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3:3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4页的内容。

《进位加》是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节课是采用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式,重点突出单根想家满10根把10捆成1捆,有序地呈现了“35+37”的竖式过程。这部分的学习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教学目标】

1.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1、教法:导学式教学

2、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投影仪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错题重现,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5+20= + 2 0 0 师: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对错。师: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知识进位加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现在黄老师要帮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买门票,需要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呢?(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汇报。)

预设: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要知道(1)班和(3)班一共有多少人。

2、引出问题

师:要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要怎么列式?

预设:35+37=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请四人小组拿出学具,合作动手摆一摆,用小棒分别表示二(1)班和二(3)班的人数,然后数一数一共多少根。请一位同学上台摆一摆,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竖式。

预设:

师提出问题:上面5根小棒加下面7根小棒,共12根,可以捆成1捆和2根。5+7=12,我们把这一捆摆到前面,更清晰。同样,在竖式中把12中十位上的1向十位进,写在十位数的右下角,个位写2。

5+7=12

师:那么十位上计算得几? 预设:(有的说6,有的说7)师:同学们数一数有多少捆小棒。预设:7捆。

师:十位上3+3,还要加上进位的1,最后算得7。不要遗漏了进位的数。师:个位5+4=1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是3+3+1=7,结果是72。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进位加法。师(小结):(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摆一摆,体会进位加法的算理。规范学生笔算加法的书写。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础练习

(1)用中方格本算一算。2 8 3

+6 5

+4 7

+2 9

2、巩固练习

3、题型变换

【设计意图】练习题具有基础性、阶级性,从基础练习到题型变换,不仅学生加深了对进位加的认识,也开拓了数学思维。教师也可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教学反思。

五、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口算题卡P7。

2.运用进位加可以解决哪些生活问题呢?

【板书设计】

课题:进位加

笔算加法: 35+37=(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方法的过程,并能理解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探索本课内容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让学生说出不进位加笔算时需要注意的两点,再通过情景引出新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和自主探究能力不足,其具体形象思维好与抽象思维,本节课采取导学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先来摆一摆,然后进行展示交流,满十根小棒捆成一捆,从直观到抽象,为后面数的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个别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竖式训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评价语言不足

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评价主体单一,口头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

2、提问的艺术

在本节课中,我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学生不容易理解以致于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符。经过反思,可能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问题不够简洁明了,这就需要我用更直白或者是更吸引他们的问题来调动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3、忽略了新旧知识的对比

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说出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第二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理解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有了这个基础,探索本课内容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笔算。但考虑到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本课之前的一些想法,上完之后,感觉没有第一次那么顺,首先是导入,因为本课的进位加需要用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因此在课的开始,就安排了这些口算,能为后面的列竖式计算做些准备。笑话大全

接着是教学新知,直接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提问列式。在探索算法时,我设计的是先通过摆小棒来计算,再过渡到拨计数器,最后是列竖式计算。摆小棒是最直观的,学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不需要多解释什么,接下来拨计数器就有些抽象了,并且涉及到了数位,初步体会个位上满了10颗珠子要变成十位上的1颗珠子,也就是满十进一,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尝试列竖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算一算。课后经其他老师提醒才发现教材上是说“先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教材的意思是从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两种方法不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应是有逐步抽象的关系。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另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其实满十进一已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时就知道了这个算理,那本课的难点就应该是十位上的数怎么算,它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的区别在哪里。事实确实如此,在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十位上都会算错。而我在处理十位上的数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突破难点。

最后是练习的处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第一题,用竖式计算,很多学生算完之后就没事做了,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其实这时可以找一些学生上黑板算一算,同桌说一说算法。学生都有事可做了,那就不会有时间做小动作讲话了。

从这节课中,我更加认识到了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很重要,只有组织好了学生的听课,课堂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网

第三篇:进位加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不进位加教学设计(范文)

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谷前堡小学赵建英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20+40 200+400 200+40 52+20 52+2 520+2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板书:验算)(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指名板演。)(4)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31十12= 50-20= 320十80=

110-50= 800十70= 650-40=

39十14= 64 470-300= 十9= 310= 190十80= 十300= 90+40

第五篇:进位加 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家子中心小学 霍丽霞

教学内容: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凑 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热身。① 5+9=

② 9+()=10

5+()=10

③ 5+3=

12+6= ④ 8+2+4=

7+3+5=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本领。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创建温馨教室,布置生物角,小朋友们第一天带来9盆花,第二天带来5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列式:9+5=

问:你会计算这道题吗?会算的自己轻轻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不会算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

2、交流算法。

(1)数一数:9+5=10+1+1+1+1=14(2)推算: 9+5=10+5-1=14(因为10+5=15,所以9+5=14)(3)凑十法:在20数板上摆圆片

①先摆9个蓝色的小圆片,然后将5个红色的小圆片一个一个接着摆出来,结果第一行10个摆满了,第二行有4个,一共有14个。

●●●●●

●●●●○ ○○○○

3、小结:今天计算的这道题,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要进位)师:象这样的题目就是进位加法。(出示课题)

三、练习巩固。

1、看图计算。+ 4 =

+ 7 =

小结: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加法,凑成10)

2、在20数板上涂色并计算。

没有小圆片的帮助你们会计算吗?让我们在20数板上先涂色再计算。9+6=

8+5=

○○○○○

○○○○○

○○○○○

○○○○○ ○○○○○

○○○○○

○○○○○

○○○○○ 你是怎么涂的?和是多少?小组互相说一说。优化凑十法:比较两种凑十法,你更喜欢哪个?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6= 5+4=

3+9=

5+8= 9+7=

7+7=

12+6=

8+9=

四、总结 你收获了什么?

下载《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的例3、85页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不进位加》_教学设计

    《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穆阳中心小学 缪少芳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加法计算转变成学生熟悉有趣的动画故事,易于让低年级学生接受与理解,并引导学生从获取的......

    连续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进行正确算。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三)培养学生计算完要主动进行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位加教学设计(含五篇)

    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1~12页例3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两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合集)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与他人交流中完善自己......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安阳市红庙街小学付丽娜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