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广平县东孟固初级中学李瑞静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7页例2(2)(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清楚;还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一半还多。
2、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对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定律的过程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和乘法
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①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
②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对比练习:253+108+47+52
25×32×125 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 126×12+74×2
三、课堂练习教材57页例2(3)的“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简便计算的“变化”很多,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括号都会使计算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公式,灵活运用,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请说说怎样才能学好简便计算?记公式作对比抓典型勤练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把简算类型、依据、易出错处让学生根据练习在全班交流归纳补充,最后把小学学的简算依据的五大定律、三大性质及同级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使学生通过对比、整理和汇报,提高学生的辨析的能力,纠错的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二篇:简便运算 教案版
简便运算
9.81×10%+1×98.1+0.049×981 219999.8+1999.9+199.8+19.9+0.6
3+5+7+……107+109
131415×+51×+61× 34455620***0132013++++ 1×22×33×44×55×6
718×+÷4 15415
777×8+6×-131313
1.25×5×8×0.2
(0.6×3.2+1.4×60%+5.4×
53+)×42 673 5
1.2÷0.8÷1.25
0.175÷0.25÷4
9999×7778+3333×6666
4.7×2.8+3.6×9.4
第三篇:整数简便运算教案
整数简便运算工程车人体的人特大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性质,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性质.2、通过复习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思淮能力.7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整理:
(一)、整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734+98
56+78+44
(63+71)+29(1)、学生练习
(2)、说说简算的依据.(2)、随生回答板书。
2、出示:
385-199
836-265-35
412-73-312(1)、学生独立练习。
(2)、较对方法同上.(二)、整理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25×26×4
139×125×8
(200+2)×36
148×25(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说说你是根据什么道理?
2、随生回答板书。
3、出示:2700÷25÷4
225÷25(1)、学生讨论
(2)、汇报计算方法
(3)、为什么?
随生回答板书。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较简便。374-(74+83)
27-59+58
102×236-236×2
8÷7+6÷7
28÷9-10÷9
2300÷4÷23
4500×25÷45(1)、学生讨论
(2)、同组同学互说简算的根据.(3)、问:这些方法与什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有联系.2、随生回答板。
四、作业(略).板书设计(略)
三、整数简便运算的整理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后摘记:
(一)、设计思路:、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应用积、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之后系统复习、整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归纳、概括、疏理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协作、同学间的合作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教后摘记:
1、从整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思想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朋友”的角色,创设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2、教学中实施了小组讨论教法,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向题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引导学习小组积极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发展性、主休性、民主性的原则也得以体现。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到了巧妙的计算方法,也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团结的精神。课题:整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数和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2、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1)、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174o26)342—69—31=342—(o)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简便算法。
出示例题。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小结: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3)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简便计算小练习
1、三年级3个班为学校修补图书。一班修补了47本,二班修补了42本,三班修补了58本。三个班共修补图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2、2、学校买来新书254本。其中故事书86本,文艺书114本,其余的是科技书,科技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54人,到达某站时,先下去28人,又上来36人。这时客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36+35
(2)18+19+12
(3)48+25+75
(4)18+46+54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5+67-45
(2)132+29-32
(3)116-48+84
(4)156+28-156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98=47+□-□
(2)177-97=177-□+□(3)78+201=78+□+□
(4)211-101=211-□-□
7、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739-(239+278)=739○239○278(2)968-257-143=968○(257○143)(3)645-(145+273)=645○145○273(4)898-543-257=898○(543○257)
8、用简便方法计算(1)、100-54-46
(2)234-(134+45)
(3)127+99
(4)232+208
9、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6+8+10+11+12
(2)1+3+5+7+9+11+13+15
第四篇: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1课时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
1、例2,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来填空。
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
(25+49)+51=25+(□+□)甲数+乙数=乙数+□
(10+△)+c=□+(□+□)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名学生反馈结果。
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 a+b=b+a
(a+b)+c=a+(b+c)
3.设疑激趣。
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
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点评:复习加法运算律,引导学生对乘法相应运算律的合理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为学生自觉运用类比推理能力,为概括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好认知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1。
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能列式并解答在草稿本上吗? 反馈:9×4=36(个)4×9=36(个)
为什么要用9×4呢?(横着看,一排有9个鸡蛋,有4排,就是有4个9。)为什么要用4×9呢?(竖着看,一列有4个鸡蛋,有9列,就是有9个4。)
无论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得到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观察算式特点。
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板书:9×4=4×9。
(3)举一反三。
同学们,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等式。如:6×4=4×6 29×8=8×29 25×7=7×25 ……
(4)归纳特征。
同学们举出的例子还真不少,如果继续写下去,能写完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大家真了不起!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请大家把自己的发现给你的同桌再介绍一次吧!
(5)用喜欢的方式表示。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不用具体的数据,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反馈。
预设: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a ……
看来大家想到的形式还真是丰富多彩呢,真棒!那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我们又应该怎么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
在数学中,我们就是这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的。
[点评: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等式。然后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相同特征的等式,并从中发现、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概括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 2.教学例2乘法结合律。
(1)猜想。
刚才我们共同发现了乘法交换律,接下来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乘法结合律又是怎样的呢?(2)验证。
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验证。
出示例2的情境图,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解决吗?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②反馈学生的算式,并说出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6×24×8 =144×8 =1152(户)
先算出每幢楼有多少户,再乘8求出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6×(24×8)=6×192 =1152(户)
先算出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层楼,再乘6求出一共有多少户。
③大家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真棒!那请你们再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反馈:数据的位置和运算的符号没有变,运算的顺序变了,但结果一样。板书:6×24×8=6×(24×8)。
(3)算一算,比一比。
①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这3组算式的结果。
16×5×2=
35×25×4=
12×(125×8)= 16×(5×2)=35×(25×4)=12×125×8=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反馈结果。
②请你仔细观察这3组算式,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3个数相乘,数的位置没有变,结果相等。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板书: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
③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举几个吗?如果继续写下去,能写完吗?(4)小结。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吗?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 板书:(a×b)×c=a×(b×c)
学生齐读。
3.勾画重点。
请同学们翻到教科书第12~13页,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文字和字母表示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点评:通过从实例引入,写出等式,再观察等式两边的数据特点及表现形式,写出具有同样规律的式子,进而概括特征,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获取知识的策略。]
三、巩固运用
1.课堂活动第1题。
(1)刚才我们一起探索出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我说等式,你们来说出运算律,有信心正确完成吗?师生活动,共同完成。
(2)还想继续玩吗?请同桌两位同学像刚才一样活动,看看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好。
2.练习四第2题。
(1)学生独立填空,并思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反馈结果。
3.练习四第1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了这些运算律,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好处吗?(可以使有的乘法计算更简便,还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对乘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大家说得很棒,现在请大家先计算下面两道题,再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16×17
25×140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过程。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以后要常运用哟!
[点评:通过填空等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乘法运算律知识,使运算律的特征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运用运算律去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使其能很好地体验到学好运算律的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获得的?
乘法运算律能否给乘法计算带来简便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
[点评:通过对本节课知识、方法的回顾,使之内化为能力。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五篇:六年级简便运算整理复习教案
《简便运算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考考大家对数的感觉。137×25×(),括号里填几,快速的计算。打开平板的留言功能,把你想到所有答案都写下来。
预设1:填4、0.4、400 1/25比较多,为什么能快速计算。对,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预设2:有个别同学填的1/125,可以吧。得多少?我们应用的交换结合律。
小结:大家能想出这么多答案,说明对数的感觉还不错,不管我们应用什么运算定律,都是将数字进行凑整,计算就大大的简便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设计说明:直接指明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
(二)分层复习
1.那到底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昨天同学们都整理了,谁想展示给大家,好对照某某的,看 看你整理的对不对,并且思考我们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做题时,有没有好的经验或者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归纳、填写表格告,利用举例的方法找出简算所有类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及辨析的能力】
2.我们应用这些运算定律是不是可以出了好多题,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整理一下,我们可以这样分类,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合称为加法交换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合称为乘法交换结合律,我们把它归为一类,交换结合律。第二类,乘法分配律简称为分配律,第三类简称为连乘连减或者有补充页放这一类,我给大家读一下小组合作要求:按分类要求收集小组内的好题,组长找组员把题抄到白纸上,组员辅助组长拍照上传到指定区域,并讨论为什么出这些题。交换、结合律题上传到第一区。分配律题上传到第二区。连减法、连除法性质及其他题上传到第三区。
小组汇报:
第一类:7×25×4×5 32×0.25×0.125 37.28×1.25×8×100 9/4—5/8-5/4-3/8 14/3-4/3+1/3—5/4 第二类:1/8×7/5+1/8×3/5 0.78×99+0.78 6/13÷4/9+7/13×9/4 12×(3/4—5/6+1/2-7/3)101×7/100 89×57/88 第三类:28.26-3.14-6.86 165-(72+65)0.4÷0.125÷8 17/10-(7/10+3/4))
3.总结解题思路:
解题后小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
(1)审题:看清题目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2)转化:合理地把一个因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和或差;(3)运算:正确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检查:解题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复习,学生出题,小组分类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以正确判断是否能运用运算定律。通过计算,回顾了简便运算都是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通过口算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 8.8×125 8.8×125 教师传送,学生作答后集体更正。2.能简算的简算
25×4÷25×4 25×4+25×4 教师上传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结。
【设计说明:通过这一题的练习,顺势利导的进行说明,在简便计算的时候,要根据题目是否符合其中的某个运算律或运算规律的特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结果不变的前提下,让计算变得简便。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
3.简算:
1.25+1.25+1.25+1.25)×25×8 【设计说明: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运算律的掌握,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不同的运算律在解决问题中不同的实际作用,同时也突出灵活、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这一重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简便运算
凑整 灵活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