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学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三年级学写人物对话
教学分析:“人物对话”在习作当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会写人物对话,作文就会更生动形象。本次习作指导旨在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从而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习作起步时,描写人物对话常常出现提示语干瘪,对话形式呆板。一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也不懂得合理运用,呈现有“米”不会“炊“的状态。
教学目标:
1.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
2.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借助品读例文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学会写人物对话”是我根据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写人物对话常常出现的提示语简单苍白干瘪、对话形式呆板单一这些实际问题而设计的一堂习作指导课。本着一课一得的指导思想,降低台阶,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走进课堂(可随机变化话题)师:孩子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元旦节!
师:对,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师: 提到过节大家特高兴吧!我把刚才的对话整理下来了。请看(大屏幕出示)
〈一〉谢老师说:“小朋友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吗?”小朋友们说:“元旦节!”谢老师说:“对!祝你们节日快乐!”
生自由读。
师:老师还写了第二遍呢!请看:
〈二〉上课了,谢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小朋友们兴奋地说:“元旦节!”谢老师点点头,高兴地说:“对,祝你们节日快乐!”
1、指名读。
2、齐读。
师:我们把两次写的对话再比较读一读。同时出示<一><二>
3、合作交流:(比较异同)读完这两段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4、生自主发言。
生:第二次比第一次要生动。生:有了动作、神态的描写,很生动。生:还有了语气。听起来有感情。
师小结:我们加进去的这些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词语,就是提示语。有了提示语,我们的语言就更有生命力了,使人物活灵活现了,读起来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感情了。
二、发现问题 感悟写法
师:老师把这段对话还来了一次小变身呢!请同学们继续看:
〈三〉上课了,谢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明天是什么节日?”
“元旦节!”小朋友们齐声说。
“对!”谢老师点点头,高兴地说,“祝你们节日快乐!”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次老师是怎样写的?(生自主发言)生:一句一句写的。生:分段写的。
师:知道分段写的好处吗? 生1:很清楚,不重复。生2:清晰,一目了然。
师:理由很充分呵!分段写人物的对话,看起来清晰,读起来也不累!
生:我还发现提示语的位置改变了。师顺机引导学生一起观察提示语的变化。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有时候还可以省略不写。提示语的位置变动了,再仔细看看什么也跟着变了?
生:标点符号也跟着变了。
生: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 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 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 说”后面是逗号。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对话形式都可以。不过,我主张提示语适当变化下,如果是连续的写对话,分段会好些。这样显得活泼,不死板,对话形式是可以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会写人物对话(揭示课题)
三、情景激趣 自由表达
师:谢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看:PPT 小猴子: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师:默读、两个一组分组读。看谁能读出小猴和猴妈妈的语气。师: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这是一只笨猴子馋嘴、可爱、贪吃、愚蠢„„)师:那猴妈妈呢?(聪明、狡猾)
师:请两个小朋友来演一演吧!别忘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呵!
表演前老师温馨提示:猴子有一个经典的姿势(双手提起,十指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眼睛一眨一眨的)来你们二位学一学。猴子还有一个经典的动作——抓耳挠腮。来,你们学一学。
(学生表演。然后,老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各表演一次)师:我们读了,还演了,真是乐在其中。现在让我们结合他们的表演,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让小猴和猴妈妈对话更活灵活现。
师提示:小猴对妈妈是怎么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生畅所欲言,师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四、大胆想象 妙笔生花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的表演用文字写出来,让那些没有看到的人也能真切地感受这一幕,该多好!其时人物对话就像一朵花,有了花还需要绿叶的衬托,才能让它成为一篇完美的作文。我们一起来给它添枝加叶,好吗?那应该补充些什么?
生1:加题目。师顺势提问,你会给它加上什么题目呢?
生自由发言。(贪吃的猴子、不会算术的猴子„„)生2:这是一件事,还应该加上时间、地点、结尾、提示语„„ 师顺势板书:题目、提示语„„(用粉笔圈画出板书重点词,形状如同一朵盛开的花)
4、大胆想象 自由创作。
师:嗯,可能同学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老师现在把这朵花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大胆想象,提起笔,开始写吧!其中的人物都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有些什么样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然后把它写下来,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五、交流评改 总结升华
1.生写完后,选择典型作品,交流,讲评。
师:多数小朋友写好了。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到前边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并听听老师是怎样修改的。
2.总结
师:其实,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2015 8
年5月
第二篇:《学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学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
2、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练习写对话。教学重点:
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教学难点:
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以班级电视没有声音为例,引出对话在习作中在重要性。
二、学习范例,感知人物对话描写的精妙。
1、出示对话片段,请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
1)人物对话分段写(分段表述)。2)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前、中、后)提示语可写人物的神态、语气、心情、动作。3)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生抄写,感受对话描写的精妙。
三、出示对话素材。
1、出示对话片段,请学生读上面这段话,体会人物语气。
2、表演。
让学生留心观察表演者说话时在动作、神态等。
三、练习写人物对话。
1、(出示注意事项)第一:要分段。
第二: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第三:注意第一段话的写法。(交代: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件起因。)
2、动笔写作。
四、展示学生习作。
五、总结。
其实,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第三篇:学写人物对话
学写人物对话
东湖路学校
秦金兰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或表明事情;
2.学习给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具体体现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动作、心理等。
3.能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位置,并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情境,具体描写人物对话。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提示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红色水笔、专项练习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可以提前板书课题)
师:明熙小学三(2)班的同学,我是来自东湖路学校的秦金兰老师。咱们先打个招呼吧!(冲学生挥挥手示意,预计学生不大会回应)看来不开口说话连个招呼都打不好。再来——三(2)班的同学,你们好!(学生会回应:秦老师好!)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段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一分钟,只出画面不放声音。看你们着急的表情,有什么话想说?
(没有声音)
师:你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只见画面不出声音,看这样的哑剧真急人!要不咱们试着来给他们配配音?
这个片断早已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说不上来不要紧,老师带着你们试一试。(预计学生一时不敢开口,可以给学生简要说明一下片断内容:唐僧师徒路过一处荒山野岭,又饿又累,就要悟空去化斋。悟空担心这里有妖精害师傅,借口没有人家,不肯去。八戒只顾着肚子饿想要吃的,总是跟他反着说。最后唐僧坚持要悟空去化斋,悟空只好去打探。)老师配音唐僧,再找两名学生配音悟空、八戒(没有沙僧吗?)
[配音不讲精准,只求乐趣,感受人物开口说话的必要。]
二、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笔下的人物都不开口,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没有声音的哑剧,不精彩。要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板书:人物开口说话)
三、学写对话
1、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请看刚才那段视频的文字对话。(给时间学生大致看一遍)出示:
“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呆子!”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请问: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符合人物身份、情境)再用Ppt呈现:
唐僧说:“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悟空说:“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八戒说:“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悟空说:“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八戒说:“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说:“呆子!”
唐僧说:“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悟空说:“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再问:有了这样明确的提示语,现在知道是谁说了什么话了,你还能发现什么不足吗?
提示语反复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
师:同样表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尽量不用“说”,换一个字。(读一字词)(板书:提示语的说法)
不用“说”,换两字词。(读两字词)
不用“说”,换成四字词语来表示,谁会?(读多字词)同学们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2、师导: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向教材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出示《第一朵杏花》片段: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请你自己读读这组对话,发现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位置有变化,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板书:位置
动作 表情 心理)
3、师:人物对话不仅要用文字表达,还要运用相应的标点符号,特 别是冒号和引号。再读句子,提示语位置变化了,标点符号怎样打?(板书:标点符号)
有时还要关注对话的格式,如分段写不同人物的对话。
4、尝试修改前面的人物对话
师:刚才这段话中出现这么多的“说”,我们来修改一下,尽量不用“说”字,提示语带上表情、神态、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你想改哪一句?还可以怎么改?
出示:
唐僧_:“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悟空_。
八戒_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悟空_,“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八戒_,“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_:“呆子!”
唐僧_: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悟空_。
再请同学分角色读说话内容:老师带着其余学生读旁白,配合角色表演读;肯定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表情。[再看完整版视频] 师小结:经过同学们修改后,这段对话就能生动地还原电视场景,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可见我们在写作文时,不仅要让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还要努力做到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情境,写好提示语,作文就生动了。
四、在改写场景中学写人物对话
师:现在,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改写下面这个片段。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件事,谁来读一读。出示:
眼保健操时,值日生小红看到小明不认真做操,就批评小明不守纪律,要扣分。小明很生气,两个人就争了起来。班长小兰走过去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他们立刻不吵了,各自做操。
(指名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那些地方人物应该开口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写一写,看谁能把这段话重新写得生动活泼。(学生写话)
五、讲评作文 标准:
• 1.人物都开口说话了 • 2.说话符合人物身份 • 3.提示语有变化 • 4.标点符号正确 100分
另:书写规范、好词好句、格式正确、分段写等额外加分,每项10分。
不足之处,及时点拨。
第一个孩子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个孩子让学生来批,你怎么给她打分?
六、总结
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板书设计: 学写人物对话
人物开口说话
对话符合人物身份、场合提示语(说法 位置变化)标点符号
第四篇:《写好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怎样写好人物对话
酒泉市南苑小学
张爱云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对话,知道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
2.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符号的变化,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练习写对话。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每时每刻我们都经历着对话,都在演译着对话,我们的生活离得开对话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好人物对话》出示课题。
二、了解人物对话
1.(幻灯片展示)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篇课文?(《落花生》),谁能找出这段话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回答。
3.师:人物对话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说话内容,一部分是谁说的,我们把它叫做提示语。
4.找出哪些是人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5.(幻灯出示)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可以提示人说话时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6.根据想象,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提示语。
王老师()问:“是谁还在教室里大声讲话?” “是王小天。” 同学()回答。
“不是我。”王小天()说,“是王阳问我,我才说的。”
三、了解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1.(幻灯片出示)观察提示语位置有什么不同,交流。2.幻灯片出示提示语位置变化的几种情况,并出示相应例句。提示语在前面的用:“”表示;提示语在后面的用“”。提示语在中间的,一般情况下用将说话的内容用“”表示放在提示语的左右两边,说的后面用逗号。
提示语还可以省略,直接说后面的话,3.师小结:为了使文章显得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放在前、中、后,有的时候,提示语还可以省略,直接说后面的话,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可以写成一段话!
三、写对话
1.(幻灯片出示)想象他们说话的时间、地点,再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展开想象,把事情写下来,看谁能用上几种不同的提示语。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哪? 男: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话呢?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怎么,来劲了,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把心放宽,就不挤啦!2.生独立思考。3.指名交流。4.完成对话写作练习。
第五篇:仿写人物对话
《仿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
香港路小学 董艳
教学目的
1.通过赏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人物对话,品味人物对话中父母的语言,体会提示语在表现人物个性中的效果。
2.了解对话提示语的四种表现形式。3.能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
4.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交叉运用不同的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提示语在表现人物个性中的效果。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交叉运用不同的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教学准备
课件、作文纸、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习作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批评都饱含着爱。这节课我们仿照课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也来写一个对话片段。(板书:仿写人物对话)。
二、品读精彩片段,体会提示语的精妙。
1.我们先来回顾课文的对话片段。自由读课文5-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2.交流;谁能用简练的话说说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巴迪写的诗父母发生的争吵)
3.交流:对于巴迪写的诗,父亲的观点是怎样的? 作者成年后,再看这首诗,他有什么感觉?(板书:父亲 实事求是)
母亲呢?(板书:母亲 鼓励儿子)
4.小结:父母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了争论(板书:争论)。5.比较对话。出示: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父亲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说。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说。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说。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说,“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说,“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大家看,我把对话做了一些修改,读一读,有什么感觉?(2)交流:这样写感觉怎么样?
(3)小结:只用“说”,虽然也能清楚地表达父母的观点,但是像课文那样,让人物带上动作、表情来说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来写话更能让人置身于争论的情境中(边说边板书:动作、表情、心理)。
三、赏识美文,加深对话的认识。
⒊《羚羊木雕》节选
“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的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想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1.快速默读。思考:这个争论的片段中,妈妈的观点是什么?“我”呢? 2.交流:这个争论的片段中,妈妈的观点是什么?“我”呢?作者张之路同样也让人物带上动作、表情来说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写对话,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人物对事情的态度。
四、自主创作人物对话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某件事跟别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论呢?
2.交流(商场里、马路上、家里、学校、公交车上、菜市场„„)? 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在写的时候最好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争论场景。3.学生起草,老师巡视。4.全班交流。(1)指名读。
(2)交流:你听出来了吗?他(她)是因为什么事与别人争论?(3)老师引领学生具体修改。
(4)小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想你的文章出采,就要舍得花时间精力修改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