5、录像课光盘

6、其他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组

长:李 刚 副组长:李宝珠

员:郭恩慧

成 姜志刚

核心研究员:各校各学科承担课题实验教师

2013年9月

第二篇:2011 9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新乡市牧野区小里小学 2011年8月

刘先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思想。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数学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数学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实践,更是成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数学课程,弄清小学数学“学什么”,进而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面上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卷入创生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无疑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的界定

(一)模式: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二)数学模式:由于数学的概念、理论、公式、定理、问题、方法等都应被看成是模式。

因此,数学“模式建构形式化原则”就确实是数学抽象的基本准则,而数学就是对模式的研究。

(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的。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我们认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一定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在规律支持下的某种具体表现和情景,通过这些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必能概括和描模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对数学课程的内涵、本质、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表达,因而,本项研究对于全面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研究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搜集材料不带主观倾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一切尊重客观事实。

2、方向性原则。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3、发展性原则。研究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4、实践性原则。教学模式的研究,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汲取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方法,不断进行新创造;要重视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研究中发现、在研究中总结,并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取精,上升为科学的理念。

(二)、研究目标

1、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改善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为着眼点,追求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2、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为推动,不断积累、进而总结,并逐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多样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现状。

2、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模式”的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实施程序。

(一)、研究对象。

拟以我校中高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周期:2011年6月——2011年8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6——2011、8)⑴、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⑵、课题酝酿、论证,设计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1、9——2012、4)⑴、进行实验研究,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⑵、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⑶、构建“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⑷、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

⑸、每学期举行一次以上的交流研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第三阶段:深化、推广、总结、结题阶段(2012、5——2012、6)⑴、进行案例分析,开展大量的研究活动。⑵、召开研讨会与形成宣传运用成果。⑶、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⑷、做好实验的结题验收工作。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有鲜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我们力图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基本特征。

实验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同课异构对比研究、教学展示探索研究等活动。

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教学实例、听课记录、反思材料、论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修正。

行动研究法:追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聘请教科研部门及各级领导、专家进行指导、会诊、研究、帮助,以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素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长足的发展,形成优质教学的校本文化氛围,形成小里小学优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欣欣向荣的教学新局面,使学校的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理论研究成果

撰写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阶段性小结、反思、调查问卷、论文、案例,按规范要求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方案

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形成适应素质要求的教学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健全评价制度”。可见,新的世纪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时代挑战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学校教育正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的,积极实施教育改革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对实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目标无疑是必要的、重要的。

2、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这段话,形象深刻地指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具有发展意识和效益意识,教会学生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但长期以来,提高教学质量靠“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加班加点,靠“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牺牲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代价,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质低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不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素质教育转变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教学目标,熟悉课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情,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探索一条轻负担、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3、由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得以全面落实,全体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在适应中求发展。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一路跌跌撞撞走过了三年,现在正是进入冷静思考、理解其精神实质的阶段。而面对中考巨大的质量分数压力,广大教师又非常困惑,甚至影响到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考虑将两者有机结合,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

4、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从内部因素上看,长期以来,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具体表现

在:学生层面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能力令人担忧,不爱学、学不会成为许多学生的“通病”,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有的学生学习方式局限于全盘接受、死记硬背;教师层面上,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力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还没有完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角色转变,情感投入少、组织管理差成为教师教学的“痼疾”,有的教师依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尚未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挖掘课程资源的主动性和进行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从外部因素上看,由于我校的周边环境和其他优质初中的存在,学生生源不仅在数量上受到重创,质量上也大有滑坡;多数学生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识都比较片面,对考试成绩很看重,对学习过程和方法却重视不够。为了迎合家长,也为了学校的立足,许多教师不得不打起了疲劳战。因此,如何使学生远离“厌学、学困”的低迷,体验“乐学、会学”的成功;如何使教师走出“轻学重教、以教代学”的误区,进入“学教并重,因学定教”的正轨;如何使家长摒弃“教师教得差,学生没前途”的陈旧思想意识,形成热情支持、全力合作的新型家校关系,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些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呼之欲出,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5、鉴于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解不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校开展了类似的课题研究,如: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九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江苏省“十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关于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层出不穷。这些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中,许多理论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而我们对其了解十分有限。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批判地继承,学用结合,反思创新,是我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基础,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以及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有一定的经验提升和实践创新,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

二、课题的界定

1、效率(efficiency)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效率”含义,一是指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二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效率”一词,还与“有能力、能胜任、效力、效能”等词语同义。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认为效率具有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领域维、价值维。

2、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投入(教学所耗)与教学产出(教学所得)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及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的投入;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3、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时空内,教学投入(教学所耗)与教学产出(教学所得)的比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能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经验为参照,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

2、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研究。

3、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研究。

五、研究对象

初中学生及全体教师。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的前后调查,以便研究者找准问题,确立研究的切入点。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遵循“学习计划——实践应用——反思改进”的研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科、教师、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反思、随笔、论文,制作教具、课件,运用媒体、网络等方式手段,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

5、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研究问题的现状和理请研究思路,保证研究质量。

七、研究总体思路

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在认识清楚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并确定关键问题,分析并设计研究方案,开展以问题为牵动、以理论为指导、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行动研究,尝试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研究的螺旋式上升,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八、研究过程

该项研究周期为三年,即从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

(一)准备阶段(2005.11——2006.7)

1、做好首要准备,申请课题立项,上报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2、做好组织准备,组建课题小组,具体包括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

3、做好理论准备,撰写资料综述,全面把握研究问题的现状。

4、做好基础准备,进行验前调查,广泛收集师生意见,进行关于教师教情和学生学情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的现状。

5、做好计划准备,设计研究方案,明晰研究内容及具体操作。

6、做好实施准备,进行开题论证,听取专家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保证实施阶段研究的科学可行。

(二)实施阶段(2006.9——2008.6)

1、确立研究专题——提出问题

(1)明确课题:可以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去研究,例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情感的投入、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备课组校本研修的反思与实

践等;也可以从学生的有效学习的角度去研究,例如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2)找准问题: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列出当前面临哪些问题?思考并商讨哪些是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筛选确定出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要求填写学校下发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表》和《教研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表》。

(3)判断分析: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判断问题的表现特征,分析形成问题形成的原因,选择最重要的一种或几种可能作为研究内容。

2、组织教师学习——知识储备

(1)学习内容: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经验。

(2)学习方式:个人自学——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集体学习——由学校向教研组推荐学习内容,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前20分钟进行组内交流与研讨,写学习体会,每学期9篇以上;对话交流——每学期以论坛或沙龙形式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每学期外聘专家或内定教师做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一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

3、设计研究方案——备课说课

(1)优化教学目标——科学明晰地制定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维目标,突出综合性。

(2)优化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适度,重点难点的适中,突出系统性。

(3)优化教学方法——教师的教法运用和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突出多样性。

(4)优化教学手段——板演、教具学具、多媒体、网络等科学合理地使用,突出先进性。

(5)优化教学组织——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师评与生评、自评与互评等的预设和生成,突出艺术性。

4、践行实施方案——上课听课

(1)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主题性的课例研讨活动。

(2)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课例研讨。

(3)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

(4)做好研究过程的跟踪记录和数据采集。

5、反思调整方案——评课反馈

(1)开展上课教师自评互评,以教学日记、随笔、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评课、议课、诊课的经验总结,要提出明确的调整意见,以便进入下一轮研究。要求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和一篇教学论文,学校每年收集出版一本研究成果集。

(2)引导各学科教师建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3)实行导师制专业引领,开展教学行为诊断和教学现场指导。

(三)总结阶段(2008.7——2008.11)

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应用成果:探索出适合城市薄弱初中特点的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的方法途径,构建出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成果汇编》。

2、实践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率、效果差的现状,形成师生互动、和谐交流的“学习共同体”,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创建学习型学校,实现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

十、保障措施

1、人力资源保障。实施本课题研究,我们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课题负责人曾经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上业务骨干,有的带过立项研究课题,具有教育科研的设计能力和概括提经验的能力,有的在教改实践中取得过较为显著的成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区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与我校联系密切,经常光临我校指导,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等,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组织制度保障。我校领导极为重视这一课题研究,建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由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成员的研究班子,制定了较为完备而又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的科学而完善,一线教师“敬业耐心、严谨创新”的教风和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团结拼搏、求真创新”的校风成为课题实施的强有力保证。

3、资金物质保障。学校严格制定了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和奖励制度,并为教师提供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广阔的学习资源,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任务分工

1、教育科研专家顾问组成员及责任:宋所长、宋书记、吴主任、李主任、吴玉敏,共五人。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帮助方案审定和成果鉴定,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验指导。

2、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工作小组成员及任务分工

组 别姓 名专业职务研究专长任务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张铁苓校长管理负责课题指导协调迟伟教学副校长管理撰写研究报告

王妩迪科研主任管理撰写阶段总结、工作报告董青教学主任管理组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课题工作小组周槿科研专干思品撰写研究方案和资料综述

高欣数学副组长数学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赵莉语文副组长语文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谢虹科研组长英语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胡晓慧生化组长化学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孙玉梅物劳组长物理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吕纳新政史地组长历史组织实施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徐钧美术组组长美术研究成果汇总的制作美编

3、主研教师及责任:各学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有研究意愿的教师,主体实施研究。

4、参研教师及责任:其他任课教师,参与实施研究。

参考文献与资料:

1、《现代汉语词典》

2、《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柏雁翎

6、《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06年7月附: 主研教师成员 数学:高欣、辛晓燕、迟玉琴、赵纯静、冯小亮、任副帅; 语文:赵莉、刘坤、王环、杨红智、刘丽君、高雪晶; 物理:孙玉梅、郭文彦、陈宏、王玉红、林博、彭杰; 化学:胡晓慧、王晖、从杰、孙丽; 英语:谢红、夏燕、姚丽、冯春芳、王晖、连美; 历史:吕纳新、张云霞、高秀华、王筠、熊威、刘英、冯丽君、艺体:徐钧、杨黎黎、贺传发 其他:周瑾、董青、王妩迪、阎锋、刘寿波 参研教师成员 其他各组学科教师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

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重点

以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为主,通过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周期为一年(2013年3月——2014年2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1、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2、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3、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1、认真落实教学环节。

课前精心备课,做到细致全面、重点突出、语言精练。课堂上知识讲解准确明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让学”。课后认真总结,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进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课。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主动探索,均有所获。语文课堂就要注意字、词、句、段、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数学课堂应设计的要重视引导、提问、讲解、训练的设计必须有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3、注重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

习惯成就人生。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等,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4、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但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恰当,要有“度”。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如上优质课、认真进行评课;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

动。同时也要写好阶段性小结。

6、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编拟的教案等;主要从课堂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做好教学反思等。还可以从评课、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2、做好结题总结。

七、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经验论文

2、案例集

3、教育典例照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 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主研人员: 协研人员:

第五篇: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方案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方案

仙桃一中历史课题组

一、课题的名称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全面落实新课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这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本课题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探索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从而使历史教学适应新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并推动基础教育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功效(效果),即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培养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历史情感,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实验假说

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涉及到历史教学的许多方面。假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评估的最优化,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四化所需要的人才作出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

1.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2.创造教育理论

3.构建主义理论

4.系统论、控制论的理论

5.信息论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包括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等。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包括:新课复习课、评讲课的教学设计;“学导式”、“启发式”、“先学后教”、“学生当先生”讲历史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3.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开展科学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与测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法。

八、课题研究的策略与调控

1.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与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与高考备考紧密结合。

2.以点带面。以高一(20)班、高二(02)班、高三(03)班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点,及时总结推广这些班级课堂教学的经验,把研究活动扩展到全校各年级各班级。

3.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4.理论研究与实验相结合,不断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5.严格执行部颁教学计划,不干扰其他学科的教学。

九、课题研究的计划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三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2007年6月至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订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建立研究小组并作好相关的准备。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到2009年底为实施阶段。即按照方案开展研究和实验。

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为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研究成果,请课题主管机构鉴定验收、结题。

十、成果的体现形式

1.研究文集

2.研究纪实光盘

3.教学案例及课件

4.学生考试成绩、参加学科竞赛、历史课外活动的成绩

附:课题组成员名单

顾问:冯长运李情豪李之善方烈暴赵中想夏家林

组长:危杨林

副组长:陈登章谢从德

组员:彭金谦杨世钦陈思静王翠莲朱圣阔夏彩兰

仙桃市第一中学

二OO七年十月

下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2014.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

    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此文曾于在《中国农村教育》2004第二期上发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与理念相关......

    9 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富岭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课堂教学 1、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最终5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

    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案

    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案 北京市长辛店学校贾军华 一、概念的界定 青年教师是指30岁以下,参加工作未满5年的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属于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它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一、问题提出 自学校开设英语学科以来,在学校领导及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为了总结经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