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语文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生命可贵奋斗一生 课型:综合性学习设计理念:
感悟生命是一个比较深奥的课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感悟生命,那就好象是要在冰箱里装大象一样,不可能实现。而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课内外的结合,注重学习学习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以及进行总结的过程中,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进而懂得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观念.教学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观念.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的教学活动形式分为:
1、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课堂展示、课外反馈.教学活动的时间:
2010年3月2日——6日确定课题,分组并进行课前辅导、确定小组任务.2010年3月8日——19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认识.2010年3月24日课堂展示.2010年4月学生课后反馈.教学活动对象: 初一年学生 教学活动准备:
课堂教学前老师的指导、分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自的任务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准备.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部分
1、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指定两个负责人.2、以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1)收集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2)调查周围的人对生命的理解,要求调查的人要有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并把自己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在经过小组交流之后,整理出一些比较深刻而感人的认识.(3)到医院儿科观察母亲照料儿女的情形也可做适当的采访,并把自己的感受形成文字材料.(4)收集汶川大地震中或其它灾难中一些有关生命的感人事迹.注意:由于任务比较多,而小组的人数也比较多,小组内必须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工的任务由小组负责人负责。
第二篇:论语选读(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
2、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4、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论语》,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在学习《论语选读》之前,有必要对《论语》、孔子、儒家思想等进行必要的了解,以帮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学习《论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习《论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论语》的兴趣。辅以多媒体教学。
《论语选读》教学的三个层面:文字、文章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文字和文化的学习,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要兼顾。
组长签字:
一、导入:
导入一: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导入二: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比喻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的儒家、道家和佛家:
孔家店是粮食店,中国人的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打倒了孔家店,中国人没有粮食吃了,吃面包、牛排有时候不对胃口的。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可是药店不能打倒。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当然,不管开的什么店,发展大了久了,大概都会出现劣货乃至冒牌货,反过来坏了自己的牌子。重要的是,孔子孟子代表儒家开的粮食店,你不能打倒。结果把他一打倒,连带把古文也丢了,中国文化的根就斩断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粮食店的源头《论语》。
二、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是语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三、关于孔子
孔子的生平:
《史记•孔子世家》
出生传说: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第三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七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思路:
注重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说心语”的教学思路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能当堂成诵。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诵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设疑激趣:
1、设疑导入:艳阳如血,日出日落,永无止息,火辣辣的太阳爷爷够神奇吧!可世上还有一位更神奇的男子,他日夜不停地去追赶太阳,谁有这胆量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人?欲知详情,请看影片。(播放欣赏《夸父逐日》)
由疑引题:这个神奇故事叫什么?要找到这个故事,应查找哪本书呢?(简介《山海经》)。
2、“神话故事知多少”,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神奇故事呢?(演示5个神话故事图片,概括神话特点)。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感知: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朗读)①录音范读,读准音节。②学生齐读,检查纠正。③个人试读,读出情味。
2、自主学习:学生圈点出有疑问的重点字词,并与同桌合作解决,并试着翻译出全文。(呵呵,谁有胆来翻译一下?看看谁能拿下“翻译王”称号),先逐个明确重点字词,后请一生翻译全文,其他人点评。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题
1、合作探讨,品人物:夸父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夸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①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你能看出夸父怎样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待他?
2、体验反思,悟情理:夸父,这位传说中的英雄虽已逝去,但他却能赋予我们神力,激励我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下面的三个问题,或许会勾起你人生路上的许多感慨:①从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们中华民族先人们怎样的精神品质?②从夸父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心灵互动,说心语:夸父虽去,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面对夸父,你心底里定有千言万语和他诉说,请把你的心里话对着夸父,大声地喊出来吧!(请一生上来说说)。
(四)、比较积累,拓展延伸
正是有了像夸父这些先人们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我们今天的中华儿女,才能自豪地以神舟七号实现飞天梦想,以嫦娥一号圆奔月愿望。下面我们再来共赏另一则精彩神话(多媒体显示《精卫填海》文本)
思考:
1、谁来翻译一下这个精彩神话故事给大家听听?
2、以上神话故事的名字()。
3、这个神话与《夸父逐日》在内容上都写了()。
第四篇:《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2、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研讨祥子的形象及其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讨论祥子的悲剧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黄包车的幻灯片)看到黄包车,我一下子想到的是老舍的《骆驼祥子》,黄包车是那个年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老百姓都叫它洋车,祥子为了有一辆自己的洋车,没命的拉车,攒钱,可他偏偏命苦,攒到最后也没能买上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旧中国的北京城,从西直门乘上祥子的黄包车,一路来体味人力车夫祥子挣钱的辛苦和坎坷的人生历程。本学期同学们已经阅读过《骆驼祥子》这部精彩的作品,并且也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因此,对这部作品大家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急于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现在我们就“‘名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回顾阅读课指导要求
㈠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内容;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㈡阅读小说应注意的几点:
⒈掌握情节,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揭示社会意义; ⒉学习、品味语言,揣摩写法; ⒊阅读过程和方法的总结:
读作品,作笔记(摘抄、批注、后记、摘要、心得体会„„),提问题,再读作品,查资料,得观点,出成果(指写成小论文)。
三、时代背景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后因不堪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第五篇:《藕与莼菜》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藕与莼菜》教案 执教:童丽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又蕴含的丰富情感的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查阅字典,解决生字词。
2、向父母询问故乡的风俗习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们常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风物上,如一条河、一碗野菜等,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嚼着薄片的雪藕,便怀念起故乡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藕与莼菜》。
二、讲授新课
(一)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散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故乡藕与莼菜的句子。请同学注意这些词的读音,是否在预习中已经查过。濯(zhuó)拣(jiǎn)担(dàn)嚼(jiáo)贾(gǔ)沽(gū)埠(bù)譬(pì)学生交流“藕”的描写 学生交流“莼菜”的描写
(二)再读课文对藕与莼菜的描写部分,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请同学们阅读圈画文章中“这里”的藕与莼菜的描写,并对比感受。
藕 莼菜
故乡 多、洁白、玉色 清淡、甘美
鲜嫩的、长节的 多、嫩绿的,诗意的,令人心醉无味之味 这里 瘦、涩、老、少、被着锈斑、难得吃上,用瓶子装
2、朗读品味“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突出藕在上海的稀少。
朗读品味“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这里藕的瘦和涩,突出故乡藕的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