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第一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展开,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共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两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麦哨》。配合本组专题,在《乡下人家》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对于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同学,教材给予了不同活动范围的提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以更多活动形式的建议。

《乡下人家》一文位居第六单元首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整个乡下人家景色的描绘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也体现为从描述乡下人家景色独特迷人到乡下人家生活氛围独特迷人。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的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因为十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在教学设计时我再针对四年级下学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地点拨、引导和提升,使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走入文本,走进乡村生活,还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和图片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心中的美感,从而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瞧”“率”“巢”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体味优美语言”“读文章想画面”“情境体验”“朗读体会、想象”等方法,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光,体会作者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

3、通过抓重点词句、欣赏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读、比赛读、配乐朗读、合作读等体会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积累好词佳句。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单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语

1、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六组课文的学习。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单元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组课文的专题是什么?学习这组课文,又有哪些要求呢?(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

指名说这一组的专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小结:是呀(你概括的很准确),这组课文将引领我们走近乡村,去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相机板书:田园生活)(师引读)我们这一组的专题就是——田园生活

2、导语又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啊?(师相机变红课件)

小结:在这些学习要求中啊,有一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的,那就是体味优美语言。(板书:体味优美语言)什么是“体 味”呢?

一个“体味”就给我们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体会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二是要品味作者是怎样用这些优美语言进行表达的。

3、其实啊,体味优美语言不但是一个学习要求,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这些优美语言积累下来,就是本组的另一个学习要求了——积累精彩句段。(课件变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要求走进本组的第一篇课文——21课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组课文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在导语中“体味优美语言”这个学习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在设计富有诗意的《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我就把品味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本课的主要方法。】

二、读词语、句子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词语大家都会读。(出示生词)谁想来读读?(指名学生读)(1)你知道什么是“捣衣”吗?(捶打着洗衣服)

出示图片:看,这位老奶奶就正在河边捣衣呢。

(2)课件上“鸡冠花”变红,刚才他读得很准确。(把冠变大)这是一个多音字。它在字典中有这些解释,当“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时,读一声,如本课的“鸡冠花”;当指“超出众人,列第一位”时,读四声,谁来用冠组个词?

小结:大家看,今后遇到多音字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他在语言环境的意思,来确定读音。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出示句子)(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看这两个句子,这儿也有两个多音字不好读,根据他们在字典中的意思,想一想,在这里应该读什么?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文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指导并加以落实。】

4、刚才同学们写的都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入乡下人家吧。同学们,你去过乡村吗?那乡下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乡下生活的感受,其实作者也把他的感受写进了课文中,那作者对乡下生活有怎样的感受呢?预习时大家都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看看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呢?指名说(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乡下人家带给作者的感受就是——独特、迷人。(变红)让我们一起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吧,“乡下人家„„”读

5、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七幅独特、迷人的画面。下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一幅画面的内容呢。我们在前面《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中已经学过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谁再来说说怎样概括小标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扎实呀。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给这七幅画面概括概括小标题吧,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好,你们小组先来,派个代表说说吧。

如果学生说得不好:能不能再简练一点呢?你们小组其他同学来帮一帮。(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吗?)这是你概括的,还有别的吗?哪个好?好,就用这一个。

如果说得好:看,他能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这幅画面的内容,大家同意吗?像他这样接着概括。

小结:刚才,我们就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了这七幅画面。【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探究课文

1.还记得吗?导语中让我们要体味文中的优美语言。下面,就先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优美语言需要我们细细体味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2.好,谁来说说,你画的哪一句?

(1)课件出示“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一句。(2——3人)美在哪儿?指名说,多美的乡村画面啊!谁能美美的读一读?你还找到哪一句?

(2)(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指名来谈什么是“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能举个例子吗?课文中的“装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①你们见过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或是大旗杆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石狮子和大旗杆,它们给你什么感觉?(严肃、庄重)(2人)

②是啊,石狮子和大旗杆看起来严肃、庄重,让人不敢靠近,那乡下人家的装饰呢?

(出示图片)a:这眼前的情景与刚才的石狮子、大旗杆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2人)

b:学生谈到对比。师:你看,他读书多认真啊,还发现了对比的手法。(对比)

c:学生前面没谈到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既然作者要写这别有风趣的装饰,那为什么又要写石狮子和大旗杆呢? d:这样一对比,让人感受到这别有风趣的装饰就更自然,更可爱了。(对比)

从这里,我们还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呢!你体会到了吗?(喜欢)谁能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人)评价:我能听出来,你也很喜欢这装饰呢!多可爱的装饰呀!在这句中,我们既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体会出了作者的情感,这就是体味优美语言!

(师生合作读)像这一段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想象着那美丽的画面来读。下面我们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吧。老师读前面黑色字部分,女同学读红色字,男同学读蓝色字,小结:这一段就是用了对比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认为美在哪儿,通过交流品味,一步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

3.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二、三幅画面,继续体味优美语言,放开声音,自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谁来说说,你都画出了哪一句?

随学生交流,出示第一句: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这句话中,有一对词很有特点,读一读,你发现了吗?(“朴素”“华丽”意思相反)(板书:反义词)(2)再读读这句话,想想什么是朴素的,什么是华丽的呢? 方案一

如有的学生说:“门前的场地”是朴素的,鲜花是华丽的。小结:一小方土,几块青砖,所以说,乡下人家门前的场地是朴素的,可那些鲜花呢?(鲜花开得旺盛,是华丽的)所以作者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鲜花吧。方案二

如有的学生说:鲜花是朴素的,而“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华丽的。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鲜花吧。(超链接)

(出示课件 音乐 花图)师渲染 :4月的芍药干粗叶茂,和煦的春风吹过,浓郁的清香溢满农家小院;初夏,娇艳的凤仙花开了,缀着红的、白的花朵,活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秋光及扬眼犹迷,著叶婆娑似碧鸡”看,这美丽的鸡冠花多像大公鸡的鸡冠子啊;在乍暖还寒的二月里,大丽菊已经迫不及待的绽开了粉红如霞的脸庞。

(3)欣赏完鲜花,你想说点什么?是啊,多美的鲜花呀!但这么美的花,在乡下可是最普通的、随处可见的呢。因此,对于乡下人来说,他们又成了——朴素的。

除了美,看看这些花的花期,你还发现了什么?(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啊,正是这些普通的鲜花,却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使乡下人家时时有花,处处有花,把乡下生活装点得如此华丽。所以作者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这是一派多么独特的农家风光啊!谁想来读一读呀!(2人)指名读

一人读完评价:想象一下,“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美丽画面,谁再来读?指名读

(4)多么独特迷人的景象啊。一个“朴素”,一个“华丽”,就让我们品出了乡下人家那独特的农家风光!

4、在这段话中,你还认为哪一句写得美?具体说说

随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指名说说为什么美?(1)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来谈一谈?

如果学生找到这个“探”字,(探字让人觉得笋芽很可爱。)作者在这里,将人才有的动作赋予了小笋芽。这种方法就是——拟人(板书:拟人)

我们一起来品读,看看从“探”字上能品出多少意思。你还品出了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这个“探”字,(出示课件)对比两个句子,自己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第一句是“探”,而第二句是“长”。

引导:明明是笋芽长出来,为什么作者却说是探出头呢?用了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2)把笋芽当成人来写,除了能品出笋芽的活泼可爱,你还能品出什么呢?

体会笋芽的长势迅速、生机与活力。

从“探”字,我们还能品味出笋芽的生机与活力呢!在春雨的滋润下,小笋芽一夜能长一米多呢!

(3)在作者眼里,笋芽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你又能品出什么?(作者是多么喜欢这雨后春笋)

(4)课件笋芽图配音乐引读

a:大家看,这些小笋芽多么活泼、多么可爱呀!女生读“几场春雨过后„„”,b:在春雨的滋润下,成群的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多么富有生机与活力呀,男生读

c:不光是作者喜欢,我们也十分喜欢这可爱的小笋芽呢。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中想象,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读、想、说、看想结合,引导学生走进乡下人家,感受乡下独特迷人的乡村生活,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乡下人家那美丽的景色,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说——(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体味优美语言,品出了景物的特点,体会出了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课下同学们可以把这些优美语言积累下来。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我能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味,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

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习作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课堂就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关于阅读。

在阅读方面,四年级下册课标中关于阅读有这样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我在课堂上就有针对性的选择理解、朗读。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重点来学习,来读。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使朗读真正地水到渠成!

二、语言的积累。

在课堂上,学生词语学习得很到位,在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给人感觉是在欣赏画卷。在语言训练中,老师不做甩手掌柜,泛泛而谈,而是传授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比如,多音字的教学,先从鸡冠花这个词入手,让学生掌握了根据意思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后,再放手出示带多音字的句子,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十分便于学生上手操作。

三、课堂教学。

课堂上,我为了营造和谐的氛围、美的意境,引导学生跟老师一道参与文本对话,进行丰实的情感体验。上课时以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个个兴趣盎然,收效很好。

另外,在概括小标题这个环节,如果在回顾了方法之后,能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概括,老师牵的痕迹再少一些,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课堂反思,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几个生活场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猜到我们第六单元课文的主题了吗?没错,就是乡村生活。(示语文书99页单元导读,全班齐读)

(2)(示刚才展示过的插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过渡。好一派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啊!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这样的乡村风光呢?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醉云先生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引读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正音释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交流预习时已理解的词语。

2.示生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3.全班齐读生字词后问:本课有哪些生字需要特别注意的呢?(学生自由说,特别注意的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提醒:饰、菊、率、巢、谐

4.同学们在预习时理解了哪些词语呢?特别讲解几个难理解的词语。

装饰:修饰,打扮

朴素:朴实,不华丽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假如

照理:按照往常的样子,惯例。

觅食:寻找食物

捣衣:用木棍敲平衣服,使衣服柔软。(示图)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

三、读通课文,想象画面。

1.师:解决了生字词关,相信我们在乡下人家的旅程会更加畅通。(指名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又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瞧,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的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引导生答:中心句)。请把这句话用“——”画出来。

3.齐读该句话,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独特、迷人。

随机板书 :独特、迷人

4.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找一找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为哪几处乡村美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同学们,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有这么多风景。请你给这些景物归归类。(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三类)

4.看来,乡下人家真是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统一啊!这么美丽的景色,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齐读诗歌,再次欣赏乡下人家的美景吧!

乡下人家

瓜藤攀上房,鲜花轮绽放,雨后春笋探,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月夜入梦乡。

乡下风光美,人家共享欢。

五、小结,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随着课文游览了一次乡下。那么作者陈醉云先生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美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第三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乡村生活独特的田园风光之美。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2、导入。

二、探究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边读课文,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给出学习指导一:

1、同桌轮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把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互相读读。

3、自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标出来,并与同桌交流读。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分享互助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齐读。

2、请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三)引领探究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

三、拓展练习

基础达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力拓展:按原文填空

()的红霞,()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看我显身手:小练笔:

结合我们身边的乡村生活,用几个词写几句话来描绘一下我们的家乡。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一、谈话:让学生说说城市与乡下人家的一些生活习惯。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说出文中有几副画面?(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夏秋生活)并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五、学习1-2自然段。(自由朗读)

思考:

1、作者看到了什么?(瓜、藤、花、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划出来读一读并用心感受一下。

六、学习3-4自然段。(小组读)

思考:

1、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鸡、鸭)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和鸭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七、学习人们生活的片断(5、6自然段)

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的生活?(他们把桌椅搬到。仿织娘。)

2、作者为什么只写夏天和秋天?(抓典型内容)

八、总结。

九、小练笔:假如你是乡下人家的主人,试着给客人介绍家乡的风景。(用上本课三、五句词句)

十、作业:写好小练笔。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体氛围创设得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一节课下来,师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和任务。不足的是:学生在小练笔中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第五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认读5个生字,书写14个生字;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整理课文写作顺序,感情朗读,欣赏优美句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背一背。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优美恬静的农家风光。(板书,齐读)

二、扫清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想想乡下人家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找一找课文的原句。

3、围绕这句话,课文描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四、品读,感悟

1、画面一:屋前搭瓜架。指明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 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出示重点句,品析。朗读。

2、画面二:门前种鲜花。看幻灯片,用自己积累的词形容繁华一派的画面。体会“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指导朗读

3、画面三:雨后春笋冒。看幻灯片,用你喜欢的话来形容一下。“探”让你联想到什么?能模仿一下动作吗?指导充满好奇、调皮的语调朗读。

4、画面四:院里鸡觅食。仔细读,你觉得这个画面里哪个词最有意思。“率领,大踏步”一般用在谁的身上?来读一读。

5、画面五:河中鸭嬉戏。说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欣赏,齐读

6、画面六:门前吃晚饭。指名读,想一想“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

7、画面七:秋虫伴人眠。课文描写的这幅画面,你能把它的宁静读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想想作者在文中没有写哪一个季节的风景!你们都是农村孩子,对乡下冬天的景象应该很熟悉吧,来说说。

六、课堂小结:有了同学们补充的冬景图,现在我们真的可以说,乡下人家,不论„„(生补充)。看起来作者写得非常随意,但其实文章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遵循一定的顺序。我们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眼中毫不起眼、司空见惯的画面,在作者眼中却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以后也要善于观察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乡下人家 鸡觅食 独特、迷人

鸭嬉闹

吃晚饭 秋虫唱

下载《乡下人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下人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整个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感受了乡下人家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 课《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1、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听写对照课件自批自......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 设计思想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二十一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执教人:罗庆华(余庆县松烟小学) 时间:2010、5、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乡下人家》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设计 猪场乡弯子寨小学 教学理念和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合集]

    教学设计:乡下人家 1一、教材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二、设计思想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执教:薛兵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来理解乡下人家的景色特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