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浦江中山中学 林梅金)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浦江县中山中学 林梅金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进行了学案课堂的转型试验。因此,本节课采取学案课堂的教学模式,意在真正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与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认识新知,畅谈理想,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内容在上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一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从学生已有唯物论、辩证法和上一节唯物史观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分析思路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3.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学生纠正一些错误思想,如“英雄创世说”等,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理论意义看,本节内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学情分析】
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节知识是唯物史观的补充和完善。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生在历史知识中有所涉及,但很不具体,是感性的。所以,有必要理论化、具体化。【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明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人民群众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难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教学方法】
1.教学中可利用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同时可在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2.学案以及教师和学生课前共同搜集相关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作为课堂资源。3.可用的多媒体课件:课前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展示课使用。【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导入)
2013年6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设计意图:本段话让学生进行齐声朗读,能更直接、深刻地让他们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直接进入本课的上课目标。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为主)
一.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第一小组展示:辨析: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也有人说 “时世造英雄”。
第二小组展示:思考: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如何理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简单介绍人民群众的范围。让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确认。并且为下个主体,即“人民群众的作用”展示做准备。
(二)人民群众的作用
材料一: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材料二:《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他创作演奏的《二泉映月》以悲愤激昂的音调,倾诉了对世间不平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探测器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本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名人。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第三小组展示:探究(1)结合材料一,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图片同时展示了浦江人民的劳动场景,加深了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四小组展示:探究(2)联系生活实际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结合材料二,分析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以及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的作用,这两方面的说法是否矛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浦江精神文化的图片进行补充展示,例如,浦江的书画,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加深了学生对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理解。第五小组展示:探究(3)材料三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基层民主这三个制度的变革,能更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视频播放——邱娥国)
第六小组展示:被群众誉为贴心人的户籍民警、共产党员邱娥国,“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他为走失的儿童寻找亲人,赡养无主的孤寡老人,为一千多人办“农转非”户口却不收分文。他参与破获五百多起刑事案件,保的一方百姓平安。
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邱娥国事迹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解。并且 还是引用习近平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会议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真正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知行统一
第七小组展示: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设计意图:本问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点在情感上的一个升华,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把人民群众的观点落实到内心和行动上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当堂达标】
第八小组展示:“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怎样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
教师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社会历史的主体。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生活中要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情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第二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 赵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探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家乡六合(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了什么?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探究问题: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②③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④正确。①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探究第三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幻灯——小岗村今昔对比,探究发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小结与导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总结新课】: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设计者:日照市东港区教研室 申作春
课程标准
1、领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民群众的含义。(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过程借助相关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成知识目标。
2、通过课堂相关练习和课堂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达成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分析教学思路及设计,预设学生活动程序,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学生准备
(1)搜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方面表现的有关资料及图片。(2)查阅近年来的报刊资料,收集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英模的事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图片及实物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图片,进行探究,引出第一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师生一起处理教材“专家点评”,落实: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学生活动:巩固掌握并做相应的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引领学生思考:谁是上述成就中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引出:
2、人民群众的作用 师生通过视频、图片、小资料、教材探究等互动探究,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学生做相关随堂练习,学以致用。
过渡: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呢?
教师出示国庆大典图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出: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师生合作探究,结合我党实际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时代英模图片,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教师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对照小结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学生随堂做相关练习,达成教学目标2、3 播放歌曲《江山》,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中回顾本节知识重点,同时进行情感升华,力促情感目标的达成。
课后作业:
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也有人说 “时势造英雄”。
材料二: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材料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一的观点作出评价?(2)材料二、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四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 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 6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2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从探究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学习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学生阅读教材93页正文和“专家点评”,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 6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片(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从探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 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
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三层论证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合学生的课堂反映设计相关 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探究问题:94页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 6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探究第三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幻灯——小岗村今昔对比,探究发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
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 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 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 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小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此处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第十三张幻灯,根据学生的反映设计相关问题,分如下三层次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6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总结新课: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七、练习反馈 巩固知识点
选择题6道,巩固本课基础知识(PPT)
作业设置: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以“感动”为中心话题,写一篇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 含义: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地位:历史的创造者 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九、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其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参与能力;
其三,本课重点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突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总的来说,本课在教学时基本上能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连贯性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 6
但是,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设置探究问题时候,如何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贴近课本知识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 6
第五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这一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的规律知识之后所学的社会历史的主体,通过学习这框内容,使学生明白社会是如何发展的,明白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图1:乐清湾跨海大桥;图2:80年代的城关镇;图3:玉环城区;图4:玉环夜景
2、教师针对图片设问,乐清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玉环城区的建设主要靠谁?引出人民群众是玉环历史的创造者。结合学生的理解,强调玉环历史的建设者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领导干部,进而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那就否定了“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很自然地得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二)新课教学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展示2016年玉环GDP,人均GDP数据。通过设问:“玉环县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465.13亿元,这主要靠谁的生产活动实现的?”引出玉环人民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设问及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玉环的产业,感受到玉环人民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他们成为玉环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设问:“玉环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回答完之后通过视频重点介绍“玉环渔工号子”,设问:玉环渔工号子是如何形成的?得出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设问:玉环渔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台表演所需的道具,舞台设备等是谁创造的?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设问:偌大的中国,不仅仅只有玉环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还创造了哪些令人赞叹的精神财富?得出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这样就从从源泉、物质条件、创作者三方面引导学生得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通过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作用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通过小岗村农民实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出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这样就引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进一步导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让学生总结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总结过渡:正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展示图片及材料:2017年玉环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玉环开展“我爱我家”环境大提升行动。此次活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深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广大群众全方位参与行动的开展、监督和评价等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玉环城市的创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梳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并理清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即本课首先从唯物史观出发,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个方面介绍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后得出其指导意义: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四)情感升华 学生有感情朗读
致:中国未来的创造者们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五)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