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设计(两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正面、侧面描写角度。
2、能够根据写作元素,运用相关人物描写方法写好身边的人物。
3、体味人物描写方法背后所蕴含的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精神等。
二、写作要点
课时安排提示: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而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学生把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也能顺理成章地掌握正面描写,因而细节描写为一课时,侧面描写为一课时。
(一)细节描写、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如何细致刻画人物,让其活灵活现,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正面描写,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抓住特征绘肖像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要描绘好人物的肖像重在人物特征细致观察,察尔后写方可得起神韵。《老王》一文中写道“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细心描绘出老王的眼睛,表现出了老王的谋生的困难、生活的惨淡以及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同情与关爱。
2、锤炼动词绘造型
动作描写重在锤炼,精选传神之词方显人物神韵。朱自清《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锤炼了“探”“穿”“攀”“缩”“倾”五个典型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动态过程,从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父亲对儿子关心、体贴、爱护之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3、吻合个性绘语言
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描写要传神,不会单一描写,多会融合神态描写将其刻画惟妙惟肖。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恭喜恭喜!恭喜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语言描写的个性绘制,一再连说“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十分喜欢似的”描写其神态,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真切理会了阿长粗俗、善良的人物特性。
4、细腻体味绘心理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运用正面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要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来写。2.心理活动描写要努力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3.动作描写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4.语言描写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话语不要写。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侧面描写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也叫旁敲侧击法。侧面描写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有两种衬托方法:
1、以人衬人,借旁人创造奇妙人物。
作文时,正面描写人物太多时,不妨换个思维从侧面入手,借写其他人物言行举止来衬托要突出的中心人物,可以避免前边一面。
2、以景托人,借身边之景衬托人物。
《老王》一文中“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只是对老王居住环境的简单描绘,却尽得老王其人处境之神;从另一面看,就是这样生活悲惨的人,却有着善良的品行。
运用侧面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侧面描写的引入部分必须自然。二是应抓住事件主体叙述清楚,不宜像正面描写那样详尽。三是侧面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正面描写相配合。
三、写作技巧
1、锤炼词语追求个性化神韵
《背影》中“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抱”“放”“爬”这些动词写出父亲小心艰难的动作,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而“一股脑儿”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就是一切。这些简单但却细心地词语,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精心锤炼动词,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修辞激活语言形象生动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大”字比喻得非常恰当,把阿长睡觉时不雅的姿态写得生动传神。隐隐透出“我”的厌恶之情。
作业布置 小作文:请运用所学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叙写一个生活片断,选材自主。
大作文:
1、忽略的,有时或许是最重要的
2、让走进心灵(比如:音乐、爱等等)
范文
星期天的铃声
学校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地踱进校园。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孩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急似地说:“李爷爷,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来带你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半年前,他就听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原来她在城市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可是林老师看到这所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就不愿调进城里,更不愿改行。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声地说。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睑。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握成拳头,托着腮帮,出神地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着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摇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分析]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记叙文。文章热情赞颂了乡村教师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通篇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林老师也始终没有上场,只是通过小女孩倩倩与爷爷的行动来表现,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侧面展示了林老师的高大形象。
偶然的发现
放下手中荡气回肠、情意绵绵的爱情小说,擦干眼角因感动而流下的泪水,我问在一旁修剪茉莉的母亲:“妈,你爱不爱我爸?”
母亲被我问得一怔,随即笑出声来:“你呀!言情书看多了,问这种问题。” “妈,你说呀。”我死缠道。
“像这茉莉。”妈拗不过我,说了句令人费解的话。可不久之后就有了解答。
正值春节,母亲忽然患上了流行病需要住院。她临走前反复叮嘱我:“孩子,今天你爸从北京回来,本来想做点好吃的为你爸接风洗尘,看来只好买点熟菜了。记住,等你爸吃完饭再告诉他我住院的事,否则他会担心吃不下饭的。”
可爸爸没等听完我精心编造的谎言,一口菜没动便直冲医院。父亲一夜未回。
第二天,我捧着一束精心修剪的茉莉花去医院探视母亲。轻轻推开门,看到爸爸头靠着床沿,紧紧拽着母亲的手,放在怀里“窝”着,睡得正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爸爸,他头一颤,轻轻地把母亲的手放下,把我拉了出去。(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传达出爸妈彼此之间的关心、爱护。)“爸,你怎么不找张床睡?”“我怕你妈晚上不舒服,不肯叫醒我,把手拽在怀里,只要她手一动我就醒了。”说完,就去买早点了。望着父亲疲倦的身影,一股暖流夺眶而出,是泪在飞。
推开门,发现母亲已经醒了,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阳光从窗帘夹缝中挤进来,温馨在整个屋子里肆意地荡漾。我把茉莉散开,插入花瓶中。“孩子,帮妈妈揉揉脚,刚才你爸这么睡,怕弄醒他不敢动,脚都麻了。”我看着母亲的笑容,忽然明白了“像茉莉”这句话的含义——就像这茉莉的花香,清馨而又宁静。
此后,言情书我一如既往地看,只是书边多了些许浓浓的茉莉花香,伴着它,生活精彩无限!
一道风景线 傍晚,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打着旋儿,为这渐近年关而忙碌喧嚣的世界带来一分静谧与安详。
我正坐在窗下写作业,忽听外面人声嘈杂。我打开窗子往外看,只见外面昏黄的路灯下走来一群民工,头发长而蓬乱,穿着过时而单薄的棉衣,每人拿着一个铺盖卷,他们停在路灯下的汽车站牌前,大声地谈论。
只听一个声音说:“老三,这次回家要能娶个婆娘,来年生个娃,你就当爹了!”众人都哄笑起来,那个老三解嘲般嘿嘿笑了几声,可以听出来那笑声中有点志得意满的味道。他大约三十多岁,瘦瘦的身材。
“这次回家,可得把家里那几间瓦房翻新一下了,老婆都唠叨几年了!”又一个个子矮矮的四十岁上下的男子说道,话语中有种亳不掩饰的高兴与满足。
又一个上了年纪的黑瘦的人对身旁的小伙子说:“给你爹带的那啥药带了吗?…那哪能忘呢?在身上揣着呢!都说这药管用,回家俺爹吃了,那关节炎一好,我呀,在外面干活也就不操心了。”一个带着眼镜的小伙子说道。他看起来像是刚毕业的高中生。(通过一系列外貌、神态、语言等正面、侧面描写,将车站候车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心情、特征都展现了出来,而且细节描写的独到处理更将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是啊,寒来暑往,辛苦奔波了一年,他们的眼前此时一定浮现出回到家时妻子充满爱意的目光,儿女欣喜的表情,父母欣慰的微笑……而这一年所有的汗水与泪水、辛酸与痛苦都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这时,远处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那群民工纷纷拿起包袱,纷纷向路中间走去,一个个向远处张望。
汽车停稳后,他们便一个个迅速而有条不紊地上了车。不知谁说了句什么,这群人都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粗犷、淳朴、善良,发自肺腑,让人听了,也备感亲切。
我凝视着窗外,雪花依旧在飘呀飘,打着旋儿,跳着舞,不知它们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些人的平凡幸福?一会儿,汽车发动了,像一艘幸福的船,载着满船的憧憬和欢笑渐渐远去,越来越模糊,而他们在路边等车的那一道风景线却定格在我的脑海,越来越明晰……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PEP四年级上册 Unit4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备课: 张建媛
修订:张茜 杨迎春 二次修订:马新鸽
二次修订时间:2015.7.17 教学内容:
教材: A let’s learn&Let’s do
词汇:bed room ,study , kitchen,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 句型:Is she in the...? Yes ,she is./No ,she is n`t..教学目标:
1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 she in the...?Yes ,she is./No ,she isn`t.确认物品或人物的位置,同时作出判断。并回答某处有什么物品。
2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用句型Is she in the...? Yes ,she is./No,she isn`t.能在语境中理解新词或者词组bed room ,study , kitchen,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或词组bed room ,study , kitchen,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 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 she in the...?Yes ,she is./No ,she isn`t.确认物品或人物的位置,同时作出判断。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用句型Is she in the...? Yes ,she is./No,she isn`t.难点:
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 she in the...?Yes ,she is./No ,she isn`t.确认物品或人物的位置,同时作出判断。课前准备:
随书光盘 居室图片、文具的实物、单词卡片
教学步骤:
Step 1.Warm-up & Revision.1师生问候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关系,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2.唱一首歌 Happy birthday [设计意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把学生带入语境当中】 Step 2.Presentation & Practice Today is Amy’s birthday, do you want to go to her birthday party ? Look,this is Amy’s home,let’s go and see.创设情境,直接引出将要学习的新单词。出示卧室图片,师问,what’s in this room?学生回答bed,师说 Yes,A very nice big bed in this room。It’s a bedroom。引出单词bedroom,bed+room让学生体会这个单词的发音。接着问Is she in the bedroom ?生回答No,she isn’t。巩固和练习了上一上节课出现的教学内容。师说where is Amy,Let’s find her。出示图片bathroom,师说:What can you see in the room?生:I can see a bath.师提示:bath---room.生总结:bath +room=bathroom.出示图片kitchen并询问Is she in the kitchen?生回答No,she isn’t.再出示图片living room,师问Is she in it?学生依然回答No,接着老师进一步追问,What can you see in it?鼓励学生回答I can see sofa、plants、a TV in it, it is a very big and clean。并学习单词living room。Step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游戏:寻找Amy: Amy,找不到了,就只发现了一张字条,只有能完成任务的人才能找到Amy。
第一关,单词对对碰,能够迅速讲单词与图片连接在一起。
第二关,幸运大转盘,转盘转到哪里,就把相对应的单词读出。意图是让学生反复练习本节课新学到的单词。
第三关,Let’s do.教师请学生听指令,并跟着一起说一说。师生合作说指令,师说Go to the living room。生说Watch TV.当说到bathroom时,呈现bathroom 图片.师说Go to the bathroom.Ss: Take a bath.过关成功,寻找到Amy,出示图片,鼓励学生回答,I can see many books,a desk and a computer。师说Good,it’s a study,she is in the study。
出示生日蛋糕图片,音乐想起,一起为Amy 庆祝生日。【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兴趣,内化、强化重难点。】 Step 5 Homework 同学们下次想去你家做客,请将你家的房屋结构用图画的形式简单画出来并标注房间名称,最好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说明。
第三篇:2017(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单元编排了两篇教读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两篇自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和一个写作、一个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名家名作。从内容主题看,它们都与 “生活的记忆”有 关:或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这些作品,情感淳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本单元教学要落实的 “语文要素”是:把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 人物的方法,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具 有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和名家传记,了解作者或传主的人生经历,追寻其思想轨迹,并能从中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能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类文本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注重细节描绘,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借鉴运用。
4.体会作品多样的语言风格,对于文中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教学重难点】
重点: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能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类文本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注重细节描绘,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借鉴运用。【学法指导】
1、阅读法:阅读时,就要引导学生梳理传记的基本文体特点,讲求真实,记录典型的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填补事实的空隙,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重点)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三、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1、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①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来源:学|科|网Z|X|X|K] ②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③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四、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1、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 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2、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 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3、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关键 词句的含义。(重点)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 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梳理文章情节: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明确:因为鲁迅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2、在 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明确: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
明确: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三、合作探究,体会思想感情: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明确: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四、品析语言,理解深层含义: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明确:(1)“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 自己的极端厌恶之情。(2)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给予了弱国学生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 的高尚品格。
2、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 作用。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1)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2)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用四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外貌展内涵 事例现品质 改志为救国 惜别见真情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等)[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写法。
七、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东京所见所感;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仙台学医生活;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离开仙台以后 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课型:教读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 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zhōu)穈先生(mén)掷铜钱(zhì)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牢骚(sā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 等。4.背景介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安徽绩溪人,冯顺弟16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48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3岁8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弟只有23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培养成才。冯顺弟1918年11月去世,享年46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5、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3)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候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对儿子谆谆教诲,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而又不失刚强的母亲。
二、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1.怎样理解“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 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 什么事”?
【交流点拨】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句中加点词“悔”“急”“真用”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 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交流点拨】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 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有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3.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交流点拨】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 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就将 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二。”这句话写的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四、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2、探究以下几则资料,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吗?
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交流点拨】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乱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恩师 慈母 严父 严师 督促“我”学习
训练“我”做人(严中有爱 柔中有刚)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课型:自读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
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 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 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打塌了的样子。”
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 有何作用?
明确:(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2、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三、揣摩语言,体味修辞之美:
1、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 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 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抨击。(2)这句话写出 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 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 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五、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
眼睛
灵魂 丑陋 犀利 高贵 普通 丰富 博大 矮小 威力 深邃(丑)(美)崇敬赞美(形)(神)欲扬先抑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课型:自读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 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 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 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 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 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 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2、“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3、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传。
五、板书设计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
设计
第一单元
第1、2课复习
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强化识记《新闻两则》和《芦花荡》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和记叙的要素;掌握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努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梳理: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
1、注音:泄()气
溃()退
绥()靖
阻遏()
殷()切
要塞()
歼灭()
督()战
寒噤()
飒飒()
仄()歪
吆()喝蹿()
浸()
锐不可当()
2、写字:张()失措
()然自得
转弯()角
月()风()
3、释义:泄气:
溃退:歼灭:
锐不可当:阻遏:
仄歪:转弯抹角:
泅:央告:
悠闲:
(二)知识链接:文学常识等信息的梳理记忆作家作品:孙犁简介:
1、《白洋淀纪事》包含哪两部作品:
2、新闻基本知识回顾:⑴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⑵六要素:
⑶结构:
(新闻的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⑷篇幅:短小精悍。⑸特点:
、、。⑹写法:主要是,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小说基本知识回顾:⑴小说的三要素:
、、。⑵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⑶小说的情节:
、、、;序幕、尾声。⑷小说的环境:
环境和
环境。
二、精讲互动
(一)第一课知识要点新闻知识及阅读方法指导: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二)第二课知识要点
小说阅读点金:
1、掌握全面解读小说的“金钥匙”:人物、情节、环境。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与方法: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做具体的解读。
3、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注意以下角度: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即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达标训练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2、根据意思写成语。⑴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⑵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⑶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⑷(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3、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B.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4、下列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D.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5、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⑴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⑵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⑶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⑷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A.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B.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神态
语言
D.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习题。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⑴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交代了新闻的哪些要素?
⑵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内容高度概括。试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答案,并体会其妙处所在。a.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敌军防线崩溃的情形?
b.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的英雄气概?
c.上述词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我全对的题型是:
,我做得比较好的题型是,我特别需要认真听讲努力练习的题型是
。作业布置订正复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准确识记。课后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一、习作总要求: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二、写什么
1,熟悉的人很多,比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家里的亲人;街坊邻居;小店的营业员;班级同学;校长老师;学校的门卫„„选择其中最熟悉的一个人。
2,要写这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而不是几件事。首先这件事情是真实的,最好是你亲眼目睹的,然后这件事能够反映他(她)的特点(急性子、细心、唠叨、爱美、活泼、马虎、文静等等。)
3,抓住特点的方法:观察你熟悉的人!然后记住他(她)长相、动作、语言、表情,特别是最喜欢的打扮、最常做的动作、最爱说的话、最多的表情。有时不用刻意突出特点,只要你把在某件事中这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具体地写出来,就能够自然地刻画出他(她)的性格。
例如:
1、可以写写你身边亲人的一件事,比如:你爱美的妹妹、严厉的爸爸、爱唠叨的妈妈、赶时髦的奶奶等等。
2、可以是你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的一件事,比如:你身边的“马虎大王”、爱捣蛋的同桌、书迷、你们班的“电脑高手”、某项体育活动很棒的同学等等、班里一个既安静又听话的同学等等
3、可以是其它熟悉的人一件事,比如:热心的邻居、热情的营业员、严肃的门卫等等
三、怎么写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主要是通过这些事情来突出他的特点。在这些事情中,主要选择一件你记得最牢的事情详细的写。
先可以简单写一写这个熟悉的人的长相(高矮胖瘦、发型、脸部的样子等)、衣着打扮(颜色、长短、款式等)。
然后把记忆中的一件事写出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这件事中出现什么奇怪、或好玩、或有趣、或让人讨厌的、或不开心的事情,仔细写出来。最后写一写结果或对熟悉的人的印象,对事情的感受。
注意:如果你记不住事情的细节,或这个熟悉的人的长相细节,那就再去见一见这个熟悉的人,可以和他(她)一起做事,这下你一定要认真观察,并赶紧记录下来,这样你就有东西可写了。多用写动词,文章一定会生动的。
1、比如:记爱美的妹妹买裙子的故事。妹妹长什么摸样?高矮胖瘦?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颜色、款式)?喜欢如何打扮(发型、发饰等)?漂亮吗?有一次,妹妹想买什么裙子?(什么花式的?什么样子的?)到什么地方买?(商场、专卖店、街市?)她是如何挑选的?(左看右看,上摸下摸?)试穿了几件?挑选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意外(比如妹妹看中一条不同的裙子,而妈妈不喜欢。为了得到这条裙子,妹妹想了哪些办法?她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当妈妈不同意的时候她的表情如何?又想了些什么办法?)最后终于得到了这条裙子,妹妹开心吗?她又有些什么表现?
2、比如:严厉的爸爸,爸爸平时对我都有哪些要求?这些要求严格吗?你有没有哪一次做错了或者没有达到要求?爸爸当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他说了什么?(说话时声音大吗?语气坚决吗?还是狠狠地训斥?)又做了些什么?你认为有道理吗?后来你是怎么做的?请将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详细的记录下来。
3、比如:你班上有个马虎大王,对他做一次采访:早上有没有睡过头的时候?会不会慌忙中穿错了袜子,出了家门,又想起红领巾没有带;到了学校又发现作业本没有带?晚上回家,又发现自己的作业本没有带,反而将其他同学的作业带回了家里?当他发现的时候他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他的?
四、写作提示
请同学们注意啦,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第一,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人。
第二,要写清楚自己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第三,要写的事必须是值得写的,并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取题目:根据你要写的事情取题,题目要小,要具体。比如《妹妹买裙》、《“健忘”的„„同学》、《让我透不过气的爸爸》,取什么题目?
提纲:
1,你熟悉的一个人,什么样子的?
2,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一件什么事?
3,事情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意外?奇怪的?有趣的?好玩的?值得思考的?)
4,事情结果如何?或通过这件事对这个熟悉的人的认识?(可爱、严厉、马虎、急躁„„)
我的表妹
我有一个可爱的表妹。她长着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可好看了!
我的表妹虽然漂亮,但是,她非常调皮。有一次,我在房间里津津有味的看书,忽然,只听“咚——”的一声,我的表妹进来了,她一把抓住我正在看的书,撒腿就跑,我拼命追着,表妹把玩具放到我脚下,我差点摔了一跤!我却火气冲天,表妹哈哈大笑。唉,真是个调皮鬼。
有一次,我问表妹:“妈妈在哪儿?”表妹毫不犹豫,指着我妈妈说:“在这儿!”我说:“你妈妈在北京呀!”表妹却仍然指着我妈妈说:“在这儿!”我却在一旁哭笑不得。有时候,表妹的亲人问这个,她就答那个,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嘻嘻,我表妹可真好玩呀!
表妹还很关心我,她一看到我不高兴,就逗我玩,逗我笑;看到我不想吃饭,就会硬拉着我去吃饭。
你们一定也认为我的表妹可爱吧?
我的同学
你认识我们班的胡晓明吗?他可是个有意思的同学。
他是个“捣蛋鬼”。有一次,我们练习跳长绳的时候,胡晓明向我们冲过来说:“让我跳一下!”我们说:“不可以。”胡晓明又说:“你们不让我跳,我偏要跳。”胡晓明不管三七二十一,钻进来就跳。他一边扭屁股,一边做鬼脸,逗得我们哭笑不得。我们说:“你还跳,我们就告诉老师去。”他丝毫没有收敛,还冲我们扮扮鬼脸说:“告就告,我才不怕呢!”我们真拿他没办法。
胡晓明也是个“小书迷”。上课了,我们都去上体育课了,可是没有看见胡晓明的踪影。老师要我去找,我左找右找,可是就是没看到他的踪影。我突然想到:胡晓明不是很喜欢看书吗?有可能在图书室。我奔向图书室,他果然在那里,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呢!我连忙喊:“胡晓明,上课了。”胡晓明慢慢地抬起头来说:“怎么了?”我回答说:“上课了!”他才无可奈何地放下了书。
这就是我们的同学——胡晓明。
爱画画的邓小希
邓小希很爱画画。
有一天,下了第一节课,我走到了邓小希的座位前,看到她正在画画。有房子、桌子、宠物。我问邓小希:“你这是画的什么呀?”邓小希头也不抬的说:“《宠物之家》!”过了一会儿,邓小希画完了,她把《宠物之家》拿给我看,我说:“你画的那么好呀!你帮我画一张行吗?”邓小希说:“行!我明天给你。”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邓小希早早的就把《宠物之家》给我了。回家后,我仔细的端详着《宠物之家》,发现每个角落都用花纹装饰着。又连着好几天,我发现她都笑着画画,我问她:“你最喜欢干什么呀?”她说:“画画呀!”我这才发现她的本子上已经有十几幅画了!
这就是爱画画的邓小希。
心灵手巧的爷爷
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爷爷,他最爱做东西。
有一天下午,爷爷接我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根长铁丝,顺手就捡了起来。我好奇的问:“爷爷你捡这个东西干什么?”爷爷笑着说:“我可以编个小筐,给你留着装东西。”我满脸高兴地说:“太好了。”回到家,我立刻开始做作业,爷爷也拿起钳子开始做起小筐来。我很快就做完了作业,书包没收拾就迫不及待地跑进爷爷的房间里,想看看爷爷做的怎么样了,在爷爷的桌子上,一个精美的小筐展现在我面前。它是一个长方形的,用较粗铁丝扎的骨架,四周和底部是用细铁丝结的网。太精致了,我有点爱不释手。爷爷认真的对我说:“你要好好爱惜呀,这可是爷爷手工做的,还挺费劲的呢。”我也认真的说:“知道了。”
知道吗?我心灵手巧的爷爷还会种菜、种花„„。
我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爷爷,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耐心的刘笑丛
在我的心中,她有很多朋友,她总是那样友好的对待朋友,她就是刘笑丛。
下课铃响了,刘笑丛的好朋友都来到她身边,她非常爱交朋友,几乎全班同学都成了她的好朋友,同学们也想和她交朋友,因为她非常有耐心。
有一次,我们几个好朋友和刘笑丛又说又笑地走进教室,突然,听到刘老师生气地说:“还是错啦,你好好想想!”这时,又听到沈益州呜呜的哭声,他不停的用手擦着眼泪。
“你怎么啦?”刘笑丛奇怪地问。
“我还是不会做。”沈益州哭着回答。
“那我来帮帮你,你别哭啦!”说着,刘笑丛打开书本,说“你看,这个要算出余数,用。。。”十来分钟过去了,沈益州有点不耐烦啦,眼看就要跑出去和同学玩了,刘笑丛也非常累啦,可是她没有放下沈益州不管,一把拉住了沈益州,对他说“你现在如果放弃,不做会这道题,那么下次考试如果再出这样的题,那你还是不会呀!你现在听我讲,学会这一道题,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沈益州感觉刘笑丛说地对!于是,坐到了座位上,刘笑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接着讲:“然后求出余数。。。”沈益州听的很认真,他摸摸脑瓜,说:“学会了!”沈益州笑了,刘笑丛也笑了。是啊,同在一个班集体,对待同学要友好,做事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向刘笑丛学习,做到友好、耐心!
爱读书的姐姐
我的姐姐今年12岁了,身体长得胖乎乎的,眼睛圆溜溜,她很爱看书,每一次去图书馆都要借很多有趣的书。因为她听过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所以要多看点书才知道更多知识。有时姐姐没写完作业也会偷偷看书,被我和妈妈发现了,我和妈妈想个办法把书藏起来。
有一次准备考试了,我和妈妈趁姐姐没回来,就把书藏起来,她回到家来到她房间,一看她还没看完的书不见了,她奇怪地问我:“你看见我的书吗?”我说:“没„„我没看见。”姐姐听了,只好东找西找的,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突然她想起下个星期要考试,赶紧跑回房间复习功课了,我和妈妈在房间里忍不住哈哈大笑。考完试后,姐姐回到家又看见她的书放在书桌上了,高兴极了。
我的姐姐太爱看书了!我要像她那样热爱看书!
勤劳的妈妈
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妈妈已经洗完了一家人的衣服,做好了早饭。早饭刚吃完,妈妈就下地干活了,她真是勤劳啊!
中午,火一样的太阳挂在空中。妈妈总是戴着斗笠在田地里锄草、培土等。黄豆般的汗珠,叭哒叭哒地往土里滴,她全然不顾。每当我吃饭的时候,常常想起“锄禾日当午„„”。
晚风吹来,夜幕就要降临了,鸟儿也归巢了,妈妈收工了。妈妈取下斗笠,用手理理零乱的头发,满是喜悦地往家里走,回到家里也不坐坐,前头厨房里面烧火,后面猪圈里喂猪。
晚上,妈妈才有功夫问我,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如果我病了,她一眼就看出来,老是问我想吃什么东西,还用那长满了茧的双手摸我的额头,生怕我的病拖下去。
妈妈不知苦和累地辛勤劳动,她是世界上最平凡最伟大的妈妈。
勤劳的妹妹
妹妹还不到六岁。胖乎乎的脸,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有一只樱桃般的小嘴。别看她小,她非常热爱劳动。
有一次,我和妹妹的同学在我家里,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吃完零食后,我们把包装纸随手一扔。妹妹看见了,就连忙拿起扫把,开始扫地。只见她右手拿着扫把,用力扫着扫着。一会儿,地被妹妹扫得干干净净了。当她转身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一丁点儿的灰,她就马上去拿来抹布,拼命地擦,直到把桌子擦得亮亮的,妹妹才开心地笑了,满意地坐下来。
妹妹,你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