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一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五里小学 王俊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余数<除数

11÷4=2(个)„„3(根)

12÷4=3(个)

第二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金城江区第四小学

韦甜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1页例2。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掌握余数小于除数,并能应用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判断计算的对错。

2.学生经历猜想、操作、观察、推理、验证的过程来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3.学生在数学探究学习中能敢于大胆猜想,并找到恰当的方法来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尝试探究学习指导单、小棒。教学过程:

一、赏识利导。1.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师:六一儿童节,韦老师打算用这些气球来装扮咱们班教室,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可是在扎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帮忙解决吗?(生:能)

师: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孩子,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一共有16个气球,每5个扎一束,可以扎()束,还剩()。)师:可以扎几束,还剩几根呢?请你说?(生:)师:同意吗?(同意)怎样列式?全班说?()

师:算式中的1根表示什么?(生:)

师:剩下的一根,在除法算式中,也叫做------余数。2.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师:如果是

17、个球,每5个扎一束,余数会是几呢?(生:)师:18个、19个呢?

师:如果是这些气球呢,每5个扎一束,会有剩余的吗?余数会是几,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

(出示课件,学生猜数,教师随机板书)

二、尝试探究,验证猜想。

(一)第一次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

师:到底谁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想知道答案吗?(想)

师:好,那就心动不如行动,为了方便,韦老师用圆形代替气球,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指导

(一)上的提示,自己去寻扎答案吧?(课件出示:学习指导提示,学生尝试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交流。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都找到了答案,那咱们就按顺序来汇报你们的探究结果,好吗?

师:研究17个圆形的同学在哪?向老师招招手,请你说?

生:一共有17个圆,每5个一圈,可以圈成3组,还剩2个。列式是17÷5=3„„2(生说师板书)师:语言表达得真完整。电脑老师也同意他的想法。所以除数是5,余数是2,这个猜想是有可能的。

(同样的方法汇报18、19、20、21、22、强调20个时,没有余数,实际上他的余数是0个,0也表示没有,所以省略不写。)师:如果接下去研究,23余数是几,24、25、26呢? 3.观察发现结论。

师: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的余数都是按照1、2、3、4的顺序来排列的。师:当除数是几的时候,余数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当除数都是5的时候,这些算式的余数都是按照1、2、3、4的顺序来排列的。

师表扬:你们认为他的这个发现怎样?(生:很好)好,还不来点掌声鼓励!同时他获得了本节课的第一张“善于发现问题”的奖状。

师:是呀,他的这个发现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预设二:

师:余数与除数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学习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师追问:你从这些算式的哪些地方找到结论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刚才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很好,因此么个学习小组都加上10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揭开了余数与除数之间的秘密关系是-----余数比除数小。(师板书)4.回顾检验的余数。

师:也就是说不管这些气球是多少个,如果每5个扎一束,剩余的气球只可能是1、2、3、4。

(二)探究验证“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1.师设下悬念。

师:除数是5,余数比它小只能是1、2、3、4,如果除数是

6、是

7、是

8、是9,余数又是多少呢?还想去研究吗?(生:想)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师:咱们分组进行研究,第一大组研究除数是6,第二大组研究除数是7,第三大组研究除数是8,第四大组研究除数是9。都明白了吗?

师:现在请学习小组的组长拿出学习指导

(二),请四人一组根据提示合作完成。(生合作,师巡视)4.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研究除数是6的学习小组,上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探究的除数是6,我们通过列出8个算式,观察发现得出除数是6,余数都是按照1、2、3、4、5的顺序排列的,因此,除数是6,余数是1、2、3、4、5。

师:这位同学真不愧学习小组组长,他不仅组织他们组的同学探究出结论,而且与他的数学语言表达很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这是奖励你们小组的劳动成果。(奖品是一张“优秀合作小组”奖状和一张“优秀组长”奖状。)(除数是7、8、9的教学方法同上)

(三)突破难点“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1.小组讨论。

师:通过多次的合作探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管除数是几(0除外),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对于她们之间的关系,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大家直摇头,表示都没有疑问了,可韦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出示课件:余数比除数大行吗?为什么?)师:请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

师:她利用上面的例子,结合余数产生的意义来说明,说得真好,掌声在哪里? 生: 生:

三、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师:现在你们对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没有)师:敢迎接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师:好样的,咱们就来比一比,比比谁的100分最多,获得5个100分就可以换一张“学习之星”奖状。1.猜数游戏。(课件出示)2.判断题。3.拓展提。

四、赏识升华。师:短短40分钟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节课,看到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你们的心情怎样?

师: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像今天一样快快乐乐的学习,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三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曾家镇小学 杜利琼

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2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例2是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本次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明确余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操作中,发现并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感知、猜测、验证的过程,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数学探究学习中敢于大胆猜测,并找到恰当的方法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2.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沿着感知猜想——操作验证——应用提升的过程设计。

1、导入。

为了一开始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角色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唤起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2、猜想。

通过帮熊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和列式。在分蜂蜜和摆小棒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借助直观操作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渗透借助直观操作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能通过不同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的对比,初步感知余数小于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关数之间的关系。3.验证。

仅仅有初步感知和猜测是不够的。知识源于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新知。教材设置了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探究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但一次循环事例不足以构成不完全归纳法。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在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增加12-16根小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直观操作,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质疑,为什么余数没有4或者更大的数。让学生以实际的操作为依据,发现并深刻理解理解为什么余数不会是4或者4以上的数。从而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真正担当了小小探索者。4.应用。

在学生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后,我设计了与熊二玩游戏的各种题目。题目由浅及深,有趣而新颖,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达到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能拓展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5.总结。

在总结阶段,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第四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真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互融、碰撞又常常会让你不断地追求下去,让旧的遗憾不再变成遗憾。对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一课,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悟。遗憾的地方——遗漏环节 一上好课,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把课演绎好。设计的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提高,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但真正在上时却把一个重要的环节给漏掉了:即在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后,第二环节的一开始让学生思考

1、如果我们用小棒搭3角形,余数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如果我们用小棒搭的是6边形呢?

在两个除数变化之后对余数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两个问题漏了。当一进入解决“装面包”问题时马上发现了前面环节的疏漏。也试想在这一内容里补救,但总觉效果不理想。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课上设计的环节遗漏且自己又意识到时,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更好地去处理。也更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每一堂课除了有很好的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每一环节设计意图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时间没有把握好王校长一下课就问我,数学课是不是还应该有些练习。

我的回答是:是的,可惜我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了。课上往往重视了思维训练,稍感觉让学生多动,多思,多说了之后,就不能做到多练了,虽然练习渗透在了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之中,但数学课是应该有静下来让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如何把握好这几个度,真的很难!较满意的地方:——教学无痕整堂课较好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且每一环节过度自然,水到渠成。

(抄录了张宇老师对我课的部分点评)——练习设计合理在朱老师的指导下,这堂课我对练习做了合理的设计与整合,自我感觉比以前的课堂有进步。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重视预设和生成教学设计上要好好下工夫,如导入的设计、环节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等问题。——讲究语言艺术数学语言是很讲究科学性的,而且要精炼。

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用语,否则一不小心就要犯原则性的错误。如小张老师就提到,“()÷6=()……(?)这一题,吴老师说到“不能超过6”,可能口误说错了,等于6应该也不行。”这样的错误我自己根本就没意识到。那天听了王旭老师的课,感触就更深了,她的课堂语言特别精炼,尤其是评价语言自然且恰倒好处。我也要不断努力。虽然是极其零碎和很不成熟的思考,但相信及时的反思和小结已留下我思维与思想的痕迹。

第五篇:《有余数的除数》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漾西小学

陈莉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例1是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花盆活动入手,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例2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例3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4是借助于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的内容是例2和例3的结合。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不同材料的选择,相同材料的不同运用,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截然不同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可以把数学材料组织得引人入胜,也可能组织得枯燥乏味。那么我就想是否可以将教材的例2和例3整合,这样是否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细节,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实践着,思考着。

三、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和学具 教具:盆花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准备练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与课件同时进行)()×8<26()×7<43

()×5<38()×4<31

()×6<57()×9<60 生:7×9=63 师: 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生:(大了)

师:那应该填几呢? 生:5 师:5是最大的吗? 生:不是

师:那应该填几呢? 生:6 师:6×9<6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准备练习,让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为下面的试商做好铺垫。】

二 学习新课

1.计算方法和写法 A 摆一摆

(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建队节那天,老师让同学们去布置教室,先搬13盆花,如果每组摆3盆,最多可以摆几组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3(教师板书)

师:最多可以摆几组呢?请你们同桌合作,拿出13盆花,摆一摆(请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来摆)

师:告诉大家,你们摆的结果是? 生:4组多一盆

师:和他们一样的请举手,4组多一盆我们也可以说成4组余一盆(板书:4组余一盆)B 尝试笔算13/3并认识余数

师:你们能不能用竖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能

师:请你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一试,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试?

师:请你告诉大家,在摆花的过程中,被除数13表示什么? 3 13 生:(总数)12 师:除数3表示什么? 1 生:3表示每组有3盆(或也就是每组摆3盆)

师:商4表示什么? 生:表示摆了4组(师纠正:表示最多可以摆4组,4要和被除数的个位

对齐)师:12是怎么得来的?(3×4)师:它表示什么(提示:表示摆花的时候怎么样?)生:摆掉了12盆

师:下面写几? 生:1 师:1表示什么?(剩下的一盆)师:1是怎么得来的?(13-12=1)师:这剩下的一盆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余数”(板书)师;谁还会跟他一样说(指名说),你们都会说了吗?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C 读写算式

师:怎样在横式上写结果呢? 引导板书:先写商,再写余数,为了分清商和余数,我们用六点来连接它们.读作:13除以3等于4组余1盆(齐读)D 揭示课题

师:想一想,这和我们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有余数

师:是的,我们今天学的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有余数的除法”(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教具,让学生加强理解有时把东西分组,分到最后不够一组时,就有剩下的,这在数学上叫余数。从而让学生理解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同时理解笔算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强化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A 笔算14/3 师:刚才我是搬13盆花,如果现在让你搬14盆,每组摆3盆,可以摆几组呢?你能直接列出算式并试着用竖式做一做吗?(与课件同步)

生做,挑两本,展示作业。先展示对的,(问: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再展示错的,师:你们有什么意见吗?生改 B 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你们真聪明,那如果是15盆,16盆等等,你能列出算式并解答吗?请你们同桌合作,想一想怎样才能快速解决这6题?(每人3题)要注意两人做的题目不能一样,拿出作业纸1,开始吧

生做,教师巡视

生汇报,教师课件展示结果(你们赞成吗?/你们认可吗?)15÷3有剩余吗?(没有)

师:你们讲的真好。观察这些算式,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的)再观察这些有余数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请1-2个人说)

生说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还有吗? 生说

师:再看看余数和除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说

师提示:余数都是哪些数?(1.2.1.2„)为什么不是3呢?(生回答)师:那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余数﹤除数)把你们的发现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笔算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理解为什么余数﹤除数。】

三.练习反馈

1.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接下来就来考考大家。请拿出作业纸2 先判断,对的在()里打√,错的在()里打×,并把错的在方框里订正 4 3 5 4 17 5 23 7 42 16 15 35 1 8 7 师收1-2个人的作业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为什么是错的呢?(让学生说)谁帮她说

2.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2,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6呢,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100呢?

(能不能把所有的可能用一句话来说)你的话真简洁/你的话真有概括性

3.接下来请看,我们还有更具挑战的题目(课件出示)

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第10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第23个,第36个呢? 生猜

师:你是怎么做的?你们能否用今天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请你课后和同学去讨论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学了这么多,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今天的收获,对本课的总体回顾。】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因此我将教材的例2和例3整合,一是因为例2的主要教学目标“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例3主要教学目标“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两者密切相关,且后者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前者目标的实现;二是因为两个内容分别上成2个课时则每课时均显得单薄。同时我将例2和例3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换,因为“理解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后,有利于提高学生试商的准确性,也就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教具,让学生加强理解有时把东西分组,分到最后不够一组时,就有剩下的,这在数学上叫余数。从而让学生理解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由于前面已学过“没有余数的笔算除法”,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在不明白前者算理的情况下对本节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学过程多处设计让学生自己摆花,通过亲自动手,理解笔算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同时,强化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我在教学《计算方法和写法》这一环节时,学生反馈了正确的竖式后我还出示错误的竖式,给学生一定的错误提示,以至于学生在后期的作业中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如:13÷3=3〃〃〃〃〃〃4和13÷3=5〃〃〃〃〃〃2这两题的竖式。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在以后自己的竖式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再让学生思考在竖式过程中需要思考什么,即:最大能填(),这样就给了学生明确的方向。

巩固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武器,在本课的巩固练习当中,我遵循精炼,高效,梯度原则设计了以上练习.特别是第3题,在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中架起了桥梁,沟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下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基本技能:使学生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说课稿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3的教学内容。2、教材的理解:例3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

    《余数小于除数》教学反思(5篇范例)

    《余数小于除数》教学反思在讲新课前,对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进行了复习。在复习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除法的意义和余数的含义。在复习中强调有余数除法算式中......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5篇范文)

    第二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授课时间:课型: 新 授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 课 件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5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

    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有余数除法,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余数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P50-5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

    《余数的妙用》教学设计

    余数的妙用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租船问题,并通过分析对比充分感受加最多、最少的不同?体会数学的严谨。2、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横式表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