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时间:2019-05-12 23:1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一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四、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 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 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 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 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 -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 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 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 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 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 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 “味道”的感觉判断。

五、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 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

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六、板书设计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耳与听觉

二、嗅觉与味觉

三、触觉与温度觉

第二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能力目标:

能区别生活中的近视眼与远视眼并知道矫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环节

引入课题: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一种叫做“蒙瞎子”的游戏? 生:玩过„„

师:是吗?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吗? 生:把双眼蒙上,然后去抓人。

师:不错,那我想问大家,当我们将双眼蒙上后去抓人容易吗?还能像平时那样敏捷吗? 生:不行„„

师:对了,别说抓人了,就连走路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不敢大步走了,所以可以想像盲人生活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对了,所以在平时遇到盲人,我们要尽力的去帮助他。

师:我们知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么他们的是怎么来了解周围的情况呢? 生:通过听„„摸„„

师:说得很好,这就说明了。我们人体除了眼睛还有很多的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感觉器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师: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看看什么叫感觉器官以及感觉器官有哪些?

生:阅读 师:提问学生 生:眼和耳

师:对了,其实除了眼和耳人体还有许多感觉器官。如:鼻、舌、手等等。那么在众多的感觉器官中,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来看。什么感觉器官在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离开了它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 生:眼

师:非常对,在众多的感觉中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眼睛的结构。活动: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生: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师: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1、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2、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师:(请学生认眼球的结构图)生:„„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眼球的结构,那么当我们看物体时它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倒立、缩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师:现在有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科学用眼使得自己的双眼变近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请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预防近视? 生:三要四不要

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

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第三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3、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与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难点

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师生互助交流

课前准备

1、“眼球的结构“模型;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神经调节,认识了反射及反射弧,感受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结构复杂的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认识吗?

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分析,解答问题……

盲道是引导盲人行走的道路,盲人缺失的是哪种感觉?

学生:视觉。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说明眼和耳是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感觉器官。其中人体接受的信息80%都是来自于眼睛,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眼睛。

二、新课学习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一切,今天让我们好好看看我们自己的眼睛,同桌的同学互相对视,找出屏幕中眼睛的每个结构,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屏幕上展示一、眼睛的结构:眼睑、眼球、睫毛、泪腺等】

学生观察确认,分析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结构。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屏幕出示板书:二、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同学看老师手里是一个眼球的模型,仔细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老师介绍模型,同学观察……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下面我们用图片来确认一下同学们观察的对不对。

屏幕展示眼球的结构,依次用标线标注眼球的每一部分结构,由学生说出名称……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眼球的结构我们己经清楚了,那么各部分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呢?下面同学们阅读书中82页前五自然段的内容。阅读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阅读讨论。同学们边研究边总结。

然后教师用大屏幕以图片标注的形式确认。(课件展示)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有人说眼球好比照相机,眼球的结构和照相机的哪部分结构是对应的呢?

学生观看屏幕上问题并解答。

教师: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相机镜头的折射之后,进入相机内部的暗箱里,然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经过化学物质的冲洗定影之后,这样就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照片了。

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屏幕出事板书:三、视觉的形成及调节】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只猫有什么不同?

学生:瞳孔大小不同。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光线强弱不同。

请看大屏幕,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瞳孔进入眼球,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课件展示:1、眼球成像及视觉形成过程】

看完之后,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疑问之一:为什么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教师:睫状体肌肉舒缩,调节晶状体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像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绘图演示)

疑问之二:为什么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而我们看到的像却都是正立的呢?

教师:这是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虽然看到的是倒像,但是由于长期的接触该事物,受到视觉和其他各种感受器的综合刺激,大脑皮层根据经验做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物像都是直立的。)

师:如果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近视和远视就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课件展示:2、近视和远视】

教室里这么多戴眼睛的同学,什么原因呢?引出近视眼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对比讲解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

【屏幕展示近视及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教师分别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矫正方法

师:当眼睛患上近视或远视之后,看不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要及时地进行矫治。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近视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近视呢?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预防近视要做的“三要,四不看”

【屏幕展示:四、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课堂小结

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四、课堂练习

1、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神经

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神经

2、眼的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结构是()

A.视网膜

B.晶状体

C.角膜     D.脉络膜

3.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4.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B.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5.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眼的结构

二、眼球的结构

三、视觉的形成及调节

1、视觉的形成2、近视和远视

四、预防近视

第四篇: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2课时

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耳及其他感觉器官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说出嗅觉和味觉产生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进行“感受冷热刺激”试验,理解皮肤感受器真正感受到的适宜刺激是温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

难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皮肤温度感受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耳的结构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解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然后让学生根据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四)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味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蕾分布也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蕾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五)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四、板书设计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卫生保健

四、嗅觉的形成

五、味觉

1、味觉的适宜刺激: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质

2、感受器——味蕾

3、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六、触觉和温度觉

1、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

2、冷和温的感觉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第五篇:感觉器官的功能之感受器的特性课件_

感觉阈值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波形 适应现象 光刺激 → 眼 → 视觉 谢 谢!《小鬼当家3》片断 刺激性质的编码: 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听觉 以声音刺激为例: 刺激属性的编码: 不同频率的声波 → 对应不同的听觉感受细胞(毛细胞)刺激强度的编码: * * 次声波狗哨,狗能听见而人耳听不见。《感觉器官的功能》之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教学对象: 临医、基医本科 教 材:《生理学》(人卫六版)

1、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红外线、无线电波 20~20000Hz 超声波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380~760nm γ、X、紫外线 次声波 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 产生的最小强度。重压眼球产生光感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能量形式刺激 其幅度、持续时间、方向反映刺激的特性 感受器 感受器电位 发生器电位 动作电位 传入神经 生物换能器 Ⅰ 刺激 性 质 的编码 Ⅱ 刺激 属 性 的编码 Ⅲ 刺激 强 度 的编码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 换能过程中: 刺激信息 → 动作电位特定序列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窦-弓压力感受器、痛觉、肌梭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 嗅觉、触觉 重新接受新刺激→不断探索新事物 进行持续检测 →随时调整机体功能 对刺激的变化灵敏; 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仅刺激开始不久冲动频率微降 之后较长时间维持于此水平? 人眼可分辨: 500级亮度,200种颜色、20级饱和度 200万种颜色梯度 《狮子王》片断 声音刺激 耳 听觉通路 听皮层 视觉刺激 眼 视觉通路 视皮层 专用线路 500Hz的声波: 1000Hz的声波: 2000Hz的声波: 3000Hz的声波: 刺激属性的编码: 3000Hz 2000Hz 1000Hz 500Hz 2000Hz 500Hz * 次声波狗哨,狗能听见而人耳听不见。* *

class=“ad_box”>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下载《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各种感受器的一个共同功能特点,是它们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

    神经生理(不含感受器)

    神经生理(不含感受器) 一、掌握 1、突触的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可以使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膜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感受器答案(优秀范文5篇)

    感受器答案 1、眼的屈光装置? 答:晶状体、玻璃体、房水、角膜 2、简述眼球壁的分部和形态。 答:1)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2)眼球纤维膜前l/6......

    苏州大学生理学题库第九章感觉器官

    生理学各章作业习题、讨论习题和思考题总汇王国卿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名词解释: 感觉器官 2 感受器 3 简化眼4 瞳孔对光反射5 瞳孔近反射 视力 7 视野 8 盲点9 明适应 10......

    感觉器官的功能考试题目

    1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 A 受体 B 感受器 C 分析器 D 感觉器官 E 特殊器官 2 下列哪种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 A 肌梭 B 痛觉感受器 C 皮肤触觉感受......

    《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

    感觉器官不是人类认识的绝对界限

    为什么人的感觉器官不是人类认识的绝对界限? 答:1:任何人和动物只能依靠额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能动的改造世界。一些动物能够看见,感......

    神奇校车-读书卡-探访感觉器官

    《神奇校车》阅读学习卡 这是我读的《神奇校车》中的第本: 书名:《探访感觉器官》 日1、 不同的动物依赖不同的器官。对鸟来说,最重要。蝙蝠利用来辨别方向,如果它们的被堵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