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二胡独奏区的演奏效果,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也是作者苦难、曲折一生的写照,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运,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和分析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二泉映月》
一、导入
图片展示——民族民间乐器,请同学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的乐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
二、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请同学们打开网络资料自己阅读了解作者生平)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活动3【讲授】
三、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活动4【活动】
四、作品欣赏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2、引导学生说说听后音乐的感受。
3、引出课题
活动5【练习】
五、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的哼唱(2)播放音乐主题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
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活动6【活动】
六、欣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对比民乐合奏的《二泉映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
六、欣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对比民乐合奏的《二泉映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
活动7【活动】
七、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学习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可能和挫折,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活动8【讲授】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能对比聆听民歌、民乐与改编后的管弦乐曲,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2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互帮互助的体验,能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3.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不强,教师要多加鼓励。
4.这堂课需要让学生多听多看,通过听赏,思考来实现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播放歌曲: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
师问:同学们听过这首音乐吗?音乐讲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的故事,想认识这个人吗?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1华彦均生平简介。
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1893-1950),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代表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3作品简介: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1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二泉映月》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4了解乐器:二胡(构造)。
(乐器出示图片)让学生视觉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二)听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1听全曲
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的一个画面? 2听赏音乐。
3提问学生回答思考的问题。(教师引导)
4学唱音乐主题:教师逐句教学生唱,感受音乐情绪。5再次听赏音乐。
思考:音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闭上眼睛边欣赏边想象阿炳演奏的画面)
(说明:
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教师小结:这是一部传世之作。是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累,修改与磨练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以变奏曲的形式,以悲怆、跌宕而又委婉的旋律,以复杂深邃的内涵向人们倾诉了对人生无尽的愤怒、无奈与不甘,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絮绕不去的指天慨叹,像深夜里涌动的潮水,阵阵揪心。
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三)听赏: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对比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感受。
(四)拓展: 1简介二泉。
二泉指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无锡惠山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所迷。后阿炳双目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作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之情。活动3【练习】课堂小节
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第三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2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艺人华彦钧及其作品《二泉映月》。
2、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方法
欣赏法、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听赏由彭丽媛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片段。
2、请同学们讨论这段音乐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介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
4、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活动3【讲授】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活动4【讲授】介绍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活动5【活动】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对生活的描述。
2、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3、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请同学们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6、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然后完成欣赏分析表。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作画意图。活动7【作业】小结
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学设计5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薄弱,音乐素养有待加强。3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二泉映月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出示二胡图片,认识二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二泉映月
华彦钧(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二泉映月》中“二泉”指什么?
“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器乐《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 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背景简介: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1 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学唱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2.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3.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介绍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界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具体由课件展示)
4、作品欣赏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乐曲——《二泉映月》。活动3【活动】二泉映月
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地哼唱(2)播放音乐主题2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
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 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活动4【练习】二泉映月
师:出示刘天华、闵惠芬的图片和有关资料 1.了解江苏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2.欣赏有关的二胡曲目——《光明行》、《空山鸟语》片断音乐
师:《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你的作画意图。活动5【测试】二泉映月 欣赏并谈感受。
活动6【作业】二泉映月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五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的四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与思乡之情,讴歌希望与梦想。《我爱这土地》借鸟儿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苦难祖国炽热而深沉的挚爱之情。《乡愁》通过对乡愁的吟咏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期盼。《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以优美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讴歌了青春和希望。《纸船》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学习这四首诗,要通过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体会生活,感悟人生。
三、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新诗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以语言为载体,反复诵读,借助联想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生活积累解读诗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六)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乡愁》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选择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调动学生生活积累,通过听说读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情韵。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强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补充(媒体示)
(三)听录音,初读课文、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4、齐读
(四)朗读品味
解读全诗
、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品味探究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3、再现画面并在朗读中体悟情感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2)、学生轻读,构思画面(媒体音乐)
(3)、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
(4)、给想像的画面取名,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区别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五)、指导学生抓住线索和意象,根据结构特点当堂记忆。
(六)、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适当穿插评,表扬)
(七)、归纳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八)、欣赏体验
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小时侯(少年)邮票(小)——母子深情
长大后(青年)船票(窄)——夫妻恩爱
后来(中年)坟墓(矮)——生死悲痛
现在(老年)海峡(浅)——思乡哀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教学时不必多讲,背景资料的过多介绍也会限制学生的审美想象,阻碍审美意象的形成。所以干脆先不提供背景资料,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跨越亘古的永恒魅力,或者说在老诗上品味出时代感。然后再让学生获得相关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希望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蒙太奇方式):旭日东升;青山碧水间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拚争与呐喊;春芽萌发;鲜花盛开;教室里的书声朗朗;考场上的专注疾书;少男少女们雀跃而起并定格。
画外音: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二)学习文本诵读品味
I、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2、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情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
(1)指导学生试读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或集体演读
3、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2)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3)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
(4)
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
新课标第一网
(三)质疑,探讨,交流。
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四)、作文片断练习。
何其芳“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你作为少男少女们中的一员,读了这首诗,肯定有不少感触。选择提炼后,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同诗人交流交流。(激励谈话时用民乐《金蛇狂舞》做背景音乐,约两三分钟,然后让学生在安静中进行写作。完成后班上交流并给以充分鼓励)
(五)背诵全诗。
《纸船》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纸船》是泰戈尔的《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所以本诗的学习必须抓住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的希望与梦想。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诵读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具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首诗歌——《纸船》,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让你发现了什么?、启思导学
师生活动:
.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感知内容。提问:“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么?
3.解读诗歌,探究诗情。
提问:诗中的“我”为什么有这些期望和梦想?这些期望和梦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解读“我”这一形象,描绘、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探究赏析
.小组在线:以小组形式研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提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限制、修饰性的词语,请找出来,阅读品味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童真雅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绝妙的想像力。请看《金色花》,感受诗人的丰富想像。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理解。
2.阅读《金色花》,感受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拓展运用
师生活动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据此作一首小诗。
2.巡视后,请表达较好的同学朗读写作的小诗,并作简单的点评。、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新月集》,阅读理解诗人渗透其中的独特民族风格.摘录优美诗篇.培养学生读诗爱诗的兴趣和意识
附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
用大黑字写……----->让异地的人知道
园中长的秀利花……----->平平安安带到岸上向往自由
投我的纸船到水里……----->天上的白帆放下/来憧憬美好
纸船在星光下……----->睡仙坐在船里
童真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