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融水拱洞乡中学贾赛花 2014年6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第一课时《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
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
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11、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
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
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
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
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
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3)、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
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
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
四、小结: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
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第二单元 飞翔的翅膀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三、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四、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
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的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xx| x xx x xx| x.xx x.|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C、按节奏朗读歌词。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7、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五)、分男、女生演唱。
(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
第四课时《百鸟朝凤》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2、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3、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
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
(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 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
(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教学反思:
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二、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三、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四、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 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 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教学反思:
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反思:
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二)第八课时 《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
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凤阳花鼓、打击乐器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观看视频:介绍《凤阳花鼓》的短片。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填唱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
(2)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
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再填入歌词演唱。
(3)用原速演唱歌词部分。
(4)合着伴奏演唱歌曲,学生唱歌词部分,教师唱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由慢速到原速逐步学唱歌词部分,降低了学唱的难度。歌曲的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在唱准歌谱的基础上再填上歌词。)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
(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
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
(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
(三)表演歌曲。
1、《凤阳花鼓》歌舞表演。
(1)观看凤阳花鼓歌舞的视频,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2)学生观看视频,模仿其中的动作。(3)指导学生表演《凤阳花鼓》歌舞。(4)请部分学生上台舞蹈,其余学生唱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分别聆听黄梅戏、徽剧、当涂民歌的片段,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首先将安徽黄梅戏唱段与戏曲、美景的图画结合,给学生第一次感受。有了安徽戏安徽景的渲染,教师提出让学生唱出歌曲韵味的要求得水到渠成。
其次,《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还要唱得活泼、热烈。于是,给学生第二次视听冲击,选择凤阳花鼓队在喜庆节日里的表演和演唱会现场情绪激昂的互动演唱,两个场景的展示,学生会通过歌声告诉老师:什么叫热烈,什么叫欢快!
第九课时
一、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二、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
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三、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小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十课时《斑鸠调》
一、教材分析: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载歌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平年景、贺新年为主的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常伴以锣鼓或丝竹乐队的伴奏。因为唱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又称“斑鸠调”。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斑鸠调》,使学生了解“灯歌”这种歌舞形式,感受、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2、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愉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斑鸠调》。
三、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江西民歌——“灯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音程大跳的演唱技能
五、教学过程: 导入 2 感受江西民歌
师语:听完歌曲,你们眼前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
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斑鸠、杜鹃、哈蟆)谁能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并且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呢?
学唱江西民歌
4、教师范唱《斑鸠调》
要求:学生把动物叫声随音乐唱出来,并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5、提炼歌曲特征
(1)学生自由分组互相演唱歌曲并讨论、交流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歌词等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说出:
旋律特点:由一个乐句重复发展变化为三个乐句
音乐知识:下滑音 歌词:运用方言及衬词 演唱形式:对答式演唱、齐唱(3)师做补充
6、学生唱唱《斑鸠调》第一段(教师倾听,7、发现学生演唱难点)
8、解决演唱难点
9、学生对答式完整演唱歌曲《斑鸠调》 分组对唱、男女声对唱
10、讲授“灯歌”知识
师:你们觉得《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呢?(1)灯歌:民歌的一种。是人们在农闲时自娱自乐的一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开唱必舞是灯歌最为明显的表现特征。灯歌的演唱形式有茶灯、花灯、马灯、牛灯、叫花子灯等。茶灯以赣南最盛
(2)演唱采茶调及各种小调进行表演。(3)放赣南采茶录像片段,(4)观看其中的典型舞蹈动作(矮子步,(5)扇子花)(6)师示范,(7)请个别学生做矮子步,(8)扇子花
(9)全体学生随《斑鸠调》音乐一起动起来(男生做矮子步,(10)女生碎步扇子花)
11、男女生对唱模拟一场“灯歌会”(师伴奏)
(男女生面对面对唱,男生做矮子步,女生碎步扇子花)课堂小结
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淳朴的人民。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期待江西的明天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唱着《江西是个好地方》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让学生听《斑鸠调》的时候,初听歌曲时,有的学生做出一些表情,皱紧了眉头表示听不了这种女高音的唱腔,有些同学甚至把耳朵堵上,以表不满的情绪。听完一遍后,我没有直接对这首歌曲作任何讲解,再用扁平的声音与通俗随性的声音又作范唱,提出问题:“这次听完以后,大家觉得哪种声音更合适来演绎这首《斑鸠调》来赞美春天呢?”学生的回答很另外满意,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教师的范唱与比较,在听觉上渐渐能辨别美声、民族、通俗在歌唱中的一般特点,了解到演唱形式是与歌曲的内容、形式、音域相结合的。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
(二)—欧洲与大洋洲
第十一课时 歌曲《桑塔.露琪亚》
二、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
该曲结构规整匀称,旋律宛转抒情,3/8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犹如微风吹拂海面,微波在轻轻荡漾,描绘了人们在海面荡舟的动作节律,加上吉他式的和弦伴奏,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
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
学生回答:威尼斯
贡都拉
《桑塔.露琪亚》船歌
歌曲节拍3/8 老师补充: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
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
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
(二)、老师范唱、(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3/4 5 5.1 | 17 7-| 4 4.6 | 65 5-|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第2遍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
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第4遍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第5遍
保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2、学唱第一乐段。
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奥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⑶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附点节奏
b.没有附点节奏(附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b.没有十六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⑷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4、复听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在哼唱了熟悉的旋律之后,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同时提
问:“他在呼唤谁来到小船上?”有学生说,是请乘船的人;去观光的人;邀请桑塔露琪亚。那邀请她干什么呢?你想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这时,老师伴随着悠远的歌声,将故事娓娓道来:露琪亚是一位那不勒斯出生的女教徒,后去西西里岛传教,遭到迫害,殉教身亡。原来,桑塔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原文意为‘光明’,后被引申到天主教里,指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圣女(也就是光明女神)。后来为了纪念被封为光明女神的露琪亚,就把那不勒斯郊区的一个小港口,命名为桑塔露琪亚(santa lucia,圣露琪亚)。下面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光明女神的到来吧.6、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接轨。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
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曲的节奏韵律和划船的动作一致,很自然地感受到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船歌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摇荡动感的韵律。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到自然、生动,易于理解。
第十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竖笛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竖笛 的信心。
2、使学生初步了解竖笛的构造,学会演奏姿势及掌握基本呼吸方法。
3、学会5、6、7、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类的练习曲,并能够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并学习5、6、7三音及以内的练习曲。
三、教学难点:
全闭音孔“按指”的技巧并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
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具准备:
六孔竖笛一支、六孔竖笛多媒体课件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
五、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检查出勤及学生带竖笛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听一首由竖笛演奏的音响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笛子、长笛、竖笛)
师:同学们也能用竖笛演奏那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竖笛的吹奏方法。、板书课题:八孔竖笛演奏方法
(三)、新课教学: 1. 六孔竖笛简介
(1)出示图形幻灯片。(2)介绍竖笛来源。
竖笛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行于欧美各国,历代皆拥有著名竖笛演奏家。本世纪以来,竖笛为教育领域所重视,在许
多国家中为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所采用。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将竖笛确定为器乐教学的选用乐器。
(3)简介六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
师:观察自己的竖笛,猜猜竖笛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叫什么名字?(生讨论)师: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观看幻灯片画面上竖笛构造图)。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极富有歌唱性。这种笛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手指指距近,吹奏时气息用量小,很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演奏。它的演奏形式多样,可以独奏、重奏、合奏,大家听高年级学生用竖笛吹奏的独奏、合奏曲(放录音)。
(4)吹奏竖笛应该注意卫生。可准备干净手帕,用后及时擦洗。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竖笛,以防“病从口入”。
2、学习吹奏竖笛的姿势(1)持笛方法(出示幻灯)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零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右手拇指轻抵住笛身背面中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2)演奏姿势(出示图影幻灯片)
介绍演奏姿势:分坐姿、站姿两种。不论哪种姿势,身体
都要自然端正,竖笛于身体的夹角保持40 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按音孔,指控与音孔平行,开放音孔,手指不易抬得过高。
进行按指练习:指名演奏姿势好的学生做示范。要求嘴角微内收,双唇放松而有控制的含住吹口,含入的深度约一公分。
3、介绍吹奏的方法
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如:开同一个音孔,气流强,获得的音则高,气流弱,获得的音则低。所以,同学们要练习好气息控制。根据音高吹气,力量恰当,使发音既轻松又充分,音色圆润明亮,全闭音孔必须缓吹,犹如在近距离吹一支蜡烛底火苗,使之充分颤动而不熄灭。
学生做“按指”、“缓吹”练习,教师辅导。
4、课堂练习
(1)讲练5、6、7三音吹奏方法 ①
发7 的时候闭0孔及1孔。②
发6 的时候闭0孔及1、2孔。
③
发5音时,闭0孔及1、2、3孔注意抬指不要过高,缓吹气。
(2)指明学生练习发“5、6、7”三个音(3)学生自由练习“5、6、7”三个音(出示练习谱)
要求:从5 到7 逐一发音,并要心想谱,手指按,由5 到7,再由7到5。
(4)齐吹(5)接龙游戏 ①
教师吹学生接:
师:7 ─ ─ ─ | 生:6 ─ ─ ─ |师:5 ─ ─ ─ | 生:7 ─ ─ ─ |师:6 ─ ─ ─ | 生:5─ ─ ─ ||
②教师吹长音(一音四拍),学生吹短音(一音一拍)
─ ─ ─ | 5 5 5 5 | 6 ─ ─ ─ | 6 6 6 6 | 7 ─ ─ ─ |7 7 7 7 | 6 ─ ─ ─ | 6 6 6 6 | 5 ─ ─ ─|| 通过游戏的方法,请学生分组练习,直到掌握。
(四)、巩固练习: 视奏练习曲(出示练习谱)
曲一 1= C 3/4 7 6 5 | 7 6 5 | 6 ─ ─
| 7 ─ ─ | 7 6 5 | 7 6 5 | 6 ─ ─
| 5 ─ ─
| 6 6 6 | 7 ─ ─
|7 6 5 | 7 6 5 | 6 ─ ─
| 5 ─ ─
|| 曲二 1=C 4/4 6 5 ─ | 7 6 5 ─ | 6 ─ 7 ─ | 7 6 5 ─ | 7 6 5 ─ |6 ─ 5─ | 6 6 6 7 | 6 6 6 7 | 7 6 5 ─ | 6 ─ 5 ─ ||
第一遍老师吹谱,学生持笛无声地按指。第二遍学生齐吹奏
把学生的笛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编活动:
请学生用“5、6、7”三个音进行音乐创作。板书节奏,请学生用学会的三个音进行组合、现奏。
2/4 X X X | X
X
| X X X X | X —|| 选出一首创作较好的乐曲请同学们一起吹奏,并为乐曲配上打击乐伴奏。
(六)、课堂小结、鼓励性谈话,增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2、布置作业,吹奏练习
教学反思: 竖笛教学一定要注意规范化。从演奏姿势到手形、用气都要一丝不苟,认真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竖笛教学可以分散在各节音乐课中进行,也可以集中一节课进行。学生有了竖笛后,不管有没有兴趣,会不会吹,都会乱吹,一声高过一声,此起彼伏,这时候,老师就要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我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内要做到行止一致,可以在课间和家里进行练习。
第十三课时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学唱《剪羊毛》
二、教学目标: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感受音乐的轻松愉快,模拟衬词的演唱,感受用真假声结合演唱衬词时表现的多声部、幽默、轻松的感觉。
2、初步学会《剪羊毛》这首歌曲,在身势伴奏中感受歌曲的欢快和喜悦,能初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认识附点节奏,能准确地演唱和表现。尝试用口风琴为歌曲做简单的伴奏,在合作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在聆听和学唱过程中享受音乐的快乐,体验互动参与的趣味和有效性。
2、附点节奏的教学和准确表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风琴、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孤独的牧羊人》的伴奏进教室,在座位上做好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1、师:刚才我们进教室听到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2、这可是一首世界名曲,它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从歌名上,我们好像感觉这首歌曲是比较忧伤的,抒情的对吗?可
在音乐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许多的快乐,让我们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3、请同学们看歌词,听歌曲,告诉老师你所找到的答案。
4、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一句?
5、在出现衬词的地方喝着音乐来拍一拍。
6、学唱衬词,师生合作,表现第一段。
7、这首歌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衬词的独立一段,它用了人声中的真声和假声混合着来表现,非常的出彩,让我们来仔细地听一听。
8、刚才我说了,这是一首世界名曲,它选自美国著名的影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曾获过奥斯卡金像奖,里面的这首插曲也广为流传。想不想看看电影中的精彩片段?
9、这个快乐的牧羊人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非常的快乐,是啊,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够让人忘却烦恼,产生无穷的动力。下面,让我们走进澳大利亚,去看看这个被称为“骑在羊辈上的国家,”那里的人们剪羊毛的情景吧!
(二)、学唱《剪羊毛》
1、剪羊毛是澳大利亚的人们一项普遍性的劳动,他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去,怎么样?首先,我们来设计一个剪羊毛的动作。
3、每一句结束的时候,把这个动作加上去。
4、老师还觉得不够带劲,这样吧,我们再给歌曲配上声音,加上“咔嚓”,形成两个声部的效果。
5、葛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首歌曲之所以听上去非常的欢快,是因为歌中还藏着许多的快乐小附点,他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让歌声更附动感。我们来找一找这些小附点。唱时要注意,前面的拖长些,后面的一带而过,感觉就像是读轻声的,比如:“爸.爸”、“妈.妈”
6、听葛老师唱一段,体会附点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跳跃的感觉。
7、试唱第一乐段旋律,附点比较多,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抓住他们的尾巴。
8、哪一句唱起来有困难?“2***”想一条下行的音阶,马上又把尾巴甩上去了,用手势来带一带。
9、唱一唱歌词,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10、第二乐段的学习,以听唱为主,演唱声音的指导。
11、完整连唱,情感上的激发。
(三)、表现歌曲
1、加上动作和声音来综合表现。
2、我们刚学习了口风琴,想不想学学口风琴的演奏?
3、老师范奏,激发学习兴趣。
4、学习简单的伴奏1 5 1 4
5、尝试合作。
6、我们的合作非常的开心和快乐,是吗,让我们相约下一节音乐课。
三、结束
1、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出教室。
2、小组长作课堂评价。教学反思:
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第十四课时 《音乐之声》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雪绒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柯达依手势,欣赏《Do-Re-Mi》
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
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她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认识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的呢?听!
(播放歌曲《DO RE MI》)
2、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3、玛丽亚在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把音乐中的七个唱名与英语中的常用词巧妙的编织在了一起,非常生动有趣。比如“mi”
与英文中的“me”我同音,“fa”与英文中“far”远同音,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翻译成中文是这样唱的。我想请大家用学过的柯达依手势配合老师唱一遍歌曲,会唱的同学跟我一起唱,好吗?(老师边唱中文版,边结合手势)。
三、介绍歌曲
1、师:老师送给你们一幅画(多媒体展示雪绒花的图片),你们知道画面上的这棵草叫什么名字吗?生„„
2、老师介绍:它叫火绒草,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高山植物。它的叶面覆盖有白色的绒毛,开花的时候,小花的四周也环绕着白色的苞片,远远看去,就像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它,所以当地的人们叫它薄雪花、雪绒花,它生长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人、坚强的人才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如今雪绒花已经成为奥地利的国花。
3、有一次上校外出回来时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他们的爸爸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吉他,演唱了一首《雪绒花》,你们想听吗?
让我们边听音乐,想想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尝试为它伴奏。听音乐(你们猜出来了吗?)三拍子。
4、听老师用中文演唱歌曲,为老师打拍子。可以只在强拍处轻轻拍手。
5、好听吗?今天我们来学唱《雪绒花》。
四、学唱《雪绒花》
1、学歌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大家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2、学歌谱:读得真好,要是能配上音乐就更棒了!运用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说说下面四行乐句,有哪些是变化重复?哪些是完全重复?哪行是对比乐句?
你能试着划拍将它们唱出来吗?
3、巩固旋律:老师发一个音,“lu”,请你们也试着发这个音,嘴型要圆,口腔打开,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来熟悉一遍旋律,注意强弱规律。
4、唱歌:现在旋律熟悉了,大家来试着将把歌词装进来,唱一唱吧。
五、歌曲处理
我们知道,一首歌曲,如果从头到尾都用一种感觉,一样的力度来表现是不会有感染力的,歌曲旋律平稳优美,你觉得哪一句是激动的呢?
(单独拿出来练唱)
补充:我们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让我们有感情地将这首歌唱一遍。六、二声部
真好听!徐老师为这首歌曲配了个简单的二声部,我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一次,请低声部同学仔细听。
1、初听合唱(出示歌谱)
2、低声部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演唱。(两遍)要求,边听边唱,声音和谐。
3、合唱,歌词。
七、英文演唱
1、《雪绒花》的英文版本也很好听,老师也刚学的,想唱给大家听一听,如果唱得好的话大家给我一点掌声!
老师演唱。
2、教读英文:有的英文大家没有学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试着跟琴演唱英语歌曲《雪绒花》。
4、介绍: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并强迫上校为他们的军队服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播放影片)
5、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英语和中文演唱《雪绒花》。(乐器伴奏)
八、总结
今天的课将近尾声了,同学们能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回答:略)大家说的不错,正是有了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臵,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十五课时 欣赏《悍牛与牧童》
二、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能力培养
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电影乐曲。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情感目标
第二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4课时 授课教师:郭鹿霞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课程内容 :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
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
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
(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 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
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
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2、3、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反思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
就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1、2、1、2、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
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三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宁城四中
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4课时 授课教师:段丽莉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课程内容 :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
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
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
(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 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
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
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2、3、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反思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
就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1、2、1、2、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
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四篇: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延津县石婆固乡初级中学
李妍妍
一、教学内容
1.回顾旧知: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辨别民族五声调式、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4.用人声模仿鼓和锣的声音并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 2.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五、教学方法
视唱法、演示法、讲述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上课问好
(二)新课导入
聆听歌曲《凤阳花鼓》旋律片段。师:听听看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打击乐器;鼓和锣。
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 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学习,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对歌曲旋律的设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学习1.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知道它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吗?)
3.再听歌曲,学唱并分析歌曲
a.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发现歌曲中缺少哪两个基本音符吗?(缺少“4”和“7”两个音符);
b.《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五个音在我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这就构成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 c.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切分节奏;特点是:中间长,两边短)
d.学唱歌曲前半部分,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随伴奏演唱,e.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
4.分小组配合表演歌曲。用什么声音可以来代替花鼓和小锣?让我们随音乐表演一下吧!(鼓:咚咚咚咚咚咚;锣:锵锵锵锵锵锵)
5.表演展示
1.再听歌曲范唱,注意听歌曲的前奏音乐及歌曲的速度、音调、情绪等信息,为接下来的跟伴奏演唱做准备;
2.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
七、拓展与提高
1.以人声模仿的鼓和锣作为伴奏,分小组进行练习。2.用合唱中轮唱的方法重新编排歌曲。
八、知识总结
1.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民族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3.切分节奏、“鱼咬尾”; 4.轮唱。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四 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