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时间:2019-05-12 23: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即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如何组织,教学的时间、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表现出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

1、全班上课。

其主要特点是:(1)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又使学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2)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3)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4)教师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

2、班内分组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指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其主要特点是:(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依然保留。(2)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小组规模的大小要视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学科的不同、所布置的课题和作业的类型及其量的不同具体地决定,小组的人数,一般幅度可在2——10名之内。但这种组织形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分组的科学依据,二是有足够的教师配备。

3、班内个别教学。

这是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符合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主要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 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主要表现为: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包括:第一,现代教学的课程观。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全人教育课程,倡导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即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强调课程设计的结构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第二,现代教学的知识现。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强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现代教学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视学生为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第四,现代教学的质量观。现代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水平,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从新课程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以“导向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为依据,制定新课程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包括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它是教学中师生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在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目标要准确、具体、有层次,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教师将书面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创造性劳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首先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其次关注教师为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所运用的教学方式;第三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与收获。在具体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

(1)看教师:教师是否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引导者、组织者作用;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否科学、合理、恰当;是否有效利用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否有扎实的生物教学基本技能。

(2)看学生: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是否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实现了大多数学生直至每一位学生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3.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节好课不仅要看过程,还要看结果,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效果很重要。一方面看三维目标的达成:主要体现在看学生知识增长、学习方法获得、信念和价值形成;看课堂氛围是否生动活泼,学生是否乐意参与探究交流,有情感体验;是否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看是否短时高效:有些课单纯从效果看可以,但如从效率、效益综合上来考虑就不尽如人意了。如有的课是教学进度慢、量小,当堂任务没完成这不能说是好课;而有的课堂有太多探究、合作活动,用时太多。这是学生用较高的代价获取较低的效益,这也不能算是好课。

4.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或策略),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方法、手段要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物质条件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要认真地钻研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的特点,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掌握生物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与条件,最优化地选择和运用适合学习需要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同时要适时、适量、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等辅助教学,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能力的评价: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板书、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语言是否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是否有熟练的生物实践操作技能;是否有较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

6.教学特色评价:教师是否凸显出独特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学是否有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不要什么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知识是学生通过学生看、说、讨论而掌握的。如此教学,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得到体验。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如此,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制约。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闪现的。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则他们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逝。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时空。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真正参加到教学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俗话说,“为什么”是思维的开始,“怎么办”是思维的运作。教学时,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的探索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以满足自我的需要,产生激励、推动自己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一起生成发展的教学模式,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先进思想,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能力,教师是无法直接“教”给学生的。因此,教师要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学生走向自然、生活和社会,让学生在参与开发性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培养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儿童常常依赖动手操

作来认识和了解世界,因此,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能利用教材进行重新组合。

很多教师认为一切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说了算就是自主学习。于是,不论学习内容难易,不管学生学情如何,一味地强调学习目标学生订,学习内容学生挑,学习方法学生选,实践作业学生改。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学力降低,智力受阻。学习是一项具有较强目标性的活动,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必然导致实践活动偏离方向。因此,中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当然,教师的引导也应该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回归,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学习动机;可以让学生掌握合作与交往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加快个性社会化进程。但目前的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弊病,最严重的莫过于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出现了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充当陪客;学生偏离了主题作漫无边际的闲扯等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舍得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进而在全班交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第三篇:浅谈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堂教学

浅谈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实验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活动展开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验;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

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接触得却较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实验是分不开的。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化学教学,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当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情况

化学和实验密不可分,很多化学知识都需要由实验进行论证、演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开展实验教学,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但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还有一些不足。

1.理论知识教学多于实验教学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中,化学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囫囵吞枣式的,并没有完全将知识消化、吸收。初中化学课堂中,理论知识教学占据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就导致理论c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实验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不够

笔者调查发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中过于被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或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是避免因为学生调皮乱动试剂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将实验变成教师的演示,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只要观看教师演示即可。这就导致实验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只能在教师的要求下,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这个过程只是机械操作,并未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化学课兴趣不高

实验课严格要求不能乱碰各种化学试剂,再加上实验时只能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的兴趣缺失。同时,化学学习还和大量的化学公式挂钩,教师课堂教学以“灌输式”为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年纪,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当前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够提高化学成绩,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措施

化学知识同实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化学实验?M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化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开展实验教学,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化学教学需要将理论知识同实验相结合,和其他学科都不一样。因此,学校在给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不能只关注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情况,还要对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教师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要反映在学生的身上,很多教师意识到这点,但多把目光定位在成绩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注意实验教学,即使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在其中也过于被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严控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只允许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而且教师的实验教学占据实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上课之初告诉学生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让学生自主操作,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性。

3.注重归纳和总结

实验课教学,最后一定要注意对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之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认为只要学生参与了实验课堂,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即可,但忘记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忽视实验的归纳和总结,导致学生仅仅是进行了实验操作而已。因此,教师在实验结束之后,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实验中失败和成功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内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过程。

三、总结

化学实验是将化学知识物质化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时间较晚,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隔阂,而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验证化学知识。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出发,对化学实验课堂进行一定的设计,从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验过程以及最后的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亚玲.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15):104-105.[2]陆良杰.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14,35(13):31-33.

第四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我们现在主要是以班级上课制为主,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但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初中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以划片的形式入学,这就使得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成绩好坏参差不齐,而目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忽视了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用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作要求,实行“一刀切”,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又“吃不了”。②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无法解决,因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得不到重视,学生个体在发展中存在的失陷得不到补偿,造成时间、空间、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难以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另外,初二第二学期的生物以复习为主,学过的内容再复习,学生没有新鲜感,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比较低,而传统的复习课以教师讲为主,整节课老师满堂灌,学生容易疲劳而使得听课效率低下。分层小组形式的教学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从由教师讲变成由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换一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自觉性不够的学生也能在小组成员的督促、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方法:分层递进教学主要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评,反馈矫正与分层提高等内容。一)学生分组:

分组是在本班进行,根据前两次大考的成绩进行排名,有第一名同学带最后一名同学,第二名带倒数第二名,以此类推;同时在班里分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5—6人;根据成绩编号,成绩最好的为1号,最差的则为5或6号;1号为组长,带领全组学习。二)教师准备:

1、课前测试:上节课复习的内容。题量不用很大,难易适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在5—10分钟内做完。

2、预习导学: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要点,以提纲、填空、问题等形式展现。

3、课堂练习: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题量少,但要精要典型,可以有一定难度。

4、单元练习: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学生的课后作业。

三)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5—10分钟:完成“课前测试”

15分钟:组长检查组员完成“预习导学”情况,组织组员复习本节导学内容,要求每位同学都理解、弄懂相关要点。教师巡堂了解每一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及时解答疑问。

5分钟: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堂练习”,要求每位组员都必须弄懂每道题。

10分钟:每组派一名组员讲解“课堂练习”上的习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讨论。四)评分标准(以下加减分以小组为单位)

加分制度:

1、小组讨论积极认真,不说废话,纪律较好,视情况加1—3分。

2、回答问题并能答到要点的加相应的分数,如1号组员回答加1分,6号组员回答加6分。

3、“课前测试”小组全对加6分。

扣分制度:

1、讲话一人扣一分。

2、“课前测试”错一空扣一分,小组扣分为全组组员扣分的总和。

每一次导学算一次总分,总分最高的小组有一次免罚权,总分最少的三个组安排相应的作业。“分层小组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分层小组教学模式下,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组织组员学习,给组员讲解知识点,能达到巩固原有知识,加深对原有知识理解的作用。而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每个小组就一两个,以小组为单位更容易对这些同学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在“小组利益”的促进下,他们多少都会在乎,会配合组里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分层小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小组间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分层小组教学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新课程下减负的要求,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掌控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1)时间不够用。由学生通过讨论讲解自己获得知识没有由教师直接传授来得快,一节课十几分钟的讨论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些班级整体好动,维持纪律也会耗掉一些时间,教师通常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中做一个选择,而这又是很难取舍的。2)学生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成绩虽然不错,但讲解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这也会影响分组教学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分组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风骨

特克斯县乔镇中学

莫冰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家乡情结、大爱无私、关爱弱者的优秀道德品质。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精华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以滋养他们的灵魂,塑造中国人的风骨和情怀,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我们这偏远地方的乡镇中学,孩子们在家里用母语与父母交流,文化氛围比较薄弱,中国古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相距遥远,枯涩难懂。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习汉语尚且为难,古典文学文化就更难了。所以我校语文组今年开展了《在文化氛围比较薄弱的少数学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孩子的文言教学,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老师们在课堂上深度挖掘了文本的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张琳老师的古诗课堂《水调歌头》,在优美婉约的配乐诵读后,学生们自由表达“我能理解你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不由我们主宰,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我们不妨豁达一些,在心里默默祝愿亲人吧。”……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的授课中,问题精当,层层深入。由小组讨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陶渊明是怎样看的?能激发学生充分与陶渊明进行对话,正确理解陶渊明先生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美好情操。巴刚老师的《陋室铭》授课中大量的背景和刘禹锡诗词的介入,加深了学生对刘禹锡风骨个性的了解。在富有文学味的课堂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春酒》是我们这一学期的重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教材。于是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分别由莫冰洁老师和张龙老师执教。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风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读出了中华民族以及作者琦君寄寓在文中的丰富的内涵。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沉醉在《春酒》中,沉醉在春酒的香甜里,沉醉在民风的淳朴里,沉醉在母亲的贤惠里。尤其是张龙老师最后以一副春联结课。上联由老师出:“春酒留香蕴乡情”,下联有学生自由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传统文化的氛围很是浓厚,学生们沉浸在其中,不由自主地受着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熏陶感染。

当然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比如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中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都有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应该积极入世,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巴刚老师的尽管很有文学味但是《陋室铭》的仿写却没有到位。其实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模仿写出自己风格和个性的铭志文。5月份在伊宁市六中的七年级组的墙报中就能看到学生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室铭》、《吃货铭》、《学子铭》、《老人铭》、《考试铭》等。再说张龙老师的《春酒》课中,学生基础较好,完全可以深挖到“寻根情结”、“家国情结”的深层次上来。

所以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乔镇中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将不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辍探索的脚步。深挖传统文化文本的内涵,以培养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优秀的道德情操,养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有中华风骨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下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运输为基础(推荐阅读)

    一、以运输为基础 Menlo Logistics(CP)门罗物流、 Roadway Logistics(ROLS)罗德威物流服务公司、 Yellow Logistics Service美国货车运输、Schneider Logistics美国斯奈德物流、......

    构建以人防为基础

    构建以人防为基础“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实现监狱安全稳定随着监狱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造罪犯的必然要求,都......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界定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即完成待定的教学任务,教师......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识记: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教学:也称为‚多级制‛或‚不分级制‛,它是一种将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