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维思考优化设计,锻造高效英语课堂
多维思考优化设计,锻造高效英语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种教学技巧开始在众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时常发生。要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合作学习、语法教学、单词、句型教学、课堂交际、活动的安排和学法的指导上入手,多维思考,优化设计,各个击破,从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锻造高效英语课堂,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启发引导;主体地位; 多维思考; 合作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种教学技巧开始在众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但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时常发生。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必须多维思考,各个击破,优化教学设计。
结合前人的教学经验和现实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应“转轴拨弦三两声”。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让学生轻松进入学英语的状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老师们都已习惯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求得开场彩。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编一个儿歌: 老师: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everybody , 学生: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dear Ms Chen.老师:OK, OK,is everybody here? 学生:Yes,Yes, everybody
here.(No,No, Lily isn’t
here.)
这样就刺激了孩子们大脑的神经兴奋点,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导入用时、用情应有度,不易过度渲染,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而且容易制造课堂垃圾时间,而且课堂前面时间显得很重要,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尤其是新授内容上,因此导入用时间尽量简短有效,一般不应超过3分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转轴拨弦三两声”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即可。
二、课堂提问应“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应启发思维,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所以问题的提出,应基于学生学的实际掌握情况上,要有层次,有梯度。为保证提问的技巧性,应做到:(1)计划所要提出的问题。(2)问题应清楚具体。(3)若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应追问并鼓励学生多说。(4)运用学生明白的词汇。(5)注意提问的节奏、顺序。(6)注意问题的层次。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即“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要注重经常安排合作学习活动,让孩子从中锻炼表达、聆听、记忆、理解、与人合作等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彼此提高,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能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包容与吸纳。故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认真科学地分组,让学生先收集资料,并做好分工,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且掌握好时机,给予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在合作中有的放矢,发挥充足,以达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
四、语法教学应“千呼万唤始出来”。语法教学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占主要地位,但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小学阶段语法一定要教,但关键是how to teach(怎么教)的问题。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应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指的是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犹抱琵琶半遮面”指的就是讲解语法应点到为止,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段,要严格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程度,课本出现什么,就归纳什么,不要无限拓展,也不宜过多分析,以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并运用于具体语言环境,习得比教得更深刻。
五、单词、句型教学应“左右逢源,四通八达”。在单词教学中,应让学生造句,在句中理解单词。单词、句型教学,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也应倡导让儿童自己去提问、思考,去实践、感悟,去创造、应用。
比如在教动作类单词:walking,singing,dancing 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这 三个单词的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就看出它们都是以-ing结尾的,引导学生得出这类以-
ing
结
尾的单
词都是表达动作正在进行的意义 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在学过的单词中找有哪些也是表达动作进行的单词,既让学生思考理解了,又总结引申了,如此“左右逢源,四通八达”,使之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交际应“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英语的学习,当然不仅让学生是学习书本上知识,还要让 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英语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如何培养呢?切忌: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因此,课堂交际应有主题,有主要句型,有关键词,学生间要有信息上、语言积累上和本身经历的差异,老师可事先有准备让学生去积累,以防交际起来,无从谈起,或是乱谈,导致交际受挫或失败。
七、活动的安排应“浮华落尽见真淳”。一些英语课上的活动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看起来热闹,课堂气氛活跃,却不一定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堂上,活动的安排一定要注重有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比如,我在听一位老师在教学“left ”和“right ”时,学生很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尽快区分这两个词,采用孩子们冬天常做的游戏“跳脚开开闭闭,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把这个游戏变成英文说法:
“Open—close, open—close, open, open, open!Close—open, close—open, close, close, close!Front, front, front!Back, back, back!Left, left, left!Right, right, right!”同时让学生边念边做相应的动作:打开、关上、跳前、跳后、跳左、跳右。老师 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读了一下,既没有让学生注意某些地方的发音要点,也没有给学生有自由练习强化记忆的机会,就突兀地让安排了学生听口令做动作这个活动,但因学生对词组掌握不够,听口令时,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只是跟着老师的动作或少数听得懂的学生一起做,课堂气氛虽顿时热闹起来,却导致此活动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活动应该达到的两个目的: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⑵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必须“浮华落尽见真淳”,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八、学法的指导应“千树万树梨花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例如:记住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单词的学法指导有:(1)据音 拼写法。指导学生根据发音规律、语音规则拼写单词,而不是机械地背单词字母的顺序。(2)谐音记忆法。(3)归类法。(4)“四动”法。即 边看、边读(大声朗读)、边记、边写,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进行自学,实践、感悟、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学习方法千千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性,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方法上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之,要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多维思考,精心设计,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爱学习,敢于探究钻研。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要我们勇敢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锻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官步芳,卢焕玲.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3]任 洁.浅析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无效现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4]秦益锋.《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2006(10).多维思考优化设计,锻造高效英语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镇平县涅阳三小 乔向果
第二篇: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灵宝市秦岭学校 马维阳 2011-4-21
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成功、高效。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1.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又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80%以上的学生达到80%以上的具体目标,即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来看,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课堂活动,都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
2.学生的学习愿望能受到持续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在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进一步被激发起继续学习的渴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学得怎么样。
二、教学设计的不足致使课堂低效的表现
课前的精心预设和课堂高效的生成是辨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很多课堂因为预设不足而产生了低效的表现:
1.课堂教学目标重点不够突出
新课程目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做到协调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目标的预设中必须做到重点突出,不能因偏离主题而浪费时间。
SEFC 1B Reading部分的课文Alone in Antarctica中描述了一位50岁的woman独闯南极洲的经历。为了要衬托她独闯南极洲时客观条件的恶劣,一位教师首先用了十分钟的时间介绍南极的地理、气候,接着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十分钟的理解,然后又安排学生进行Discussion:“Suppose we are in Antarctica, and unfortunately we are in danger, what can we do to rescue ourselves?” 要求学生讨论在南极遇险后如何自救。
高中阅读课的教学重心在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时间上来看教师对课文的处理比较仓促,重点不够突出。
2.兴趣激发中“度”的偏离
一堂有效的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并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和内容的把握上一定要做到合理。
SEFC Book 1B Unit 20 Reading 部分Laughing Matter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喜剧的各种形式以及幽默的表现技能。有一位教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他在阅读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了三段喜剧和相声片段;然后安排学生阅读文本和对课文进行梳理(事实上这篇文章的理解并不容易);随后给学生一个任务:Make up a short comedy and act it out in class.几分钟后,学生被要求表演他们的喜剧,结果很多学生编不出来,会的学生也只编了没几句话,教师只能草草收场。
教师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教学的“亮点”而创设情景,这堂课表面上生趣盎然,但学生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品位和思考所学语言,课堂教学效果很低。
3.任务活动设计中的不足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以活动为载体学会“用语言做事”,其初衷是让学生“动”起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任务的设计不当使课堂活动显得低效,表现如下:
(1)任务活动在设计上缺乏可操作性
教师们常有这样的感慨:在精心设计了一些任务活动后却发现响应者寥寥无几,这些学生通常是班上英语较好的几个“活跃分子”,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扮演着“沉默的大多数”。
(2)任务设计缺乏探究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担心任务型活动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所设计的不少任务型活动还是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应付,活动成了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NSEFC Module 4 Unit 2 poems的speaking时,教师布置任务:Why would you not like to read a poem? 随后先与成绩较好的同学做示范对话,然后把已设计好的对话通过PowerPoint呈现,最后布置二人小组练习对话,因为有PowerPoint上的Example 可模仿,小组对话练习时,很多学生都是在朗读Example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对句式的操练(drilling)。这样的任务活动表面上学生能参与进来,但在另一方面活动却陷入了低效重复,也不能培养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概念上,任务(TBL)与操练(drilling)是不同的,区别如下:
三、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堂成功、高效的英语课,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精心的准备、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有灵感的激发和有丰富的生成。
1.教学设计时要突出重点,做到主次分明
新课程目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过渡。在继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也需要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但是也不能过度拓展,应该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2.教学设计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出发
高中英语课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于二、三类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更是提出了挑战,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恰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学会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例如在Alone in Antarctica中有关南极的气候、地理、动物等的课外知识,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阅读、查找,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为课文的阅读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也在课堂上为课文的文本教学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在情感上,课文主人公在南极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探险成功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追求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熏陶,进一步懂得了成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
3.课堂任务活动在设计上必须具备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对课堂任务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的可操作性,要考虑活动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灵活机动地调整。
(1)把握任务活动的难度,在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活动的支架
任务型教学并不意味着给了学生任务,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交际。对于缺乏英语环境、以课堂学习方式为主的学生而言,外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以“知”为先、从“知”到“做”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先对任务的难度进行预测,要确保任务的切实可行。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必须的暂时性支持。学生的学习是不断地、积极地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则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
教师在任务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时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创设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
(2)设计的任务要有探究性并能激发课堂兴奋点
任务型教学活动应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策略,做到根据学生实际来实施教学。
四、结束语
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师,而只有最适合特定课堂的教师;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有效实现特定目标的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搭建脚手架、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层层诱导,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的课堂。
第三篇:高效英语课堂
创设机会,创造高效英语课堂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科学地处理好英课上的讲练关系,每节课用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组 织、指导学生实践、练习;用小组活动形式保证练习面遍及个人,对创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此外,刻意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投 身实践活动的热忱,也会带动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1、身边的事最真。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大做英语“文章”,使学生更觉真切,学得快,用得好。例如:有一节课,学新句型 Do you like +食物?下课后刚好是午餐时候,我就自然用上这个句型,与学生现场开展英语会话。
2、模拟的景最活。我常常把模拟日常交际场面搬上课堂。如摆设文具摊档开展购买文具的英语对话;扮 演外国朋友到访的英语会话等。学生假戏真做,兴趣盎然。
3、课文的戏最灵。把每篇课文对话当作短剧排演,学生人人当演员。语音语调模仿得维妙维肖,不少角 色表演,令人拍案叫绝。
当学生体现出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便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 要条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培养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创造出理想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高效英语课堂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家校合作
—————
尹相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其它的一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双方优势相辅相成,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最大限度发展孩子潜力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便成自然。”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我个人一贯倡导:以文明习惯教育为突破口,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律习惯全面培养学生好习惯,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教育实践中,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有时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认识到:“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才能达到教育的高效与共赢。
好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滴水石穿,铁杵磨针的过程,决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就需要在老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学校、家庭同时提供习惯教育的良好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统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呢?
第一、提倡现代家校合作的新观念。
由于对家庭教育功能认识上的局限,在实际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唯一途径,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合作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正常联系不断减少。即使家长与学校联系,也流于表面化,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新的教育观念提倡的是全面性、经常性、双向的和伙伴性质的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互相需要对方协助,双方采取主动角色和共同努力,是教育上的伙伴关系。只有不断拓宽家校合作的途径和功能,从单一家庭、多个家庭以及全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网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影响力。第二、提高教师与家长合作的艺术。
一、因材施“教”。
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好不同层次家庭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其家庭背景,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为各个家庭量身定做,这样才能在家校合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换位思考。
绝大多数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换个角度去思考,体谅作为家长的一片苦心,尽量化解家长的抱怨与疑团。
三、善于沟通。
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双向交流,互换观点,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学生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从而,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更有效的与家长配合,真正意义上完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改变家长对教师和家校合作的观念。
一、改变对教师的看法。
传统社会的家长一向视教师为权威,现代教育需要家长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同时,家长在合作中应尊重教师,自觉维护教师良好的形象。
二、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
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要有宽容之心。家长的小题大做,会使家长和教师的感情破裂,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家长应积极与教师联系,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才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之策。
三、提高家教能力。
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应不断向教师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教育的能力。
第四、创新和发展现代家校合作的模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校合作,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家长常说 “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交给你们老师了。你们打也好,骂也好我们都没有意见。” 现在要转换教育思想,教师和家长一起来交流,家校合作转为现在的双向,甚至是三向合作,即家庭、学校、社区的三向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各个要素有机联合。才符合现代多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完善学生发展。第五、倡导优化和多样化的现代家校合作方式。
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为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家长理事会是当前不少学校正在探索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理事会的家长们经常与学校领导、教师、子女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也及时把校务和学校大事向家长理事会报告,听取意见。家长理事也能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并就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综上所述,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作为现代家校合作的两个重要主体,只有精诚合作、凝心聚力,注重合作策略,落实合作措施,才能为构建和谐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如何开展高效英语课堂
浅谈如何开展高效英语课堂
湖口二中 占海霞
高效教学具有多样性,为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讨论符合现代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途经之一。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围绕某一话题或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英语课堂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课堂讨论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
一、英语课堂分组讨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英语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虽已被许多研究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但在实践应用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只有少数几英语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英语课堂分组讨论是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途经之一。然而,英语课堂分组讨论存在着理论上的有效性与实践中的低效率的矛盾。
二、提高英语课堂分组讨论高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主题和课前预习。
1、明确主题。在课堂讨论开始前,教师要计划好讨论,应使学生明确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明确讨论的主题是有效实现课堂讨论目的关键。适合的讨论主题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主题是需要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学习不相关的内
容不能作为讨论主题。其次,主题是学生有兴趣讨论的,且适合学生讨论的。因为讨论的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后者又受学生参与欲望的制约。对不感兴趣的主题或是一无所知的主题,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课堂讨论无法进行,自然也不能达到讨论的目的。
2、课前预习。抓好课前预习是实施课堂讨论的重要一环。教师可提前将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尽可能搜索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经过紧张的动手动脑活动后,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教师提前布置的讨论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意见。同时,学生通过预习,熟悉了英语单词,积累了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英语表达。这就为课堂讨论打下了基础,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时就能有话可说,而且言之有物。学生在讨论时分享着各自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二)合理分组和创建适宜环境。
1、合理分组。实施课堂分组讨论时,每组人数不宜太多。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是4~8人。小组过大会因为减少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和增加组织讨论的难度而导致讨论效果下降。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适应学生的需要。一般认为,运用异质(在学习能力、交流技能、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分组法比同质分组法更具有以下优点:(1)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2)学生之间的差异可带来更多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一点会促进学习,促进创造力的发挥以及社交
能力的提高;(3)这样的小组通过相互的磨合讨论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长期记忆;(4)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平等机会,讨论效果会更好。
2、创建适宜环境主要包括:
(1)采取适合讨论的座位模式。座位模式影响课堂教学,影响课堂中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和效果。秧田式的座位模式是不适于讨论的。研究表明,如果小组成员彼此能看见对方并能听到对方说话,那么他们就愿意与对方交流。因此,座位模式最好是圆圈式的,至少也应该是面对面的。这样会便于所有成员参加讨论。
(2)创设支持性环境。为了鼓励学生在讨论时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师要创设支持性环境。为此,教师要以民主式而非权威式的办法组织或指导讨论。只有具备民主与平等的理念和现实,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教师要善于倾听小组的讨论,而且要求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在他人说话时认真听,努力去理解,适时作出反应。不要不理睬,或者轻易打断他人的话语。师生须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三)适时引导和有效调控。
1、适时引导。任何有效的课堂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调控和辅导,对学生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放任自流。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里走动,巡视并记录各组活动情况,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讨论终始围绕主题进行。为了不打断学生的即席外语交际,应减少当场纠错,可先
把学生的交际内容用录音机或笔记记录下来,事后再选择时机分析,整理和纠正。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通常有两个选择:回避或设法解决。对于讨论中一时难以提取的语言项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非语言焦急手段。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传递信息的成功率可高达55%。
2、有效调控。(1)控制讨论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具体取决于任务的难易度。时间过短,讨论不充分,效果不明显。但讨论时间也不宜过长。心理学研究证实, 学生注意集中程度会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同样,学生专注于讨论的注意力也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时间过长的讨论,学生容易疲劳分心,容易转移讨论的话题。(2)控制讨论的节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差异,讨论中可能会有偷懶,冷场或争论不休的现象,教师要适时引导,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控制讨论的主题。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主题发言,避免离题;同时要根据讨论的开展情况,随时捕捉与主题有关的其他有争议的话题,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及时反馈和合理评价。
1、及时反馈。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求助给予及时的反馈。在分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让各小组集体或派代表做汇报展示, 并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一方面,要总结已讨论的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形成的基本认识等;另一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所犯的英语语言错误,并对学生的不足给予及时的指正。
2、合理评价。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承认,学习的成就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对讨论结果的评价应是客观的,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是主观的,要让学生积极反思:自己有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等。评价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1)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小组成员先对自己评价,然后相互评价,最后对小组的总体情况进行自检,形成对自己的全面了解。(2)组间互评。通过个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提高课堂分组讨论的有效性。(3)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体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责主要是对个体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而且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发挥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不仅要关注讨论的结果,更要关注讨论和学生评价的过程,以便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结语
课堂分组讨论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高效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探讨、尝试和研究。